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an・小黛
@ashley92090
Sun, Sep 4, 2022 1:44 AM
Sun, Sep 4, 2022 1:46 AM
3
[玩樂的主題2]
延續前噗
@ashley92090 - [玩樂的主題] 最近收到一些訊息,大致是小獅鷲又開始唸我都在工作工作工作,...
嘗試在週末增加一點實體休閒心流活動的我,翻起了Ugears跟拼圖的線上商店,
研究著哪件符合玩樂復健初期需求的同時,
覺得好像懂了顏色療法和梵谷一點。
Dian・小黛
@ashley92090
Sun, Sep 4, 2022 1:49 AM
Sun, Sep 4, 2022 1:59 AM
發現自己處於睡覺或手機外無事可做的窘境,而我再躺平下去,負面念頭就會私自動用大腦CPU無聊自走演算,然後我就等著被媽咪唸了
Dian・小黛
@ashley92090
Sun, Sep 4, 2022 1:55 AM
Sun, Sep 4, 2022 2:41 AM
沒有把玩習慣vs沒有東西可玩?
總之接到的訊息讓我反思起「為什麼這幾年零零總總也收了一些小東西,但居然空閒下來還是無事可做」吧
可能性:
1. 應該是因為我沒有把玩小東西的習慣
2. 收進來的小東西是收藏>把玩用途
3. 我認定的把玩活動跟之前收進來的東西性質不符
前噗的邏輯整理得出的實用insight是:
無論我要搞什麼娛樂活動,
它的進行式必須搞定我的腦。
所以,很有可能,「把玩」能佔用腦的CPU%太低了,刺激度不夠導致吸引力不高。
Dian・小黛
@ashley92090
Sun, Sep 4, 2022 2:00 AM
於是我深切感受到了我的選物方針需要重新導向。
Dian・小黛
@ashley92090
Sun, Sep 4, 2022 2:02 AM
我開始認真思考要買玩具給自己這件事。
Dian・小黛
@ashley92090
Sun, Sep 4, 2022 2:04 AM
真的開始思考了這個問題,忽然有種奇妙感,小獅鷲的表情是這樣的:
而這種表情在日常食衣住行購物的時候沒怎麼出現
Dian・小黛
@ashley92090
Sun, Sep 4, 2022 2:06 AM
不是聽沒聽懂,是有沒有要聽
Dian・小黛
@ashley92090
Sun, Sep 4, 2022 2:07 AM
有沒有列入行動考慮的差別
Dian・小黛
@ashley92090
Sun, Sep 4, 2022 2:08 AM
みなみ涼☽Moonology
@hiyoko_ryo
Sun, Sep 4, 2022 2:10 AM
投買益智型遊戲給自己一票
Dian・小黛
@ashley92090
Sun, Sep 4, 2022 2:11 AM
Sun, Sep 4, 2022 2:47 AM
「允許玩樂」也是親職責任一環?
其實發現「買玩具給自己的念頭會帶起明亮情緒」這點的當下,意識裡有點憂傷(坦承)
大概是一種⋯⋯「又來了」
「又要被說不懂人心了」
的感覺。
開玩笑的啦
大概是一種面對受虐兒童的感覺
而那個、說真的、不太舒服哇。
無論是發現自己還是有內在小孩玩樂需求而感到軟弱,或是察覺到自我對待的方式太過嚴苛,都奇妙地會帶起羞恥跟罪惡感,追根究底是「我沒有做好」的失職挫折感吧。
Dian・小黛
@ashley92090
Sun, Sep 4, 2022 2:27 AM
好我去挫折哭完了回來繼續
Dian・小黛
@ashley92090
Sun, Sep 4, 2022 2:31 AM
Sun, Sep 4, 2022 2:48 AM
總之,我還是不太明白「有效玩樂-明亮情緒」彼此之間的關聯性
但我意識到「幫自己挑選適合的玩樂器材」這個行為,必須付出的考慮、同意跟行動,的確是必須讓內在小孩看見,構成成年後的我們self-parenting照護教育方針的一環。
孩童除了生理需求以外,還有情緒需求,滿足情緒需求的方式,看來除了cuddle安全感以外,玩樂所提供的某種能量流動刺激性,或許也有促進孩童身心發展的效果
Dian・小黛
@ashley92090
Sun, Sep 4, 2022 2:37 AM
Sun, Sep 4, 2022 2:38 AM
該說「家長角色」展現出的「允許」跟「負起責任規劃如何玩樂遊戲」,在孩子眼裡看起來也很重要嗎
(摸摸小獅鷲)
載入新的回覆
延續前噗
研究著哪件符合玩樂復健初期需求的同時,
覺得好像懂了顏色療法和梵谷一點。
總之接到的訊息讓我反思起「為什麼這幾年零零總總也收了一些小東西,但居然空閒下來還是無事可做」吧
可能性:
1. 應該是因為我沒有把玩小東西的習慣
2. 收進來的小東西是收藏>把玩用途
3. 我認定的把玩活動跟之前收進來的東西性質不符
前噗的邏輯整理得出的實用insight是:
無論我要搞什麼娛樂活動,
它的進行式必須搞定我的腦。
所以,很有可能,「把玩」能佔用腦的CPU%太低了,刺激度不夠導致吸引力不高。
而這種表情在日常食衣住行購物的時候沒怎麼出現
不是聽沒聽懂,是有沒有要聽![(bobei)](https://s.plurk.com/emoticons/random/d2f7dc304038dc31efd7.png)
其實發現「買玩具給自己的念頭會帶起明亮情緒」這點的當下,意識裡有點憂傷(坦承)
大概是一種⋯⋯「又來了」
「又要被說不懂人心了」的感覺。開玩笑的啦
大概是一種面對受虐兒童的感覺
而那個、說真的、不太舒服哇。
無論是發現自己還是有內在小孩玩樂需求而感到軟弱,或是察覺到自我對待的方式太過嚴苛,都奇妙地會帶起羞恥跟罪惡感,追根究底是「我沒有做好」的失職挫折感吧。
但我意識到「幫自己挑選適合的玩樂器材」這個行為,必須付出的考慮、同意跟行動,的確是必須讓內在小孩看見,構成成年後的我們self-parenting照護教育方針的一環。
孩童除了生理需求以外,還有情緒需求,滿足情緒需求的方式,看來除了cuddle安全感以外,玩樂所提供的某種能量流動刺激性,或許也有促進孩童身心發展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