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若(゚Д゚;≡;゚Д゚)
[書] 讀嘛讀嘛
《娥蘇拉.勒瑰恩的小說工作坊:十種技巧掌握敘事》
作者:娥蘇拉.勒瑰恩
喜好度:★★★★★(4.5)
泛若(゚Д゚;≡;゚Д゚)
這本書比較適合已經有在寫作,希望知道自己的問題點,或如何加強練習的作者
中文書名其實翻得有點問題,這本書是教怎麼「說故事」,但其實並不侷限於小說,基本上只要是敘述性文章都通用,書裡面也給非虛構寫作家(例如傳記作者)很多建議
泛若(゚Д゚;≡;゚Д゚)
雖然勒瑰恩用的範例都是經典文學,不過她自己也說只是版權問題XDDD
勒瑰恩自己也是知名奇幻小說家,她推薦的作品很廣泛也很現代,科幻小說、奇幻小說、間諜小說、懸疑小說、動作小說都有
泛若(゚Д゚;≡;゚Д゚)
如果有在寫作,我自己是覺得這本滿值得一讀的
它不是很直接告訴你「怎麼寫會更好」的寫作書(至少在寫作方面,我覺得如果有這種書,讀者應該是要存疑而不是相信XDDD)
而是告訴你好文章的要素和基本技巧,給你範例和習題,讓你自己去閱讀體會、摸索練習
泛若(゚Д゚;≡;゚Д゚)
書裡提到的十種技巧大概可以歸類為三個部分:
聲音與韻律、敘事與描寫、剪裁
以下簡略介紹一下(會摻雜我個人心得),還是很推薦去讀讀看這本書
——
泛若(゚Д゚;≡;゚Д゚)
聲音與韻律
真正好的文章讀起來都很好聽、很流暢,甚至有一種音樂性
不過我覺得這部份真的只能靠自己感受,很難學習XDDD
我超喜歡書裡吳爾芙的範例……她的文章真的超美的,但我之前只看過《自己的房間》的片段,是時候去讀讀了
泛若(゚Д゚;≡;゚Д゚)
我很喜歡作者提到的一封吳爾芙給朋友的信:
風格很單純,完全關乎韻律。一旦你掌握了韻律,就不可能用錯字。但另一方面,上午已經過了一半,而我還坐在這裡,腦子裡一堆想法,和各種想像等等,卻沒辦法把它用出來,因為找不到適當的韻律。究竟韻律是什麼,這是很深刻的問題,比文字深奧許多。某個景象、某種情感,早在還沒有找到適當字眼之前,已經在心靈中創造出這股波動。
泛若(゚Д゚;≡;゚Д゚)
這部份包含了4個技巧:
1. 文字的聲響與韻律:
這個章節勒瑰恩沒有贅述太多,她舉了4個例子,讓讀者自己去感受文章的聲音和韻律
這本書的優點是原文都有列出來,畢竟翻譯過後的文章基本上是不可能重現原文的韻律感
泛若(゚Д゚;≡;゚Д゚)
2. 標點符號與文法:
標點符號其實就是告訴讀者如何換氣,所以對文章的聲音有很大的影響
同一個句子,用不同的方式標點,讀起來可能會有截然不同的感覺
文法部分的例子對中文使用者來說基本上可以忽略
泛若(゚Д゚;≡;゚Д゚)
3. 句子的長度及複雜的句型結構
我覺得這部份英文使用者一樣會有比較多感觸,因為中文沒有子句的問題,很少真正非常長的句子
在這裡勒瑰恩主要是建議不要去排斥使用長句
當句子組合成段落時,句子的長短也會影響韻律感,如果都由長度差不多的句子組成,文章會很單調,長短不一的句子會有種錯落的節奏感
句子的長短唸起來也會影響情緒,例如短句多的話就會讓人感覺像機關槍一樣緊湊
泛若(゚Д゚;≡;゚Д゚)
在這一章勒瑰恩還提到一個我覺得中文讀者滿常有的迷思
好的敘事文應該是要流暢、讓人想一頁接一頁讀下去的,並不是使用了精雕細琢的華麗文字就是好的文章
太華麗的文字其實會打斷文章的流暢性,讓讀者卡在文句之間
勒瑰恩認為這是詩的寫法,但不適合敘事文
我自己覺得短篇還可以啦,長篇如果通篇都這樣讀起來真的會很累,而且會有種買櫝還珠的感覺(到底是要讀者關注你的字詞,還是文章的內容)
泛若(゚Д゚;≡;゚Д゚)
4. 重複
不同於音樂,寫作時大部分的人都很忌諱一再重複同樣的字詞
這章告訴你適當的重複可以增添韻律的美感
除了字詞重複,情節上的重複也可以營造不同的效果
泛若(゚Д゚;≡;゚Д゚)
敘事與描寫
這個部分主要著重在人稱和敘事觀點
包含了4個技巧:
泛若(゚Д゚;≡;゚Д゚)
1. 動詞:人稱與時態
時態一樣也是一個中文使用者可以忽略的問題
另外還有提到被動語態,中文和英文的被動語態不太一樣,英文還滿常使用被動語態,會給人一種委婉客氣的感覺,如果一篇文章充滿被動語態會讓人覺得立場很曖昧不明,但中文不太會有這種情況,所以我覺得中文使用者也是可以忽略
泛若(゚Д゚;≡;゚Д゚)
人稱部分勒瑰恩直接略過第二人稱,她說:「小說中很少採用第二人稱(你)。不過三不五時,仍有人用第二人稱來寫故事或寫小說,以為這是沒有人嘗試過的創舉。」(rofl)
我自己也不太喜歡第二人稱,除了極少時刻我覺得第二人稱會有不錯的效果,大部分的時候第二人稱其實很容易冒犯讀者,因為你會覺得作者指著你的鼻子說話(rofl)
所以真的不要為了新鮮去嘗試
泛若(゚Д゚;≡;゚Д゚)
2. 敘事觀點與聲音
這篇介紹5種主要的敘述觀點:
(1) 第一人稱
(2) 有限的第三人稱(簡單說就是鎖定特定角色視角的第三人稱寫法)
(3) 涉入的作者(就是俗稱的全知觀點)
(4) 疏離的作者(沒有觀點角色的寫法,類似報導,因此沒有辦法描寫角色內心的聲音,也幾乎不帶價值評判,用完全客觀的敘述去打動讀者)
(5) 觀察者/敘事者(簡單來說就是敘事者不是主角)
泛若(゚Д゚;≡;゚Д゚)
3. 改變敘事觀點
這章介紹敘事觀點和觀點角色的切換
觀點角色的切換算是滿常見的寫法,就是由不同角色的觀點敘事,但可能都還是採用同樣的人稱(例如都是第一人稱,或都是有限的第三人稱)
泛若(゚Д゚;≡;゚Д゚)
我個人覺得一旦使用了第一人稱,基本上就很難再切換其他人稱
第三人稱的彈性就大很多,可以採用有限的第三人稱、用不同角色的觀點敘事,甚至可以適度轉成全知角度;反過來也可以從全知角度轉進有限的第三人稱
這章有一部分就是在介紹如何流暢自然地切換觀點
「疏離的作者」這個觀點也不適合切換成任何其他的觀點(會感覺畫風丕變XDDD)
泛若(゚Д゚;≡;゚Д゚)
我記得自己剛開始寫小說的時候,使用第三人稱其實覺得很有障礙,後來想想這個障礙就是在不知道怎麼自由進出角色的內心
也就是使用了「有限的第三人稱」,但不知道該怎麼切換成其他觀點
我覺得剛開始寫作時很容易把讀者預設得太笨(rofl),會害怕自己如果這樣寫,讀者會不會看不懂或覺得很奇怪,畢竟作者真的很難抽離去看待自己的文字
泛若(゚Д゚;≡;゚Д゚)
這個章節就是告訴作者,其實只要給予足夠的「訊號」,就能夠自然地轉換觀點
不過太頻繁地轉換敘事觀點、或轉換時不給予「訊號」,就會讓讀者一頭霧水
泛若(゚Д゚;≡;゚Д゚)
4. 間接敘事
我很喜歡這章說的:
故事如果只有行動和情節,其實頗為貧乏;有些偉大的故事既缺乏行動,也沒有情節。……故事確實必須往前推進,總得發生一些事情;但單單一封已寄出卻未送達的信、沒有明言的想法、或盛夏的一天,都算是行動。故事中不斷出現激烈的行動,通常只顯示出作者根本沒有在說故事。
泛若(゚Д゚;≡;゚Д゚)
我覺得這也是新手作者常有的迷惘(至少我是啦),沒有豐富的情節、或角色沒有言語動作,就不知道能寫什麼
甚至就連很多創作的書也會告訴你創造情節的重要性,告訴你必須製造一個衝突,再去化解這個衝突
泛若(゚Д゚;≡;゚Д゚)
但事實上是,一個正常人的平凡生活,哪來那麼多衝突(rofl)
當然如果寫的是懸疑、冒險、推理這種小說,情節就很重要,但並不是一定要有生動的情節才有辦法寫,很多平凡的故事也能打動人心
我自己很喜歡小川洋子的作品,覺得她的作品就是這種類型
泛若(゚Д゚;≡;゚Д゚)
這章給的練習我覺得很有趣:
一個是只寫對白,不給任何其他描述,要能從對白中知道這兩個人是誰、這是哪裡、發生什麼事
一個是只描寫場景,不出現任何角色,但要能從場景描寫出人物;還有描寫事件發生前的場景,用來暗示接下來要發生的事情或氛圍
泛若(゚Д゚;≡;゚Д゚)
這章也提到描寫應該包含其他資訊,而不只是裝飾品
我剛開始寫作的時候確實很困惑什麼時候該寫場景,後來覺得場景的功能是提供氛圍,或給人身歷其境的感覺,或給予角色心境或故事情節的暗示
如果場景只是像攝影機一樣呈現畫面,對故事沒有絲毫影響,感覺確實是不必要的裝飾,某方面來說文字勝於圖像或影像之處,就是給予讀者想像空間
泛若(゚Д゚;≡;゚Д゚)
在奇幻或科幻這類包含大量背景設定的作品中,作者要善用描寫將自己的設定一點一滴編織進去,不能粗暴地一口氣將你的設定全部拋出來(勒瑰恩稱之為「文字的團塊」)
非虛構寫作也是如此,在寫傳記、歷史、科普之類的文章時,不能一股腦兒地解釋讀者不知道的東西,要耐心地將複雜的資訊自然地嵌入角色的行動、話語,同時善用描寫與敘事,才能讓讀者在享受閱讀的同時,不知不覺吸收作者想傳達的知識
泛若(゚Д゚;≡;゚Д゚)
剪裁
這部份提到2個技巧:
泛若(゚Д゚;≡;゚Д゚)
1. 形容詞與副詞
不要用陳腔濫調的形容詞與副詞,如果用不精準,還不如不要用
另外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慣用詞,寫作時要一邊檢視是否太頻繁地使用不必要的詞彙
這真的超困難的……^q^
泛若(゚Д゚;≡;゚Д゚)
2. 飽滿與跳脫
這章說明應該如何聚焦你的故事,哪些部分要盡可能寫得飽滿豐富,哪些部份可以輕輕帶過或留白
這章的練習……是叫你挑出一篇你的作品,把字數直接砍半,重寫一遍,讓你知道自己文章中最不可或缺的是什麼
練習的名稱叫「做一件可怕的事」,真的超好笑但又超懂 ,這應該是所有作者的痛
泛若(゚Д゚;≡;゚Д゚)
最後有一個建立同儕團體工作坊的附錄
簡單來說就是找六七個同樣有志於精進寫作技巧的同儕,大家一起練習寫作、互相閱讀對方的作品並給予意見
勒瑰恩這本書本身就是主持寫作工作坊多年的教學經驗,在這部分也給予很多實用的建議
泛若(゚Д゚;≡;゚Д゚)
看到附錄時整個想起我大學上的寫作課……當時的老師真的完全就是用這種方式帶班!
明明不是必修,也和我修的專業無關,但因為這位老師還有每個可愛友善的同學,這是我大學時期最喜歡也印象最深的一堂課TTTT真的好懷念
在異世界生活的異鄉人
泛若(゚Д゚;≡;゚Д゚)
在異世界生活的異鄉人 :
我覺得要用心做的話還滿花時間的,而且實際聚會討論的效果會比純文字交流好很多,但社畜的時間有時候很難掌控
所以我個人會比較傾向跟已經認識一段時間的朋友一起,這樣萬一太忙放鳥比較不會不好意思
苦勞
感謝分享~~
感覺是個非常實用的好書,可能要花一點時間去閱讀再吸收
泛若(゚Д゚;≡;゚Д゚)
苦勞 : 其實這本書的內容並沒有很多,很快就可以看完,花時間的還是自己的摸索和鍛煉
我覺得這也是它的優點,不會給太武斷的建議,包容各種多元的寫作風格,勒瑰恩還會吐嘈一些坊間寫作書的建議wwwww(例如不要用被動語態或只用短句)
苦勞
有點好奇書裡面舉例的被動語態大概是怎麼樣的
(因為覺得自己有時候描述的感覺挺像被動的
上網查了一下發現只有這篇有描述比較多,但也不是很清楚
不理「文法警察」的假規則,勒瑰恩:規則是用來打破的
泛若(゚Д゚;≡;゚Д゚)
苦勞 :
我覺得這比較是英文語法的特殊性,它有一個虛格的概念(例如It is,或是上面連結提到的There is),中文並沒有這個問題,所以我上面提到中文使用者可以忽略這個議題的討論
例如英文想說「我建議」,他可以不說I suggest,而是說It is suggested,前者會讓人覺得比較自我,後者比較客氣委婉
泛若(゚Д゚;≡;゚Д゚)
勒瑰恩其實也沒有排斥這種虛格的用法,所以她說這是「偽寫作規則」,提出這個規則的人甚至連被動語態是什麼都搞不清楚,還稱之為時態,而且只要看到It is或There is就以為是被動語態(作為反擊,上面那段節錄所舉的There is開頭的句子,其實都不是被動語態

中文當然也有被動語態,但不會有人說「盤子被我妹妹打破」一定比「我妹妹打破盤子」差,只要用得自然就好
苦勞
感謝舉例~~這樣聽下來就很清楚關於「被動語句是用來強調」這件事了
還好中文比較少這樣的做法,但中文也是有前面主詞比較被強調的感覺,不知道是不是能夠在不被發現的情況下淺移默化地讓讀者有感
苦勞
感謝分享~之後讀完若有心得或許也可以再跟大大討論討論~~
現充瑞瑞🌻
謝謝分享,也來分享剛才看到的關於寫作技巧的影片(主要是後半),比較適合中文創作
十萬QA(二):閱讀、寫作與文學概念
泛若(゚Д゚;≡;゚Д゚)
現充瑞瑞🌻 : 感謝XDDDD這幾天來看看!
現充瑞瑞🌻
泛若(゚Д゚;≡;゚Д゚) : 他頻道裡滿多分析的影片,也有介紹書,對中文創作滿不錯的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