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雲
@Acloud
Tue, Sep 13, 2022 6:30 AM
Tue, Dec 13, 2022 4:39 AM
471
186
1
【鳥球】台灣52種特有亞種鳥類(二)
第一篇在這裡
鳥球
阿雲
@Acloud
Tue, Sep 13, 2022 6:30 AM
資料來源:
臺灣國家鳥類報告
表符包:
@Acloud - [台灣54種特有亞種鳥類] 環頸雉、金背鳩、紅頭綠鳩、南亞夜鷹、灰喉針尾雨燕、小雨燕...
三天把54隻鳥整理出來+補完我覺得我好棒
阿雲
@Acloud
Tue, Sep 13, 2022 6:30 AM
【
煤山雀
】
槲寄生煤山雀,學名Periparus ater,英文俗名Coal Tit,是一種棲息於針葉林的小型雀鳥,廣泛分佈於亞洲、歐洲和北非。
阿雲
@Acloud
Tue, Sep 13, 2022 6:31 AM
【
青背山雀
】
青背山雀(學名Parus monticolus),也叫綠背山雀,是一種棲息於中高海拔山區的雀鳥。青背山雀喜成群活動,見於海拔在1000米-4000米的中高山區,他們常活動於這個海拔的森林或林緣生境中。以苔蘚、枯葉、樹皮纖維及羽毛為建造巢穴的材料。
阿雲
@Acloud
Tue, Sep 13, 2022 6:31 AM
【
斑紋鷦鶯
】
斑紋鷦鶯(中國大陸作山鷦鶯)(學名:Prinia striata),是雀形目扇尾鶯科的一種鳥類。
阿雲
@Acloud
Tue, Sep 13, 2022 6:31 AM
【
褐頭鷦鶯
】
褐頭鷦鶯(學名:Prinia inornata)為扇尾鶯科鷦鶯屬的鳥類。該物種的模式產地位於印度德干高原。鷦鶯屬的鳥類在臺灣俗稱望冬䳂仔(臺灣話:bāng-tang-tiú-á)、望冬仔(臺灣話:bāng-tang-á);而望冬䳂仔(臺灣話:bāng-tang-tiú-á)也用來形容小朋友如鷦鶯般活潑好動。
阿雲
@Acloud
Tue, Sep 13, 2022 6:32 AM
【
黃頭扇尾鶯
】
黃頭扇尾鶯(學名:Cisticola exilis),又名金頭扇尾鶯,為扇尾鶯科扇尾鶯屬的鳥類,分布在印度與澳大利亞之間的南亞和東南亞地區。
阿雲
@Acloud
Tue, Sep 13, 2022 6:32 AM
【
白環鸚嘴鵯
】
白環鸚嘴鵯(學名:Spizixos semitorques)為鵯科鸚嘴鵯屬的鳥類,俗名羊頭公、中國圓嘴布魯布魯、綠鸚嘴鵯、青冠雀。分布於台灣、越南以及中國大陸的甘肅、四川、雲南、陝西、東抵河南、長江以南的華南大陸等地,多棲息於平原和山地的藪林中。
阿雲
@Acloud
Tue, Sep 13, 2022 6:32 AM
【
白頭翁
】
白頭翁(學名:Pycnonotus sinensis),又名白頭鵯、白頭鵠仔(臺灣話:pe̍h-thâu-khok-á)[2],是鵯屬小型鳴禽,冬季北方鳥南遷為候鳥,台灣亞種於台灣為留鳥,平均壽命約10到15年。白頭翁常見於東亞,臺灣西半部與東北部低海拔地區。雄鳥胸部灰色較深,雌鳥淺淡,雄鳥枕部(後頭部)白色極為清晰醒目。
阿雲
@Acloud
Tue, Sep 13, 2022 6:32 AM
【
紅嘴黑鵯
】
紅嘴黑鵯 (學名:Hypsipetes leucocephalus)是雀形目鵯科的一種鳥類,分布範圍主要在東洋界的大陸地區,西起喜馬拉雅山脈西緣,經中國南方廣大地區,東迄臺灣,南抵中南半島南部。公母鳥外型相似,亞成鳥無黑色鬆冠羽。
阿雲
@Acloud
Tue, Sep 13, 2022 6:32 AM
【
棕耳鵯
】
棕耳鵯(學名:Hypsipetes amaurotis)為鵯科短腳鵯屬的鳥類。分布於日本、朝鮮半島、台灣、菲律賓以及中國大陸的東北、河北、浙江、上海等地。體長27-29cm,眼後耳羽棕褐色為其主要特徵。常成群於樹林邊緣地帶活動。
阿雲
@Acloud
Tue, Sep 13, 2022 6:32 AM
【
小鶯
】
小鶯(學名:Horornis fortipes)又名強腳樹鶯,為樹鶯科山樹鶯屬的鳥類。該物種分布在南亞地區,其模式產地在印度。
阿雲
@Acloud
Tue, Sep 13, 2022 6:32 AM
【
深山鶯
】
深山鶯(學名:Horornis acanthizoides)山麓及高地濃密林緣及次生林中小而害羞,不起眼的鶯。與小鶯相似,但眉斑較白對比較鮮明,腹部帶黃色,且鳴唱聲也不同;雄鳥會一再重複一個高而尖銳的音,逐漸拔高到極致,然後接著一段較短,不那麼強烈的一連串下降顫音。
阿雲
@Acloud
Tue, Sep 13, 2022 6:32 AM
【
粉紅鸚嘴
】
粉紅鸚嘴(學名:Sinosuthora webbiana)又名棕頭鴉雀,為鶯科漢鴉雀屬的鳥類。分布於俄羅斯濱海邊疆、朝鮮半島、台灣以及中國東部等地,一般生活於隱匿在灌木荊棘間竄動、夏間大多在山地、冬時集遷山坡多蕨的草地及山麓蘆葦地帶以及有時也進入園圃裡。
阿雲
@Acloud
Tue, Sep 13, 2022 6:32 AM
【
黃羽鸚嘴
】
黃羽鸚嘴(學名: Suthora verreauxi, 英文名:Golden Parrotbill),又名金色鴉雀,為鶯科鴉雀屬的鳥類,種名是紀念法國動物學家朱爾·韋羅(Jules Pierre Verreaux)。分佈於臺灣、中國東南丘陵、中南半島北部。常結小群棲息於山區常綠林的竹林密叢。十分活躍的喧鬧小群飛行快速,山區竹林和林區邊緣繁殖(海拔1000m以上),垂直遷徙。
阿雲
@Acloud
Tue, Sep 13, 2022 6:32 AM
【
山紅頭
】
山紅頭(學名:Cyanoderma ruficeps),又名紅頭穗鶥,是畫眉科的一種,分布於香港、不丹、寮國、中國大陸、越南、印度、緬甸、台灣和尼泊爾。山紅頭的平均體重約為11.1克。棲息地包括溫帶森林、亞熱帶或熱帶的濕潤低地林和亞熱帶或熱帶的濕潤山地林。
阿雲
@Acloud
Tue, Sep 13, 2022 6:32 AM
【
頭烏線
】
頭烏線(學名:Schoeniparus brunneus),又名褐頂雀鶥,是雀眉科的一種,分布於台灣和中國大陸。頭烏線的平均體重約為16.0克。棲息地包括溫帶森林、亞熱帶或熱帶的濕潤低地林、亞熱帶或熱帶的高海拔疏灌叢、亞熱帶或熱帶的濕潤山地林和亞熱帶或熱帶的(低地)乾燥疏灌叢。
阿雲
@Acloud
Tue, Sep 13, 2022 6:33 AM
【
茶腹鳾
】
茶腹鳾(學名:Sitta europaea,「鳾」音同師)又名林鳾、普通鳾或歐亞鳾,在中國部分地區亦俗稱藍大膽,是廣泛分佈於歐洲及亞洲等地的小形雀鳥,也是鳾科鳥類中最常見且分佈最廣泛的鳥類,因此在英文中的 Nuthatch 多單指這種鳥類。
阿雲
@Acloud
Tue, Sep 13, 2022 6:33 AM
【
鷦鷯
】
鷦鷯(學名:Troglodytes troglodytes)為鷦鷯科鷦鷯屬的鳥類,又名𪀘(音同「匠」)、巧婦、山蟈蟈。體長約10厘米。頭部淺棕色,有黃色眉紋;上體連尾帶栗棕色,布滿黑色細斑;兩翼覆羽尖端為白色。
阿雲
@Acloud
Tue, Sep 13, 2022 6:33 AM
【
八哥
】
八哥(學名:Acridotheres cristatellus)生活在草原和山區的樹林中,善於鳴叫,也會模仿其他鳥的叫聲,經過訓練,還能模仿人類說話。八哥生活在草原和山區的樹林中,善於鳴叫,也會模仿其他鳥的叫聲,經過訓練,還能模仿人類說話。
阿雲
@Acloud
Tue, Sep 13, 2022 6:33 AM
【
黃腹琉璃
】
黃腹琉璃(中國大陸作台灣棕腹藍仙鶲)(學名:Niltava vivida)為鶲科仙鶲屬的鳥類。台灣黃腹琉璃體重約33克,翼長約85.9毫米,嘴峰(英語:Culmen (bird))長約14.6毫米,喙寬度約3.9毫米,喙厚度約3.8毫米,跗蹠長約16.9毫米,尾長約74毫米。台灣黃腹琉璃是候鳥,其棲息在密集的高大的樹木組成的森林中。
阿雲
@Acloud
Tue, Sep 13, 2022 6:33 AM
【
小剪尾
】
小剪尾(學名:Enicurus scouleri)又名小燕尾, 臺灣話稱烏白噹仔,為鶲科燕尾屬的鳥類,俗名小剪尾、點水鴉雀。分布於前蘇聯、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台灣、尼泊爾、緬甸、越南以及中國大陸的甘肅、陝西、向南達長江以南地區、西抵四川、雲南、西藏,主要生活於山澗溪流邊以及河邊的岩石上。
阿雲
@Acloud
Tue, Sep 13, 2022 6:33 AM
【
白尾鴝
】
白尾藍地鴝(學名:Myiomela leucura)又名白尾藍地鴝,為鶲科地鴝屬的鳥類,俗名白尾藍歐鴝、白尾斑地鴝。分布於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緬甸、泰國、柬埔寨、老撾、越南、馬來西亞、台灣以及中國大陸的甘肅、陝西、湖北、四川、貴州、雲南、廣西、海南等地,多見於灌叢及林中、或在林下的陰暗處及較潮濕的地方、或棲於溝谷林中、或溝谷近旁、多在地上活動以及有時也在矮枝上。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尼泊爾。
阿雲
@Acloud
Tue, Sep 13, 2022 6:34 AM
【
白眉林鴝
】
白眉林鴝(學名:Tarsiger indicus)為鶲科林鴝屬的鳥類,俗名白眉樹叢歐鴝。分布於印度、尼泊爾、不丹、東至緬甸、越南、台灣以及中國大陸的四川、雲南、西藏等地,在中國西部一般棲息於海拔2440-4270米的高山岩谷間針葉林或落葉林間,在台灣則見於高海拔(2300-3200米)間稠密森林底層的灌叢中。
阿雲
@Acloud
Tue, Sep 13, 2022 6:34 AM
【
黃胸青鶲
】
黃胸青鶲(學名:Ficedula hyperythra)又名棕胸藍姬鶲,為鶲科姬鶲屬的鳥類。
阿雲
@Acloud
Tue, Sep 13, 2022 6:34 AM
【
鉛色水鶇
】
鉛色水鶇(學名:Phoenicurus fuliginosus),又名紅尾水鴝、鉛色水鴝,臺灣話稱石青仔(臺羅:tsio̍h-tshenn-á/tsio̍h-tshinn-á),為鶲科紅尾鴝屬下的一個種。
阿雲
@Acloud
Tue, Sep 13, 2022 6:34 AM
【
綠啄花
】
綠啄花(學名:Dicaeum minullum)鳥如其名的小巧啄花鳥,常看到在花朵四周懸停,或將頭深深探入。背部欖褐色,腹部則較暗淡。暗淡的臉和大大的黑眼賦予牠「可愛」的外貌。沒有特徵本身就是特徵;分布區內的其他啄花鳥都有斑紋或有明亮色塊。表現出對槲寄生的強烈偏好,常可以看到牠單獨或成對圍繞著槲寄生的果實和花朵。
阿雲
@Acloud
Tue, Sep 13, 2022 6:34 AM
【
紅胸啄花
】
紅胸啄花鳥(學名:Dicaeum ignipectus),是啄花科啄花鳥屬的一種,平均體重約為5.9克。棲息地包括亞熱帶或熱帶的濕潤低地林、亞熱帶或熱帶的旱林、亞熱帶或熱帶的高海拔疏灌叢、耕地、種植園和亞熱帶或熱帶的濕潤山地林。一般棲息於開闊的村莊、田野、山丘、山谷等次生闊葉林、或溪邊樹叢間以及有時在原始森林的中下層也能見到。
阿雲
@Acloud
Tue, Sep 13, 2022 6:34 AM
【
岩鷚
】
岩鷚(學名:Prunella collaris)又名領岩鷚,為岩鷚科岩鷚屬的鳥類。分布於歐洲、北非、西亞、中亞、南亞、日本、台灣以及中國的新疆、西藏、青海、甘肅、山西、陝西、河北、山東、東北、四川、雲南等地,多生活於高山以及營巢於裸岩亂石堆的石穴中。
阿雲
@Acloud
Tue, Sep 13, 2022 6:34 AM
【
褐鷽
】
褐鷽(學名:Pyrrhula nipalensis)又名褐灰雀,為雀科灰雀屬的鳥類。主要分布於喜馬拉雅山脈南側、中國華南、緬甸西側山區及東部撣邦高原、越南北部、臺灣,多見於中高海拔山區的闊葉林、灌木叢或針葉林。
阿雲
@Acloud
Tue, Sep 13, 2022 6:36 AM
補一些之前沒點過的鳥兒的資訊。
阿雲
@Acloud
Tue, Sep 13, 2022 6:36 AM
斑紋鷦鶯育雛中杜鵑飛離
斑紋鷦鶯養杜鵑鳥……雛鳥比親鳥還大,到現在還是不太懂親鳥認不出這雛鳥跟自己不同種嗎?
還就真的認不出來
阿雲
@Acloud
Tue, Sep 13, 2022 6:36 AM
褐頭鷦鶯鳴叫聲 Plain Prinia calling
褐頭鷦鶯的叫聲真的很像蟲叫欸!叫得急促時甚至像警報器!
阿雲
@Acloud
Tue, Sep 13, 2022 6:37 AM
台灣小鶯 LIN 9809
小鶯叫聲好耳熟!聽了之後感覺我一定有聽過這種叫聲!還有關於他叫聲的故事!(那個在深山裡聽到「你~回不去」的鬼故事)
阿雲
@Acloud
Tue, Sep 13, 2022 6:37 AM
山紅頭叫聲
山頭紅的叫聲感覺也是常見鳥叫!不過好像很多鳥都會叫這種聲音?
阿雲
@Acloud
Tue, Sep 13, 2022 6:37 AM
頭烏線
頭屋線這名字好酷,酷到不像鳥名。頭上兩條黑線是其特色!
阿雲
@Acloud
Tue, Sep 13, 2022 6:37 AM
台中市的鷦鷯(2015-03-08)
搜尋鷦鷯會一直跑出台灣鷦眉,雖然他們很像但其實沒有親戚關係。
阿雲
@Acloud
Tue, Sep 13, 2022 6:37 AM
南投縣的小剪尾(2014~5)
認識小剪尾一定要看他的尾巴動作,從背後看很明顯地像剪刀一樣張合!
然後我覺得他的腳好白喔!好少見到那麼白皙的鳥腿!
阿雲
@Acloud
Tue, Sep 13, 2022 6:38 AM
Tue, Sep 13, 2022 6:38 AM
年輕白眉林鴝「偽娘」求生 MAPS揭繁殖鳥生死鬥
白眉林鴝的公鳥,在第一次換羽前都是偽娘。
阿雲
@Acloud
Tue, Sep 13, 2022 6:38 AM
https://highscope.ch.ntu.edu.tw/...
褐鷽的好親戚灰鷽,在去年榮登台灣特有種了。
阿雲
@Acloud
Tue, Sep 13, 2022 6:38 AM
棕耳鵯
棕耳鵯台灣亞種有棕色的胸口!
阿雲
@Acloud
Tue, Sep 13, 2022 6:39 AM
-❆-
-❆-
-❆-
-❆-
阿雲
@Acloud
Tue, Dec 13, 2022 4:40 AM
@Acloud - 恭喜黃腹琉璃、臺灣白眉林鴝成為台灣特有種了! 所以現在台灣特有種鳥有32隻啦! #台...
2022年黃腹琉璃、白眉林鴝 更改分類成為台灣特有種,因此台灣特有亞種變成52隻。
載入新的回覆
第一篇在這裡
鳥球
表符包:
三天把54隻鳥整理出來+補完我覺得我好棒
【煤山雀】
槲寄生煤山雀,學名Periparus ater,英文俗名Coal Tit,是一種棲息於針葉林的小型雀鳥,廣泛分佈於亞洲、歐洲和北非。
【青背山雀】
青背山雀(學名Parus monticolus),也叫綠背山雀,是一種棲息於中高海拔山區的雀鳥。青背山雀喜成群活動,見於海拔在1000米-4000米的中高山區,他們常活動於這個海拔的森林或林緣生境中。以苔蘚、枯葉、樹皮纖維及羽毛為建造巢穴的材料。
【斑紋鷦鶯】
斑紋鷦鶯(中國大陸作山鷦鶯)(學名:Prinia striata),是雀形目扇尾鶯科的一種鳥類。
【褐頭鷦鶯】
褐頭鷦鶯(學名:Prinia inornata)為扇尾鶯科鷦鶯屬的鳥類。該物種的模式產地位於印度德干高原。鷦鶯屬的鳥類在臺灣俗稱望冬䳂仔(臺灣話:bāng-tang-tiú-á)、望冬仔(臺灣話:bāng-tang-á);而望冬䳂仔(臺灣話:bāng-tang-tiú-á)也用來形容小朋友如鷦鶯般活潑好動。
【黃頭扇尾鶯】
黃頭扇尾鶯(學名:Cisticola exilis),又名金頭扇尾鶯,為扇尾鶯科扇尾鶯屬的鳥類,分布在印度與澳大利亞之間的南亞和東南亞地區。
【白環鸚嘴鵯】
白環鸚嘴鵯(學名:Spizixos semitorques)為鵯科鸚嘴鵯屬的鳥類,俗名羊頭公、中國圓嘴布魯布魯、綠鸚嘴鵯、青冠雀。分布於台灣、越南以及中國大陸的甘肅、四川、雲南、陝西、東抵河南、長江以南的華南大陸等地,多棲息於平原和山地的藪林中。
【白頭翁】
白頭翁(學名:Pycnonotus sinensis),又名白頭鵯、白頭鵠仔(臺灣話:pe̍h-thâu-khok-á)[2],是鵯屬小型鳴禽,冬季北方鳥南遷為候鳥,台灣亞種於台灣為留鳥,平均壽命約10到15年。白頭翁常見於東亞,臺灣西半部與東北部低海拔地區。雄鳥胸部灰色較深,雌鳥淺淡,雄鳥枕部(後頭部)白色極為清晰醒目。
【紅嘴黑鵯】
紅嘴黑鵯 (學名:Hypsipetes leucocephalus)是雀形目鵯科的一種鳥類,分布範圍主要在東洋界的大陸地區,西起喜馬拉雅山脈西緣,經中國南方廣大地區,東迄臺灣,南抵中南半島南部。公母鳥外型相似,亞成鳥無黑色鬆冠羽。
【棕耳鵯】
棕耳鵯(學名:Hypsipetes amaurotis)為鵯科短腳鵯屬的鳥類。分布於日本、朝鮮半島、台灣、菲律賓以及中國大陸的東北、河北、浙江、上海等地。體長27-29cm,眼後耳羽棕褐色為其主要特徵。常成群於樹林邊緣地帶活動。
【小鶯】
小鶯(學名:Horornis fortipes)又名強腳樹鶯,為樹鶯科山樹鶯屬的鳥類。該物種分布在南亞地區,其模式產地在印度。
【深山鶯】
深山鶯(學名:Horornis acanthizoides)山麓及高地濃密林緣及次生林中小而害羞,不起眼的鶯。與小鶯相似,但眉斑較白對比較鮮明,腹部帶黃色,且鳴唱聲也不同;雄鳥會一再重複一個高而尖銳的音,逐漸拔高到極致,然後接著一段較短,不那麼強烈的一連串下降顫音。
【粉紅鸚嘴】
粉紅鸚嘴(學名:Sinosuthora webbiana)又名棕頭鴉雀,為鶯科漢鴉雀屬的鳥類。分布於俄羅斯濱海邊疆、朝鮮半島、台灣以及中國東部等地,一般生活於隱匿在灌木荊棘間竄動、夏間大多在山地、冬時集遷山坡多蕨的草地及山麓蘆葦地帶以及有時也進入園圃裡。
【黃羽鸚嘴】
黃羽鸚嘴(學名: Suthora verreauxi, 英文名:Golden Parrotbill),又名金色鴉雀,為鶯科鴉雀屬的鳥類,種名是紀念法國動物學家朱爾·韋羅(Jules Pierre Verreaux)。分佈於臺灣、中國東南丘陵、中南半島北部。常結小群棲息於山區常綠林的竹林密叢。十分活躍的喧鬧小群飛行快速,山區竹林和林區邊緣繁殖(海拔1000m以上),垂直遷徙。
【山紅頭】
山紅頭(學名:Cyanoderma ruficeps),又名紅頭穗鶥,是畫眉科的一種,分布於香港、不丹、寮國、中國大陸、越南、印度、緬甸、台灣和尼泊爾。山紅頭的平均體重約為11.1克。棲息地包括溫帶森林、亞熱帶或熱帶的濕潤低地林和亞熱帶或熱帶的濕潤山地林。
【頭烏線】
頭烏線(學名:Schoeniparus brunneus),又名褐頂雀鶥,是雀眉科的一種,分布於台灣和中國大陸。頭烏線的平均體重約為16.0克。棲息地包括溫帶森林、亞熱帶或熱帶的濕潤低地林、亞熱帶或熱帶的高海拔疏灌叢、亞熱帶或熱帶的濕潤山地林和亞熱帶或熱帶的(低地)乾燥疏灌叢。
【茶腹鳾】
茶腹鳾(學名:Sitta europaea,「鳾」音同師)又名林鳾、普通鳾或歐亞鳾,在中國部分地區亦俗稱藍大膽,是廣泛分佈於歐洲及亞洲等地的小形雀鳥,也是鳾科鳥類中最常見且分佈最廣泛的鳥類,因此在英文中的 Nuthatch 多單指這種鳥類。
【鷦鷯】
鷦鷯(學名:Troglodytes troglodytes)為鷦鷯科鷦鷯屬的鳥類,又名𪀘(音同「匠」)、巧婦、山蟈蟈。體長約10厘米。頭部淺棕色,有黃色眉紋;上體連尾帶栗棕色,布滿黑色細斑;兩翼覆羽尖端為白色。
【八哥】
八哥(學名:Acridotheres cristatellus)生活在草原和山區的樹林中,善於鳴叫,也會模仿其他鳥的叫聲,經過訓練,還能模仿人類說話。八哥生活在草原和山區的樹林中,善於鳴叫,也會模仿其他鳥的叫聲,經過訓練,還能模仿人類說話。
【黃腹琉璃】
黃腹琉璃(中國大陸作台灣棕腹藍仙鶲)(學名:Niltava vivida)為鶲科仙鶲屬的鳥類。台灣黃腹琉璃體重約33克,翼長約85.9毫米,嘴峰(英語:Culmen (bird))長約14.6毫米,喙寬度約3.9毫米,喙厚度約3.8毫米,跗蹠長約16.9毫米,尾長約74毫米。台灣黃腹琉璃是候鳥,其棲息在密集的高大的樹木組成的森林中。
【小剪尾】
小剪尾(學名:Enicurus scouleri)又名小燕尾, 臺灣話稱烏白噹仔,為鶲科燕尾屬的鳥類,俗名小剪尾、點水鴉雀。分布於前蘇聯、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台灣、尼泊爾、緬甸、越南以及中國大陸的甘肅、陝西、向南達長江以南地區、西抵四川、雲南、西藏,主要生活於山澗溪流邊以及河邊的岩石上。
【白尾鴝】
白尾藍地鴝(學名:Myiomela leucura)又名白尾藍地鴝,為鶲科地鴝屬的鳥類,俗名白尾藍歐鴝、白尾斑地鴝。分布於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緬甸、泰國、柬埔寨、老撾、越南、馬來西亞、台灣以及中國大陸的甘肅、陝西、湖北、四川、貴州、雲南、廣西、海南等地,多見於灌叢及林中、或在林下的陰暗處及較潮濕的地方、或棲於溝谷林中、或溝谷近旁、多在地上活動以及有時也在矮枝上。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尼泊爾。
【白眉林鴝】
白眉林鴝(學名:Tarsiger indicus)為鶲科林鴝屬的鳥類,俗名白眉樹叢歐鴝。分布於印度、尼泊爾、不丹、東至緬甸、越南、台灣以及中國大陸的四川、雲南、西藏等地,在中國西部一般棲息於海拔2440-4270米的高山岩谷間針葉林或落葉林間,在台灣則見於高海拔(2300-3200米)間稠密森林底層的灌叢中。
【黃胸青鶲】
黃胸青鶲(學名:Ficedula hyperythra)又名棕胸藍姬鶲,為鶲科姬鶲屬的鳥類。
【鉛色水鶇】
鉛色水鶇(學名:Phoenicurus fuliginosus),又名紅尾水鴝、鉛色水鴝,臺灣話稱石青仔(臺羅:tsio̍h-tshenn-á/tsio̍h-tshinn-á),為鶲科紅尾鴝屬下的一個種。
【綠啄花】
綠啄花(學名:Dicaeum minullum)鳥如其名的小巧啄花鳥,常看到在花朵四周懸停,或將頭深深探入。背部欖褐色,腹部則較暗淡。暗淡的臉和大大的黑眼賦予牠「可愛」的外貌。沒有特徵本身就是特徵;分布區內的其他啄花鳥都有斑紋或有明亮色塊。表現出對槲寄生的強烈偏好,常可以看到牠單獨或成對圍繞著槲寄生的果實和花朵。
【紅胸啄花】
紅胸啄花鳥(學名:Dicaeum ignipectus),是啄花科啄花鳥屬的一種,平均體重約為5.9克。棲息地包括亞熱帶或熱帶的濕潤低地林、亞熱帶或熱帶的旱林、亞熱帶或熱帶的高海拔疏灌叢、耕地、種植園和亞熱帶或熱帶的濕潤山地林。一般棲息於開闊的村莊、田野、山丘、山谷等次生闊葉林、或溪邊樹叢間以及有時在原始森林的中下層也能見到。
【岩鷚】
岩鷚(學名:Prunella collaris)又名領岩鷚,為岩鷚科岩鷚屬的鳥類。分布於歐洲、北非、西亞、中亞、南亞、日本、台灣以及中國的新疆、西藏、青海、甘肅、山西、陝西、河北、山東、東北、四川、雲南等地,多生活於高山以及營巢於裸岩亂石堆的石穴中。
【褐鷽】
褐鷽(學名:Pyrrhula nipalensis)又名褐灰雀,為雀科灰雀屬的鳥類。主要分布於喜馬拉雅山脈南側、中國華南、緬甸西側山區及東部撣邦高原、越南北部、臺灣,多見於中高海拔山區的闊葉林、灌木叢或針葉林。
還就真的認不出來然後我覺得他的腳好白喔!好少見到那麼白皙的鳥腿!
年輕白眉林鴝「偽娘」求生 MAPS揭繁殖鳥生死鬥
白眉林鴝的公鳥,在第一次換羽前都是偽娘。
https://highscope.ch.ntu.edu.tw/...
褐鷽的好親戚灰鷽,在去年榮登台灣特有種了。
2022年黃腹琉璃、白眉林鴝 更改分類成為台灣特有種,因此台灣特有亞種變成52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