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ther 埃忒
@aither
Tue, Jun 7, 2022 9:11 AM
2
1
《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
引文:
當她發現母親沒有意識到是自己緊抓著女兒,導致女兒無法走出如母親般不幸的一生時,竟沒有對母親感到一絲憤怒,反倒覺得如釋重負。這是因為她過去對這一切一無所知,彷彿置身濃霧之中,只感到茫然與不安。如今隨著對母親的理解更加清晰,也明白自己總是迎合母親的狀態後,內心的不安才煙消雲散。
埃忒閱讀
埃忒諮商
Aither 埃忒
@aither
Tue, Jun 7, 2022 9:12 AM
Aither 埃忒
@aither
Tue, Jun 7, 2022 9:15 AM
Tue, Jun 7, 2022 9:17 AM
自從諮商幾次談到原生家庭的影響後,我也有從憤怒走到理解、如釋重負的感覺。過去跟父母即使是文字通話,我時常有龐大的壓力和對抗感,也會沒來由的覺得憤怒、煩躁。然而今天沒有。
諮商時心理師會剖析我覺得父母沒做好的部分、我覺得阻礙我的部分,他說這不一定是他們有意識的行為,很可能他們只是承襲長輩的教導方式,也許他們不知道存在其他方式。
不知道為什麼聽到心理師的話語後我就釋懷一些。
Aither 埃忒
@aither
Tue, Jun 7, 2022 9:19 AM
或許就如書中講的「被一無所知的不安擊倒,最令人恐懼。」而諮商會帶我了解自己的狀況、認識自己所處的位置,有了這樣的理解後就不會那麼不安。
Aither 埃忒
@aither
Tue, Jun 7, 2022 9:27 AM
書裡提到有女兒潛意識中對於自己過的比母親好有罪惡感所以感到不安,我想到我也有類似的心境。
我覺得從小被告誡要知足、世界上有很多可憐的人、資源不夠的人,而我從這些話語中學到的反而是對自己所處情境的罪惡感,不敢盡情享受自己擁有的美好、不敢為自己感到開心,不敢大方承認「對,我過的很棒!」
Aither 埃忒
@aither
Tue, Jun 7, 2022 9:28 AM
Tue, Jun 7, 2022 9:28 AM
這樣的心情類似書中這個段落:
「
自我貶低的女性
有時會見到一些女性,明明擁有足夠的力量和資源,卻讓自己的生活陷入極其痛苦、貧困的狀態。雖然她們不明白為什麼自己的人生會過得如此孤單、痛苦,覺得難過又委屈,不過在仔細聽完她們的故事後就會發現,百般阻撓她們發揮自身力量的,其實是她們自己。換言之,痛苦並不是源於事情進展不順利而被迫於難堪的處境,而是她們企圖維持或重覆事情無法解決的狀態,才會如此疲憊不堪。」
Aither 埃忒
@aither
Tue, Jun 7, 2022 9:52 AM
Tue, Jun 7, 2022 9:55 AM
今天覺察自己的狀態後更能接受我其實很棒的狀態,有一種突然可以用第三人稱視角看自己的感覺(?)
Aither 埃忒
@aither
Tue, Jun 7, 2022 9:55 AM
原本對於別人回饋我很好會覺得不安,也對被讚美和誇獎的感覺很陌生。但是去思考、去理解對方看到我哪裡很棒後,我好像也能開始學著接受自己很棒的事實
Aither 埃忒
@aither
Tue, Jun 7, 2022 10:01 AM
「陌生」是一種在覺察的過程中很容易感受到的情緒或狀態,例如心理師說我可能在什麼狀態而我沒想過時,會對心理師說的概念很陌生;又或者家人幾乎不會稱讚我,還會說出已經不算謙虛的自謙之詞(例如:媽媽在老師誇獎我時,對老師說我沒有很好、我還需要加油)時,現在面對稱讚也會有陌生的感覺。
或許就像心理師說的,
我不知道我把自己擺在什麼位置
所以困惑,過去跟家人相處時,我一直被放在「這個小孩表現不好」的位置,現在我的位置移動了!
載入新的回覆
《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
引文:
當她發現母親沒有意識到是自己緊抓著女兒,導致女兒無法走出如母親般不幸的一生時,竟沒有對母親感到一絲憤怒,反倒覺得如釋重負。這是因為她過去對這一切一無所知,彷彿置身濃霧之中,只感到茫然與不安。如今隨著對母親的理解更加清晰,也明白自己總是迎合母親的狀態後,內心的不安才煙消雲散。
埃忒閱讀 埃忒諮商
諮商時心理師會剖析我覺得父母沒做好的部分、我覺得阻礙我的部分,他說這不一定是他們有意識的行為,很可能他們只是承襲長輩的教導方式,也許他們不知道存在其他方式。
不知道為什麼聽到心理師的話語後我就釋懷一些。
我覺得從小被告誡要知足、世界上有很多可憐的人、資源不夠的人,而我從這些話語中學到的反而是對自己所處情境的罪惡感,不敢盡情享受自己擁有的美好、不敢為自己感到開心,不敢大方承認「對,我過的很棒!」
「自我貶低的女性
有時會見到一些女性,明明擁有足夠的力量和資源,卻讓自己的生活陷入極其痛苦、貧困的狀態。雖然她們不明白為什麼自己的人生會過得如此孤單、痛苦,覺得難過又委屈,不過在仔細聽完她們的故事後就會發現,百般阻撓她們發揮自身力量的,其實是她們自己。換言之,痛苦並不是源於事情進展不順利而被迫於難堪的處境,而是她們企圖維持或重覆事情無法解決的狀態,才會如此疲憊不堪。」
或許就像心理師說的,我不知道我把自己擺在什麼位置所以困惑,過去跟家人相處時,我一直被放在「這個小孩表現不好」的位置,現在我的位置移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