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忒 📝 馬上簽罷免
@aither
Wed, Jun 1, 2022 9:05 AM
Wed, Jun 1, 2022 9:52 AM
今天談了很多,這次不預設講什麼,讓話題自由延伸,我覺得效果很不錯
埃忒諮商
埃忒 📝 馬上簽罷免
@aither
Wed, Jun 1, 2022 9:54 AM
自由延伸就是當我講到經驗和感受時,心理師的提問如果引發我聯想更多經驗和感受,我會順著這個感覺繼續講,而不是像上週那樣我把話題切斷去聊原定計畫的內容,不然對我來說很難把相關事件串連起來
埃忒 📝 馬上簽罷免
@aither
Wed, Jun 1, 2022 10:01 AM
今天聊到有時候我跟伴吵架的原因是她不帶批判單純指出我的問題,但我被指出問題後對她生氣。我從這個行為聯想到爸爸,我爸被指出事實的時候常會生氣、反駁、罵對方。
比方說當我提出他喜歡偏甜的麵羹,或是我覺得他的料理加入一些哪樣子的調味料可能更好,他就會生氣、反駁。
當我跟伴對話出現類似反應時,我有被指責的感覺,這不是說伴確實指責我,而是我主觀感受到或腦補(?)對方有這個意思。
埃忒 📝 馬上簽罷免
@aither
Wed, Jun 1, 2022 10:02 AM
針對這點,心理師建議我在跟伴對話時記錄聯想到的感覺,以及思考我是針對她生氣嗎?還是對小時候爸爸媽媽生氣呢?也可以探討有沒有可能跟伴調整溝通方式
埃忒 📝 馬上簽罷免
@aither
Wed, Jun 1, 2022 10:06 AM
指責的感覺也讓我聯想到另一個經驗:上小學的時候,如果同學沒聽清楚老師剛才說的內容請老師再講一次,老師可能會指責同學不專心。或者提出不同看法、疑問會被老師阻止。
心理師說有可能隨著時代改變,大家越來越重視溝通、教育體制上也會改變作法
埃忒 📝 馬上簽罷免
@aither
Wed, Jun 1, 2022 10:19 AM
Wed, Jun 1, 2022 10:20 AM
對我來說情緒跟指責常常連在一起,我提到最近在吵的未成年人討論BDSM或性行為的話題。
我說看到那些情緒性的言論不知道要把對方放在什麼位置、把我自己放在什麼位置,也提到最近的困惑:如果情緒是意見的表達,那麼那些很情緒化的言論是不是代表背後有想表達的意見,只是當事人可能沒察覺到?
心理師問「你覺得那些沒說出來的話是什麼呢?」我說,他們的憤怒和指責背後可能是恐慌和困惑,因為他們對性是恐懼的、不那麼了解的。
心理師說有可能,又或者他們不知道怎麼表達這些想法,不過我們不是當事人,無法得知他們確切的想法。
心理師也說這個討論就像過去在討論性教育要不要納入教育,這個話題是前衛的,所以很多人會不知道如何討論。
聽到這邊我覺得釋懷許多
埃忒 📝 馬上簽罷免
@aither
Wed, Jun 1, 2022 10:20 AM
我也從情緒性的言論中想到我的父母,在原生家庭中,只要有人有情緒,那件事就會不了了之,情緒沒有被解決。例如我和妹妹在吵架,爸爸和媽媽會用大稱斥責的方式阻止我們,但這好像只是另一個情緒加入,沒有人的情緒被解決。
埃忒 📝 馬上簽罷免
@aither
Wed, Jun 1, 2022 10:22 AM
埃忒 📝 馬上簽罷免
@aither
Wed, Jun 1, 2022 10:25 AM
Wed, Jun 1, 2022 10:33 AM
聊到過去有時候會對朋友吃醋,覺得A朋友跟B朋友互動增加有朋友被瓜分掉的感覺
我講到A朋友跟B朋友互動增加可能是因為他們有共同話題,突然就意識到:對啊!因為共同話題增加互動一點也不奇怪,這是很自然的事,我也不用把它想得很可怕,覺得朋友再也不會找我說話,這些同樣是災難化的想法。於是我跟心理師聊到沒自信的問題⋯⋯
埃忒 📝 馬上簽罷免
@aither
Wed, Jun 1, 2022 10:29 AM
我說過去在原生家庭很沒自信,但是大學和出社會搬出來、減少跟原生家庭的聯繫後問題就改善很多。心理師說很多人也是這樣,遠離原生家庭問題就改善⋯⋯!
難怪伴說家庭問題她一率建議遠離原生家庭
埃忒 📝 馬上簽罷免
@aither
Wed, Jun 1, 2022 10:32 AM
Wed, Jun 1, 2022 10:43 AM
我說在原生家庭中爸爸覺得我很古怪,喜歡的東西還有想法跟爸爸、媽媽和妹妹都不同。
媽媽說希望我考試90分以上,但是當我考到之後她又會說其他同學考100分、連續三次第一名等等永無止境的拿我跟別人比較,並且說別人比較好。
家裡不支持我學畫圖,但是當同學圖畫的很好的時候,他們又會說你看別人畫的多好!
跟同學互動很少,因為我家管比較嚴,不像同學可以買想買的東西、玩遊戲、看同樣的作品,我不擅長溝通又跟同學沒話題聊,有很強的隔閡感,覺得自己很邊緣。
心理師說聽起來你是有很多情緒的。
埃忒 📝 馬上簽罷免
@aither
Wed, Jun 1, 2022 10:36 AM
關於爸爸的部分還有爸爸覺得我講話很尖銳,一定沒朋友,他認為我講話尖銳的部分是直接指出問題;不過跟伴聊到這個時,伴說她覺得很OK她覺得沒問題。
心理師說這這又串連到前面說的爸爸被指出問題會生氣、反駁,不過爸爸有這樣的特質不代表我有問題
埃忒 📝 馬上簽罷免
@aither
Wed, Jun 1, 2022 10:38 AM
聊到家人時也提到家人對於我總是反駁我的提議或看法,心理師說這樣的感覺很挫折吧?因為永遠從家人那邊都是得到否定的答案。
對!對!挫折感!
這很精準的描述了我在家的感受!!
埃忒 📝 馬上簽罷免
@aither
Wed, Jun 1, 2022 10:42 AM
我還提到在家裡的時候,爸爸媽媽講話總是很大聲,他們會隔著客廳或陽台對話,然而家裡隔音不夠好,即使我獨自待在房間還是能感受到他們的存在。
心理師說,聽起來你在家中沒有自己的空間。我說對,也再次提到跟妹妹共用一個房間,沒有獨立屬於自己的空間。
心理師說,聽起來物理空間扼殺了你自我肯定的空間。
我想一想說,對耶⋯⋯!扼殺!我過去只覺得這種感覺很「壓抑」,但是「扼殺」好像更清楚描述我的感覺了!!!
埃忒 📝 馬上簽罷免
@aither
Wed, Jun 1, 2022 10:44 AM
心理師把前面提到的種種串聯起來,說你其實有很多情緒、例如自卑、沒自信、焦慮、恐懼,這些可能是爸爸媽媽對我的態度或評價,例如爸爸覺得我是古怪的人,然後可能我把爸爸對我的看法內化,覺得自己也是這個樣子,就覺得沒自信。
埃忒 📝 馬上簽罷免
@aither
Wed, Jun 1, 2022 10:44 AM
埃忒 📝 馬上簽罷免
@aither
Wed, Jun 1, 2022 10:47 AM
我跟心理師說小時候很常做
第一個夢
,他問我這個夢給你什麼感覺?我說我覺得孤獨、惆悵。
他問孤獨和惆悵讓你聯想到什麼呢?
我說孤獨想到跟同學沒話題(前面提到的),惆悵讓我想到我覺得好像不會有人理解我,包括未來也不會⋯⋯
心理師問:會不會窗戶射進來的光代表遇到理解你的人呢?我說我覺得比較像外面的世界,我覺得我跟外面的世界隔絕,就像監獄厚實的牆壁。
埃忒 📝 馬上簽罷免
@aither
Wed, Jun 1, 2022 10:52 AM
我還提到過去雖然聽過夢跟前意識相關的說法,但過去我一直不知道夢跟自己所遭遇的事情有什麼關聯?
心理師說夢的感覺要從情緒去推,例如這個夢給我什麼感覺、我從哪些事情上也感受到這個感覺?不然如果以我的夢來看,單看無人島和監獄會不知道跟生活有什麼關聯。
我想著「啊哈!原來是這樣!」或許是受到許多解夢分析的影響,之前都覺得要找出OO物品代表XX人或事件,但是這樣的想法反而阻礙我對夢的解讀⋯⋯
剛好我最近幾週紀錄了好幾個夢,我可以試著分析看看
埃忒 📝 馬上簽罷免
@aither
Wed, Jun 1, 2022 10:52 AM
埃忒 📝 馬上簽罷免
@aither
Wed, Jun 1, 2022 10:54 AM
Wed, Jun 1, 2022 10:55 AM
我提到之前要跟人溝通時,總是會揣測對方的想法並往負面想,例如覺得要加入別人聊天時別人會不開心、希望別人幫忙時別人會覺得麻煩⋯等。
心理師說當下想法會限縮行為,也提到揣摩別人是一種扭曲的認知思考,它會帶來讀心術效應,可能引起焦慮、自卑,這時候比較建議的方式是去澄清,例如講出自己的擔憂,然後看別人實際上有什麼反應
埃忒 📝 馬上簽罷免
@aither
Wed, Jun 1, 2022 10:57 AM
Wed, Jun 1, 2022 10:58 AM
在聊到揣摩別人想法時,心理師問我別人的反應跟你預期的有多接近呢?我說小時候揣摩爸爸媽媽怎麼想總是很接近,因為我知道做A事情可能引發他們做出B反映。
但是揣摩其他人或朋友,會發現其他人的行為模式比我想像中還多元,很多時候看到別人反映才知道別人並不介意~
埃忒 📝 馬上簽罷免
@aither
Wed, Jun 1, 2022 11:02 AM
最後我問道「如果我想加入別人但是又顧慮別人的感受要怎麼做?」「比方說什麼事呢?」「比方說BDSM活動上我看到兩個人在聊天我想加入他們,但也怕我打擾到他們或他們不希望我加入」
心理師說那你直接把顧慮說出來呢?我說「這樣說嗎?『我想加入你們,請問會不會打擾你們?』」
他說對,直接說出擔憂。例如「聽到你們討論繩縛我也有興趣,但我也擔心打擾你們⋯⋯」通常大家都蠻歡迎彼此交流的,別人如果聽到你的擔憂也會先安撫對方不安的感覺
埃忒 📝 馬上簽罷免
@aither
Wed, Jun 1, 2022 11:03 AM
以前一直不知道如何主動跟別人聊天,現在覺得我可以試試看
埃忒 📝 馬上簽罷免
@aither
Wed, Jun 1, 2022 11:05 AM
埃忒 📝 馬上簽罷免
@aither
Wed, Jun 1, 2022 11:05 AM
今天聊好多好快樂
埃忒 📝 馬上簽罷免
@aither
Thu, Jun 2, 2022 8:51 AM
lltw
: 我在諮商時好幾次被問到「伴怎麼想?」「那對方怎麼看?」「他也這麼認為嗎?」才發現我常常沒有確認當事人意思就一直腦補
最近會開始問別人想法了!!!
載入新的回覆
今天談了很多,這次不預設講什麼,讓話題自由延伸,我覺得效果很不錯
埃忒諮商
比方說當我提出他喜歡偏甜的麵羹,或是我覺得他的料理加入一些哪樣子的調味料可能更好,他就會生氣、反駁。
當我跟伴對話出現類似反應時,我有被指責的感覺,這不是說伴確實指責我,而是我主觀感受到或腦補(?)對方有這個意思。
心理師說有可能隨著時代改變,大家越來越重視溝通、教育體制上也會改變作法
我說看到那些情緒性的言論不知道要把對方放在什麼位置、把我自己放在什麼位置,也提到最近的困惑:如果情緒是意見的表達,那麼那些很情緒化的言論是不是代表背後有想表達的意見,只是當事人可能沒察覺到?
心理師問「你覺得那些沒說出來的話是什麼呢?」我說,他們的憤怒和指責背後可能是恐慌和困惑,因為他們對性是恐懼的、不那麼了解的。
心理師說有可能,又或者他們不知道怎麼表達這些想法,不過我們不是當事人,無法得知他們確切的想法。
心理師也說這個討論就像過去在討論性教育要不要納入教育,這個話題是前衛的,所以很多人會不知道如何討論。
聽到這邊我覺得釋懷許多
我講到A朋友跟B朋友互動增加可能是因為他們有共同話題,突然就意識到:對啊!因為共同話題增加互動一點也不奇怪,這是很自然的事,我也不用把它想得很可怕,覺得朋友再也不會找我說話,這些同樣是災難化的想法。於是我跟心理師聊到沒自信的問題⋯⋯
難怪伴說家庭問題她一率建議遠離原生家庭媽媽說希望我考試90分以上,但是當我考到之後她又會說其他同學考100分、連續三次第一名等等永無止境的拿我跟別人比較,並且說別人比較好。
家裡不支持我學畫圖,但是當同學圖畫的很好的時候,他們又會說你看別人畫的多好!
跟同學互動很少,因為我家管比較嚴,不像同學可以買想買的東西、玩遊戲、看同樣的作品,我不擅長溝通又跟同學沒話題聊,有很強的隔閡感,覺得自己很邊緣。
心理師說聽起來你是有很多情緒的。
心理師說這這又串連到前面說的爸爸被指出問題會生氣、反駁,不過爸爸有這樣的特質不代表我有問題
對!對!挫折感!
這很精準的描述了我在家的感受!!
心理師說,聽起來你在家中沒有自己的空間。我說對,也再次提到跟妹妹共用一個房間,沒有獨立屬於自己的空間。
心理師說,聽起來物理空間扼殺了你自我肯定的空間。
我想一想說,對耶⋯⋯!扼殺!我過去只覺得這種感覺很「壓抑」,但是「扼殺」好像更清楚描述我的感覺了!!!
他問孤獨和惆悵讓你聯想到什麼呢?
我說孤獨想到跟同學沒話題(前面提到的),惆悵讓我想到我覺得好像不會有人理解我,包括未來也不會⋯⋯
心理師問:會不會窗戶射進來的光代表遇到理解你的人呢?我說我覺得比較像外面的世界,我覺得我跟外面的世界隔絕,就像監獄厚實的牆壁。
心理師說夢的感覺要從情緒去推,例如這個夢給我什麼感覺、我從哪些事情上也感受到這個感覺?不然如果以我的夢來看,單看無人島和監獄會不知道跟生活有什麼關聯。
我想著「啊哈!原來是這樣!」或許是受到許多解夢分析的影響,之前都覺得要找出OO物品代表XX人或事件,但是這樣的想法反而阻礙我對夢的解讀⋯⋯
剛好我最近幾週紀錄了好幾個夢,我可以試著分析看看
心理師說當下想法會限縮行為,也提到揣摩別人是一種扭曲的認知思考,它會帶來讀心術效應,可能引起焦慮、自卑,這時候比較建議的方式是去澄清,例如講出自己的擔憂,然後看別人實際上有什麼反應
但是揣摩其他人或朋友,會發現其他人的行為模式比我想像中還多元,很多時候看到別人反映才知道別人並不介意~
心理師說那你直接把顧慮說出來呢?我說「這樣說嗎?『我想加入你們,請問會不會打擾你們?』」
他說對,直接說出擔憂。例如「聽到你們討論繩縛我也有興趣,但我也擔心打擾你們⋯⋯」通常大家都蠻歡迎彼此交流的,別人如果聽到你的擔憂也會先安撫對方不安的感覺
最近會開始問別人想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