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柒
@april17tw
Thu, Jul 7, 2022 8:51 AM
27
12
【
20220707疫情記者會
】
周志浩:本土病例31364位,比起之前2天較少一些,逐漸地降低下來。死亡個案105個。
羅一鈞:新增243例中重症個案,其中152例中症、91例重症,輕症、無症狀99.56%。
註:疫苗涵蓋率第1劑91.35%,第2劑84.6%,追加劑70.5%。
拾柒
@april17tw
Thu, Jul 7, 2022 8:51 AM
羅一鈞:105例死亡個案。3位兒童重症,2例MIS-C、1例肺炎。
7歲男童接種1劑疫苗,6/5確診過,6/28發燒、腹痛、嘔吐、全身紅疹、眼睛紅。7/1急診檢查懷疑MIS-C,安排住院。7/2血壓偏低轉加護病房,類固醇、免疫球蛋白治療,病況改善退燒。7/6好轉至一般病房照顧治療。
1歲男童,先天性心血管疾病,長期使用呼吸器。6/29發燒、咳嗽、流鼻水、嘔吐,家用快篩陽性,當天急診安排收住加護病房。檢查有肺炎、呼吸窘迫,瑞德西韋治療。7/6病況改善,一般病房照顧治療。
↓接
拾柒
@april17tw
Thu, Jul 7, 2022 8:51 AM
羅一鈞:9月大女童,無慢性病,6/18確診過,6/30發燒、腹瀉、進食量降低。7/3急診,醫師懷疑急性腸胃炎合併脫水,但確診過也懷疑MIS-C。住院檢查治療,高度懷疑MIS-C,類固醇、免疫球蛋白治療,病況穩定未住加護病房,一般病房治療。
兒童重症累計91位,32位MIS-C、17位肺炎,死亡22位。
拾柒
@april17tw
Thu, Jul 7, 2022 8:52 AM
陳時中:昨天3萬4千多,比前天少96%,今天3萬1千多,今天91%,這段時間很明顯在往下走。曾有5/27的9萬多,一直沒超過10萬,疫情規模在預期內,整備、分流、藥物都有因應。BA.4、BA.5染疫速度快,但重症率未升高。
為加強國際交流、滿足國人出國的期待,即日起調升每週入境人流管制到4萬人。7/14零時起免除國人、有效居留證、所有來台轉機過路客2日內PCR陰性報告,但入境仍需唾液檢驗。
拾柒
@april17tw
Thu, Jul 7, 2022 8:52 AM
中視:BA.5傳播力較強,需要第二圈篩查匡列?有專家認為BA.4、BA.5早已進入社區?
羅一鈞:BA.4、BA.5傳播力是先前Omicron增加20%左右,需特別注意,維持好的防疫措施,社區管制目前未鬆綁。
篩檢是針對入境確診,經定序確認的旅客,對同行、同住家人PCR檢驗。視第一圈結果是否需要第二圈檢查。
目前有社區感染,及大家都有感染過的免疫防火牆保護下,沒有考慮再升級篩檢措施。
拾柒
@april17tw
Thu, Jul 7, 2022 8:52 AM
ETtoday:BNT幼兒疫苗送審EUA估計最順利,開打時間只會比莫德納晚1個月內?
周志浩:BNT疫苗目前還在談合約中,而且資料未完全送到國內審查,送了一部份。我們也催促他趕快送資料,合約雙方還在洽談。相信會用最快的速度讓這件事情搞定,盡量縮短供應給台灣的時間。
拾柒
@april17tw
Thu, Jul 7, 2022 8:52 AM
中視:李秉穎醫師上節目提到社交距離政策沒有必要,教科書也沒寫,社交距離APP還有存在必要?
羅一鈞:李醫師上節目是比較開玩笑的性質,不是真的認為社交距離完全沒有任何保持的需要性。
陳時中:社交距離以前要自主通報,幾次討論後不斷精進,考慮自主通報時直接把資料能夠上去,現在還在跟電腦公司做最後商榷,越來越方便。
每一項措施大家有不同想法,防疫就是這樣困難。大家各有不同見解,最後總是希望集思廣益。妨害大家生活盡量降低,達最小妨礙,達最大效果。
社交距離APP有的人覺得沒意思,我自己覺得蠻有用的。常常讓自己有參考的經驗,有時咳2聲,就看看APP上有沒有接觸到。有接觸就準備做快篩,我自己是這樣運用APP,我相信蠻有效,對自己也蠻安心的。
拾柒
@april17tw
Thu, Jul 7, 2022 8:52 AM
Fri, Jul 8, 2022 3:05 AM
彩蛋①:對變異病毒的認知。
李P:雖然說BA.4、BA.5是蠻嚴重,但是它已經進台灣了。而且3+4它一定會進來,速度比國外慢1、2個月。國外以前有Alpha、Beta、Gamma、Delta,大概1、2個月進來,即使以前14+7還是2、3個月進來。我們不可能鎖國,鎖國才能完全杜絕變種病毒。
變種病毒就是繁殖較強,它有優勢會取代舊病毒。它就是傳播力比較強,人體免疫系統還是會適應變種病毒,尤其以前得過或打疫苗,變異病毒感染還是輕症。
當環境裡一直有病毒,有冠狀病毒、鼻病毒、腺病毒,終身會重複感染,免疫系統會不停被激化,不管有沒有突變,終身免疫是建立在不停被病毒刺激的前提。新冠病毒不停突變,不停讓我們感染,其它病毒也是類似情形。
【新聞放鞭炮】BA.5本土警報響起?「嬰幼兒莫德納」成兒童疫苗新利器? 李秉穎醫師魅力現身‧閃耀登場,上...
拾柒
@april17tw
Thu, Jul 7, 2022 8:53 AM
彩蛋②:指揮官的特質。
李P:指揮官應該能夠命令其他部會首長配合做事。2003年SARS,衛生署長連醫院院長都叫不動,沒辦法要他收治病人。那時台大急診擠滿SARS病人,其他醫院都不收。問衛生局可不可以幫忙轉院,他說台大醫院最亂,我們要求加護病房、專責病房,你們都不給我這個數字,你們爆掉要求轉傳,沒辦法幫助。變成責任是算統計數字,而不是進行防疫、疏通。
有次國際會議聽到俄羅斯代表檢討SARS防疫,指揮官必須是行政院長或總理以上的人。很多國家都面臨衛生部長做事,叫不動其他部會,沒辦法順利執行。最好的是行政院層級,所以2009年H1N1新型流感指揮官是行政院副院長朱立倫。可是指揮官應要有些衛生專業,我們新冠之所以控制得很好,衛生專業擺在第一是很重要的。
神坂✨tja Z(ツ) _/¯
@kami_saka
Thu, Jul 7, 2022 10:15 AM
謝謝整理
感覺漸漸往下降了
拾柒
@april17tw
Thu, Jul 7, 2022 10:38 AM
神坂✨tja Z(ツ) _/¯
: 下降使人安心了一些,大家繼續努力防疫
Basara
@Basarachi
Thu, Jul 7, 2022 11:52 AM
意思是台灣人回台不用出示前兩天PCR證明了?
呸姬
@a60419a
說
Thu, Jul 7, 2022 12:03 PM
謝謝整理,繼續正向防疫
球 太滑
@sunandmoonofme
Thu, Jul 7, 2022 12:32 PM
感謝整理
拾柒
@april17tw
Thu, Jul 7, 2022 12:44 PM
Basara
: 是的,7/14零時開始
Basara
@Basarachi
Thu, Jul 7, 2022 12:44 PM
拾柒
: 人在英國感到欣慰,省下一筆了
西 西
@WCN8
Thu, Jul 7, 2022 1:44 PM
大家撐著啊!!
載入新的回覆
周志浩:本土病例31364位,比起之前2天較少一些,逐漸地降低下來。死亡個案105個。
羅一鈞:新增243例中重症個案,其中152例中症、91例重症,輕症、無症狀99.56%。
註:疫苗涵蓋率第1劑91.35%,第2劑84.6%,追加劑70.5%。
7歲男童接種1劑疫苗,6/5確診過,6/28發燒、腹痛、嘔吐、全身紅疹、眼睛紅。7/1急診檢查懷疑MIS-C,安排住院。7/2血壓偏低轉加護病房,類固醇、免疫球蛋白治療,病況改善退燒。7/6好轉至一般病房照顧治療。
1歲男童,先天性心血管疾病,長期使用呼吸器。6/29發燒、咳嗽、流鼻水、嘔吐,家用快篩陽性,當天急診安排收住加護病房。檢查有肺炎、呼吸窘迫,瑞德西韋治療。7/6病況改善,一般病房照顧治療。
↓接
兒童重症累計91位,32位MIS-C、17位肺炎,死亡22位。
為加強國際交流、滿足國人出國的期待,即日起調升每週入境人流管制到4萬人。7/14零時起免除國人、有效居留證、所有來台轉機過路客2日內PCR陰性報告,但入境仍需唾液檢驗。
羅一鈞:BA.4、BA.5傳播力是先前Omicron增加20%左右,需特別注意,維持好的防疫措施,社區管制目前未鬆綁。
篩檢是針對入境確診,經定序確認的旅客,對同行、同住家人PCR檢驗。視第一圈結果是否需要第二圈檢查。
目前有社區感染,及大家都有感染過的免疫防火牆保護下,沒有考慮再升級篩檢措施。
周志浩:BNT疫苗目前還在談合約中,而且資料未完全送到國內審查,送了一部份。我們也催促他趕快送資料,合約雙方還在洽談。相信會用最快的速度讓這件事情搞定,盡量縮短供應給台灣的時間。
羅一鈞:李醫師上節目是比較開玩笑的性質,不是真的認為社交距離完全沒有任何保持的需要性。
陳時中:社交距離以前要自主通報,幾次討論後不斷精進,考慮自主通報時直接把資料能夠上去,現在還在跟電腦公司做最後商榷,越來越方便。
每一項措施大家有不同想法,防疫就是這樣困難。大家各有不同見解,最後總是希望集思廣益。妨害大家生活盡量降低,達最小妨礙,達最大效果。
社交距離APP有的人覺得沒意思,我自己覺得蠻有用的。常常讓自己有參考的經驗,有時咳2聲,就看看APP上有沒有接觸到。有接觸就準備做快篩,我自己是這樣運用APP,我相信蠻有效,對自己也蠻安心的。
李P:雖然說BA.4、BA.5是蠻嚴重,但是它已經進台灣了。而且3+4它一定會進來,速度比國外慢1、2個月。國外以前有Alpha、Beta、Gamma、Delta,大概1、2個月進來,即使以前14+7還是2、3個月進來。我們不可能鎖國,鎖國才能完全杜絕變種病毒。
變種病毒就是繁殖較強,它有優勢會取代舊病毒。它就是傳播力比較強,人體免疫系統還是會適應變種病毒,尤其以前得過或打疫苗,變異病毒感染還是輕症。
當環境裡一直有病毒,有冠狀病毒、鼻病毒、腺病毒,終身會重複感染,免疫系統會不停被激化,不管有沒有突變,終身免疫是建立在不停被病毒刺激的前提。新冠病毒不停突變,不停讓我們感染,其它病毒也是類似情形。
李P:指揮官應該能夠命令其他部會首長配合做事。2003年SARS,衛生署長連醫院院長都叫不動,沒辦法要他收治病人。那時台大急診擠滿SARS病人,其他醫院都不收。問衛生局可不可以幫忙轉院,他說台大醫院最亂,我們要求加護病房、專責病房,你們都不給我這個數字,你們爆掉要求轉傳,沒辦法幫助。變成責任是算統計數字,而不是進行防疫、疏通。
有次國際會議聽到俄羅斯代表檢討SARS防疫,指揮官必須是行政院長或總理以上的人。很多國家都面臨衛生部長做事,叫不動其他部會,沒辦法順利執行。最好的是行政院層級,所以2009年H1N1新型流感指揮官是行政院副院長朱立倫。可是指揮官應要有些衛生專業,我們新冠之所以控制得很好,衛生專業擺在第一是很重要的。
感覺漸漸往下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