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va
@davelin
Mon, Sep 12, 2022 4:27 AM
27
8
ref FB 回顧. 2014 請注意年份
本文來自強者我朋友的朋友 (全是強者 XD)
我認為某程度上,本新聞葉部長說的沒錯,台灣社會現在漲聲動輒得咎。一有店家漲價,新聞、政治人物、鄉民代表群起圍攻,不公不義大帽子就出來了。店家一收到關切,馬上就縮回去,哪敢不從眾怒。
但是,回頭多想想,為什麼不能漲價?原物料價格在過去十年中漲了多少?
Deva
@davelin
Mon, Sep 12, 2022 4:27 AM
參考Nasdaq網站,小麥(Wheat)、玉米(Corn)、稻米(Rice)、黃豆(Soybean) 這些與日常生活中最相關的穀物之期貨價格漲幅分別大略是69%、71%、80%、97.6%;肉品與蛋白質部分,放養牛(Live Cattle)漲了85.11%、飼料牛(Feeder Cattle)107%、肉豬(Lean Hogs) 40.4%、牛奶(Milk)74.64%;能源方面,原油(Crude Oil)漲86.94%、布蘭特原油96.92%、天然氣則是跌(Natural Gas)45.18%;糖(Sugar)漲了59.55%,咖啡
125.68%。
yypeng
@yypeng
Mon, Sep 12, 2022 4:31 AM
不准商家漲價? 那麼商家員工薪水也不會上升, 有錢消費的比例更少了, 若是希望經濟成長? 還是不反對商家漲價才對.
Deva
@davelin
Mon, Sep 12, 2022 4:33 AM
試問在台灣這十年來,同公司同工作責任同位階職等的職位,薪水漲幅最低有沒有肉豬的40.4%?我猜是沒有,因為若是薪資漲幅跟的上物價漲幅,則店家要漲價自然不會面臨這麼大壓力。但就是沒有,所以店家一要漲價馬上被群起圍攻。
Deva
@davelin
Mon, Sep 12, 2022 4:33 AM
-- 重點是:如果這十年薪水沒超過40%的漲幅(肉豬這十年的漲幅),那就連豬都不如了(我沒有雙關!)
Deva
@davelin
Mon, Sep 12, 2022 4:33 AM
在此,薪資漲幅停滯的結果導致了台灣社會要求東西不能漲價,因為一漲大家都活不下去了。那店家只好從成本著手,不然店家賺不到錢也不用作了。那削減成本要怎麼減才能減40%來抵銷原物料漲幅?大概就是進品質更差的原料或是以化工方法做出色香味俱全的食物。
Deva
@davelin
Mon, Sep 12, 2022 4:34 AM
好,那麼,為什麼薪資漲幅停滯?企業大老說賺不到錢沒得加薪。我們轉頭來看附加價值的議題。夜市附加價值低嗎?在財務報表上,毛利率是可作為判斷獲利能力與附加價值的 一個指標。
賣價減去成本,就是產品在買家心目中的價值。
Deva
@davelin
Mon, Sep 12, 2022 4:34 AM
根據我訪談家中曾經做過鹹酥雞的朋友,鹹酥雞攤的毛利率約30%,但近幾年可能沒這麼好,我們砍半算15% (這對做吃的來說是誇張的低)。也就是鹹酥雞攤可以在成本上再創造15%的附加價值。
接著,來看台灣50的一些公司2012年的毛利率,華亞科(-38.39%)、友達(-2.49%)、群創(-1.46%)、台化(0.57%)、和碩(1.07%)、鴻準(2.29%)、台泥(2.51%)、宏碁(2.57%)、仁寶(2.67%)、緯創(4.11%)、正崴(5.54%)、華碩(6.61%)、亞泥(6.62%)、裕隆(8.14%)、遠東新(8.16%)、台塑(8.54%)、光寶科(9.24%)、南亞(10.64%)。
Deva
@davelin
Mon, Sep 12, 2022 4:37 AM
以上這些公司毛利率連雞排攤都比不上,是不是也不用作了?這些產業吸納了台灣內部大量的資金、土地、人力資源創造出的產品附加價值連10%都不到。更甚者還對土地環境造成永續的污染,產生未納入考量的外溢成本。
---內部成本轉外部成本
Deva
@davelin
Mon, Sep 12, 2022 4:43 AM
政府十年來未能妥善做好產業政策,導致產業結構崩壞、跟不上趨勢、導致資源錯置、企業沒有競爭力、薪資漲幅停滯、引發食安問題,現在好意思來對外說是因為台灣社會價值觀的關係?
真是活見鬼了。
---
2014 年發文,現在 2021-2022 年來看。漲價是必然。到處是通膨的情況.
Ex: 羊肉爐一鍋去年 270 ,今年320......
十趴 99
@MikeHsu99
Mon, Sep 12, 2022 12:31 PM
我是覺得政府可以要求只要有拿政府補助的企業~要有獲利撥補給員工之類的~就看你公司幹不幹囉~當然也會有各種逃脫方式~但是至少名目上的薪資收入要有增加
載入新的回覆
本文來自強者我朋友的朋友 (全是強者 XD)
我認為某程度上,本新聞葉部長說的沒錯,台灣社會現在漲聲動輒得咎。一有店家漲價,新聞、政治人物、鄉民代表群起圍攻,不公不義大帽子就出來了。店家一收到關切,馬上就縮回去,哪敢不從眾怒。
但是,回頭多想想,為什麼不能漲價?原物料價格在過去十年中漲了多少?
接著,來看台灣50的一些公司2012年的毛利率,華亞科(-38.39%)、友達(-2.49%)、群創(-1.46%)、台化(0.57%)、和碩(1.07%)、鴻準(2.29%)、台泥(2.51%)、宏碁(2.57%)、仁寶(2.67%)、緯創(4.11%)、正崴(5.54%)、華碩(6.61%)、亞泥(6.62%)、裕隆(8.14%)、遠東新(8.16%)、台塑(8.54%)、光寶科(9.24%)、南亞(10.64%)。
---內部成本轉外部成本
真是活見鬼了。
---
2014 年發文,現在 2021-2022 年來看。漲價是必然。到處是通膨的情況.
Ex: 羊肉爐一鍋去年 270 ,今年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