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an・小黛
@ashley92090
Wed, Aug 31, 2022 8:34 AM
11
1
[玩樂的主題]
最近收到一些訊息,大致是小獅鷲又開始唸我都在工作工作工作,
而牠想玩
這導致了我得檢視日常行程,並思考「還有哪些活動在我看來屬於玩樂範疇?」,
進而解剖了一下自己以往沒意識的休閒活動選擇標準。
Dian・小黛
@ashley92090
Wed, Aug 31, 2022 8:46 AM
Wed, Aug 31, 2022 8:53 AM
休閒活動vs強迫行為
透過觀察,我可以很簡單得出「手機遊戲佔了我日常休閒活動的最大百分比」的狀態,
我每次會放3-4個遊戲在手機裡,同期actively遊玩,
一輪每日任務跑下來約需一小時半至兩小時不等,但時而會有逼自己登入達標到很痛苦
最後就全擺爛
的情況發生
於是我觀察了一下自己「為何選擇手機遊戲當作主要休閒活動」的幾個理由,
發現對我很重要的一個因素是,
手遊可以在聆聽音樂或影片時,不帶腦地同時刷
也就是說,這套set是「聽覺刺激+資訊接收」
搭配上「視覺刺激+強迫反覆行為」
所製作出的類機械式一心多工狀態,
這讓大腦沒辦法專注在任一刺激來源上, 正因如此,才能達成「我什麼都沒有在做,包含思考工作相關的事」的「休息」狀態。
Dian・小黛
@ashley92090
Wed, Aug 31, 2022 8:58 AM
這種「類休閒強迫狀態」跟我目前的生活型態其實是嵌合的,只是說,顯然並不能滿足小獅鷲所謂的「
但我想玩
」的標準
我開始感覺自己群星五宮的加持依舊是為了補課
Dian・小黛
@ashley92090
Wed, Aug 31, 2022 9:08 AM
Wed, Aug 31, 2022 9:10 AM
Decent Entertainment
在找尋能夠滿足小獅鷲玩樂需求的過程中,我發現自己碰上的第二個奇妙濾鏡是,
我的腦在回答問題時,嘗試模擬搜尋引擎回答「這附近有什麼可以玩」
望著搜尋結果的小獅鷲:
於是我發現,這一個選擇濾鏡叫做「社會認可成年人視為的娛樂選項」,
這個濾鏡篩選出的搜尋結果,
應該要有一套流程,有一個金額,
而你如果準時報到並走完全程
「你此刻應該獲得了娛樂,並感到滿足
」
我&小獅鷲:
Dian・小黛
@ashley92090
Wed, Aug 31, 2022 1:03 PM
Wed, Aug 31, 2022 1:06 PM
我認真想了想,這種走流程式「娛樂」的目的不外乎兩個:
獵奇搜異(拓展新的經驗)
有慾望需要被滿足(通常是食衣住行的任意搭配)
而我們卡住的點會在於:
追求商業化模式了的前者,除了對經濟情況造成壓力外,效能無非「只有第一次」會有新鮮刺激感,於是必須不斷找尋新鮮經驗以填補(何況,不見得每一次新的經驗都能符合期待值
);
追求後者呢,又是個無止盡的物質追求大坑,除卻比較心態、跟壓力所導致的gluttony,慾望也不過就是慾望。有度地滿足了它,就像胃一餐頂多就只能裝160g食物,飢餓自然會止息。
而,無論是「獵奇蒐異」,還是「慾望-行動-滿足」,跟小獅鷲追求玩樂所想要達成的心志狀態,好像沒什麼直接關聯啊???
Dian・小黛
@ashley92090
Wed, Aug 31, 2022 1:06 PM
Wed, Aug 31, 2022 1:12 PM
玩樂?休閒?遊戲?
於是,很不幸地,
為了滿足一隻獅鷲想玩的願望,我再次被逼進了哲學與定義的死角
牠要的到底是什麼???
說到底,要求一隻獅鷲說好人話,大概就跟要求一個小小孩精準區分「玩樂」、「休閒」、「遊戲」這些詞所指涉行為的差別一樣,無論從哪個角度看來都並不實際。
玩樂的目的應該是開心、或說投入、興高采烈、情緒高昂,實際在做什麼不太重要,只要能達到那個
的精神狀態就好。
休閒的意思跟hobby應該更像,是跟主要工作的性質區分開來、主觀認定強度較低的活動,並且此活動具持續發展性,能夠維持較久的時間,目的更多是平衡生活、身體/精神休息充電。
遊戲在我的定義裡則是「設計出一套學習/熟練某事物的規則」。
Dian・小黛
@ashley92090
Wed, Aug 31, 2022 1:14 PM
Wed, Aug 31, 2022 1:18 PM
於是我感受到了小獅鷲用一種悲天憫人的同情望著我,眼底滿滿的「如果我不是你,我會在這就宣告你沒救了」
可是,孩子,你不講清楚你到底要什麼,對我來說這真的就難得跟通靈一樣
載入新的回覆
最近收到一些訊息,大致是小獅鷲又開始唸我都在工作工作工作,而牠想玩
這導致了我得檢視日常行程,並思考「還有哪些活動在我看來屬於玩樂範疇?」,
進而解剖了一下自己以往沒意識的休閒活動選擇標準。
透過觀察,我可以很簡單得出「手機遊戲佔了我日常休閒活動的最大百分比」的狀態,
我每次會放3-4個遊戲在手機裡,同期actively遊玩,
一輪每日任務跑下來約需一小時半至兩小時不等,但時而會有逼自己登入達標到很痛苦
最後就全擺爛的情況發生於是我觀察了一下自己「為何選擇手機遊戲當作主要休閒活動」的幾個理由,
發現對我很重要的一個因素是,
也就是說,這套set是「聽覺刺激+資訊接收」
搭配上「視覺刺激+強迫反覆行為」
所製作出的類機械式一心多工狀態,
這讓大腦沒辦法專注在任一刺激來源上, 正因如此,才能達成「我什麼都沒有在做,包含思考工作相關的事」的「休息」狀態。
我開始感覺自己群星五宮的加持依舊是為了補課
在找尋能夠滿足小獅鷲玩樂需求的過程中,我發現自己碰上的第二個奇妙濾鏡是,
望著搜尋結果的小獅鷲:
於是我發現,這一個選擇濾鏡叫做「社會認可成年人視為的娛樂選項」,
這個濾鏡篩選出的搜尋結果,
應該要有一套流程,有一個金額,
而你如果準時報到並走完全程
「你此刻應該獲得了娛樂,並感到滿足
我&小獅鷲:
而我們卡住的點會在於:
追求商業化模式了的前者,除了對經濟情況造成壓力外,效能無非「只有第一次」會有新鮮刺激感,於是必須不斷找尋新鮮經驗以填補(何況,不見得每一次新的經驗都能符合期待值
追求後者呢,又是個無止盡的物質追求大坑,除卻比較心態、跟壓力所導致的gluttony,慾望也不過就是慾望。有度地滿足了它,就像胃一餐頂多就只能裝160g食物,飢餓自然會止息。
而,無論是「獵奇蒐異」,還是「慾望-行動-滿足」,跟小獅鷲追求玩樂所想要達成的心志狀態,好像沒什麼直接關聯啊???
於是,很不幸地,
為了滿足一隻獅鷲想玩的願望,我再次被逼進了哲學與定義的死角
牠要的到底是什麼???
說到底,要求一隻獅鷲說好人話,大概就跟要求一個小小孩精準區分「玩樂」、「休閒」、「遊戲」這些詞所指涉行為的差別一樣,無論從哪個角度看來都並不實際。
於是我感受到了小獅鷲用一種悲天憫人的同情望著我,眼底滿滿的「如果我不是你,我會在這就宣告你沒救了」
可是,孩子,你不講清楚你到底要什麼,對我來說這真的就難得跟通靈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