DarkAsk
[閱讀]橘之小門 橘の小門

讓我們再次回到在記紀中登場的伊邪那岐神話。在海外廣泛流傳的洪水神話中,從大洪水倖存的兄妹繁衍誕生了新一代人類。伊邪那岐和伊邪那美的情況也不例外,先前有提到伊邪那岐和伊邪那美為蛇的形象。

在《古事記》中,伊邪那岐和伊邪那美之子為水戶(みなと)神「速秋津日子」和「速秋津比売」。此二神又生下了沫那芸、沫那美、頬那芸、頰那美等神。而在《日本書紀》中,「沫蕩尊」生下了伊邪那岐。

不管怎樣,名為「那岐、那美(ナキ・ナミ)」的蛇身神,於伊邪那岐的體系中可見。

日本的眾神 Myth Book
DarkAsk
補註:

《日本書記》
次生,水戶神,名速秋津日子神。次生,妹,速秋津姬神。
此速秋津日子、速秋津姬二神,因分治河海,而生神。
名,沫那藝神。次,沫那美神。次,頰那藝神。次,頰那美神。

沫那藝神:男沫神,沫凪神。
沫那美神:女沫神,沫波神。
頰那藝神:男頰神,頰凪神。
頰那美神:女頰神,頰浪神。

「沫」是水的泡沫之意,由於其為河海境界之神,而河水與海水交會處常形成許多泡沫,故名之。「那芸」在《日本書紀》以是「蕩」表記,有「平緩」之意,故亦解為「凪」,意思是風平浪靜;與「那美(ナミ)」為「波」之意相對,一為水面上泡沫平息,一為水面上洶湧湍急。「頰」是臉頰,但也有表面的意思,被借代來形容水面的表面。

天地初発 – 國學院大學 古事記学センターウェブサイト
DarkAsk
補註:

《日本書紀》
一書曰:國常立尊,生天鏡尊。天鏡尊,生天萬尊。天萬尊,生沫蕩(あわなぎ)尊。沫蕩尊,生伊奘諾尊。[沫蕩,此云阿和那伎。]

伊弉諾尊從泡沫中出生,據信是海人族的傳承。
DarkAsk
但是,伊邪那岐之子速秋津比売之名,在宮中的「大祓詞(おおはらえのことば)」中,見為「速開都比咩(速開つひめ)」。據稱,於「八塩道の塩の八百会」盡頭,海洋潮流交會之處,「速開つひめ」神張開巨口,將流入大海的罪孽大口吞下。鈴木重胤在《延喜式祝詞講義》指出,「八百会」乃為根の国、底の国的水門。「神代記」中則是敘述「速吸名門」將渦潮吞沒。

伊邪那岐自黃泉國回返後,欲去除身上的汙穢(ケガレ),看了「粟門」和「速吸名門」,但海潮湍急,還是回到「橘小門」來淨身。此事載於「神代記」中。

「粟門」被認為是現今的鳴門海峽,而「速吸名門」指的是明石海峽。在那裡,「速開つひめ」張開大口,讓人不禁想到海蛇的姿態。如此看來,自然認為,伊邪那岐沐浴淨身的「橘の小門(おど)」,應非於筑紫,而是在淡路島周邊。
DarkAsk
補註:

《延喜式》「六月晦大祓の祝詞」
佐久那太理に落多支川,速川の瀬坐す,瀬織津比咩と云神,大海原に持出なむ。如此持出往ば,荒鹽之鹽の乃八百道の,八鹽道之鹽の乃八百會に座す,速開都比咩と云神,持可可呑てむ。如此く可可呑ては,気吹戸坐す,気吹戶主と云神,根国、底之国に気吹放てむ。如此気吹放ては,根国、底之国に坐,速佐須良比咩と云神,持佐須良比失てむ。

瀬織津比売、速開都比売、気吹戸主、速佐須良比売等四柱被列為祓戸四神。祓:去除汙穢以得潔淨。

八塩道の塩の八百会:海潮洋流的匯集地。

《日本書紀》
但親見泉國,此既不祥。故欲濯除其穢惡,乃往見粟門及速吸名門。然此二門,潮既太急。故還向於橘之小門,而拂濯也。
DarkAsk
伊邪那岐為淡路島的島神,履中天皇於淡路島行獵時,島上的伊邪那岐憑依(神がかり)於神官神託,表示血的濃厚臭味實在無法忍受,此事載於《日本書紀》中。而後,伊邪那岐便突然轉向天皇傳達了皇妃的死訊。

更令人毛骨悚然之事於允恭天皇時期,有此插曲,其感愈盛。允恭天皇十四年(425),天皇在淡路島狩獵,野獸雖多,但卻一無所獲。聽聞島神的託宣方得,之所以毫無獵獲,是因為沒有向神供奉海底的珍珠,如果得其,就可獲得所有想要的獵物。

於是,阿波國的長邑(ながむら)名為男狹磯(おさし)的海人,潛到海底去捕撈含有珍珠的鮑魚(アワビ),當把鮑魚撈上來時,海人卻已停止了呼吸。這位「島の神」即為伊邪那岐無疑。
DarkAsk
補註:

《日本書紀》「履中紀」五年
天皇狩于淡路嶋。是日,河內飼部等從駕執轡。先是,飼部之黥皆未差。時居嶋伊奘諾神,託祝曰:「不堪血臭矣。」因以卜之。兆云:「惡飼部等黥之氣。」故自是後,頓絕以不黥飼部而止之。
DarkAsk
補註:

《日本書紀》「允恭紀」十四年
天皇獦于淡路嶋。時麋鹿、猿、豬,莫莫紛紛盈于山谷,焱起蠅散。然終日以不獲一獸。於是獦止以更卜矣。
嶋神祟之曰:「不得獸者,是我之心也。赤石海底有真珠,其珠祠於我,則悉當得獸。」爰更集處處之白水郎,以令探赤石海底。海深不能至底。唯有一海人,曰男狹磯,是阿波國長邑之海人也,勝於諸海人。是腰繫繩入海底,差頃之出曰:「於海底,有大鰒。其處光也。」諸人皆曰:「嶋神所請之珠,殆有是鰒腹乎!」亦入探之。爰男狹磯抱大鰒而泛出之,乃息絕以死浪上。既而下繩測海底,六十尋。則割鰒,實真珠有腹中,其大如桃子。乃祠嶋神而獦之,多獲獸也。唯悲男狹磯入海死之,則作墓厚葬。其墓猶今存之。
DarkAsk
要尋找橘之小門現今的候補地點,從允恭紀中海人的出生地「阿波国の長邑」(徳島県那賀郡那賀川町附近)往南可見端倪,不遠處即橘灣(阿南市)。

被蒲生田岬與舞子島環繞的橘灣,在登上津峰神社後便可一覽無餘。此地為古代被稱為「岬之港(サキのみなと)」的地方,以為上貢的港口眾所周知,是德島縣首屈一指的良港。

據《延喜式》記載,阿波國曾進貢橘子和柑子,《地名辞書》中也提到,溫暖的那賀郡是進貢橘子之地,故名橘灣。此處開通了至和歌山縣的湯淺一帶的海上航路。在橘灣突出的椿泊其住民多姓「湯淺」,說明多是由紀州所移住過來的。

橘灣的潮流和緩,海水深邃,在灣內由福井川注入的川口,至今仍有兩疊敷大小的鰩魚於此產卵。聽當地的漁師說,過去海龜與鯊魚曾經成群結隊來此,這裡是與海神之宮相連之地。
DarkAsk
補註:

疊敷:榻榻米。
DarkAsk
《日本書紀》「神代紀下」第十段・一書第四中,鹽筒老翁說,「海神所乘駿馬,乃八尋鱷也,豎其鰭背,而在橘之小戶」。這個故事表示海神宮和八尋鱷的所在地橘小門是有關聯的。

在津峰神社的山腳可以找到叫青木的地名。青木此名也許出於津峰山腳下的樹海,或是出自記紀中的檍(阿波岐)原,如今已無從考證。然,無論如何,在古代此灣海水較現今更深得多,適合作為伊邪那岐沐浴淨身(ミソギ=禊)傳說產生之地。
DarkAsk
補註:

《日本書紀》「神代紀下」
兄火酢芹命,得山幸利。弟火折尊,得海幸利。云云。弟愁吟在海濱,時遇鹽筒老翁。老翁問曰:「何故愁若此乎?」火折尊對曰,云云。老翁曰:「勿復憂。吾將計之。」計曰:「海神所乘駿馬者,八尋鰐也。是豎其鰭背,而在橘之小戶。吾當與彼者共策。」乃將火折尊,共往而見之。

《谷川健一全集》第10卷「阿波―粟の信仰と海人族の足音」
DarkAsk
阿波的人們相信,遙望橘灣的津峰,是座能使生命獲得再生的山。會到能望到津峰的地方,爬上屋頂,在午夜零時默念瀕臨死亡者的名字,祈禱神靈能救助其性命,這是因為津峰的神每日只會救助一個人,因此必須在午夜零時,立刻抓緊時間祈禱。

津峰是救人性命的神,這不由得讓人想起這個故事,伊邪那岐為伊邪那美所追趕,在逃出黃泉國後,伊邪那美威脅說要一天殺死一千人,伊邪那岐說要是那樣的話,他就一天誕生一千五百個嬰兒。
DarkAsk
補註:

《古事記》
時伊邪那美命言:「愛也我汝兄那勢命,為如此者,汝國之人草,一日絞殺千頭!」爾伊邪那岐命詔:「愛也我汝妹命,汝為然者,吾一日立千五百產屋!」是以葦原中國一日必千人死,一日必千五百人生也。
DarkAsk
本來洗去污穢(ケガレ)、淨身(ミソギ)的風習並非起源于淡路島一帶。據《魏志倭人傳》所載倭風習,葬禮後全家都要在水中沐浴淨身此則。此為靠近朝鮮半島之北九州的海人風俗,應是被渡來人所見聞而傳播出去的。

因此,「筑紫國日向的橘小門的阿波岐原」,在記紀傳承中為伊邪那岐淨身沐浴(禊祓い/ミソギハライ)之處,有些人認為就在於筑前國粕屋郡。該地有名為立花、青柳的地名。立花與橘、青柳與阿波(檍)的發音相似。此外,附近還有地方叫粕屋郡阿曇鄉。

據「履中紀」記載,在淡路野島頗有勢力的海人阿曇連浜子加入了叛亂,眼眶上被施以入墨刑。這說明阿曇氏在古代的宮廷裡也相當具有勢力。
DarkAsk
補註:

《魏書》「倭人傳」
其死,有棺無槨,封土作冢。始死停喪十餘日,當時不食肉,喪主哭泣,他人就歌舞飲酒。已葬,舉家詣水中澡浴,以如練沐。

入墨(いれずみ),一種在臉上或手腕刺青的肉刑。亦稱黥刑。
額や腕に恥ずかしい紋様を入れられてしまう。江戸時代の「入墨刑」に関する事実 : カラパイア

《日本書紀》「履中紀」
夏四月辛巳朔丁酉十七,召阿曇連濱子,詔之曰:「汝與仲皇子共謀逆,將傾國家,罪當于死。然垂大恩,而免死科墨,即日黥之!」因此時人曰阿曇目。亦免從濱子野嶋海人之罪,役於倭蔣代屯倉。
DarkAsk
之所以強調記紀中的「筑紫」,是因為其暗示了阿曇氏代表的海人,淨身的古來習俗源於九州,同時也反映出阿曇連在古代宮廷中的影響力。

記紀的編者必然有特定干預目的,就是展示出更廣闊的神話舞臺。但是,作為淡路島神的伊邪那岐,舉行禊祓之地,只會在淡路島周邊才更為自然合理。
DarkAsk
補註:

《古事記》
柱綿津見神者,阿曇連等所齋祭之祖神也。故阿曇連等者,綿津見神之子顯日金拆命之子孫也。
阿曇氏 - Wikipedia
阿曇浜子 - Wikipedia

阿曇氏,海人之首。
DarkAsk
(完)下篇→噴火造島の神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