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君SF🧩流浪謎境
@nothing_in_puzzleland
Wed, Jul 13, 2022 4:18 AM
Wed, Jul 13, 2022 3:51 PM
6
3
密室推理的教科書
:
三口棺材
新星出版社
簡體
推理小說
偵探
好久以前被
惡之根
的某一集推坑,所以找了有密室之王美稱的約翰‧狄克森‧卡爾(John Dickson Carr)的作品來讀。《三口棺材》(
The Three Coffins
)最有名的,莫過於卡爾透過筆下偵探菲爾博士的口,道出了密室案件這種類型的推理要義。
從現在的角度來閱讀這本經典密室推理,或許小說裡很多犯案的手法跟詭計恐怕都有不少破綻(即使是菲爾博士在「密室推理要義」所整理的那幾個類型也是如此),但經典就是有辦法讓人理解到,在如何呈現一個密室上(至少在卡爾寫作的那個時代)的種種可能與不可能。
防雷下收。
不讀會死
哲學君SF🧩流浪謎境
@nothing_in_puzzleland
Wed, Jul 13, 2022 4:22 AM
《三口棺材》雖然是密室推理的教科書,從現在的眼光看來有點老套,但是故事開頭所營造的驚悚感卻很有意思。透過看似死而復活這種靈異事件帶給角色的的緊張感,以及身為旁觀者所呈現出冷靜態度的偵探角色們,這種對比很顯然為後面的解謎鋪陳出一個解謎的期待。
哲學君SF🧩流浪謎境
@nothing_in_puzzleland
Wed, Jul 13, 2022 4:34 AM
推理作家冒業曾經整理了書中偵探菲爾博士的密室推理要義:
《三口棺材》:基甸.菲爾的密室講義. (想親自拜讀《三口棺材》完整內容的人可以跳過) | by Fake...
因為最近小說電子書化的關係,我閱讀的推理作品幾乎都是以電子書為主。而卡爾的作品目前雖然臉譜出的最齊、最多,但應該都還沒有簽約電子書,所以在版本上是先閱讀對岸新星出版社的簡體譯本。
我覺得新星版翻譯雖不算不好,但是歐美作品通常人名多又難記,且《三口棺材》應該不是菲爾博士這位偵探系列的第一本,所以故事中在角色形塑上比較沒有記憶點,所以閱讀過程中有點辛苦,也看得不快。
未來希望做卡爾推理小說的臺灣出版社會推出卡爾的電子書。
Faker(冒業)
@faker102
Wed, Jul 13, 2022 6:28 AM
從推理史來講,臺灣最大遺憾是未曾將卡爾的異端作《燃燒的法庭》翻譯出版。
哲學君SF🧩流浪謎境
@nothing_in_puzzleland
Wed, Jul 13, 2022 8:17 AM
Faker(冒業)
: 我記得我當時聽PODCAST好像有聽到主持人在介紹卡爾時,他筆下的偵探一個是菲爾博士,而另一個好像是律師角色,然後這後者所參與的故事好像還是法庭推理的經典之作。
Faker(冒業)
@faker102
Wed, Jul 13, 2022 8:19 AM
法庭推理應該是在講《猶大之窗》。
《燃燒的法庭》不是法庭推理,而是對定罪者使用火刑的獵巫行動。
哲學君SF🧩流浪謎境
@nothing_in_puzzleland
Wed, Jul 13, 2022 8:22 AM
Faker(冒業)
: 原來如此,筆記筆記。目前只讀過《三口棺材》,慢慢開拓。
剛剛一查,不意外,中國那邊有翻譯《燃燒的法庭》:
燃烧的法庭
去年才重譯出版。
Faker(冒業)
@faker102
Wed, Jul 13, 2022 8:40 AM
至於《猶大之窗》,提出了「猶大之窗」這個密室意象比起詭計本身更有趣。
「密室」是矛盾的,因為密室必然為假,只是使用了某種障眼法令人誤以為是密室的表象。而這個障眼法的具體手法使是所謂的「猶大之窗」,即推翻了完美密室的背叛者,卻同時又是令密室殺人得以成立的條件。就如沒有猶大的背叛基督便不會釘上十字架替人受罪一般。
哲學君SF🧩流浪謎境
@nothing_in_puzzleland
Wed, Jul 13, 2022 8:51 AM
Faker(冒業)
: 感覺很有意境。充滿著象徵的手法跟詭計,剛剛在讀一篇相關的論文,提到二戰前就有日本的推理評論家呼籲提高推理小說的文學性,現在看來特別有感受。
Faker(冒業)
@faker102
Wed, Jul 13, 2022 9:04 AM
哲學君SF🧩流浪謎境
: 我有見到你在讀那篇陳國偉的論文,陳國偉的論文和著作都算是目前台灣推理研究必讀的。
當然其實有一點需要補充,陳國偉指出日本的類型名稱演變「偵探小說(甲賀三郎)->推理小說(松本清張)->Mystery小說(島田莊司)」,台灣少了第三部曲,至今仍然稱為推理小說,因而出現了時差。
不過有趣的是,其實日本自己也曾經也於在地化過程中出現了「誤差」。偵探小說在英語叫Detective Fiction,但Detective其實不一定指偵探,也可以指警探,因此警察或私家偵探當主角都一樣沒問題。
反過來日本警察小說是另外一種分類,於是早期的偵探小說大部分都是以偵探角色為主。
哲學君SF🧩流浪謎境
@nothing_in_puzzleland
Wed, Jul 13, 2022 9:15 AM
Faker(冒業)
: 我覺得這個文類區別的討論很有意思,所以也感謝指出!
但是我有一個點很好奇:無論是偵探到推理,再到Mystery,這層的演變似乎有以解謎為主,或以描述動機、批判現狀為主之間兩派的拉扯。
然而在Detective那邊似乎就比較是從角色塑造的差異上來談的對吧?偵探可以是舶來品,但是日本的警察小說,或是更早期的捕快小說(甚至對照中國民初時代的,或是幾百年前的公案小說)似乎都有不同的職業角色,私家偵探、特務間諜、警察、捕快、獄卒
大理寺、刑部
等等,這層感覺就不是在針對推理文類的風格類型作區別,而是不同的辦案職業所衍伸出的專業辦案知識,而最終演變出不同類型的推理小說?
Faker(冒業)
@faker102
Thu, Jul 14, 2022 4:57 AM
哲學君SF🧩流浪謎境
: 我想,這便是偵探小說和其他職業小說一個很大的差異。
偵探小說的偵探並不是一種職業(當然有不少作品以私家偵探為主角,但業餘的更多),而是具有為謎團提供解答功能的角色,它是偵探小說此故事形式的一個零件,因此才出現形式化問題(即後期昆恩問題)。
日本對於「角色」的思考非常獨特,過在美國十分罕見,因此雖然昆恩是美作家,後期昆恩問題卻是日本人提出的。而美國由《人骨拼圖》開始更掀起了鑑證小說的熱潮,也就是有點像你剛剛提到的職業小說型推理小說。
Αίολος
@aeolus
Wed, Jul 27, 2022 12:09 PM
其實我覺得對於Carr,台灣的遺憾不只有沒有翻譯出版《燃燒的法庭》,當時唐諾選了十本 Fell 系列的書,有些是很有歷史意義啦,像《女巫角》,但是一開始從這本開始想要打動讀者會有用嗎?我是有點存疑,所以後來Carr這系列賣得不是很好(可能跟翻譯也有點關係)
Αίολος
@aeolus
Wed, Jul 27, 2022 12:11 PM
而當年臉譜用了「密室之王」來行銷,我個人認為這讓讀者把重點放在了密室,並不是個很好的選擇,我喜歡Carr的其實是他那哥德式的氛圍,加上不可能的犯罪,還有最後的翻轉,我覺得這才應該是行銷該著墨的重點
Αίολος
@aeolus
Wed, Jul 27, 2022 12:13 PM
然後也因為賣不好,HM爵士的系列可能也因為這樣,後來在其他書系也只出了兩本而已,而我個人覺得比起 Fell, HM爵士比較適合先推給讀者,我也比較喜歡 HM的系列,然而我的 HM爵士的系列都是後來買新星的版本來看的
哲學君SF🧩流浪謎境
@nothing_in_puzzleland
Wed, Jul 27, 2022 12:30 PM
Αίολος
: 像我這種這一年才開始讀推理小說的讀者,都比較無法掌握這類訊息。感謝補充的資訊。而今天臺灣的推理市場已經愈來愈快,出版社似乎也很少打算回去出版這類經典了吼(?
「密室之王」是不是也恰好是因為《三口棺材》那經典的密室推理講義,所以才刻意放大成卡爾的特色賣點?
Αίολος
@aeolus
Wed, Jul 27, 2022 12:33 PM
Wed, Jul 27, 2022 12:33 PM
哲學君SF🧩流浪謎境
: 我猜是那樣沒錯,不過當年我也只是剛接觸(?)推裡不久的讀者,很難知道為什麼會用那個當作主打的訴求,或著是當年只想賣給比較hard core 的推理讀者 (?
Αίολος
@aeolus
Wed, Jul 27, 2022 12:34 PM
現在應該也很難有出版社願意出黃金時期的作品了吧,因為要賣得好,很難 XD
Αίολος
@aeolus
Wed, Jul 27, 2022 12:39 PM
我也是後來看的作品多了,才有比較完整的對Carr的作品的想法
載入新的回覆
新星出版社
簡體 推理小說 偵探
好久以前被 惡之根 的某一集推坑,所以找了有密室之王美稱的約翰‧狄克森‧卡爾(John Dickson Carr)的作品來讀。《三口棺材》(The Three Coffins)最有名的,莫過於卡爾透過筆下偵探菲爾博士的口,道出了密室案件這種類型的推理要義。
從現在的角度來閱讀這本經典密室推理,或許小說裡很多犯案的手法跟詭計恐怕都有不少破綻(即使是菲爾博士在「密室推理要義」所整理的那幾個類型也是如此),但經典就是有辦法讓人理解到,在如何呈現一個密室上(至少在卡爾寫作的那個時代)的種種可能與不可能。
防雷下收。
不讀會死
我覺得新星版翻譯雖不算不好,但是歐美作品通常人名多又難記,且《三口棺材》應該不是菲爾博士這位偵探系列的第一本,所以故事中在角色形塑上比較沒有記憶點,所以閱讀過程中有點辛苦,也看得不快。
未來希望做卡爾推理小說的臺灣出版社會推出卡爾的電子書。
《燃燒的法庭》不是法庭推理,而是對定罪者使用火刑的獵巫行動。
剛剛一查,不意外,中國那邊有翻譯《燃燒的法庭》:
「密室」是矛盾的,因為密室必然為假,只是使用了某種障眼法令人誤以為是密室的表象。而這個障眼法的具體手法使是所謂的「猶大之窗」,即推翻了完美密室的背叛者,卻同時又是令密室殺人得以成立的條件。就如沒有猶大的背叛基督便不會釘上十字架替人受罪一般。
當然其實有一點需要補充,陳國偉指出日本的類型名稱演變「偵探小說(甲賀三郎)->推理小說(松本清張)->Mystery小說(島田莊司)」,台灣少了第三部曲,至今仍然稱為推理小說,因而出現了時差。
不過有趣的是,其實日本自己也曾經也於在地化過程中出現了「誤差」。偵探小說在英語叫Detective Fiction,但Detective其實不一定指偵探,也可以指警探,因此警察或私家偵探當主角都一樣沒問題。
反過來日本警察小說是另外一種分類,於是早期的偵探小說大部分都是以偵探角色為主。
但是我有一個點很好奇:無論是偵探到推理,再到Mystery,這層的演變似乎有以解謎為主,或以描述動機、批判現狀為主之間兩派的拉扯。
然而在Detective那邊似乎就比較是從角色塑造的差異上來談的對吧?偵探可以是舶來品,但是日本的警察小說,或是更早期的捕快小說(甚至對照中國民初時代的,或是幾百年前的公案小說)似乎都有不同的職業角色,私家偵探、特務間諜、警察、捕快、獄卒
大理寺、刑部等等,這層感覺就不是在針對推理文類的風格類型作區別,而是不同的辦案職業所衍伸出的專業辦案知識,而最終演變出不同類型的推理小說?偵探小說的偵探並不是一種職業(當然有不少作品以私家偵探為主角,但業餘的更多),而是具有為謎團提供解答功能的角色,它是偵探小說此故事形式的一個零件,因此才出現形式化問題(即後期昆恩問題)。
日本對於「角色」的思考非常獨特,過在美國十分罕見,因此雖然昆恩是美作家,後期昆恩問題卻是日本人提出的。而美國由《人骨拼圖》開始更掀起了鑑證小說的熱潮,也就是有點像你剛剛提到的職業小說型推理小說。
「密室之王」是不是也恰好是因為《三口棺材》那經典的密室推理講義,所以才刻意放大成卡爾的特色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