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免了嗎📣(ˊᗜˋ*)و⚑璱
@setsunanoyume
Mon, Jul 25, 2022 3:13 PM
46
7
關於
投射者
等待被邀請
出處
:克里思限動
不止投射者,我覺得有投射通道的人也適用
罷免了嗎📣(ˊᗜˋ*)و⚑璱
@setsunanoyume
Mon, Jul 25, 2022 3:50 PM
剛剛在找以前有沒有貼過通道屬性的圖文,結果找不到,算了。從我提供給客人的檔案提取出來。
一般網路上可以找到的通道資料,大部分都是講
通道屬性
的。也就是把通道分為:
個體通道(整合通道也是歸類在這屬性)
家族通道(底下分為:意志力/防禦迴路)
社會通道(底下分為:理解/感知迴路)
罷免了嗎📣(ˊᗜˋ*)و⚑璱
@setsunanoyume
Mon, Jul 25, 2022 3:58 PM
Mon, Jul 25, 2022 3:59 PM
但我標題說的「投射通道」不是上述的概念。
拿以前分享《區分的科學》內容,看最上面那邊,有寫「通道類型」。
通道類型就跟你跑完圖,會看到的類型一樣
可以分為:顯示、生產、顯示生產、投射通道
沒有反映通道
因為反映者九大中心都是空的。
而通道兩端的中心,必然有定義。既然反映者沒有通道,因此通道類型,也不會有反映通道了。
罷免了嗎📣(ˊᗜˋ*)و⚑璱
@setsunanoyume
Mon, Jul 25, 2022 4:11 PM
剛剛利用我的即知即行通道(20-34)
立刻整理通道類型清單出來。
一看就知道,投射通道數量是最多的。
所以有時也會出現這種狀況:
雖然本身類型是生產者(薦骨有顏色),但具備通道大多是投射通道。這種設計,在施展才華的時候,你也要學習投射者的智慧:等待被邀請。
罷免了嗎📣(ˊᗜˋ*)و⚑璱
@setsunanoyume
Mon, Jul 25, 2022 4:15 PM
像我就是這種設計,我具備的通道屬性如下:
▷顯示生產通道:20-34
▷生產通道:6-59
▷投射通道:61-24、1-8、7-31、55-39
所以我早年也會苦於「如何能被看見才華」這個問題。只是說,我畢竟還有顯示生產者通道,就算有時會想很多,一旦薦骨有回應,20-34就會先做再說
因此具體行為可能是:
庸人自擾+碎念+崩潰很久
可是情緒過去就開始做事(靠妖)
罷免了嗎📣(ˊᗜˋ*)و⚑璱
@setsunanoyume
Mon, Jul 25, 2022 4:18 PM
投射者因為薦骨沒有顏色,肯定不會有生產通道or顯生通道。因此常見問題就是:對於沒熱情、不感興趣的事,注意力不集中。
那就反其道而行:
挑你真正感興趣的事,去生產對應的作品。
然後
一定要有一個對外輸出、展現的平台。
罷免了嗎📣(ˊᗜˋ*)و⚑璱
@setsunanoyume
Mon, Jul 25, 2022 4:21 PM
為何這樣建議?
①你們的能量很珍貴
沒辦法浪費在沒興趣的地方。
盡量選真心熱愛的事情,才可能做得長久。
②你們需要被看見
但是太主動,可能又讓人覺得顯擺或侵門踏戶。
因此最安全的做法就是,做喜歡的事情、找個平台和端點,展示出來。
中途不要太拘泥於「到底誰有看到」這件事。
因為
你是為了自己而做這些
,而不是「為了被誰喜歡」或「為了被肯定」才做。這概念很重要。
罷免了嗎📣(ˊᗜˋ*)و⚑璱
@setsunanoyume
Mon, Jul 25, 2022 4:27 PM
Mon, Jul 25, 2022 4:56 PM
我知道年輕時很難擺脫「想被認同」的虛榮,畢竟我也是有四條投射通道的人,我可以感覺那個心情是怎樣。
甚至可以說,我早年創作就是常常卡在這個點上,所以才會做得不長久,心情常常因得不到評價,或是沒人看見而被搞爛。
但投射者來世界上的任務,
是「提供新的觀點和解決方案」。
因此你們思考和做事情的切入點,不能因循守舊,要盡量著眼在長遠的考量。(否則就失去這個類型的特性了嘛)
罷免了嗎📣(ˊᗜˋ*)و⚑璱
@setsunanoyume
Mon, Jul 25, 2022 4:28 PM
比較冷靜的思考吧。
如果是為了「被喜歡」跟「被肯定」才去做,那是不是少了肯定你跟喜歡你的人,你便不想做了?
可是,這就等於,
你一直在對外尋求力量。
取得力量的方式,若從一開始,就不是建立於內在驅動力(具備自發性),那一跟支持你的人有摩擦,你過去的努力,就要因此全部都捨棄掉ㄇ?
這太可惜了吧
罷免了嗎📣(ˊᗜˋ*)و⚑璱
@setsunanoyume
Mon, Jul 25, 2022 4:31 PM
能夠讓一個人終身執行的興趣跟愛好,肯定是發自內心喜歡的。因為這樣會讓他不管遇到任何挫折跟困難,都還是繼續想要做下去,甚至快樂多於痛苦,那才有可能長期發展。
因此,維持身心方面的穩定,讓自己容易處於一個敞開的狀態。當你在這個狀態下,就會更容易找到喜歡的事。
這就是投射者要學習的一種生活態度。
(對,我說的是態度,因為這是牽涉一個人,怎麼展現自己精神的問題,而不是在講一些權謀的東西)
罷免了嗎📣(ˊᗜˋ*)و⚑璱
@setsunanoyume
Mon, Jul 25, 2022 4:34 PM
Mon, Jul 25, 2022 4:58 PM
有投射通道的人也一樣,你要去思考:
自己為什麼會覺得,必須過度努力爭取一些東西?
如果是
害怕不積極就不會被看見,那等於用恐懼的心態,召喚更多的恐懼,來到你身邊。
這種心態下,你能夠找到的外援或外力,通常也不會是純正的。
如果你想要收割豐盛,清理自己對於事實的認知偏差,就是很必要的動作。
因此你也不用過度恐懼說:自己這些東西都沒有人看到,怎麼辦?我跟你說啦,最一開始賈伯斯開始做蘋果系列也沒有人看好他,但他有因為這樣停下來嗎?
沒有啊。
罷免了嗎📣(ˊᗜˋ*)و⚑璱
@setsunanoyume
Mon, Jul 25, 2022 4:37 PM
Mon, Jul 25, 2022 4:58 PM
有建設性跟開創性的舉動,在最一開始,通常都不會有人看重它的價值。但是你能因為這樣就不繼續做嗎?
不行。
只要是你喜歡的、就算因此被奚落也還是想做,就要信任自己內在覺知所做的判斷,勇敢去做。
你不替自己勇敢
也不會有人替你勇敢(過來人經驗)
人活到一個年紀就會發現:
害怕被孤立其實是蠻偏差的概念。
因為人從出生到死,都必須為自己的行為和決定負責。所以某種意義上,人本來就是孤獨的。既然誰不是這樣,那請問有什麼好怕的?
了不起就是失敗,爛命一條。
可最爛也就是這樣。
罷免了嗎📣(ˊᗜˋ*)و⚑璱
@setsunanoyume
Mon, Jul 25, 2022 4:41 PM
Mon, Jul 25, 2022 4:59 PM
我覺得投射者和有投射通道的人,一旦領悟這個概念之後,所有東西都沒有辦法再摧毀他ㄌ。
等於他最害怕的事情,一直都是事實。
但他也揹負這個事實活到現在幾十年了,
有因此活不下去嗎?
也沒有!
所以到底在怕什麼🤔
是真的害怕沒辦法被看到嗎?
還是你附近的人一直跟你說,你應該要害怕?
這兩件事情有差ㄟ,前者可能是基於有自知之明,知道目前還沒有很厲害。所以會擔心砸資源下去,失敗的話,可能血本無歸。我覺得這還算是正常幅度內的擔憂。
但後者真的是,算了吧,動一張嘴超簡單。多少人都是成功前一直在唱衰,等到你成功,又涎著臉過來套近乎。
罷免了嗎📣(ˊᗜˋ*)و⚑璱
@setsunanoyume
Mon, Jul 25, 2022 4:44 PM
Mon, Jul 25, 2022 5:00 PM
想要成功的人是不能夠害怕失敗的,你可以去思考自己如果失敗之後要做出怎樣的對策,因為創業本來就有可能會失敗(我覺得這是常識)。
但是不能因為想到失敗的可能性,就覺得不要做、所有方法都沒有用。有時候可能只是因為欠缺對應的經驗,還有諮詢對象,不小心搞錯「處理的順序」,而不是「你做的事情不對」。
搞不好換一下處理的順序,或微調心態就解決了。
好吧,可能因為我身為身體在6爻的人,年輕時等於身體在3爻,很多時候,我真的就是先做了再說。
我其實沒有辦法一直卡在恐懼裡面。
那會讓我受不了。
罷免了嗎📣(ˊᗜˋ*)و⚑璱
@setsunanoyume
Mon, Jul 25, 2022 4:45 PM
不小心變成阿姨碎念,抱歉
我還是去把前幾天就要寫完的東西寫一寫
難得會想把很久沒有創作的東西拿出來搞搞,要趕快趁這個動力沒消失之前來行動才行!
阿璇♭🐍🌹
@cdu790904
Mon, Jul 25, 2022 5:12 PM
謝謝璱分享這些
以我的經驗,我會開始害怕與追求認同是因為我需要過渡性的認可,就像考證照那樣,可能跟我意志力中心著色有關吧?還有當我喜歡的事情被批判時,我是無法馬上捍衛自己的,我會採納別人的意見作為考量,尤其是親近的人,然後我會陷入混亂與恐懼,直到我辨識出源頭並斷裂,一切才又回歸到我身上
有時候感覺這項傾聽能力也不全然是好的,最近在煩惱如何做到收放自如
罷免了嗎📣(ˊᗜˋ*)و⚑璱
@setsunanoyume
Mon, Jul 25, 2022 5:22 PM
阿璇♭🐍🌹
:
那可以試著把這些想法直接講出來?
像我有認識的投射者,他就會很直接地說:
對他而言,創作的回饋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大家如果願意留下感想,哪怕只是一點點,他也會很高興。
(注意:並不是說「如果沒有反饋他就不想創作」,這有點變成情緒勒索XD)
然後提供一個投遞反饋的空間。
例如Google問卷,或是匿名箱。
罷免了嗎📣(ˊᗜˋ*)و⚑璱
@setsunanoyume
Mon, Jul 25, 2022 5:26 PM
Mon, Jul 25, 2022 5:36 PM
另外我發現,有3爻的人,在年輕時,下意識會想要尋求一種「客觀的」反饋和見解。但什麼叫做客觀呢?
其實就是非這個主體講出來的話,
也就是旁人看到的觀點。
但旁人的觀點終究都是他的東西,而人生是你自己的。如果常拿別人的意見當成參考,就會導致最後走的那個方向,也許吧,很合乎大眾的想法。
但就會一直活出「別人要你活的樣子」
而不是「你自己真正想活的樣子」
這個問題,很容易發生在G中心空白的人身上。我覺得能夠改善的方式就是,多問自己:那我想做什麼?我要前往哪裡?我是誰?
或者相反,問自己:不想做什麼?
不想前往哪裡?不想要成為怎樣的人?
這也是一個逆向的操作方式。
罷免了嗎📣(ˊᗜˋ*)و⚑璱
@setsunanoyume
Mon, Jul 25, 2022 5:31 PM
一開始可能都會有陣痛期。
可是久了以後,慢慢你會知道:
覺得舒服的關係或做法,是怎樣的。
對於沒有定義的G中心來說,健康運作的方式,就是可能下意識會感覺到:誒這個人跟我想要做的事情,好像是有點抵觸。
但因為G沒有顏色,意味著本身彈性很高。就會有一點難做到你講的,所謂「捍衛自己立場」。因為可能本來就沒有什麼堅定的立場哇!
那也不要假裝有,無所謂,直接斷裂就好了。
反正三爻的身體,下意識就會分辨:什麼對你而言可能不太健康、需要排除在外。
你就按照你的直覺做事。
懂你的人就會懂,不懂你的人,他們只會繼續一直用他的妄想,投射在你身上,試圖控制你。那最後還是又繞到前面的路,就會變成一個惡性循環(?)。
總之就是多任性一點,G空的人本就是來體驗的~
不用什麼都合乎常理也沒差。
載入新的回覆
出處 :克里思限動
不止投射者,我覺得有投射通道的人也適用
一般網路上可以找到的通道資料,大部分都是講 通道屬性 的。也就是把通道分為:
個體通道(整合通道也是歸類在這屬性)
家族通道(底下分為:意志力/防禦迴路)
社會通道(底下分為:理解/感知迴路)
拿以前分享《區分的科學》內容,看最上面那邊,有寫「通道類型」。
通道類型就跟你跑完圖,會看到的類型一樣
可以分為:顯示、生產、顯示生產、投射通道
因為反映者九大中心都是空的。
而通道兩端的中心,必然有定義。既然反映者沒有通道,因此通道類型,也不會有反映通道了。
剛剛利用我的即知即行通道(20-34)
立刻整理通道類型清單出來。
一看就知道,投射通道數量是最多的。
所以有時也會出現這種狀況:
雖然本身類型是生產者(薦骨有顏色),但具備通道大多是投射通道。這種設計,在施展才華的時候,你也要學習投射者的智慧:等待被邀請。
▷顯示生產通道:20-34
▷生產通道:6-59
▷投射通道:61-24、1-8、7-31、55-39
所以我早年也會苦於「如何能被看見才華」這個問題。只是說,我畢竟還有顯示生產者通道,就算有時會想很多,一旦薦骨有回應,20-34就會先做再說
因此具體行為可能是:
庸人自擾+碎念+崩潰很久
可是情緒過去就開始做事(靠妖)
那就反其道而行:
挑你真正感興趣的事,去生產對應的作品。
然後一定要有一個對外輸出、展現的平台。
①你們的能量很珍貴
沒辦法浪費在沒興趣的地方。
盡量選真心熱愛的事情,才可能做得長久。
②你們需要被看見
但是太主動,可能又讓人覺得顯擺或侵門踏戶。
因此最安全的做法就是,做喜歡的事情、找個平台和端點,展示出來。
中途不要太拘泥於「到底誰有看到」這件事。
因為你是為了自己而做這些,而不是「為了被誰喜歡」或「為了被肯定」才做。這概念很重要。
甚至可以說,我早年創作就是常常卡在這個點上,所以才會做得不長久,心情常常因得不到評價,或是沒人看見而被搞爛。
但投射者來世界上的任務,
是「提供新的觀點和解決方案」。
因此你們思考和做事情的切入點,不能因循守舊,要盡量著眼在長遠的考量。(否則就失去這個類型的特性了嘛)
如果是為了「被喜歡」跟「被肯定」才去做,那是不是少了肯定你跟喜歡你的人,你便不想做了?
可是,這就等於,你一直在對外尋求力量。
取得力量的方式,若從一開始,就不是建立於內在驅動力(具備自發性),那一跟支持你的人有摩擦,你過去的努力,就要因此全部都捨棄掉ㄇ?
這太可惜了吧
因此,維持身心方面的穩定,讓自己容易處於一個敞開的狀態。當你在這個狀態下,就會更容易找到喜歡的事。
這就是投射者要學習的一種生活態度。
(對,我說的是態度,因為這是牽涉一個人,怎麼展現自己精神的問題,而不是在講一些權謀的東西)
自己為什麼會覺得,必須過度努力爭取一些東西?
如果是害怕不積極就不會被看見,那等於用恐懼的心態,召喚更多的恐懼,來到你身邊。這種心態下,你能夠找到的外援或外力,通常也不會是純正的。
如果你想要收割豐盛,清理自己對於事實的認知偏差,就是很必要的動作。
因此你也不用過度恐懼說:自己這些東西都沒有人看到,怎麼辦?我跟你說啦,最一開始賈伯斯開始做蘋果系列也沒有人看好他,但他有因為這樣停下來嗎?
沒有啊。
不行。
只要是你喜歡的、就算因此被奚落也還是想做,就要信任自己內在覺知所做的判斷,勇敢去做。
你不替自己勇敢
也不會有人替你勇敢(過來人經驗)
人活到一個年紀就會發現:
害怕被孤立其實是蠻偏差的概念。
因為人從出生到死,都必須為自己的行為和決定負責。所以某種意義上,人本來就是孤獨的。既然誰不是這樣,那請問有什麼好怕的?
了不起就是失敗,爛命一條。
可最爛也就是這樣。
等於他最害怕的事情,一直都是事實。
但他也揹負這個事實活到現在幾十年了,
有因此活不下去嗎?
也沒有!
所以到底在怕什麼🤔
是真的害怕沒辦法被看到嗎?
還是你附近的人一直跟你說,你應該要害怕?
這兩件事情有差ㄟ,前者可能是基於有自知之明,知道目前還沒有很厲害。所以會擔心砸資源下去,失敗的話,可能血本無歸。我覺得這還算是正常幅度內的擔憂。
但後者真的是,算了吧,動一張嘴超簡單。多少人都是成功前一直在唱衰,等到你成功,又涎著臉過來套近乎。
但是不能因為想到失敗的可能性,就覺得不要做、所有方法都沒有用。有時候可能只是因為欠缺對應的經驗,還有諮詢對象,不小心搞錯「處理的順序」,而不是「你做的事情不對」。
搞不好換一下處理的順序,或微調心態就解決了。
好吧,可能因為我身為身體在6爻的人,年輕時等於身體在3爻,很多時候,我真的就是先做了再說。
我其實沒有辦法一直卡在恐懼裡面。
那會讓我受不了。
我還是去把前幾天就要寫完的東西寫一寫
難得會想把很久沒有創作的東西拿出來搞搞,要趕快趁這個動力沒消失之前來行動才行!
以我的經驗,我會開始害怕與追求認同是因為我需要過渡性的認可,就像考證照那樣,可能跟我意志力中心著色有關吧?還有當我喜歡的事情被批判時,我是無法馬上捍衛自己的,我會採納別人的意見作為考量,尤其是親近的人,然後我會陷入混亂與恐懼,直到我辨識出源頭並斷裂,一切才又回歸到我身上
有時候感覺這項傾聽能力也不全然是好的,最近在煩惱如何做到收放自如
那可以試著把這些想法直接講出來?
像我有認識的投射者,他就會很直接地說:
對他而言,創作的回饋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大家如果願意留下感想,哪怕只是一點點,他也會很高興。
(注意:並不是說「如果沒有反饋他就不想創作」,這有點變成情緒勒索XD)
然後提供一個投遞反饋的空間。
例如Google問卷,或是匿名箱。
其實就是非這個主體講出來的話,
也就是旁人看到的觀點。
但旁人的觀點終究都是他的東西,而人生是你自己的。如果常拿別人的意見當成參考,就會導致最後走的那個方向,也許吧,很合乎大眾的想法。
但就會一直活出「別人要你活的樣子」
而不是「你自己真正想活的樣子」
這個問題,很容易發生在G中心空白的人身上。我覺得能夠改善的方式就是,多問自己:那我想做什麼?我要前往哪裡?我是誰?
或者相反,問自己:不想做什麼?
不想前往哪裡?不想要成為怎樣的人?
這也是一個逆向的操作方式。
可是久了以後,慢慢你會知道:
覺得舒服的關係或做法,是怎樣的。
對於沒有定義的G中心來說,健康運作的方式,就是可能下意識會感覺到:誒這個人跟我想要做的事情,好像是有點抵觸。
但因為G沒有顏色,意味著本身彈性很高。就會有一點難做到你講的,所謂「捍衛自己立場」。因為可能本來就沒有什麼堅定的立場哇!
那也不要假裝有,無所謂,直接斷裂就好了。
反正三爻的身體,下意識就會分辨:什麼對你而言可能不太健康、需要排除在外。
你就按照你的直覺做事。
懂你的人就會懂,不懂你的人,他們只會繼續一直用他的妄想,投射在你身上,試圖控制你。那最後還是又繞到前面的路,就會變成一個惡性循環(?)。
總之就是多任性一點,G空的人本就是來體驗的~
不用什麼都合乎常理也沒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