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kiRa
@akira7umi
Sun, Aug 21, 2022 3:21 PM
59
32
@Eiral - #黑 請不要購買非洲小孩猛男舉牌喊話的短片 剛剛看到我在外文系時蠻景仰的學姐,貼了一支...
沒有離開台灣之前,當時是1993年,電視上很多好萊塢的片都很白,然後第四台在奇怪的時段會播黑片,就是全黑人主演的B級電影,畢竟是搞笑電影,但因為美式笑話對小孩而言很難懂難看,畫質差甚至無法辨認電視中的黑人面孔(整個一團黑),電視兒童的表姊表示「黑人演的都很爛」,我自己家是沒有第四台的,所以當時很衝擊,是一種看到平行世界的感覺,好像時間一到,電視裡的人都會變黑,跟魔法一樣。
1994年我就出國了,班上黑人白人非常多,亞洲人比較少,就自然而然覺得沒什麼差別。
當時我是10歲,這對我而言蠻重要的體驗……從「常看到電視上的白人,所以覺得真實的白人也沒什麼奇怪,黑人就很怪」到「都是人沒有什麼奇怪的」
所以N台刻意選非白人演員很好。
掰噗~
@baipu
討厭
Sun, Aug 21, 2022 3:21 PM
真是太令人生氣了!
🌈AkiRa
@akira7umi
Sun, Aug 21, 2022 3:34 PM
在台灣,視而不見、隱性鄙視的除了黑人還有東南亞,其實台灣很多地方都跟東南亞比較接近,台灣還有不少東南亞國家來的外籍新娘跟移工。
🌈AkiRa
@akira7umi
Sun, Aug 21, 2022 3:48 PM
這裡分享一個我的新加坡(外婆家在大馬)同學的說法
他是這樣描述台灣人的:
「你們台灣人都不知道在跩什麼,會繁體好像很了不起一樣,喔,當然繁體很難學但是你們大部份的人有因為會繁體就更有文化素養嗎?你們英文都那麼差,我還會七國語言勒!」
「確實你們是華人的民主政權,但也不用鼻孔看人吧?還覺得自己nice,台灣人的nice都留給白人跟日本人了啦!沒感受過你們有啥nice。出國也只跟台灣人交朋友,還出什麼國,都不知道在國外會坑台灣人的常常是台灣人。」
(以上是同學的毒舌口氣,我覺得自己是因為並沒有他討厭的台灣人的樣子才能聽到他的真心話)
🌈AkiRa
@akira7umi
Sun, Aug 21, 2022 3:50 PM
我覺得同學是有故意偏激地形容,但是我其實能感受到某些台灣人在國外,遇到東南亞華僑時那種若有似無的自傲感,不像中國那麼外顯,但真的會讓人不舒服。
🌈AkiRa
@akira7umi
Sun, Aug 21, 2022 3:56 PM
可能是那些人真的信了台灣是傳承了什麼正統文化的那種說法。
但我遇過的東南亞華僑,他們並不會認為「中華文化多強勢一定要好好學」
而是用更開發的心態融合各種文化,例如我的印尼室友們,就很能學習各種文化的長處,他們都有華人血統但不會侷限,當地的民俗跟美食都視家族情況而定,都有兼容,而不是被強勢文化吞噬。
(所以印尼真的很有趣,食物也很好吃)
🌈AkiRa
@akira7umi
Sun, Aug 21, 2022 4:05 PM
我自己的反省是,小時候KMT的洗腦真的可怕,好像我們是什麼中華文化正統的傳承者,保留繁體字注音等等就是一個代表性的證據。
我很高興自己小時候學了繁體,因為真的很難學,但自己有沒有文化素養可不是學個繁體就了不起。
🌈AkiRa
@akira7umi
Sun, Aug 21, 2022 4:12 PM
文化也有很多面向,例如民間習俗就有分地域性,這種不是概括「中華文化」就可以代表的。
若不是最近中國人形象太差,台灣人的形象也沒有現在這麼好,至少在我去唸書的2012,台灣學生雖然不壞,但普遍英文差又不如其他國家的學生獨立自主,很多人也只跟本國人交朋友。
🌈AkiRa
@akira7umi
Sun, Aug 21, 2022 4:21 PM
不知道說這些會不會讓某些人覺得心碎,但許多台灣人真的是蠻高看自己還覺得自己謙虛的。
🌈AkiRa
@akira7umi
Sun, Aug 21, 2022 4:23 PM
還有一個例子,就是台灣的東西最好吃。
說到這個台灣人都超有自信。
但其實口味因人而異,有些國家因為從小吃的東西不同,並不覺得台灣的食物就美味喔!只是人家不會刻意來否定而已。
🌈AkiRa
@akira7umi
Sun, Aug 21, 2022 4:25 PM
但台灣的珍奶跟雞排最好吃了…不容質疑
小結
@mumuyoo
Mon, Aug 22, 2022 12:21 AM
結論www
犬山忍
@s255159
Mon, Aug 22, 2022 1:35 AM
有些人真的是這樣,而且不是台灣的東西最好吃
而是我家鄉以外的東西都難吃,那種自視甚高的人都很討厭
🌈AkiRa
@akira7umi
Mon, Aug 22, 2022 2:43 AM
犬山忍
: 對…口味跟小時候吃什麼很有關聯,所以每個人都是「自己家鄉的最好吃」才是常理,但有些人就很執著自己家鄉的最好,一定要別人認同
🌈AkiRa
@akira7umi
Mon, Aug 22, 2022 2:43 AM
小結
: 好想吃雞排跟珍奶啊
🌈AkiRa
@akira7umi
Mon, Aug 22, 2022 2:49 AM
醒來有看到錯字但無法改,請大家見諒。
🌈AkiRa
@akira7umi
Mon, Aug 22, 2022 2:49 AM
整理幾個看法:
🌈AkiRa
@akira7umi
Mon, Aug 22, 2022 3:00 AM
以下都是以我自己的成長經驗為準,或許現在已經不是這樣,僅供參考。
1.台灣的種族不單一,成長過程卻被刻意搞得很單一,讓我們以為自己是「中華民國人」,但其實有外省閩南客家原住民東南亞,只是大家都被噤聲罷了。
加上崇洋跟哈日。
這造成一種認知上的狹隘,難以想像有其他人種存在的世界,甚至覺得他們懶惰落後可能需要外人捐助。
我個人而言,還好問題不大,小時候有機會跟其他人種相處,所以有發現自己的認知有錯誤。
🌈AkiRa
@akira7umi
Mon, Aug 22, 2022 3:17 AM
2.中國文化、中國史地、繁體字,我自己都蠻喜歡的,也覺得很幸運學了繁體。
不過,台灣人可能覺得中國經歷過文革現在又各種文字獄,所以台灣才是真正的傳承者。這是十分傲慢的,中國文化因為太龐大了,有很多地域性的事物,不可能誰可以代表之,然後自稱正統。
而且台灣的華人文化很多也受日本、歐美、東南亞影響早就是地域性的文化了,沒法比誰正統誰高明。
至少我這輩或更年長的很多台灣人,遇到外國華僑或中國人,潛意識覺得自己比較了不起,這種歧視別人是可以感受到的。
但現實是什麼地方都有厲害的人,生在台灣不努力也不等於自己比較厲害。
反而是那種潛意識的不尊重,讓自己錯過很多朋友。
至少我自己接觸過的華僑都很有趣,確實不是很單純的儒釋道中華文化,還包含很多其他特色。
重點是菜都很好吃
🌈AkiRa
@akira7umi
Mon, Aug 22, 2022 3:25 AM
3.有華人血統不等於就要學習中華文化
我有個華僑同學,她並沒有學中文,反而是比較親近外婆家的那邊,然後課題是當地服飾文化,表現相當出色。
讓我了解到每個人都應該有選擇的自由,而不是一定要傳承強勢文化,然後淡化其他文化。
🌈AkiRa
@akira7umi
Mon, Aug 22, 2022 6:20 AM
4.我這個年齡層的人之間充斥很多諸如台客台妹8+9、客家人梗、原住民笑話、非洲黑人梗,現在也還有,有時候我還是會覺得有點好笑,但是認知不能停止在這個層次,族群刻版印象背後,每個人各自不同,而且都有共通之處那就是人性。
我們必需先把他人當作同等的人類來尊重。
🌈AkiRa
@akira7umi
Mon, Aug 22, 2022 8:25 AM
5.台灣人(尤其我這個世代)另一個認知很不同的地方,就是其他人描述的自己的種族是線性的。
比如
新加坡同學「父親那邊是爺爺輩就在新加坡,祖先來自中國某區域,母親是大馬的華人祖先是來自中國的另一個區域。」
新加坡同學比較浮誇一點,所以有跟我說祖宗十八代(但我都沒記得),特色是他並不覺得中國是什麼祖國,反而是覺得自己的祖先是很有打拼精神到處闖蕩感到自豪。
另一個法國籍的朋友,他說得更亂了,祖先中有荷蘭奧地利西班牙,「再遠我就不知道了,搞不好也會參點中國或是泰國一點也不奇怪。」
印尼同學「每個島的文化都不一樣,像嫂嫂從別的島嫁過來我們家的飲食就有點改變,我也有會說中文的親戚。」
總之相較於KMT的畸形的「祖國」教育,他人對自己種族的記憶都是各自追溯,不受限於國境。
🌈AkiRa
@akira7umi
Mon, Aug 22, 2022 8:29 AM
第一次聽到大家侃侃而談這些,我感到愧疚,我自己的奶奶的長輩似乎也有原住民血統,但在各種政策下已經不可考。
我們是一群被斬斷過去然後被綁在台灣這艘大船上的人。
不過也是有好處的,就是我們也開始有自己是台灣人的自我認同,即使這種認同還比較薄弱。
Terri
@terricoco
Sat, Aug 27, 2022 4:47 PM
Sat, Aug 27, 2022 4:56 PM
也在國外住過多年的旅人路過,不好意思留個言。
我的觀察和經驗是,在英語國家,蠻多英語程度較差的外國人們在英語國家會傾向只跟自己國家的人交朋友。
另外,因為當兩人是來自同一個國家時,彼此的舊有生活形式文化背景相似,以及有同鄉親近感衍生的信任加乘,所以惡人在國外要坑人時找同鄉下手比較容易成功,所以惡人在國外偏愛找自己國家的人下手,通常是:
在國外會坑新加坡華人的常常是新加坡華人,
在國外會坑台灣人的常常是台灣人,
在國外會坑中國大陸人的常常是中國大陸人。
不過,台商們和外商們在中國被坑的情況,則不是這樣。
🌈AkiRa
@akira7umi
Sun, Aug 28, 2022 1:59 AM
Terri
: 在中國被坑的台商外商確實是另一種情況。
如果是在國外,多數的狀況下找同國家的人為伍都算正常。
不過我說的是「當你都是同學校的同學」的狀況,畢竟能入學就已經算是一種篩選,但很多台灣同學還是不打算跟其他華人同學交流,甚至餐會活動中有想跟白人攀談傾向,對其他人種避開,這是我自己看到的,然後其他亞洲同學也有感覺到。
不是說所有的台灣人都是這樣,而是當時是這種狀況。
那些台灣同學也並沒有惡意,畢竟跟誰交朋友是自由,只是下意識以國籍人種為主要篩選方式。
🌈AkiRa
@akira7umi
Sun, Aug 28, 2022 2:04 AM
同樣的場合,有些比較擅長社交的同學會跟不同的族群各自聊幾句,但是親近信任談不上,但至少他人的感受中就是「這個人並沒有對我視而不見」。
擅長社交的那些同學,並不等於沒有歧視,畢竟我無法讀心。
但不擅長或是根本沒有這種觀念的台灣人就給其他華裔一種「你們在跩什麼的感覺。」
🌈AkiRa
@akira7umi
Sun, Aug 28, 2022 2:07 AM
我想主要還是台灣的環境比較封閉,然後想我自己家族裡面(閩南)也會有不要跟外省小孩說話,客家人都很小氣,外籍新娘的小孩都很笨之類的暗示⋯
🌈AkiRa
@akira7umi
Sun, Aug 28, 2022 2:11 AM
舉個例子,我以前覺得有個女同學蠻不錯的我們一起參加演講比賽,後來我媽提到他就翻白眼說「他是外省人」。
我還太小(小三)就覺得「難道跟她做朋友是不好的嗎?」現在回想起來覺得是黑歷史
載入新的回覆
1994年我就出國了,班上黑人白人非常多,亞洲人比較少,就自然而然覺得沒什麼差別。
當時我是10歲,這對我而言蠻重要的體驗……從「常看到電視上的白人,所以覺得真實的白人也沒什麼奇怪,黑人就很怪」到「都是人沒有什麼奇怪的」
所以N台刻意選非白人演員很好。
他是這樣描述台灣人的:
「你們台灣人都不知道在跩什麼,會繁體好像很了不起一樣,喔,當然繁體很難學但是你們大部份的人有因為會繁體就更有文化素養嗎?你們英文都那麼差,我還會七國語言勒!」
「確實你們是華人的民主政權,但也不用鼻孔看人吧?還覺得自己nice,台灣人的nice都留給白人跟日本人了啦!沒感受過你們有啥nice。出國也只跟台灣人交朋友,還出什麼國,都不知道在國外會坑台灣人的常常是台灣人。」
(以上是同學的毒舌口氣,我覺得自己是因為並沒有他討厭的台灣人的樣子才能聽到他的真心話)
但我遇過的東南亞華僑,他們並不會認為「中華文化多強勢一定要好好學」
而是用更開發的心態融合各種文化,例如我的印尼室友們,就很能學習各種文化的長處,他們都有華人血統但不會侷限,當地的民俗跟美食都視家族情況而定,都有兼容,而不是被強勢文化吞噬。
(所以印尼真的很有趣,食物也很好吃)
我很高興自己小時候學了繁體,因為真的很難學,但自己有沒有文化素養可不是學個繁體就了不起。
若不是最近中國人形象太差,台灣人的形象也沒有現在這麼好,至少在我去唸書的2012,台灣學生雖然不壞,但普遍英文差又不如其他國家的學生獨立自主,很多人也只跟本國人交朋友。
說到這個台灣人都超有自信。
但其實口味因人而異,有些國家因為從小吃的東西不同,並不覺得台灣的食物就美味喔!只是人家不會刻意來否定而已。
而是我家鄉以外的東西都難吃,那種自視甚高的人都很討厭
1.台灣的種族不單一,成長過程卻被刻意搞得很單一,讓我們以為自己是「中華民國人」,但其實有外省閩南客家原住民東南亞,只是大家都被噤聲罷了。
加上崇洋跟哈日。
這造成一種認知上的狹隘,難以想像有其他人種存在的世界,甚至覺得他們懶惰落後可能需要外人捐助。
我個人而言,還好問題不大,小時候有機會跟其他人種相處,所以有發現自己的認知有錯誤。
不過,台灣人可能覺得中國經歷過文革現在又各種文字獄,所以台灣才是真正的傳承者。這是十分傲慢的,中國文化因為太龐大了,有很多地域性的事物,不可能誰可以代表之,然後自稱正統。
而且台灣的華人文化很多也受日本、歐美、東南亞影響早就是地域性的文化了,沒法比誰正統誰高明。
至少我這輩或更年長的很多台灣人,遇到外國華僑或中國人,潛意識覺得自己比較了不起,這種歧視別人是可以感受到的。
但現實是什麼地方都有厲害的人,生在台灣不努力也不等於自己比較厲害。
反而是那種潛意識的不尊重,讓自己錯過很多朋友。
至少我自己接觸過的華僑都很有趣,確實不是很單純的儒釋道中華文化,還包含很多其他特色。
重點是菜都很好吃我有個華僑同學,她並沒有學中文,反而是比較親近外婆家的那邊,然後課題是當地服飾文化,表現相當出色。
讓我了解到每個人都應該有選擇的自由,而不是一定要傳承強勢文化,然後淡化其他文化。
我們必需先把他人當作同等的人類來尊重。
比如
新加坡同學「父親那邊是爺爺輩就在新加坡,祖先來自中國某區域,母親是大馬的華人祖先是來自中國的另一個區域。」
新加坡同學比較浮誇一點,所以有跟我說祖宗十八代(但我都沒記得),特色是他並不覺得中國是什麼祖國,反而是覺得自己的祖先是很有打拼精神到處闖蕩感到自豪。
另一個法國籍的朋友,他說得更亂了,祖先中有荷蘭奧地利西班牙,「再遠我就不知道了,搞不好也會參點中國或是泰國一點也不奇怪。」
印尼同學「每個島的文化都不一樣,像嫂嫂從別的島嫁過來我們家的飲食就有點改變,我也有會說中文的親戚。」
總之相較於KMT的畸形的「祖國」教育,他人對自己種族的記憶都是各自追溯,不受限於國境。
我們是一群被斬斷過去然後被綁在台灣這艘大船上的人。
不過也是有好處的,就是我們也開始有自己是台灣人的自我認同,即使這種認同還比較薄弱。
我的觀察和經驗是,在英語國家,蠻多英語程度較差的外國人們在英語國家會傾向只跟自己國家的人交朋友。
另外,因為當兩人是來自同一個國家時,彼此的舊有生活形式文化背景相似,以及有同鄉親近感衍生的信任加乘,所以惡人在國外要坑人時找同鄉下手比較容易成功,所以惡人在國外偏愛找自己國家的人下手,通常是:
在國外會坑新加坡華人的常常是新加坡華人,
在國外會坑台灣人的常常是台灣人,
在國外會坑中國大陸人的常常是中國大陸人。
不過,台商們和外商們在中國被坑的情況,則不是這樣。
如果是在國外,多數的狀況下找同國家的人為伍都算正常。
不過我說的是「當你都是同學校的同學」的狀況,畢竟能入學就已經算是一種篩選,但很多台灣同學還是不打算跟其他華人同學交流,甚至餐會活動中有想跟白人攀談傾向,對其他人種避開,這是我自己看到的,然後其他亞洲同學也有感覺到。
不是說所有的台灣人都是這樣,而是當時是這種狀況。
那些台灣同學也並沒有惡意,畢竟跟誰交朋友是自由,只是下意識以國籍人種為主要篩選方式。
擅長社交的那些同學,並不等於沒有歧視,畢竟我無法讀心。
但不擅長或是根本沒有這種觀念的台灣人就給其他華裔一種「你們在跩什麼的感覺。」
我還太小(小三)就覺得「難道跟她做朋友是不好的嗎?」現在回想起來覺得是黑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