翾刖
最近在看 《神木偵探:神宿之樹的祕密》這本書,覺得蠻有趣的。

有趣的點之一,是台灣有很多森林步道都跟日治時期的伐木場或實驗林有關,但我覺得本書作者使用的「神木」一詞跟現在台灣的用法不太一樣。作者認為「巨樹」不等於「神木」,既稱為神木,應該就有其神性,聖俗之別。在書裡也提到許多神木底下都有設立祠堂,大多也位於神社或寺廟院內,不僅神社會以神木的「氣」做成御守販賣,也有銀杏樹因為樹型有垂乳根而被奉為保佑乳汁豐沛之神等等。感覺比較接近台灣民俗信仰中泛靈信仰的部分,就是會被當地民眾叫做OO公、底下有小廟奉祀的大榕樹。而我們目前稱之為神木的樹,應該都只是取樹齡很長、樹型很巨的意思。

傾斜的書櫃
掰噗~
有這種事!?
翾刖
前言這段就點出了作者本人的態度,將遺世獨立的樹與「神」連結在一起,樹木是值得敬畏的。而所謂的敬畏自然就有「敬」和「畏」的兩個部分,除了讚賞的正面情緒,也有懼怕的負面情緒在。
(不過我對於「遺世獨立」這個詞覺得不是很確定,好奇原文中是否也是用類似的詞,因為根據作者本人的說法,不僅很多神木都位於有人煙和聚落的地方,神木本身也因人而存在)

https://images.plurk.com/2kcOvGVNoqmbaCrFJiFtH7.jpg
翾刖
第二個有趣的點,是作者認為神木和人密不可分。這個觀點同樣在前言裡面就說得很清楚,據說在純粹的自然林中,由於物競天擇的原理,很難培育出一枝獨秀的巨樹。也就是說,人稱神木的巨樹,與人類有了關係,因而受到重視而保留下來。我對這樣的說法很懷疑啦,因為台灣那些神木群好像都是在天然林裡面啊......不過無論這個說法在植物學(?)上是否正確,至少這代表的是作者本人的觀點。作者在本書裡面也的確更多是在談人樹之間的關係,而非樹本身在生態學上的意義。
神木因人而存在,我是覺得這個觀點很日本。並沒有深入研究過日本文化,不過他們的ACG次文化在這點上面立場一致(?)。例如他們有付喪神,有把娃娃送到寺廟去供奉然後集中超渡的習俗,還有因為相信而存在的各種超自然現象,所以巨樹因人而成為神好像也是可以理解的。
翾刖
但我覺得這本書缺點也挺明顯,首先是作者拍照技巧沒有很好,雖能看出裡面所描寫的樹的外型,但氛圍和整體的感覺在傳達上有些落差,我覺得蠻可惜XD
翾刖
第二點就比較不是作者的問題,而是文化差異和地理上的不可行。如前面所說,作者將樹和人,或說樹和民俗做了緊密的連結,但因缺乏相關的知識和背景,有時看起來實在很無感。另外是這些神木的所在位置都在日本,沒辦法親自跟著書去走訪一趟,就會讓看這本書的樂趣少了一些XD (因為如果國境開放我去日本也不會去找樹啦)
翾刖
不過裡面提到的一些傳說和驗證還是蠻有趣的,例如某處原本生有兩棵相依的杉樹,分別為男杉和女杉。後來當地遭遇水患,不得不將男杉砍了造橋,卻從此之後災事頻頻。於是村民認為是因為他們奪去了女杉的伴侶,後來就在女杉底下供奉石頭雕刻的巨大陽具。

我看到這邊的時候真的覺得:你們認真的嗎?wwwwwww

然後作者還說石陽具附近女杉的樹紋很像陰部之類的,好喔。
翾刖
然後還有提到植物學者調查了分布在四個縣二十一處四十三棵杉木,進行DNA鑑定,發現其中有二十處四十一棵超多八百年樹齡的杉木,都擁有同樣的基因!是以插枝方式增殖的分身集團!XDDDD 而且這品種叫做梅爾莎,感覺背後應該有可以畫出四十集漫畫大長篇的故事,例如這些基因相同的老樹當初種植的目的是為了設立結界之類的XD
翾刖
以及一棵巨大櫸木之下湧出活泉,根部向側邊伸展,形成櫸木與水源共存的現象。現在那池泉水還在源源不絕地湧出,池裡有魚,傳說中去那邊參拜的人抽重了富籤,至今幸運連鎖還在繼續,所以水源被視為福澤的源泉。撇除後面抽籤的部分,櫸樹下湧出活水這個設定感覺很像在今市子祈水那系列的漫畫裡會看到的故事XDD
翾刖
啊,說到生育庇佑的樹木就會想到《十二國記》的里木和野木呢。難怪作者說日本是樹木信仰的國家。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