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ther 埃忒
@aither
Mon, Jul 4, 2022 5:06 PM
5
《羞辱創傷》
引文:
這其實就是世代累積的羞辱創傷所造成的「約定俗成」──社會共同忽略他人的感受,「感受」僅為上位者、有權力者服務。
埃忒閱讀
Aither 埃忒
@aither
Mon, Jul 4, 2022 5:13 PM
Mon, Jul 4, 2022 5:27 PM
作者周慕姿在序中舉了老師羞辱學生的例子,然後寫了引文這句話,我對這句話很有感觸。我想到許多人在批評自己覺得「錯誤」的事情或人的時候,總是忽略被批評對象的感受,換句話說,許多人認為感受是達成某些目標才能享有的「資格」,我覺得這樣的想法是令人難過的。
Aither 埃忒
@aither
Tue, Jul 5, 2022 9:45 AM
引文:
讀到這裡,你可能也發現了:羞辱創傷之所以難以從文化中根絕,很大的原因,是因為
「羞辱」本身,就是我們用以面對、處理脆弱的方式。
當我們沒辦法接納如此脆弱的自己時,我們的文化會「懲罰」這樣不夠完美、會犯錯、有情緒而脆弱的人們。用的方式,就是「羞辱」。
而「羞辱創傷」,就在這種文化內建的「自厭懲罰」中,一直傳了下來。
Aither 埃忒
@aither
Tue, Jul 5, 2022 4:44 PM
引文:
面對那個不夠好的自己,
大部分受過羞辱創傷的人,從來沒有過:即使犯錯了,也仍然能被溫柔對待的經驗。
Aither 埃忒
@aither
Tue, Jul 5, 2022 4:52 PM
跟伴相處的過程中,她不只協助引導我的感受,也帶給我很多「即使犯錯了,仍溫柔對待我」的經驗,她不會說「你應該⋯⋯」她會說可以試試看怎樣做,柔性的表達她的作法/看法而非硬性的規定。
例如我的關係導致我們遲到,我原本以為她會像我媽一樣罵我、催促我、不耐煩,但她只是有耐心的等我,然後一起出門,途中她完全沒有露出不悅,只有用平常的語氣提醒我「幫我跟對方說我們晚OO分鐘到」。
Aither 埃忒
@aither
Tue, Jul 5, 2022 4:56 PM
Tue, Jul 5, 2022 4:57 PM
跟夥伴的溝通即使她覺得我可以做更好,她也不會說「我覺得你這樣不好」、「你做錯了」、「你怎麼這樣?」她會說「因為⋯⋯所以我建議這段時間避免⋯⋯的行為,但你可以試著⋯⋯」她溝通的語氣總是很平常,不像我家人那樣急躁生氣,久了之後就會慢慢學到遲到告知人家就好不要急、想法不同可以溝通、不需要急著批評別人(儘管我還很難做到)
Aither 埃忒
@aither
Tue, Jul 5, 2022 5:03 PM
引文:
如果我的情緒從來就被否定,那麼我將學會讓自己「沒有感覺」。隔離感覺會讓我感到安全,甚至可能帶給我一種意外的平靜;但是我也感覺不到愛、感覺不到活著的意義,我甚至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想要什麼,特別是因為「我的感覺與喜好」從來不允許存在
Aither 埃忒
@aither
Tue, Jul 5, 2022 5:05 PM
這一段講的根本是我高中的狀態!我之前諮商只能用「我高中時候覺得很憂鬱」來描述,看到這段覺得很貼切的描述我過去的狀態!
高中有段時間我是麻木的,很沒感覺那種,因此後來情緒回來的時候我超開心,哪怕是驚嚇的情緒。
Aither 埃忒
@aither
Tue, Jul 5, 2022 5:07 PM
過去在家裡我的感覺、我的聲音很常被爸爸媽媽忽略,可能也是這樣的關係,我認為我無法跟他們溝通、他們不在乎我,也不知道什麼是愛。我跟伴相處幾年後才知道什麼是愛。
載入新的回覆
《羞辱創傷》
引文:
這其實就是世代累積的羞辱創傷所造成的「約定俗成」──社會共同忽略他人的感受,「感受」僅為上位者、有權力者服務。
埃忒閱讀
讀到這裡,你可能也發現了:羞辱創傷之所以難以從文化中根絕,很大的原因,是因為「羞辱」本身,就是我們用以面對、處理脆弱的方式。
當我們沒辦法接納如此脆弱的自己時,我們的文化會「懲罰」這樣不夠完美、會犯錯、有情緒而脆弱的人們。用的方式,就是「羞辱」。
而「羞辱創傷」,就在這種文化內建的「自厭懲罰」中,一直傳了下來。
面對那個不夠好的自己,大部分受過羞辱創傷的人,從來沒有過:即使犯錯了,也仍然能被溫柔對待的經驗。
例如我的關係導致我們遲到,我原本以為她會像我媽一樣罵我、催促我、不耐煩,但她只是有耐心的等我,然後一起出門,途中她完全沒有露出不悅,只有用平常的語氣提醒我「幫我跟對方說我們晚OO分鐘到」。
如果我的情緒從來就被否定,那麼我將學會讓自己「沒有感覺」。隔離感覺會讓我感到安全,甚至可能帶給我一種意外的平靜;但是我也感覺不到愛、感覺不到活著的意義,我甚至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想要什麼,特別是因為「我的感覺與喜好」從來不允許存在
高中有段時間我是麻木的,很沒感覺那種,因此後來情緒回來的時候我超開心,哪怕是驚嚇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