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柒
@april17tw
Tue, Aug 16, 2022 9:24 AM
31
10
【
20220816疫情記者會
】
莊人祥:本土病例22902例,境外移入270例,死亡16例。本土病例較上週二減少556例,降低2.4%。看起來這禮拜還是屬於持平,死亡16例是從5/11相隔97天起最低。
羅一鈞:新增中症27例、重症13例。死亡16例,從90多歲到50多歲,7女9男,都有慢性病史。無兒少重症或死亡個案。
註:疫苗涵蓋率第1劑92.2%,第2劑86.2%,第3劑71.7%,第4劑8.3%。5歲以下接種17.1%。65歲以上第4劑31.5%。
拾柒
@april17tw
Tue, Aug 16, 2022 9:24 AM
中視:黃立民醫師預估BA.5的高峰比BA.2在今年5、6月高峰更高,每天確診達8萬例?
莊人祥:5、6月最高應該是9萬例,目前高推估大概5、6萬。其他國家事實上是先前一波的一半或甚至以下,大概只有日本比較特殊,比前一波更高。
根據各國還有我們高峰在5月底到目前不到3個月,比較可能以一半以下的機率高一點,但是任何可能都不排除。
拾柒
@april17tw
Tue, Aug 16, 2022 9:24 AM
民視:英國批准莫德納二價疫苗,是次世代疫苗?台灣申請次世代疫苗進度?
莊人祥:英國通過雙價,在同一個疫苗包含原本莫德納一般疫苗,另外針對BA.1的疫苗,的確是次世代疫苗。相關資料也送食藥署審查,目前正在進行。
拾柒
@april17tw
Tue, Aug 16, 2022 9:25 AM
民視:英國與美國的次世代疫苗設計不一樣,台灣現在洽購的二價疫苗,是針對BA.1還是BA.4、BA.5?對抗Omicron效力有高到8倍嗎?
莊人祥:莫德納送的這些文件跟英國的文件,其實都類似屬於雙價針對BA.1,BA.5還在做臨床試驗,沒有那麼快。
拾柒
@april17tw
Tue, Aug 16, 2022 9:25 AM
公視:未來進的莫德納次世代疫苗是跟英國的差不多,還是等美國要求武漢株跟BA.5?
莊人祥:這就是權衡。現在很多國家如英國、澳洲、歐盟,可能近期陸續給莫德納雙價次世代疫苗實驗先過。但是只有美國堅持要等BA.4、BA.5的次世代疫苗。
我們目前疫情可能在秋天9月初、8月底有上升,如果疫苗真的審查通過進的話也在9月中以後,都要納入未來政策考量。
拾柒
@april17tw
Tue, Aug 16, 2022 9:25 AM
中視:BA.5跟BA.2的潛伏期、症狀、重症率明顯不同的地方?
羅一鈞:目前看來兩者最大的差異就是傳播力,BA.5比BA.2來得高,大概2~3成,因為突變較多,有免疫脫逃現象。
住院率、重症率、症狀沒有明顯差別,不管Omicron BA幾,比Delta重症都降低。嗅味覺異常明顯減少,但常見咳嗽、流鼻水、頭痛、喉嚨痛、發燒、倦怠類似感冒症狀,BA.2或BA.5都是常見症狀。
國外報告BA.5在侵犯兒童中樞神經症狀比BA.2來得少一點,BA.5剛流行,初步觀察需後續再釐清。
拾柒
@april17tw
Tue, Aug 16, 2022 9:25 AM
中視:國外資料分析Paxlovid跟莫納皮拉韋每百人有1~2人新冠反彈,台灣統計?
羅一鈞:口服藥服用後短期緩解再出現症狀或陰轉陽或病毒量上升,6/16專家會議討論屬於復發。
不算很少見,跟國外資料1~2%民眾服藥後出現的情形差不多。國內外實際臨床都是較良性,症狀會緩解,一般不需再次服藥,也不要求再隔離7天。
一般發生在7+7,前7天居家照護或7天自主健康管理期間,遵循現有防疫規定處理即可。不排除復發時期具有傳染力,做好防護措施,避免傳染其他人。
拾柒
@april17tw
Tue, Aug 16, 2022 9:27 AM
彩蛋①:廣效疫苗原理。
翁啟惠:設計疫苗時醣分子變成干擾免疫反應,因為是人做的,免疫系統不會當作外來的。好像病毒有一層糖衣,把自己包起來,逃避免疫系統。做法很簡單,就是把糖衣脫掉,這就是棘突蛋白。藍色是醣分子,紅色是突變。
翁啟惠首創「廣效疫苗」可望成新冠剋星|浩鼎案司法無罪監院申誡汙點 與諾貝爾獎擦身而過|新聞高峰會|陳雅琳...
↓接
拾柒
@april17tw
Tue, Aug 16, 2022 9:28 AM
翁啟惠:假如靠抗體對付感染的細胞,如果一直突變,抗體會慢慢減低效果。但是疫苗設計不只抗體,抗體是B細胞製造,也要引發專門攻擊外來的T細胞。好的疫苗要有抗體免疫反應、T細胞免疫反應。我們用酵素把醣分子切掉,把糖衣剝掉之後,產生的棘突蛋白當作疫苗,施打到人體後,產生的抗體跟T細胞比較強。
拾柒
@april17tw
Tue, Aug 16, 2022 9:29 AM
彩蛋②:科技基本法貢獻台灣。
翁啟惠:技轉就是技術要給業界,是業界在出錢,不是政府在出錢。業界出錢當然要了解技術是不是真的有用。在台灣是不太了解,我回來其實主要是推動學術研究到底怎麼貢獻社會。這要經過技術轉移,學術界不可能去做商業行為,只能透過制度,把專利授權給業界,繼續發展產品。沒有想到我自己變成受害者。
我們還沒有完全了解科技基本法的立法意旨,把學術重要的研究成果,透過這個過程把它商業化。讓台灣的科技產學之間能夠合作,創造一些新的經濟機會。因為我是做學術研究,只能從這方面去貢獻自己的專長。我覺得還有太多未知,我會繼續走自己的興趣,希望能有些新發現,對人類福祉能有更大的貢獻。
廢渣葵☜(゚∀゚(゚∀゚☜)
@high1314
Tue, Aug 16, 2022 9:59 AM
感謝整理
感謝翁啟惠還願意在台灣😭
呸姬
@a60419a
說
Tue, Aug 16, 2022 10:16 AM
謝謝整理
拾柒
@april17tw
Tue, Aug 16, 2022 10:26 AM
翁啟惠真的真的是非常優秀的人才,對台灣的生技未來絕對是最大的進展動力,搭火箭那種。
kosan_yj
@kosan_yj
Tue, Aug 16, 2022 12:26 PM
謝謝翁院長,謝謝小英政府撐住
笨蛋的jo
@joschild
Tue, Aug 16, 2022 12:29 PM
看到翁院長就揪心~~😢
載入新的回覆
莊人祥:本土病例22902例,境外移入270例,死亡16例。本土病例較上週二減少556例,降低2.4%。看起來這禮拜還是屬於持平,死亡16例是從5/11相隔97天起最低。
羅一鈞:新增中症27例、重症13例。死亡16例,從90多歲到50多歲,7女9男,都有慢性病史。無兒少重症或死亡個案。
註:疫苗涵蓋率第1劑92.2%,第2劑86.2%,第3劑71.7%,第4劑8.3%。5歲以下接種17.1%。65歲以上第4劑31.5%。
莊人祥:5、6月最高應該是9萬例,目前高推估大概5、6萬。其他國家事實上是先前一波的一半或甚至以下,大概只有日本比較特殊,比前一波更高。
根據各國還有我們高峰在5月底到目前不到3個月,比較可能以一半以下的機率高一點,但是任何可能都不排除。
莊人祥:英國通過雙價,在同一個疫苗包含原本莫德納一般疫苗,另外針對BA.1的疫苗,的確是次世代疫苗。相關資料也送食藥署審查,目前正在進行。
莊人祥:莫德納送的這些文件跟英國的文件,其實都類似屬於雙價針對BA.1,BA.5還在做臨床試驗,沒有那麼快。
莊人祥:這就是權衡。現在很多國家如英國、澳洲、歐盟,可能近期陸續給莫德納雙價次世代疫苗實驗先過。但是只有美國堅持要等BA.4、BA.5的次世代疫苗。
我們目前疫情可能在秋天9月初、8月底有上升,如果疫苗真的審查通過進的話也在9月中以後,都要納入未來政策考量。
羅一鈞:目前看來兩者最大的差異就是傳播力,BA.5比BA.2來得高,大概2~3成,因為突變較多,有免疫脫逃現象。
住院率、重症率、症狀沒有明顯差別,不管Omicron BA幾,比Delta重症都降低。嗅味覺異常明顯減少,但常見咳嗽、流鼻水、頭痛、喉嚨痛、發燒、倦怠類似感冒症狀,BA.2或BA.5都是常見症狀。
國外報告BA.5在侵犯兒童中樞神經症狀比BA.2來得少一點,BA.5剛流行,初步觀察需後續再釐清。
羅一鈞:口服藥服用後短期緩解再出現症狀或陰轉陽或病毒量上升,6/16專家會議討論屬於復發。
不算很少見,跟國外資料1~2%民眾服藥後出現的情形差不多。國內外實際臨床都是較良性,症狀會緩解,一般不需再次服藥,也不要求再隔離7天。
一般發生在7+7,前7天居家照護或7天自主健康管理期間,遵循現有防疫規定處理即可。不排除復發時期具有傳染力,做好防護措施,避免傳染其他人。
翁啟惠:設計疫苗時醣分子變成干擾免疫反應,因為是人做的,免疫系統不會當作外來的。好像病毒有一層糖衣,把自己包起來,逃避免疫系統。做法很簡單,就是把糖衣脫掉,這就是棘突蛋白。藍色是醣分子,紅色是突變。
翁啟惠:技轉就是技術要給業界,是業界在出錢,不是政府在出錢。業界出錢當然要了解技術是不是真的有用。在台灣是不太了解,我回來其實主要是推動學術研究到底怎麼貢獻社會。這要經過技術轉移,學術界不可能去做商業行為,只能透過制度,把專利授權給業界,繼續發展產品。沒有想到我自己變成受害者。
我們還沒有完全了解科技基本法的立法意旨,把學術重要的研究成果,透過這個過程把它商業化。讓台灣的科技產學之間能夠合作,創造一些新的經濟機會。因為我是做學術研究,只能從這方面去貢獻自己的專長。我覺得還有太多未知,我會繼續走自己的興趣,希望能有些新發現,對人類福祉能有更大的貢獻。
感謝翁啟惠還願意在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