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柒
@april17tw
Fri, Sep 16, 2022 9:48 AM
17
8
【
20220916疫情記者會
】
周志浩:昨天本土41430例,比前天少一些,但比上週五增加2成左右。目前疫情還是增加狀態,民眾落實防護措施。境外移入240位,死亡46位。
莊人祥:疫苗涵蓋率第1劑93.3%,第2劑87.2%,第3劑72.8%,第4劑10.1%。6個月~4歲第1劑34.6%,第2劑5.3%。65歲以上第4劑35.8%。
拾柒
@april17tw
Fri, Sep 16, 2022 9:49 AM
羅一鈞:新增46例死亡,從90多歲到30多歲。其中30多歲是女性,接種2劑疫苗,有慢性肺病、自體免疫疾病,9/6死亡,死因心臟衰竭及新冠病毒感染。
1位1歲男童MIS-C,未接種疫苗也無確診紀錄,9/6發燒,快篩2次陽。9/9就醫檢查有結膜紅眼、喉嚨紅腫,PCR確診,Ct值33.4。抽血發現發炎指數升高,疑MIS-C住院,心臟超音波顯示左側冠狀動脈擴大,免疫球蛋白治療,一般病房住院中。
兒童重症總計211例,182例86%未接種疫苗。0~5歲染疫重症佔67%,2/3。
拾柒
@april17tw
Fri, Sep 16, 2022 9:49 AM
中視:網路流傳雙十國慶邊境開放0+7時程表是指揮中心規劃的嗎?1天開放2萬人入境?
王必勝:因應世界都在開放,我們疫情如果可控,都積極跟各部會討論邊境開放作為,時間點可能還要再看疫情。以今天來看,已經連續4天4萬以上,根據模型推估,可能下週三或下下週三會是最高點,高點過後看到趨勢要往下,應該要到10月初。給各部會、各單位、各業者、民眾做準備時間,應該不會在10月上旬。
拾柒
@april17tw
Fri, Sep 16, 2022 9:50 AM
自由時報:桃園機場講到因應入境旅客管控措施,尖峰時刻班次可能不增加,過渡期間的唾液快篩及人力要調整?還是要等到10月以後?
王必勝:根據監測機場入境旅客,離峰時間下機到離開約1小時內,尖峰時刻2.5~3小時,有點久。
尖峰時刻的航班管制,根據IATA國際航班運輸協會,對每個機場有機場時間帶管理制度,不會讓所有飛機在尖峰時刻下來,要看機場容量。疫情前後都有制度在走,目前限制尖峰航班應是暫時措施。
我們做很多優化,包括把移工跟學生分流、加開免費巴士、增加防疫計程車隊、鼓勵自駕或親友接送。因為車輛會造成回堵。現在也慎重考慮機場唾液篩檢是否改發放家用快篩自行篩檢,做最後討論,如果可以會讓機場流程更順暢。
現在的容量下,用這些措施,讓大家在合理等待時間離開機場。如果再全面開放,防疫思維要做改變,因應大量旅客出入。
拾柒
@april17tw
Fri, Sep 16, 2022 9:51 AM
自由時報:之前進單株抗體,已有不能打疫苗的高風險病患使用?保護效果?
羅一鈞:上週到貨配發Evusheld單株抗體,目前只有34位病患使用。發下去1728劑,使用不多。用來提供免疫不全患者,作為預防COVID-19感染使用。
保護效果根據國外研究顯示,77%~83%的保護力,預估可持續6個月或更久,需經醫師評估使用。不是單一預防手段,還是建議打疫苗、勤洗手、戴口罩等,避免跟確診者接觸。單株抗體可再多增強一道保護效果,預防這群個案較容易引發重症的風險。
拾柒
@april17tw
Fri, Sep 16, 2022 9:51 AM
彩蛋:擋疫苗是沒有常識亂講。
蘇院長:搶都來不及了!怎麼會擋?這是沒有常識的亂講。這個肺炎COVID-19突然爆發,全世界都在搶疫苗,這個疫苗不是已經上市,而是要
緊急使用,EUA緊急使用就是藥廠一定要有政府做最終保證,由政府擔保,才肯賣給你,所以一般民間都買不到。
我們其實在2021年初就買到500萬劑BNT,後來是中國的阻擋,所以沒有成,這件事都在德國國會拿出來講。後來台積電、鴻海願意表示善舉,跟政府一起努力,透過多方合約,終於談成。慈濟也表示善舉參與,複製這樣的模式,最後成功,政府非常感謝這三家企業、團體。
快新聞/藍營稱2高官擋疫苗 蘇貞昌駁:搶都來不及了「沒常識亂講」-民視新聞
呸姬
@a60419a
說
Fri, Sep 16, 2022 10:23 AM
謝謝整理
kosan_yj
@kosan_yj
Fri, Sep 16, 2022 10:47 AM
65歲以上第四劑拉不上去是因為在等次世代嗎?如果之前的疫苗數量還夠,是不是可以考慮把第四劑的施打年齡再往50以下開放?
鹿角樹
@shoushoushou
Fri, Sep 16, 2022 11:21 AM
謝謝整理~
kosan_yj
: 身邊很多朋友家裡的年長者都莫名抗拒接種第四劑疫苗...
kosan_yj
@kosan_yj
Fri, Sep 16, 2022 1:39 PM
是啊,既然長輩們不打,如果疫苗足夠,是不是可以再向下開放施打?
無患之子
@perry81701
Fri, Sep 16, 2022 1:47 PM
因為第三真不舒服吧 我爸媽打了也都不舒服
無患之子
@perry81701
Fri, Sep 16, 2022 1:47 PM
不過應該都有去打第四箴啦
拾柒
@april17tw
Fri, Sep 16, 2022 4:24 PM
到貨了!
蘇貞昌 on Twitter
呸姬
@a60419a
說
Sat, Sep 17, 2022 9:35 AM
讚讚讚
載入新的回覆
周志浩:昨天本土41430例,比前天少一些,但比上週五增加2成左右。目前疫情還是增加狀態,民眾落實防護措施。境外移入240位,死亡46位。
莊人祥:疫苗涵蓋率第1劑93.3%,第2劑87.2%,第3劑72.8%,第4劑10.1%。6個月~4歲第1劑34.6%,第2劑5.3%。65歲以上第4劑35.8%。
1位1歲男童MIS-C,未接種疫苗也無確診紀錄,9/6發燒,快篩2次陽。9/9就醫檢查有結膜紅眼、喉嚨紅腫,PCR確診,Ct值33.4。抽血發現發炎指數升高,疑MIS-C住院,心臟超音波顯示左側冠狀動脈擴大,免疫球蛋白治療,一般病房住院中。
兒童重症總計211例,182例86%未接種疫苗。0~5歲染疫重症佔67%,2/3。
王必勝:因應世界都在開放,我們疫情如果可控,都積極跟各部會討論邊境開放作為,時間點可能還要再看疫情。以今天來看,已經連續4天4萬以上,根據模型推估,可能下週三或下下週三會是最高點,高點過後看到趨勢要往下,應該要到10月初。給各部會、各單位、各業者、民眾做準備時間,應該不會在10月上旬。
王必勝:根據監測機場入境旅客,離峰時間下機到離開約1小時內,尖峰時刻2.5~3小時,有點久。
尖峰時刻的航班管制,根據IATA國際航班運輸協會,對每個機場有機場時間帶管理制度,不會讓所有飛機在尖峰時刻下來,要看機場容量。疫情前後都有制度在走,目前限制尖峰航班應是暫時措施。
我們做很多優化,包括把移工跟學生分流、加開免費巴士、增加防疫計程車隊、鼓勵自駕或親友接送。因為車輛會造成回堵。現在也慎重考慮機場唾液篩檢是否改發放家用快篩自行篩檢,做最後討論,如果可以會讓機場流程更順暢。
現在的容量下,用這些措施,讓大家在合理等待時間離開機場。如果再全面開放,防疫思維要做改變,因應大量旅客出入。
羅一鈞:上週到貨配發Evusheld單株抗體,目前只有34位病患使用。發下去1728劑,使用不多。用來提供免疫不全患者,作為預防COVID-19感染使用。
保護效果根據國外研究顯示,77%~83%的保護力,預估可持續6個月或更久,需經醫師評估使用。不是單一預防手段,還是建議打疫苗、勤洗手、戴口罩等,避免跟確診者接觸。單株抗體可再多增強一道保護效果,預防這群個案較容易引發重症的風險。
蘇院長:搶都來不及了!怎麼會擋?這是沒有常識的亂講。這個肺炎COVID-19突然爆發,全世界都在搶疫苗,這個疫苗不是已經上市,而是要
緊急使用,EUA緊急使用就是藥廠一定要有政府做最終保證,由政府擔保,才肯賣給你,所以一般民間都買不到。
我們其實在2021年初就買到500萬劑BNT,後來是中國的阻擋,所以沒有成,這件事都在德國國會拿出來講。後來台積電、鴻海願意表示善舉,跟政府一起努力,透過多方合約,終於談成。慈濟也表示善舉參與,複製這樣的模式,最後成功,政府非常感謝這三家企業、團體。
kosan_yj : 身邊很多朋友家裡的年長者都莫名抗拒接種第四劑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