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柒
@april17tw
Sun, May 29, 2022 3:37 PM
43
16
【
20220529疫情記者會
】
周志浩:本土病例7萬6539個,比前一天少一些,死亡個案比前一天多一些,145位。
羅一鈞:新增378例中重症個案,中症佔244例,重症佔134例,累積4817例中重症個案。輕症、無症狀在99.73%。
145名死亡個案中,136位有慢性病史。102位未打滿3劑疫苗,其中70位未接種疫苗。95位超過80歲。
註:疫苗第1劑涵蓋率88.07%,第2劑81.75%,追加劑65.26%
拾柒
@april17tw
Sun, May 29, 2022 3:40 PM
羅一鈞:2位兒童重症。
1歲女童,無慢性疾病,5/25發燒,隔天醫院急診,醫生評估病況穩定返家,途中又全身抽搐,再回急診。有意識變化、呼吸窘迫插管,疑似腦炎,電腦斷層有輕微腦腫脹,未影響腦幹、腦室。使用抗癲癇藥物、免疫球蛋白、降腦壓藥物、類固醇,收治加護病房。5/27意識恢復,拔管移除呼吸器,病況改善。
6歲男童,無慢性病,5/21發燒,就醫採檢確診。返家服藥,食慾、活力減退,5/24全身抽搐、意識變化送醫。懷疑腦炎,因呼吸窘迫5/25插管。治療後病況改善,5/27拔管移除呼吸器,在加護病房使用高流量鼻管,瑞德西韋、免疫球蛋白、類固醇、免疫調節劑治療。
累積22位兒童重症,11位腦炎,5位死亡,5位病況好轉順利拔管移除呼吸器,1位仍使用呼吸器。
拾柒
@april17tw
Sun, May 29, 2022 3:40 PM
大愛:兒童病情發展快速,除了腦部外,肝臟也有病變,統計孩童肝炎比例、中重症佔比?
羅一鈞:兒童如果染疫後重症,多多少少抽血會驗到肝、腎功能異常,主要還是腦炎,可能會合併多重器官一些功能異常,常看到肝、腎功能異常。如果引起肺炎或敗血性休克,可能影響全身血液循環,導致肝腎功能損壞,不過非染疫主要病因。
重症原因還是集中腦炎、肺炎、敗血症,以這3大類做分類,目前未觀察到染疫重症單純以急性猛爆性肝炎或急性腎功能衰竭呈現。
拾柒
@april17tw
Sun, May 29, 2022 3:41 PM
TVBS:各縣市幼童疫苗施打方式都不同,考慮開設大型接種站?
陳時中:各縣市現在是在機構打,另外在學校打,因為現在學校停課比較多,學校啟動晚一點,家長都比較急,尤其幼兒園5歲的小朋友。能夠讓大家方便最主要,如果安排學校或集中施打時間較晚,把量調出來在醫療機構或診所預約施打。近來有些地方開設一些站很熱門,家長也覺得方便,我會跟地方政府溝通,讓市民能更方便的施打,我們也是支持。
註:兒童共142萬3428人,扣除3個月內感染15萬6411人、已施打莫德納疫苗27萬3519人,剩下99萬3498人待接種。目前發送兒童疫苗77萬劑,6/3有33萬劑到貨,總貨量110萬。美國兒童接種率28%、歐盟兒童18%。
拾柒
@april17tw
Sun, May 29, 2022 3:41 PM
大愛:死亡統計人數比較多除了未接種之外,打3劑死亡人數也比打1劑或2劑還多的原因?
陳時中:其實跟母數相關,打1劑、2劑現在87%、81%。只有6%只打1劑,打完3劑是65%,母數差別10倍。
羅一鈞:先前分析打3劑染疫者跟未接種疫苗染疫者,出現死亡比例相差6倍。確實跟分母有關。今天140位中,打0劑也比打3劑來得多。整個人口未接種疫苗比例非常少,看到幾10位確診個案未打疫苗,絕大部分都是長者,其實是警訊。現在傾向感染未打疫苗的長者,引起死亡的機會比打3劑來得高。一直呼籲長者要接種疫苗,增加保護力。
拾柒
@april17tw
Sun, May 29, 2022 3:41 PM
中時:今天死亡人數佔31%的長照住民,比上週15~20%高很多?
羅一鈞:今天145例中,45例是機構住民。過去1週統計機構住民佔每天死亡人數平均26~27%,某一天突然高起,要再看幾天的趨勢。觀察到每日死亡個案中,80歲以上長者佔大多數,一定比例住機構。不過機構染疫數遠超過死亡個案數,致死率還是偏低。
註:目前統計共1018家住宿型機構有染疫事件,染疫住民10724位、工作人員4020位。
拾柒
@april17tw
Sun, May 29, 2022 3:43 PM
中時:前疾管局長蘇益仁建議機構住民直接投藥?
羅一鈞:基本只要快篩陽性,都會盡快投藥。如果倍拉維(Paxlovid)有交互作用,可使用莫納皮拉韋。各縣市媒合主責醫院都很積極執行。
有症狀不做快篩就投藥,因機構住民很多有慢性呼吸道症狀,如何區分是否由CoV引起。純粹從臨床症狀判斷,給予不能100%保證無副作用藥物,目前專案進口無藥害救濟,利弊權衡上醫師擔憂。目前快篩普及、方便,機構出現症狀,先快篩讓醫師作為開立藥物依據,較符合醫學倫理跟實證。
陳時中:藥廠或國際證據都說,抗病毒藥物不能拿來預防或取代疫苗使用。快篩供應量夠,這2天馬上發下去,每個工作人員、住民都先發3劑,快篩15~20分鐘就完成。快篩陽經醫生診斷可直接給口服藥,最早就開始做,目前維持。有些機構醫生因慢性病多,用藥較保守可討論,但規格一時不變。
拾柒
@april17tw
Sun, May 29, 2022 3:43 PM
中時:國內給藥效率比其他國家好,不過有基層診所醫師認為口服抗病毒藥物單價太高,導致開藥效率比較慢?
陳時中:現在藥物各國價格都高,但是並沒有向民眾收取費用,沒有考慮價格的問題。拜託醫師根據適應症盡快來開,也拜託病人開藥一定要吃,我聽說有人開藥時吃,沒怎樣就停藥,都是很浪費。任何治療不過度診斷、不過度給藥,另外遵從醫囑完成治療,也是非常必要的事。
註:台灣目前庫存藥物可提供若確診最高估計15%,685萬人使用。
拾柒
@april17tw
Sun, May 29, 2022 3:44 PM
彩蛋①:珍惜自由發言。
部長:台灣是一個言論自由的民主國家,我們對言論自由的保護,水準是非常高的。任何新聞妨害到法律,基本要符合惡假害,基本上有惡意、假的、形成社會不良影響,符合這樣的條件。這段時間被通報或來舉發,或到刑事單位,或調查單位舉發的案例,被起訴的不到3成。法院或檢察單位,對於言論自由保護是不遺餘力,對於惡假害的尺度,也是非常嚴謹。
拾柒
@april17tw
Sun, May 29, 2022 3:44 PM
彩蛋②:鼓勵兒童接種。
部長:我當然可以體會到家長都非常地心急,我自己有一個孫子,大概5歲多。第1次在醫院也沒預約到,第2天他爸爸把基本資料準備好,一開放預約趕快去也預約到了。稍微晚一點點,晚個幾天。父母的憂心我們都體會到,盡量調配,量一定夠,縱使100%還有剩餘,輝瑞疫苗會剩下10萬劑,莫德納更不用說。也拜託地方政府把學校排得比較晚要施打的量,先調出來施打。
呸姬
@a60419a
說
Sun, May 29, 2022 3:51 PM
謝謝整理
呸姬
@a60419a
說
Sun, May 29, 2022 3:53 PM
那個問打三劑死亡比打一劑高的到底有沒有把打零劑的放在眼裡
kosan_yj
@kosan_yj
Sun, May 29, 2022 4:01 PM
這兩週高中以下停止到校上課,希望對控制疫情有幫助,也能讓擔心小孩在校感染的家長放心一點
拾柒
@april17tw
Sun, May 29, 2022 4:44 PM
呸姬
: 有點想導向打疫苗無用的感覺,但是指揮中心問不倒。
廢渣葵☜(゚∀゚(゚∀゚☜)
@high1314
Sun, May 29, 2022 4:59 PM
感謝整理,覺得記者今天問的問題很沒營養⋯⋯想不到問題484
Quickmind未來眼
@Quickmind
Sun, May 29, 2022 5:40 PM
神坂✨tja Z(ツ) _/¯
@kami_saka
Sun, May 29, 2022 5:43 PM
謝謝整理
藍色黑盒子.cdr
@ebian
Sun, May 29, 2022 6:58 PM
スヴィちゃん
@hs5531
Mon, May 30, 2022 6:12 AM
這種問題就像「得病死亡的美國人比冰島人多,病毒是不是對美國人影響比較嚴重」
先看人口比例好嗎🙄
載入新的回覆
周志浩:本土病例7萬6539個,比前一天少一些,死亡個案比前一天多一些,145位。
羅一鈞:新增378例中重症個案,中症佔244例,重症佔134例,累積4817例中重症個案。輕症、無症狀在99.73%。
145名死亡個案中,136位有慢性病史。102位未打滿3劑疫苗,其中70位未接種疫苗。95位超過80歲。
註:疫苗第1劑涵蓋率88.07%,第2劑81.75%,追加劑65.26%
1歲女童,無慢性疾病,5/25發燒,隔天醫院急診,醫生評估病況穩定返家,途中又全身抽搐,再回急診。有意識變化、呼吸窘迫插管,疑似腦炎,電腦斷層有輕微腦腫脹,未影響腦幹、腦室。使用抗癲癇藥物、免疫球蛋白、降腦壓藥物、類固醇,收治加護病房。5/27意識恢復,拔管移除呼吸器,病況改善。
6歲男童,無慢性病,5/21發燒,就醫採檢確診。返家服藥,食慾、活力減退,5/24全身抽搐、意識變化送醫。懷疑腦炎,因呼吸窘迫5/25插管。治療後病況改善,5/27拔管移除呼吸器,在加護病房使用高流量鼻管,瑞德西韋、免疫球蛋白、類固醇、免疫調節劑治療。
累積22位兒童重症,11位腦炎,5位死亡,5位病況好轉順利拔管移除呼吸器,1位仍使用呼吸器。
羅一鈞:兒童如果染疫後重症,多多少少抽血會驗到肝、腎功能異常,主要還是腦炎,可能會合併多重器官一些功能異常,常看到肝、腎功能異常。如果引起肺炎或敗血性休克,可能影響全身血液循環,導致肝腎功能損壞,不過非染疫主要病因。
重症原因還是集中腦炎、肺炎、敗血症,以這3大類做分類,目前未觀察到染疫重症單純以急性猛爆性肝炎或急性腎功能衰竭呈現。
陳時中:各縣市現在是在機構打,另外在學校打,因為現在學校停課比較多,學校啟動晚一點,家長都比較急,尤其幼兒園5歲的小朋友。能夠讓大家方便最主要,如果安排學校或集中施打時間較晚,把量調出來在醫療機構或診所預約施打。近來有些地方開設一些站很熱門,家長也覺得方便,我會跟地方政府溝通,讓市民能更方便的施打,我們也是支持。
註:兒童共142萬3428人,扣除3個月內感染15萬6411人、已施打莫德納疫苗27萬3519人,剩下99萬3498人待接種。目前發送兒童疫苗77萬劑,6/3有33萬劑到貨,總貨量110萬。美國兒童接種率28%、歐盟兒童18%。
陳時中:其實跟母數相關,打1劑、2劑現在87%、81%。只有6%只打1劑,打完3劑是65%,母數差別10倍。
羅一鈞:先前分析打3劑染疫者跟未接種疫苗染疫者,出現死亡比例相差6倍。確實跟分母有關。今天140位中,打0劑也比打3劑來得多。整個人口未接種疫苗比例非常少,看到幾10位確診個案未打疫苗,絕大部分都是長者,其實是警訊。現在傾向感染未打疫苗的長者,引起死亡的機會比打3劑來得高。一直呼籲長者要接種疫苗,增加保護力。
羅一鈞:今天145例中,45例是機構住民。過去1週統計機構住民佔每天死亡人數平均26~27%,某一天突然高起,要再看幾天的趨勢。觀察到每日死亡個案中,80歲以上長者佔大多數,一定比例住機構。不過機構染疫數遠超過死亡個案數,致死率還是偏低。
註:目前統計共1018家住宿型機構有染疫事件,染疫住民10724位、工作人員4020位。
羅一鈞:基本只要快篩陽性,都會盡快投藥。如果倍拉維(Paxlovid)有交互作用,可使用莫納皮拉韋。各縣市媒合主責醫院都很積極執行。
有症狀不做快篩就投藥,因機構住民很多有慢性呼吸道症狀,如何區分是否由CoV引起。純粹從臨床症狀判斷,給予不能100%保證無副作用藥物,目前專案進口無藥害救濟,利弊權衡上醫師擔憂。目前快篩普及、方便,機構出現症狀,先快篩讓醫師作為開立藥物依據,較符合醫學倫理跟實證。
陳時中:藥廠或國際證據都說,抗病毒藥物不能拿來預防或取代疫苗使用。快篩供應量夠,這2天馬上發下去,每個工作人員、住民都先發3劑,快篩15~20分鐘就完成。快篩陽經醫生診斷可直接給口服藥,最早就開始做,目前維持。有些機構醫生因慢性病多,用藥較保守可討論,但規格一時不變。
陳時中:現在藥物各國價格都高,但是並沒有向民眾收取費用,沒有考慮價格的問題。拜託醫師根據適應症盡快來開,也拜託病人開藥一定要吃,我聽說有人開藥時吃,沒怎樣就停藥,都是很浪費。任何治療不過度診斷、不過度給藥,另外遵從醫囑完成治療,也是非常必要的事。
註:台灣目前庫存藥物可提供若確診最高估計15%,685萬人使用。
部長:台灣是一個言論自由的民主國家,我們對言論自由的保護,水準是非常高的。任何新聞妨害到法律,基本要符合惡假害,基本上有惡意、假的、形成社會不良影響,符合這樣的條件。這段時間被通報或來舉發,或到刑事單位,或調查單位舉發的案例,被起訴的不到3成。法院或檢察單位,對於言論自由保護是不遺餘力,對於惡假害的尺度,也是非常嚴謹。
部長:我當然可以體會到家長都非常地心急,我自己有一個孫子,大概5歲多。第1次在醫院也沒預約到,第2天他爸爸把基本資料準備好,一開放預約趕快去也預約到了。稍微晚一點點,晚個幾天。父母的憂心我們都體會到,盡量調配,量一定夠,縱使100%還有剩餘,輝瑞疫苗會剩下10萬劑,莫德納更不用說。也拜託地方政府把學校排得比較晚要施打的量,先調出來施打。
先看人口比例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