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柒
@april17tw
Fri, Jun 10, 2022 4:00 PM
39
17
【
20220610疫情記者會
】
周志浩:新確診本土病例68311位,比前天降低一些。死亡個案跟昨天差不多,213位。
羅一鈞:新增553中重症個案,其中344位中症、209位重症。輕症、無症狀99.655%。
213位死亡個案,197位有慢性病,135人未打滿3劑疫苗,85位未接種疫苗,112位超過80歲。
註:疫苗涵蓋率第1劑90.79%,第2劑82.23%,追加劑67.44%。
拾柒
@april17tw
Fri, Jun 10, 2022 4:01 PM
羅一鈞:重症1位南部6歲女童,無慢性病,5/5確診,5/13解隔。5/30再次發燒到38.5度,持續3天發燒,6/2嘔吐、食慾跟活動力減退,就醫急診,住院治療。
檢查發炎指數升高,抗生素治療未好轉。有腹痛、腹瀉、噁心、嘔吐、頭暈跟MIS-C有關症狀,兩側眼睛結膜紅、口腔有草莓舌、四肢末端浮腫、脖子出紅疹、血壓偏低。醫師診斷MIS-C併發症,6/6轉入兒科加護病房治療,使用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類固醇,很快退燒。心臟超音波檢查發現輕微冠狀動脈擴張,經治療後生命徵象穩定,持續觀察,病況好轉。
累積第3例MIS-C小朋友個案。累積兒童重症44位,死亡17位。
拾柒
@april17tw
Fri, Jun 10, 2022 4:01 PM
羅一鈞:累積到6/9,共266.5萬例,中重症9192人佔0.34%,死亡2944人,全年齡層致死率0.11%,千分之1.1。70歲以上長者,中重症、致死率還是高於其他年齡層,特別在90多歲致死率達5.31%。
0~9歲累積15例死亡,致死率0.005%。
拾柒
@april17tw
Fri, Jun 10, 2022 4:01 PM
中視:目前國內染疫死亡率達萬分之11,有專家認為這波疫情死亡率會達萬分之20,這是算高峰期還是未達高峰?
陳時中:現在相對應該是屬於比較高的情況,當然不排除往上增加,不過這都是在短期。現在的致死率應該是千分之1.05,在Omicron這一波起來時,這是一個警戒值,我們會特別加以注意,鼓勵醫院把病人照顧得更好。
拾柒
@april17tw
Fri, Jun 10, 2022 4:02 PM
TVBS:台灣新冠死亡翻倍速度是全球第2快,致死率變高?
陳時中:你講13天台灣世界第2快,如果以時間點6/8台灣世界第2快,13天。這時候是台灣成長最快的時候。
以前的數目比較小,要乘以2,當然就是快。如果以前case很多,要翻倍,時間就長。這13天代表用一個時間點去回推一半,比較誰快誰慢,只是表示這段時間的疫情,比前段時間嚴重、進展較快。不是比較各國疫情誰比較嚴重,只是自己跟自己比。只是剛好這段時間台灣疫情高峰,染疫數跟以前完全沒辦法相比。
幾個比較熟悉而且有比較價值的,紐西蘭4/4高峰到3/25,10天翻倍。我們是13天,並沒有快很多很多,曲線大家是差不多。香港從3/14~3/3剛好是差1倍,時間是11天。這幾個都是前段時間防疫比較好的。
↓接
拾柒
@april17tw
Fri, Jun 10, 2022 4:02 PM
陳時中:如果前段時間防疫越不好,速度時間會拉得越長。台灣那時的死亡數大概每百萬35、36,到現在143。紐西蘭在3/25疫情之前,每百萬死亡數10~11,母數很小,要翻倍很快。香港那時每百萬死亡數28,母數也小,翻倍也快。
3個國家,我們13天翻倍、紐西蘭10天翻倍、香港11天翻倍。母數小就快。歐美國家都會慢,因為去年、前年累積了很多量。
前段時間Alpha、Delta流行的確診死亡,完全兩回事,兩個不同變異株放在一起統計會失真。統計應從今年1月Omicron開始,變化會更清楚。13天用下標「台灣死亡率上升最快,全世界第2名」,說明統計上需要檢討。影響到民心,對疫情判斷,都不是一件好事。
拾柒
@april17tw
Fri, Jun 10, 2022 4:02 PM
三立:統計國內重症、死亡多少比例是長照機構住民?
羅一鈞:每天公布死亡個案目前統計還是佔27%,屬於機構個案。
拾柒
@april17tw
Fri, Jun 10, 2022 4:02 PM
東森:科學家警告Omicron BA.4、BA.5傳染力更強,有強大免疫逃脫能力,預言成為主流?
羅一鈞:英國5月底6月初這週,BA.4佔12%、BA.5佔18%。美國分別佔5%、8%。還是以BA.2為大宗,大概都超過一半。
很多專家預估BA.4、BA.5免疫逃脫較強,很多民眾感染過BA.2,可能免疫效果也在減退,所以預估其中BA.5傳播力比BA.4夠高一點,可能取代BA.2成為下一波主流,待觀察。
從4/1到現在累計持續定序1958例,其中260例境外移入、本土789例,不分本土境外,BA.2佔96%,且BA.1在4/21驗出最後1例,國內或境外都是驗到BA.2,會持續監測變異株流行趨勢。
拾柒
@april17tw
Fri, Jun 10, 2022 4:03 PM
TVBS:1922後方聯動區管中心,區管中心又負責傳染病防治醫療網,法傳病人找隔離病房也透過醫療網,有立委質疑1922受中央委託,應該有公權力?
陳時中:有一些立委明知故問,委外事業職權分工都是很清楚,1922是疫情通報及諮詢專線,SARS時就開始成立,對進線詢問傳染病疑問,防疫人員需解釋,是很好的溝通、解釋管道。
很多專線功能都是這樣,而且成立很久。1925、1966、1919,不會直接執行公權力,也許會錄音通知。以前張老師專線,都是跟政府長期來做,他也會錄案,但不是直接指派救護人員做任何事情。
拾柒
@april17tw
Fri, Jun 10, 2022 4:03 PM
彩蛋①:記者會前準備。
王必勝:我不在乎一些人對我們的批評謾罵,因為支持鼓勵總是更多。我感覺很榮幸也很珍惜,能跟這樣優秀專業的團隊一起工作。這是職涯中永遠難忘的一段。
Você está bloqueado te... on Facebook
拾柒
@april17tw
Fri, Jun 10, 2022 4:04 PM
彩蛋②:兒童疫苗第2劑。
指揮中心:ACIP專家會議建議,5-11歲兒童COVID-19疫苗2劑間隔4-8週以上。
蘇院長:全國 5 到 11 歲兒童的疫苗接種率已經提高到 69.3% 。我要感謝在端午連假支援接種站,為學童服務的所有第一線醫護同仁、行政工作人員。
Facebook
神坂✨tja Z(ツ) _/¯
@kami_saka
Fri, Jun 10, 2022 4:47 PM
謝謝整理
看到必勝說的話就想起之前必勝和部長自嘲「我們躺在地上被人家踹多久了?」
呸姬
@a60419a
說
Fri, Jun 10, 2022 4:53 PM
謝謝整理
呸姬
@a60419a
說
Fri, Jun 10, 2022 4:53 PM
神坂✨tja Z(ツ) _/¯
: 真的覺得防疫人員都很辛苦很心疼
笨蛋的jo
@joschild
Fri, Jun 10, 2022 7:06 PM
2019年末就守護著我們的這些勇敢的人,我們絕對不能忘記,他們努力守護我們的樣子。
阿彌:沒有錢就是快有錢了
@lisa206398
Fri, Jun 10, 2022 8:56 PM
謝謝整理,這個確診數量讓人滿振奮的!
vero
@ignesfatui
Fri, Jun 10, 2022 11:13 PM
神坂✨tja Z(ツ) _/¯
: 真的😮💨
真的衷心感謝防疫人員醫護人員🙏🏻還有
拾柒
: 💛
載入新的回覆
周志浩:新確診本土病例68311位,比前天降低一些。死亡個案跟昨天差不多,213位。
羅一鈞:新增553中重症個案,其中344位中症、209位重症。輕症、無症狀99.655%。
213位死亡個案,197位有慢性病,135人未打滿3劑疫苗,85位未接種疫苗,112位超過80歲。
註:疫苗涵蓋率第1劑90.79%,第2劑82.23%,追加劑67.44%。
檢查發炎指數升高,抗生素治療未好轉。有腹痛、腹瀉、噁心、嘔吐、頭暈跟MIS-C有關症狀,兩側眼睛結膜紅、口腔有草莓舌、四肢末端浮腫、脖子出紅疹、血壓偏低。醫師診斷MIS-C併發症,6/6轉入兒科加護病房治療,使用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類固醇,很快退燒。心臟超音波檢查發現輕微冠狀動脈擴張,經治療後生命徵象穩定,持續觀察,病況好轉。
累積第3例MIS-C小朋友個案。累積兒童重症44位,死亡17位。
0~9歲累積15例死亡,致死率0.005%。
陳時中:現在相對應該是屬於比較高的情況,當然不排除往上增加,不過這都是在短期。現在的致死率應該是千分之1.05,在Omicron這一波起來時,這是一個警戒值,我們會特別加以注意,鼓勵醫院把病人照顧得更好。
陳時中:你講13天台灣世界第2快,如果以時間點6/8台灣世界第2快,13天。這時候是台灣成長最快的時候。
以前的數目比較小,要乘以2,當然就是快。如果以前case很多,要翻倍,時間就長。這13天代表用一個時間點去回推一半,比較誰快誰慢,只是表示這段時間的疫情,比前段時間嚴重、進展較快。不是比較各國疫情誰比較嚴重,只是自己跟自己比。只是剛好這段時間台灣疫情高峰,染疫數跟以前完全沒辦法相比。
幾個比較熟悉而且有比較價值的,紐西蘭4/4高峰到3/25,10天翻倍。我們是13天,並沒有快很多很多,曲線大家是差不多。香港從3/14~3/3剛好是差1倍,時間是11天。這幾個都是前段時間防疫比較好的。
↓接
3個國家,我們13天翻倍、紐西蘭10天翻倍、香港11天翻倍。母數小就快。歐美國家都會慢,因為去年、前年累積了很多量。
前段時間Alpha、Delta流行的確診死亡,完全兩回事,兩個不同變異株放在一起統計會失真。統計應從今年1月Omicron開始,變化會更清楚。13天用下標「台灣死亡率上升最快,全世界第2名」,說明統計上需要檢討。影響到民心,對疫情判斷,都不是一件好事。
羅一鈞:每天公布死亡個案目前統計還是佔27%,屬於機構個案。
羅一鈞:英國5月底6月初這週,BA.4佔12%、BA.5佔18%。美國分別佔5%、8%。還是以BA.2為大宗,大概都超過一半。
很多專家預估BA.4、BA.5免疫逃脫較強,很多民眾感染過BA.2,可能免疫效果也在減退,所以預估其中BA.5傳播力比BA.4夠高一點,可能取代BA.2成為下一波主流,待觀察。
從4/1到現在累計持續定序1958例,其中260例境外移入、本土789例,不分本土境外,BA.2佔96%,且BA.1在4/21驗出最後1例,國內或境外都是驗到BA.2,會持續監測變異株流行趨勢。
陳時中:有一些立委明知故問,委外事業職權分工都是很清楚,1922是疫情通報及諮詢專線,SARS時就開始成立,對進線詢問傳染病疑問,防疫人員需解釋,是很好的溝通、解釋管道。
很多專線功能都是這樣,而且成立很久。1925、1966、1919,不會直接執行公權力,也許會錄音通知。以前張老師專線,都是跟政府長期來做,他也會錄案,但不是直接指派救護人員做任何事情。
王必勝:我不在乎一些人對我們的批評謾罵,因為支持鼓勵總是更多。我感覺很榮幸也很珍惜,能跟這樣優秀專業的團隊一起工作。這是職涯中永遠難忘的一段。
指揮中心:ACIP專家會議建議,5-11歲兒童COVID-19疫苗2劑間隔4-8週以上。
蘇院長:全國 5 到 11 歲兒童的疫苗接種率已經提高到 69.3% 。我要感謝在端午連假支援接種站,為學童服務的所有第一線醫護同仁、行政工作人員。
看到必勝說的話就想起之前必勝和部長自嘲「我們躺在地上被人家踹多久了?」
真的衷心感謝防疫人員醫護人員🙏🏻還有 拾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