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at said, 在聶伯河以西的赫爾松州區域戰線的狀況卻好的多,因為那邊基本不存在雙方廣戰線的拼殺也就沒有消耗可言,精銳的陸戰隊單位也一直在尼古拉耶夫,而且俄軍在河西赫爾松區域兵力從來擺的很少也很差,以前是58CAA的一半,現在河西俄軍主力也只有22AC,單位看起來很大,但事實上就是克里米亞鎮守府,下面只有四個BTG跟炮兵集團,另外野戰部隊49CAA只有一個師還主要在河東守交通線,除了這些就是輕裝的VDV,目前單論編制數河西赫爾松區域的基輔政權軍隊對俄軍有三比一的優勢,然後最近又集中攻擊聶柏河大壩兩側鐵路節點的物資集結區,這,才是基輔政權軍隊最有機會的地方。
而今,戰前群集於頓巴斯的基輔政權軍隊約12萬人光俘虜就被抓了近萬,還不說其他損失的,而且他們前線單位都沒有論調(反而是俄軍有論調),只是不斷的在線上消耗,則縱然動員抓兵等編制上可以湊到70萬人,裡面有多少是有足夠訓練足以發動攻勢的?不用多精密計算也知道吧?
我一直覺得很奇怪就是基輔政權為什麼不覺得論調很重要,他們斯拉夫兄弟俄軍拼著一線兵力不足也要論調。
俄軍對卡爾可夫的動作其實也是一樣心思,他們會不知道卡爾可夫打下來地形上也守不住嗎,但還是要打,多打一分多一個談判的本錢,韓戰後兩年都在打這種仗,當初朝鮮/中共/蘇聯長那種腦袋,現在也會一樣。
進一步言,在頓巴斯不可能鬆手的狀況下,如果河西赫爾松區域告危,那俄軍很合理的反應就是把卡爾可夫的軍隊抽走補充到塔夫里省區域,然後那個啥總統顧問一直在嚷嚷卡爾可夫會被打的風險也就消失了,一舉兩得。
基輔軍根本應該早點把兵力集中在河西赫爾松區域,連放在紮波羅結州那邊去挑58CAA都不必,過去兩個月跟著俄軍唱大戲多浪費多少兵力,17坦克旅就打殘了退出戰區,連放在前線也沒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