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柒
@april17tw
Mon, Jun 27, 2022 2:39 PM
29
15
【
20220627疫情記者會
】
莊人祥:本土病例28489例,較前一天下降28%,死亡91例。
新增205例中重症個案,從1~6月中重症15086例,其中5492名死亡,目前輕症、無症狀99.58%。
91位確診死亡裡,86人有癌症等重大疾病或慢性病,59人未打滿3劑疫苗,51人超過80歲。
註:疫苗涵蓋率第1劑91.25%,第2劑83.08%,追加劑66.97%。
拾柒
@april17tw
Mon, Jun 27, 2022 2:40 PM
羅一鈞:91例死亡個案,6月以來首次降到百例以下。
最年輕個案是1位30多歲女性,接種1劑疫苗,有慢性神經系統疾病需長期照顧。6/20發燒咳嗽就醫,PCR陽性確診。因共病住院治療,隔日使用莫納皮拉韋,不過仍因心肺衰竭、共病,6/23過世。死因是心肺衰竭、新冠肺炎病毒感染確診。
未新增兒少重症個案。
拾柒
@april17tw
Mon, Jun 27, 2022 2:41 PM
公視:研究指出兒童染疫後也會出現長新冠後遺症,立法院法制局建議及早投入資源研究,加強公衛介入?
羅一鈞:法制局報告較多都引用去年、前年Alpha或Delta時期後來出現長新冠。Omicron時期不管成人或兒童,長新冠都比先前下降。最新研究英國顯示,兒童長新冠只有5%,成人估計18%,跟先前比較低。兒童一直以來長新冠風險明顯低於成人。
健保署資料,COVID-19染疫康復者門駐診整合醫療計畫,截至今天統計,共67家醫院,收案1447人。0~5歲2位,6~10歲7位,11~15歲5位,16~20歲24位,兒少總計收案38人,並不算多。一般常見症狀。小朋友可能是神經系統或是心臟、肺臟的後遺症,需要染疫康復者門診追蹤,有胸腔科、心臟科、復健科、神經科醫師整合式照顧。
註:12歲以下本土病例49萬例,佔13.6%。
拾柒
@april17tw
Mon, Jun 27, 2022 2:42 PM
大愛:國內監測感染BA.4、BA.5個案症狀表現?
羅一鈞:目前境外進來個案9成以上無症狀,輕微症狀都以發燒、流鼻水、咳嗽為主,與Omicron BA.1 BA.2沒有不同之處。
註:上週境外檢驗120例定序病例,61例是新變異株BA.4、BA.5,已超過半數。59例BA.2、53例BA.5、8例BA.4。累積目前19例BA.4、107例BA.5。來源國排名前4名,美國、德國、法國、新加坡。5~6月定序443例本土病例都是BA.2,未入侵本土。世衛組織更新國際累積BA.5已達62國,全球病毒株累計25%。BA.4累積58國,全球病毒株累計9%。趨勢上升中,未到爆炸情形,仍以BA.2為主流病毒。
拾柒
@april17tw
Mon, Jun 27, 2022 2:42 PM
大愛:有民眾回國被通知確診BA.5,要求家人再做1次PCR,新變異株規範?
羅一鈞:BA.4、BA.5驗到首例開始,就請地方衛生局特別針對後續定序是BA.4、BA.5個案,了解同行者、同住家人再一次接觸者採檢,了解傳播力、傳播範圍。目前沒有境外移入的BA.4、BA.5個案傳給未出國而在國內的同住家人,有的話是本土首例,目前沒有。需要時間完成PCR檢驗再定序,通常在3+4,3天解隔後才通檢驗結果,為了讓個案家人放心做採檢,很多人1人1戶居檢,需採檢個案不是全部。屬於擴大監測一環,沒有特別延長或重新隔離的動作。
拾柒
@april17tw
Mon, Jun 27, 2022 2:42 PM
東森:猴痘患者要隔離到結痂脫落不具傳染力即可,病程幾天?結痂時仍具傳染力?
防疫醫師陳婉青:病程會14~21天,才會整個皮膚都完全結痂脫落,雖然有些部位也許可能還驗得到病毒,但不一定代表有直接傳染力,需要更多證明,不過目前所有國家建議都是隔離到皮膚結痂脫落。
註:第一代天花疫苗保護力近85%。
拾柒
@april17tw
Mon, Jun 27, 2022 2:43 PM
彩蛋:台灣0流感。
中視:外電報導福建、廣東流感大流行,台灣會提早在夏天大流行?流感疫苗、克流感夠不夠?
莊副:台灣事實上去年2月以後到現在,都沒有任何1例流感重症,社區也沒有任何流感疫情。目前還是有3+4的檢疫規定,暫時對流感做阻擋。再加上我們有戴口罩,以過去經驗,並未放鬆口罩政策。這會降低台灣有流感疫情的可能性。流感疫苗效期最久到8月底,目前還有2萬8千劑,民眾想要接種都可以。
PS今年採購610萬劑流感疫苗,50~64歲於11/1施打,其餘10/1開始施打。
呸姬
@a60419a
說
Mon, Jun 27, 2022 2:47 PM
謝謝整理
拾柒
@april17tw
Mon, Jun 27, 2022 3:43 PM
呸姬
:
球 太滑
@sunandmoonofme
Mon, Jun 27, 2022 5:14 PM
謝謝整理
載入新的回覆
莊人祥:本土病例28489例,較前一天下降28%,死亡91例。
新增205例中重症個案,從1~6月中重症15086例,其中5492名死亡,目前輕症、無症狀99.58%。
91位確診死亡裡,86人有癌症等重大疾病或慢性病,59人未打滿3劑疫苗,51人超過80歲。
註:疫苗涵蓋率第1劑91.25%,第2劑83.08%,追加劑66.97%。
最年輕個案是1位30多歲女性,接種1劑疫苗,有慢性神經系統疾病需長期照顧。6/20發燒咳嗽就醫,PCR陽性確診。因共病住院治療,隔日使用莫納皮拉韋,不過仍因心肺衰竭、共病,6/23過世。死因是心肺衰竭、新冠肺炎病毒感染確診。
未新增兒少重症個案。
羅一鈞:法制局報告較多都引用去年、前年Alpha或Delta時期後來出現長新冠。Omicron時期不管成人或兒童,長新冠都比先前下降。最新研究英國顯示,兒童長新冠只有5%,成人估計18%,跟先前比較低。兒童一直以來長新冠風險明顯低於成人。
健保署資料,COVID-19染疫康復者門駐診整合醫療計畫,截至今天統計,共67家醫院,收案1447人。0~5歲2位,6~10歲7位,11~15歲5位,16~20歲24位,兒少總計收案38人,並不算多。一般常見症狀。小朋友可能是神經系統或是心臟、肺臟的後遺症,需要染疫康復者門診追蹤,有胸腔科、心臟科、復健科、神經科醫師整合式照顧。
註:12歲以下本土病例49萬例,佔13.6%。
羅一鈞:目前境外進來個案9成以上無症狀,輕微症狀都以發燒、流鼻水、咳嗽為主,與Omicron BA.1 BA.2沒有不同之處。
註:上週境外檢驗120例定序病例,61例是新變異株BA.4、BA.5,已超過半數。59例BA.2、53例BA.5、8例BA.4。累積目前19例BA.4、107例BA.5。來源國排名前4名,美國、德國、法國、新加坡。5~6月定序443例本土病例都是BA.2,未入侵本土。世衛組織更新國際累積BA.5已達62國,全球病毒株累計25%。BA.4累積58國,全球病毒株累計9%。趨勢上升中,未到爆炸情形,仍以BA.2為主流病毒。
羅一鈞:BA.4、BA.5驗到首例開始,就請地方衛生局特別針對後續定序是BA.4、BA.5個案,了解同行者、同住家人再一次接觸者採檢,了解傳播力、傳播範圍。目前沒有境外移入的BA.4、BA.5個案傳給未出國而在國內的同住家人,有的話是本土首例,目前沒有。需要時間完成PCR檢驗再定序,通常在3+4,3天解隔後才通檢驗結果,為了讓個案家人放心做採檢,很多人1人1戶居檢,需採檢個案不是全部。屬於擴大監測一環,沒有特別延長或重新隔離的動作。
防疫醫師陳婉青:病程會14~21天,才會整個皮膚都完全結痂脫落,雖然有些部位也許可能還驗得到病毒,但不一定代表有直接傳染力,需要更多證明,不過目前所有國家建議都是隔離到皮膚結痂脫落。
註:第一代天花疫苗保護力近85%。
中視:外電報導福建、廣東流感大流行,台灣會提早在夏天大流行?流感疫苗、克流感夠不夠?
莊副:台灣事實上去年2月以後到現在,都沒有任何1例流感重症,社區也沒有任何流感疫情。目前還是有3+4的檢疫規定,暫時對流感做阻擋。再加上我們有戴口罩,以過去經驗,並未放鬆口罩政策。這會降低台灣有流感疫情的可能性。流感疫苗效期最久到8月底,目前還有2萬8千劑,民眾想要接種都可以。
PS今年採購610萬劑流感疫苗,50~64歲於11/1施打,其餘10/1開始施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