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給所有人的歷史
還記得這張報導嗎?

https://images.plurk.com/33wI32zcJvV8ERY7PA7f4i.jpg

2003 年,​讓全世界都為之震動的 SARS 肆虐,這場近 20 年前的世紀大疫,​或許對超過 20 歲的你我都記憶猶新。​

然而同年 5 月,​還有另一件震撼當時臺灣人的大事,​
那就是——
蘋果日報 🍎 以橫空出世之姿正式登陸臺灣。​
故事:給所有人的歷史
創刊之初,​請來當紅港星鍾麗緹拍攝宣傳照。​

全裸躺在上萬顆蘋果的她,​以誘惑的姿態加上「一咬上癮」的字體,​當時帶給臺灣觀眾極大的視覺震撼。​

全彩的頭版、​低於其他報紙的售價、​使臺蘋每日銷售量曾一度高達 42 萬份。​

但蘋果日報並不只有這樣。​
故事:給所有人的歷史
創辦人黎智英曾說:​

「假如夏娃當初不是咬了禁果一口,​
世上就沒有罪惡,也沒有是非,當然也不會有新聞。」​

圖片為主文字為輔、​「腥、羶、色」為主的八卦新聞,​紅到美國脫口秀的「動新聞」​,更改變了臺灣傳播媒體的生態。​

各種新鮮、獨特的手法,讓大家印象深刻。​再過幾天,蘋果日報可能就將消失(?)​

趁這個機會,讓我們帶你回顧一下這 20 年來的歷史。​
故事:給所有人的歷史
全彩頭版

蘋果日報的頭版,經常以大篇幅、全彩的照片為主軸。因為其主打零售的特徵,消費者在挑選報紙時很容易就被圖片所吸引,這也是蘋果日報跟其他主流媒體很大的不同。

2003 年 5 月 2 日發行的創刊號,雖然最為人所知的是,隨報贈送一張鍾麗緹裸身海報。但當時正逢 SARS 流行期間,頭版的〈首位抗疫英雄捐軀,北市府考慮入祀忠烈祠〉也紀錄下因抗疫而殉職的和平醫院護理長陳靜秋。
https://images.plurk.com/x00WeDhusKXFEoPttKfPi.png
故事:給所有人的歷史
又打藍也打綠

在臺灣的報紙中,蘋果日報打藍批綠,不分政黨批評時政的態度與立場,也使人印象深刻。

像是2008 年,前總統陳水扁入獄後一連串的追蹤報導、2013 年馬王政爭時頭版整面的諷刺漫畫,以及近年創辦人黎智英向來的反共言論,也都讓人很難以「親藍」或「挺綠」來替蘋果日報定義政治光譜。

政治漫畫超好看

https://images.plurk.com/54u4ZyloDvr2KR8GlFaSVh.png
故事:給所有人的歷史
蘋果動新聞

2009 年 11 月 16 日籌備許久,蘋果日報跨足影音正式推出蘋果動新聞,以自製的動畫來呈現新聞畫面。

由於它生動活潑的呈現方式,受到不少人喜歡,網路上至今也流傳許多截自動新聞的梗圖。動新聞走紅的程度,甚至還上了美國知名的康納脫口秀,動新聞團隊還以動畫的形式跟主持人隔海互嗆。

《康納脫口秀:臺灣動畫師的反擊》 :
康納脫口秀:臺灣動畫師的反擊(中文字幕)
https://images.plurk.com/CDaGFXcNjHDStvjHjjHOb.png
故事:給所有人的歷史
王建民特刊

蘋果日報的體育版在各大報中獨樹一格,除了賽事資訊之外,甚至包含運彩投注預測,是許多運動迷「配飯」的好工具。此外,蘋果也是少數將體育新聞(除奧運等國際賽事)放在頭版的媒體。

在 2006 到 2007 年,巔峰時期的王建民更登上蘋果日報頭版,裡面大篇幅地報導單季 19 勝的全記錄。

你當時也趕上這場熱潮,蒐集了這些報導嗎?
https://images.plurk.com/6X0vaTos3SoJNAeeUDUZMU.png
故事:給所有人的歷史
通勤報《爽報》

2006 年 10 月 23 日,蘋果日報發行免費刊物《爽報》。爽報定位為一種通勤報紙,在各大捷運站皆可索取。

由於爽報免費、又容易取得,被稱為「 陪伴了許多人的青春 」。

爽報於 2018 年停刊,後於 2022 年 3 月短暫發布一日限定刊,封面為麥當勞的板烤雞腿堡,標題則是〈睽違四年 網友:終於盼到!〉這種網路語言式的標題,也正跟爽報的接近通勤族的特色相呼應。https://images.plurk.com/7yVJmTUdmWDSh38T3yDpEO.png
故事:給所有人的歷史
今天我最美​

你身邊有人曾經登上過「#今天我最美」的版面嗎?​

延續過往無名小站的「無名女神」、或是 PTT 的表特女神,蘋果日報長期以來「今天我最美」的單元,雖然不像政治線或影視綜藝線的報導亮眼。​

但你知道嗎?今天我最美單元,到去年為止都還有持續更新呢!
https://images.plurk.com/2jjr3lEEA999hDj2XLOxjb.png
故事:給所有人的歷史
人間異語

2004 年 12 月,蘋果日報開始連載了名為「 名人異語 」的專欄,最早是透過訪談打破名人的刻板印象。

之後訪談對象逐漸擴及社會各階層的小人物,並以匿名方式進行訪問,改名為「 人間異語 」,受訪者多半有著不同於主流社會的人生,他們的故事也鮮少有主流媒體報導,人間異語沒有價值判斷,純粹是呈現他們被認為缺少報導價值的聲音,讓大眾知道他們的故事。
https://images.plurk.com/7s7avzZg19KT8WUUMQr868.png
故事:給所有人的歷史
付費訂閱

2019 年,由於大環境與紙媒產業改變與衰退,蘋果日報推出收費會員制,要求會員註冊付費後,才能完全看到蘋果新聞網的所有內容。

然而,會員訂閱並未成功解決蘋果日報的虧損問題,反而流失更多觀眾。最終歷經兩年,在 2021 年全面取消付費制度,網站上的內容也恢復了免費閱讀。
https://images.plurk.com/d2O70kej8wiPIbdzVZ1gQ.png
故事:給所有人的歷史
蘋果資料庫該何去何從?

在臺灣將近 20 年,很難想像這個曾經是報紙銷售第一名的報紙,居然會就此退出紙媒市場。轉為網路媒體後,許多人依然習慣點進改名為蘋果新聞網的網站,找尋過往的報導與歷史紀錄、或是那些讓人記憶深刻的 動新聞

前陣子蘋果易手的新聞鬧得沸沸揚揚、幾經波折後目前還不知會如何落幕。但可以肯定的是, 這週三(8/31) 過後,蘋果新聞網就會封存這 20 年來的所有新聞素材與資料。

這些曾創造與見證臺灣歷史的資料庫,究竟會何去何從呢?

https://images.plurk.com/InDQdU2Lg6qQp7oXDXW05.png
ICYPYH
開始和結束都碰到冠狀病毒
狼柴女貌
原來今日我最美有持續更新!
狼柴女貌
對鍾麗緹的那張海報很有印象,當時身邊不少同學都搶著要收藏。
El Cid
壹週刊記得也是跟蘋果同年代進來台灣的,而且好像還比較早?
🗃🧿📦🗳📮📬⚰📥🕋
人間異語那個單元,鏡週刊現在也有類似的,叫做鏡像人間的樣子。
鏡週刊成立後,從壹傳媒挖了一票老記者過去,鏡週刊還自己刊了這個故事。似乎從那之後蘋果的報導品質就有明顯下滑。
ICYPYH
鏡週刊就是裴偉創辦的
NA*
會員制成為最後一根稻草
故事:給所有人的歷史
El Cid : 壹週刊早一年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