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ther 埃忒
@aither
Thu, Jun 9, 2022 7:47 AM
Thu, Jun 9, 2022 7:50 AM
5
《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
引文:
也有些女性為了不超越毫無謀生能力的丈夫,將自己的能力控制在丈夫的能力之下,選擇過著艱苦的生活。
尤其後者的行為,並不是為了助長丈夫的氣焰,而是潛意識的機制作祟,認為自己必須比丈夫更軟弱,必須處於弱者的位置,丈夫才能保護自己。她們以為要讓自己成為被保護的對象,才能得到他人的愛。
⋯⋯遺憾的是,她們堅信唯有受到保護,才能感到幸福。這也是因為幸福女性的形象,多少受到父權傳統所限制。
埃忒閱讀
Aither 埃忒
@aither
Thu, Jun 9, 2022 7:56 AM
傳統中幸福女性的形象總是依附著丈夫,我身邊一些長輩或親戚在我小時候也開玩笑說我不用自己變得多厲害,找個金龜婿嫁就好了
然而光是想像自己沒有能力只能依附另一個人就好可怕,沒有能力的感覺也很容易缺乏安全感和自信,我一點也不覺得這種價值哪裡好
Aither 埃忒
@aither
Thu, Jun 9, 2022 8:27 AM
Thu, Jun 9, 2022 8:29 AM
這段是一兩天前看的,當下沒有紀錄想法,現在忘了原本我聯想到什麼,我只知道看到父權帶來的影響有點激動
Aither 埃忒
@aither
Thu, Jun 9, 2022 8:31 AM
Thu, Jun 9, 2022 8:34 AM
喜歡後面〈任何情緒都沒有錯〉的章節,這個章節裡作者提供家長可以如何面對孩子情緒的建議,裡面不建議的處理方式幾乎是我家教養孩子的方式(?)
Aither 埃忒
@aither
Thu, Jun 9, 2022 8:31 AM
Thu, Jun 9, 2022 8:32 AM
引文:
個性敏感的人,只要對方說話稍有一點批判自己的意思,就會立刻緊緊關上心房。一旦習慣了這種思考模式,他們將會以「好與壞」、「對與錯」的二分法來區分這個世界,甚至不斷以此攻擊與批評自己。
Aither 埃忒
@aither
Thu, Jun 9, 2022 8:32 AM
引文:
母親不允許孩子有負面想法或任何惡意的態度,反倒可能在孩子心中埋下不該有的罪惡感和負罪感。行為需要父母管教,但是情緒和想法最好任憑孩子盡情發展。情緒沒有好壞對錯,情緒和想法都是相當主觀且直覺的,所以沒有必要帶入任何評論。
如果母親認為孩子出現錯誤的、負面的情緒或想法時,只要中性地告訴孩子:「原來你是這樣想的啊……。」一旦有任何價值判斷和評價介入孩子的想法,孩子將變得難以接受真實的自己。無法接受自己,也就意味著難以接受他人。甚至可以說,無法以適當感受接納自我的人,幾乎不可能毫無偏見地看待他人或接納他人。
Aither 埃忒
@aither
Thu, Jun 9, 2022 8:33 AM
引文:
開朗正向倒是不會讓孩子變壞,但是不開朗正向就有問題、就是不好的,這種想法終究只是人們的刻板印象而已。
Aither 埃忒
@aither
Thu, Jun 9, 2022 8:36 AM
Thu, Jun 9, 2022 8:40 AM
看到這邊覺得內容跟我的一些習慣,例如壓抑情緒和聖人思維串連起來了!
幾年前伴有段時間很常提醒我「很多事情不是非黑即白的」,我花了很久才逐漸理解
Aither 埃忒
@aither
Thu, Jun 9, 2022 10:56 AM
Thu, Jun 9, 2022 10:56 AM
邊讀邊覺得當父母好難
前陣子一位結婚生子的朋友強烈建議我不要結婚、不要生孩子。他說家庭關係出現問題很挫折、不知道怎麼辦,覺得自己很疲累,而那些問題還只是他告訴我的一角,並不是全部
看著書中提到各種母親(父母)的行為如何影響孩子,就覺得家長要處理各種問題、覺察自己並覺察帶給孩子的行為壓力一定很大⋯⋯
載入新的回覆
《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
引文:
也有些女性為了不超越毫無謀生能力的丈夫,將自己的能力控制在丈夫的能力之下,選擇過著艱苦的生活。
尤其後者的行為,並不是為了助長丈夫的氣焰,而是潛意識的機制作祟,認為自己必須比丈夫更軟弱,必須處於弱者的位置,丈夫才能保護自己。她們以為要讓自己成為被保護的對象,才能得到他人的愛。
⋯⋯遺憾的是,她們堅信唯有受到保護,才能感到幸福。這也是因為幸福女性的形象,多少受到父權傳統所限制。
埃忒閱讀
然而光是想像自己沒有能力只能依附另一個人就好可怕,沒有能力的感覺也很容易缺乏安全感和自信,我一點也不覺得這種價值哪裡好
個性敏感的人,只要對方說話稍有一點批判自己的意思,就會立刻緊緊關上心房。一旦習慣了這種思考模式,他們將會以「好與壞」、「對與錯」的二分法來區分這個世界,甚至不斷以此攻擊與批評自己。
母親不允許孩子有負面想法或任何惡意的態度,反倒可能在孩子心中埋下不該有的罪惡感和負罪感。行為需要父母管教,但是情緒和想法最好任憑孩子盡情發展。情緒沒有好壞對錯,情緒和想法都是相當主觀且直覺的,所以沒有必要帶入任何評論。
如果母親認為孩子出現錯誤的、負面的情緒或想法時,只要中性地告訴孩子:「原來你是這樣想的啊……。」一旦有任何價值判斷和評價介入孩子的想法,孩子將變得難以接受真實的自己。無法接受自己,也就意味著難以接受他人。甚至可以說,無法以適當感受接納自我的人,幾乎不可能毫無偏見地看待他人或接納他人。
開朗正向倒是不會讓孩子變壞,但是不開朗正向就有問題、就是不好的,這種想法終究只是人們的刻板印象而已。
幾年前伴有段時間很常提醒我「很多事情不是非黑即白的」,我花了很久才逐漸理解
前陣子一位結婚生子的朋友強烈建議我不要結婚、不要生孩子。他說家庭關係出現問題很挫折、不知道怎麼辦,覺得自己很疲累,而那些問題還只是他告訴我的一角,並不是全部
看著書中提到各種母親(父母)的行為如何影響孩子,就覺得家長要處理各種問題、覺察自己並覺察帶給孩子的行為壓力一定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