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
@MCMLXXXVI
已經
Thu, May 12, 2022 2:44 PM
14
4
讀嘛讀嘛
中村恒子
日日靜好
書名:日日靜好:90歲精神科醫師教你恬淡慢活的幸福人生
心に折り合いをつけて うまいことやる習慣
作者:中村恒子|奧田弘美|賴詩韻
出版:星出版|2019
我覺得這算是一本很不錯的療癒小品,文字不多,很容易閱讀。因為作者是走過二戰的高齡老人,所以對我來說,有些話由她溫溫和和的講出,效果就是不太一樣。要說整本都相當有用……倒也不至於,但是確實會在書中的某個段落、甚至某幾句話,能剛剛好撫慰到人心。
86read
八六
@MCMLXXXVI
Thu, May 12, 2022 2:46 PM
Thu, May 12, 2022 2:48 PM
90歲精神科醫師行醫超過70年
歷經烽火年代,見證經濟繁榮
37條處世哲學
教我們看見最真實的自己,活出最好版本的人生!
本書作者中村垣子為日本行醫超過70年的專業精神科醫師,在二戰的混亂時代成為精神科醫師,一邊養育兩個孩子,一邊擔任受雇醫師的工作。直到2017年7月(88歲)為止,一週六天全天工作,自8月開始,才減為一週四天全天工作。
中村醫師歷經二戰的烽火年代,見證日本自二戰以降從繁榮到樸實的發展。儘管時代不同、經濟環境不同,關於人的煩惱與問題,很多都是一樣的。她從豐富的人生閱歷和超過70年的精神醫療專業經驗中,提點我們面對自己、工作、生活、家庭、人際關係的生活哲學,幫助我們調適日常生活的各種壓力,學習活得更自在。
八六
@MCMLXXXVI
Thu, May 12, 2022 2:49 PM
日日靜好的處世智慧
幸福與否,不要太在意。
辛苦的經歷,往往成為最寶貴的經驗,所有的付出都有意義。
即使不喜歡自己的工作、沒有遠大的目標,也沒什麼大不了。
卸下肩上的重擔,你才會看見真實的自己。
比較之心人人有,無論看起來多麼風光的人,都有自己的煩惱。
家庭和諧永遠擺第一,只要堅持這項原則,其他的「過得去」就好。
晚上就是要「好好睡覺」,確實會發生的事,預先準備對策,其他的不用多想。
人生不急於求成,每個階段都有重要的課題。好好把握當下,才不會錯過最重要的事。
如果你覺得「我……好像再也撐不下去了!」,請打開這本書!日本暢銷10萬冊、終生不退休的老奶奶醫師,充滿溫柔、堅強、慈愛的話語,將使你的心靈恢復元氣。
八六
@MCMLXXXVI
Thu, May 12, 2022 2:50 PM
上面好像是書背介紹
以下是目次,我覺得光從目次的文字,也可以看出整本書大概的氣氛,所以就順便記下來了。
八六
@MCMLXXXVI
Thu, May 12, 2022 2:50 PM
目錄
第1章:你為何工作?
01、為「錢」工作,有何不可?
02、在抱怨「這才不是我該做的事」之前,不妨就乾脆承擔,否則只會停滯不前
03、不喜歡工作,也沒什麼大不了的,想著「做了總比不做好」,就可以持續下去
04、公司是別人開來賺錢的地方,要繼續或放棄,選擇權都在你,自己的選擇,與他人無關
八六
@MCMLXXXVI
Thu, May 12, 2022 2:51 PM
第2章 不抱期待,事情反而更順利
05、不去想「我一定要幸福」才會幸福,試著放下無謂的包袱
06、別花心力改變別人,想想如何讓自己過得更開心、自在
07、感情是一種執著,即時是家人,也要維持分際。將自己的想法強加於人,只會製造彼此的痛苦
08、不要認為別人的付出理所當然,要對別人的給予心存感謝,同時不要有更多奢望
09、顧及對方的立場,這樣對方才能顧及你的立場
10、機會只會發生於偶然,如果有人推你一把,不妨順勢而為
八六
@MCMLXXXVI
Thu, May 12, 2022 2:51 PM
第3章 人際關係的微妙之處
11、你可以對誰毫無保留地坦露自己的缺點?這是生活充滿元氣的最佳訣竅
12、凡事不要太計較,把一些小事攬來做,你的周遭將會出現小小的善循環
13、與人發生爭執,先道歉為上策,愈是堅持己見,只會愈站不住腳
14、交友只需考慮氣味是否相投,如果一味衡量利弊得失,下場只有被利用或孤獨而已
15、是否與對方繼續來往,別急著決定,只要改變心理距離,自然可以相處下去
16、人生難計算,生活不必鉅細靡遺規劃,「忠於本心」最重要
八六
@MCMLXXXVI
Thu, May 12, 2022 2:52 PM
第4章 如何使內心恢復平靜?
17、擔心以後的事也無濟於事,你是否疏忽了眼前事物?只要專注於當下就好
18、辛苦的經歷,往往成為最寶貴的經驗,所有的付出,都是有意義的
19、就算事情接連不順,你也不能停止不前,一旦停下腳步,就無法往前
20、晚上就是要「好好睡覺」,確實會發生的事,預先準備對策,其他的不用多想
21、「沒自信」不一定是壞事,匆促建立自信才危險
22、走出悲傷和打擊,需要的不是建議,而是時間
23、比較之心人人有,無論看起來多麼風光的人都有煩惱
24、不得不拚命努力的時候,很快就會到來,平時沒必要,不用太過拚命
八六
@MCMLXXXVI
Thu, May 12, 2022 2:52 PM
第5章 工作與生活兩全其美的辦法
25、工作維持品質,只要不低於標準,不一定要完美,最重要的是,不能夠中途甩手不幹
26、家庭和諧永遠擺第一,堅持這項原則,其他的過得去就好了
27、人生免不了艱苦,要有苦中作樂的本領
28、培育他人,也是在培育自己
29、教養孩子時,比技巧更重要的事情
30、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凡事幫忙做好,他們無法成長
31、孤獨死並不可怕,擔心自己如何死去也沒有用
八六
@MCMLXXXVI
Thu, May 12, 2022 2:53 PM
第6章 日日靜好的生活哲學
32、碰到難題時,請記得告訴自己:「沒關係,一切都會變好的!」
33、「別人有別人的人生,我有我的人生」避免無謂的比較和名利的追求,就能減少不必要的衝突和壓力
34、人際關係的秘訣就是,保持適當距離,絕不逾越界線
35、孤獨不等於寂寞,了解「孤獨是生活的自然狀態」,很多事就會變得更輕鬆自在
36、人生不急於求成,每個階段都有重要的課題,好好把握當下,才不會錯過最重要的事
37、就算沒有輝煌璀璨的成就,只要照亮一隅便已足以
結語 宛如蓮花迎風搖曳
八六
@MCMLXXXVI
Thu, May 12, 2022 2:55 PM
Thu, May 12, 2022 3:21 PM
記下來的隻字片語其實不太能完全傳達出這本書給我的那種安詳療癒感。
八六
@MCMLXXXVI
Thu, May 12, 2022 2:57 PM
「見素抱樸,少私寡慾。」--老子《道德經》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老子《道德經》
純粹因為我沒讀過道德經記一下。
八六
@MCMLXXXVI
Thu, May 12, 2022 3:22 PM
當了精神科醫師之後,經常碰到不知為何工作的人。
「工作沒有意義」、「得不到他人肯定」、「人際關係很難處理」等,各式各樣的煩惱都有,大家似乎都為了工作上的問題所苦。
我希望大家可以想想,人必須工作的根本原因是什麼?或許,有人會說,是「為了做自己想做的事」,或是「為了實現夢想」。這些的確可以算是工作的意義。
但是,如果從根本意義來看,人是為了維持生活而工作,這點古今皆然。
人們工作,是為了養家糊口,這才是最大的目的。
能夠自食其力,靠自己的力量立足於社會,才能被視為可以「獨當一面」的成人。因此,為了「賺錢」而工作,一點都不可恥,反而是堂堂正正、非常了不起的事。
我工作就是為了錢
八六
@MCMLXXXVI
Thu, May 12, 2022 3:22 PM
當你懷疑一切「為誰辛苦、為誰忙?」時,記得告訴自己,工作是為了自食其力就好。
八六
@MCMLXXXVI
Thu, May 12, 2022 3:24 PM
至於「生存的意義」或「追求自我成長」,等到確實能夠養活自己、有餘裕以後,再來慢慢想就好。人生可是相當漫長的。
有些門診患者非常苦惱「待在現在的公司無法進步」、「找不到工作的目標」等問題。我想,他們是不是把事情想得太多、太難的了呢?
該怎麼說呢?就是太過拚命了。
工作生涯是非常漫長的,如果對工作懷抱著過大的期待或執念,就很容易感到失望、苦惱。
還沒有能力改變現況,那至少要有能力去應付生活。
八六
@MCMLXXXVI
Thu, May 12, 2022 3:28 PM
人啊,如果工作時,被面子、地位、名譽等束縛,過於在意他人的看法,很容易就會身心俱疲。長久勉強自己,不要說工作數十年,可能做沒多久,就會累垮了。所以說,實在沒必要「拚命」工作。
如果接下工作之後,發現真的不喜歡,不妨好好努力、鑽研一番,當作累積經驗。如果不先承擔,只會停滯不前。
能夠餬口、生活過得去,就已經很了不起了。如果自己的工作,還能夠令對方感到愉快,就是更多的收穫。
要度過漫長的人生,這樣的心態是很重要的。
我覺得以一個將近九十歲的人跟你說未來還很長真的很有說服力啊ㄍ
八六
@MCMLXXXVI
Thu, May 12, 2022 3:28 PM
工作生涯非常漫長,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
不喜歡的工作內容,就當累積經驗。
八六
@MCMLXXXVI
Thu, May 12, 2022 3:30 PM
或許,有些人會認真想著一定要喜歡工作、必須樂在工作,我卻覺得完全沒有必要。
做了總比不做好的心態,是讓自己自然而然持續下去的秘訣。
能夠這樣想,就不會產生過度的期待,每當遇到棘手、討厭的工作時,就會有「沒辦法,工作總免不了鳥事嘛!」的豁達心態。
真的很適合會鑽牛角尖的人看
但會鑽牛角尖的人可能看不下去
八六
@MCMLXXXVI
Thu, May 12, 2022 3:31 PM
喜歡或討厭自己的工作,根本無關緊要。比起職務內容,人際關係才更重要。
以我的經驗判斷,人討厭工作的原因,大多是人際關係。
無論是什麼樣的職務,不管到了幾歲,只要你還能夠工作,請你繼續做下去。人一旦空閒下來,就會胡思亂想,甚至雞毛蒜皮的事都會放在心上,開始鑽起牛角尖來。
空閒有時變成「毒藥」,「適當」的忙碌,才是最好的狀態。
在這個時代,你一定可以找到「不喜歡、也不討厭」的工作。不要急,也不要慌,慢慢找到「即使不是非常喜歡,但可以長久做下去的工作」就好。
反過來說,一個鳥工作,也有可能因為一個好的人際環境、一個好前輩,而願意多待一陣子
再辭職
八六
@MCMLXXXVI
Thu, May 12, 2022 3:31 PM
Thu, May 12, 2022 3:31 PM
工作總免不了鳥事,學會豁達。空閒有時變成「毒藥」,「適當」的忙碌,才是最好的狀態。
八六
@MCMLXXXVI
Thu, May 12, 2022 3:34 PM
如果你的內心已經發出「這裡不適合我」、「真的撐不下去了」的警訊,就那就請你放下吧!在身心崩潰之前,趕緊離開。
把自己逼到過勞死,這像話嗎?公司只是別人開來賺錢的地方,何必為了別人的聚寶盆,賠上自己寶貴的性命和家人的幸福呢?如果你已經下定決心要離開,就鼓起勇氣走吧。
但離職要乾淨利落,盡量把手上的工作好好收尾,做好職務交接,不要給同事添麻煩。
有句話叫做「善始善終」,人永遠不知道會在何處、因何種因緣相聚,因此盡量不要給他人造成困擾,把事情做到告一段落再離開。
我想把這篇印下來貼到有病的孩子臉上去。
該斷不斷,拖到自己真的不行了,才在那邊搞曠職三天離職,這真的是社會人最差勁的選項之一。
而且這情況之後還可能要去跟對方拿薪水,超尷尬
八六
@MCMLXXXVI
Thu, May 12, 2022 3:36 PM
人不見得會在很積極、正面的情況下,才會下定很大的決心。有時是積極地「想要更努力一點」,有時則是消極地為了「逃離現狀」,兩者都是很正常的情況。也就是說,「想要逃離」的心情,也是改變人生的一種原動力。
最重要的是,無論是出於積極或消極的心態,你所做的決定,都是出於你自己的意志。因此,你應該要為自己的決定負責。
你的人生,應該由你自己決定怎麼過。勇於承擔,忠於自己的決定?
行為改變技術的基本策略也是這樣寫的。
八六
@MCMLXXXVI
Thu, May 12, 2022 3:37 PM
當時處於二戰末期,美國的B29轟炸機經常飛過尾道市的上空,空襲配給隊伍和進行農作的人。
中村恒子回憶道:「當時,大家都覺得離死亡只有一步之遙,做好到那裡都會死的心理準備。」
對戰爭的正確心態大概就是這句話了。
會死人。
會死很多人。
八六
@MCMLXXXVI
Thu, May 12, 2022 3:38 PM
幸福、不幸福,本來就沒有多大的意義。一個人覺得自己幸福與否,大多來自於和別人「比較」後的結果。
不管做什麼,只要能夠隨心所欲就好。如果一直以「因為別人這樣,我一定要跟他一樣」為指標,一定會相當痛苦。
「非得這樣不可」的想法,就像是沉重的包袱。出於自己的意願而做,一點問題也沒有;如果一味以他人為標準,只會感到無比沉重、壓力很大。
明明不想,卻硬逼著自己去做,只會愈來愈覺得寸步難行。此時,就很容易產生「我過得這麼痛苦,你也不能太好過」的想法,想逼別人和自己一樣痛苦。
比上永遠不足的結果會讓生活陷入無限的惡性循環
八六
@MCMLXXXVI
Thu, May 12, 2022 3:39 PM
年輕的時候,不妨把對現狀的不滿當作動力,督促自己加緊努力。畢竟,人在年輕時,都有衝勁,也有潛力。
只是,當年歲漸增、對自我擁有深刻的了解以後,就應該把欲望逐一捨去,才會活得更自在。
如果你每天都覺得過得很痛苦,就不要再追求更多了,請接受「這樣已是最好」的狀態。
或許,我們的社會將這樣的想法視為「放棄」,但是我認為,這並不是一件壞事。「放棄」,能夠讓你釐清自己的生活方式。
努力會很辛苦,但不努力……會很舒服喔
八六
@MCMLXXXVI
Thu, May 12, 2022 3:40 PM
你要試著去接受現狀,了解眼前最需要珍惜的是什麼,然後一點一滴地去實現。
如果用盡了各種方法,怎樣都無法滿足現狀,你必須思考自己能夠改變什麼,再慢慢地嘗試新的做法即可。
老是糾結自己與他人比起來是否幸福,這樣永遠找不到真正的答案。幸福感原本就是虛無縹緲的東西,無法長久維持。
大多數你覺得「必須如此」的事,不如嘗試以「不必非得這樣」的角度去想,換一個方式輕鬆看待。
八六
@MCMLXXXVI
Thu, May 12, 2022 3:40 PM
只要和他人比較,就不會有正確答案。有時,必須學會接受「這樣已是最好」的狀態。
原地躺平
八六
@MCMLXXXVI
Thu, May 12, 2022 3:41 PM
人生不可思議的地方就是,即使到了新環境,或多或少仍舊會出現令人討厭或不合拍的人,只是程度上的差別而已。
結論是,無論你到了哪裡,都是一樣的。這個世界上,並不存在令人百分百滿意的環境。
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你應該想「在目前的環境中,該如何讓自己過得更輕鬆自在?」
在職場上,到哪裡都會遇到機歪人的
八六
@MCMLXXXVI
Thu, May 12, 2022 3:42 PM
雖然不是絕對,但是要改變別人,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只花些微的力氣,不可能改變一個人的思考和行為模式,必須要有決心和精力花費數年、甚至十數年的時間,徹底關照一個人才可能發生改變。
總之,要改變他人的個性或行為,簡直比登天還難。與其花心思在這件事上,倒不如思考要如何做、該怎麼安排,才能夠讓自己的日常生活輕鬆一點。只要這樣考慮自己的負擔,是比較以效率的方法。
妄想改變他人就是痛苦的開始。
八六
@MCMLXXXVI
Thu, May 12, 2022 3:43 PM
我和不合拍的人,都保持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態度,井水不犯河水。若是遇到談話愉快、合拍的人,就與他們親近往來。
不管在哪種環境、哪家醫院工作,我都是維持這項原則。對於不合拍或是討厭的人,我盡量不去在意他們。對於相處愉快、意氣相投的人,自然就會把時間和注意力放在他們身上;如此一來,無論身在何處,都可以隨遇而安地過日。
關於這點,我還需要繼續修練。
八六
@MCMLXXXVI
Thu, May 12, 2022 3:44 PM
很多事情不會如你的預期,最重要的是,「在目前的環境中,如何讓自己過得更輕鬆自在?」
感情是一種執著,即使是家人,也要維持分居
將自己的想法強加與人,只會製造彼此的痛苦
八六
@MCMLXXXVI
Thu, May 12, 2022 3:44 PM
Thu, May 12, 2022 3:45 PM
很多人為了人際關係煩惱不已,有件事情絕對不能忘記,那就是都好了人無論到了哪裡,始終都是一人獨行。
「對於來者心懷感謝,對於去者不再追求」,保持這樣的領悟,對彼此都是最輕鬆自在的方式
當然,我不是要大家不信任別人,也不是要大家別交朋友,過著都孤獨的生活。
想與人親近,就去親近;想和朋友保持聯繫,就去聯絡。對於別人說的話,想聽就聽;對於想相信的事,就放寬心去相信。
只要記得一件事,人終究是獨立的個體,每個人都過著不同的人生。
一旦認清我們最終是獨自一人,就不會對他人抱著不必要的執著。
莫名讓我想到「姊嫁物語」那部漫畫。
八六
@MCMLXXXVI
Thu, May 12, 2022 3:45 PM
人生的路,始終都是一個人走。人因緣具足因緣相聚或分離,有時緣分淡了,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聆聽,往往就能幫助對方減輕心理負擔。不必投入太多個人情緒,一起感嘆「難處」就好。
發生摩擦時,盡量避免讓事情僵化,設法讓彼此各退一步,找到妥協的平衡點。
八六
@MCMLXXXVI
Thu, May 12, 2022 3:46 PM
擁有能夠安心互訴牢騷、互示弱點的關係,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保有能夠安心揭露自己弱點的良好人際關係,就能夠神采奕奕地生活下去。
朋友不用多,夠用就好。
八六
@MCMLXXXVI
Thu, May 12, 2022 3:48 PM
凡事往心裡去,別人的話全盤接受,只會讓自己感到痛苦,根本就是自討苦吃。
有些時候,可能是自己有錯。如果能夠自醒「我確實有錯」,並且改過就好。
若是在冷靜思考以後,覺得「我又沒錯,他為什麼要這麼說?」就沒必要把對方的話一直放在心上。
當然有些「出於好意」的批評,但是聽的人,馬上就能夠察覺到對方的立意是否良善。
如果對方讓你感覺不舒服、甚至受傷,就想著「原來,他是這樣的人」,從此和他保持距離就好。
與人交往過於嚴肅,或是一味想要討人歡心,過分強求結果,反而會讓彼此的關係變得尷尬。
認同最後一句話,我每次在職場上遇到一開始認識的時候,就一直散發出跟大家很熟很熟氣場或是異常親和的人,都莫名讓我完全不想靠近呢。
八六
@MCMLXXXVI
Thu, May 12, 2022 3:50 PM
你沒有必要在意周遭人的臉色,適當地「做做樣子」,也是一種生活智慧。只是,要做到「做做樣子」,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我最近發現,很多人在遇到厭惡的事情時,會想要馬上找到答案。無論是心理治療或在精神科門診,向醫生求助「我該怎麼做?」急著得出結論的病人,越來越多。
只不過,除了考試,在日常生活與人際關係上,難道會有一體適用的標準答案嗎?
如果是和疾病或生死相關的問題,那就另當別論了。否則,人生的各種選擇,最終還是得靠自己按決定。
感情問題我一律建議分手
八六
@MCMLXXXVI
Thu, May 12, 2022 3:50 PM
有趣的是,無論是面對家庭問題,或是職場關係遇到困難,上門求診的人雖然好像是來尋求問題解方,但
其實他們只是來聽「自己想要聽到的答案」而已
。
記得提醒自己,人生本來就沒有完美的人際關係,可以的話,三不五時對交心的朋友說說心裡話、吐吐苦水就好。
八六
@MCMLXXXVI
Thu, May 12, 2022 3:51 PM
1953年(昭和28年)4月,中村恒子進入奈良縣立醫科大學擔任精神科醫師的助理。
當年,對精神病患存有嚴重偏見,精神病院幾乎都被戰火摧毁殆盡,全日本的精神病床非常少,只剩四千床位而已。
因此,病況嚴重到發出怪聲,出現暴力行為,四處遊走的精神病患,只得被監禁在自家設置的「座敷牢」(私宅監置制度)。
八六
@MCMLXXXVI
Thu, May 12, 2022 3:52 PM
「座敷牢」,指的是在住家內部的儲藏室或倉庫,設置大約一到兩塊塌塌米大小、裝有柵欄的空間,也就是「牢房」。
在那個年代,很多精神病患每天待在沒有日照、衛生不良的環境裡,只有最基本的食物,遭受非常不人道的對待。
長期被關在「座敷牢」的病患都很虛弱,一接觸到久違的戶外空氣,看起來都很高興。病患住院之後,我們會幫他們洗髮、沐浴、換衣服,讓他們乾乾淨淨的,這是首先要幫他們做的事。
正因如此,精神科醫師才會被視為異類。
喔,好像會在日本漫畫裡面看到這個玩意……
或者最近中國拐賣婦女新聞裡面也可以看到類似這樣的環境
八六
@MCMLXXXVI
Thu, May 12, 2022 3:52 PM
金子醫生經常對藥局裡的醫生說:「精神科的工作不是治好病患,我們是從旁協助,讓患者自己痊癒。」
「精神科醫師只是負責給予建議,幫忙引導方向而已。不要認為是我們治好的患者,而是要讓患者鼓勵自己『變好了,真棒啊!』,『我真的很努力!』即使患者痊癒了,也絕對不誇耀是我們的功勞。」
反過來說,有病的人也要有認知,醫生是治不好你的,他只能幫你緩解生理狀況。
八六
@MCMLXXXVI
Thu, May 12, 2022 3:55 PM
Thu, May 12, 2022 3:55 PM
人為什麼會感到不安?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都是因為太過煩惱未來所致。
我真心認為,過度在意以後的事也沒有用,畢竟誰也無法預知未來。
經歷過二戰和戰後的混亂,我完全想像不到,日本竟會迎來如此繁盛的時代,也沒有想過,我竟然會一直工作到這把年紀。
誰能夠預料到自己日後的發展?
小時候國小老師也常常說你長大不會隨身帶一台計算機所以你要好好學算數啊
如果有時光機能回去,我真想拿手機砸並告訴他
會!我會!
八六
@MCMLXXXVI
Thu, May 12, 2022 3:58 PM
當然,也有很多事物是不會改變的。無論哪一天,一定都會有白天、黑夜,肚子餓了就得吃東西,不論時代如何改變,都不會影響這些日常。
人只要活著,自然就會一直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我的人生哲學一向是「晚上就好好睡覺,事情等到天亮了以後再來想就好」,然後就呼呼大睡。
要煩惱的事情,可真是多的數不清。即便如此,只要能夠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好好地生活下去,絕大多數的事情都能夠迎刃而解。
不要因為煩惱忽略了眼前的事物,無論如何,「當下」才是最重要的。
也有另一個情況,想要逃避白天的人會徹夜不眠,等到日上三竿才去睡覺;睡醒的時候,就能迎接另一個黑夜的到來。這種日子過下去,超可怕的糜爛,時間會咻咻咻的消失,什麼都沒處理,不小心就爛到死線過去。
八六
@MCMLXXXVI
Thu, May 12, 2022 3:59 PM
工作、孩子、家庭,人生在世,眼前要做的事很多,先把當下的事情處理好,再來擔心其他的。
我發現,只要開始著手處理眼前的事,這裡做一點、那裡做一點,許多煩惱就會不可思議地消失。
說句不中聽的,人一旦閒下來,就會開始想東想西想一些有的沒的,純粹杞人憂天。
「諸行無常」,人生總有高低起伏,誰都可能經歷「無論怎麼做,好像都不如意」的時期。
在這段時期,雖然宛如身陷泥淖,令人非常痛苦。請相信我,一切都會過去的。這些都是一時崎嶇,不會持續一輩子。
八六
@MCMLXXXVI
Thu, May 12, 2022 3:59 PM
Thu, May 12, 2022 4:00 PM
請不要覺得只有你陷入困境,而是想著「人生就是這樣」。
那麼,當低潮期來臨時,我們該怎麼辦?
我的首要建議就是,請不要停滯不前。
反正做什麼都不順,就放棄工作和交際,一個人躲在家裡。
反正做什麼都不順,就整天看電視、打電動消磨時間。
反正做什麼都不順,就盡情喝酒、暴飲暴食,搞壞自己的身體。
這些就是我說的「停止不前」,如果放任下去,生活反而會越來越脫離正軌。
八六
@MCMLXXXVI
Thu, May 12, 2022 4:00 PM
請不要停滯不前,照舊過生活,如常維持你的人際關係,這比什麼都重要。
但我不是要你「超出負荷」,勉強自己。人逢低潮,往往會提不起勁,那就跟不會讓你感到負擔的朋友聯絡就好,也不需要勉強自己做額外的工作或學習。
不必刻意勉強自己--「因為不順利,所以我要『更加』努力」,只要保持『雖然不順利,但事情還是要做下去』的心態就好。
假如全力以赴是一百分的話,那就使出六十分的力氣就好,以中庸之道做事。
加減做一點
八六
@MCMLXXXVI
Thu, May 12, 2022 4:02 PM
認真想一下,當你覺得「很不順利」的時候,其實大多只是「心中所求的優先事項,沒有如願」而已。
太過執著的話,你可能會不由自主遷怒周遭的親友同事,或是不斷地出現心不在焉的小失誤。
如果你真的無法平靜下來,請想想你最在意的是什麼,為何如此在意?找張紙,寫下原因。
不管是什麼時候,「寫」下想法都是一個不錯的方式;因為思緒會跳很快,書寫是跟不上的;所以用筆寫,才能牽制住思緒不發散。
八六
@MCMLXXXVI
Thu, May 12, 2022 4:02 PM
從客觀的角度自問:「為什麼我這麼在意?」,「我想要怎麼做?」,把答案一個一個找出來,這也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雖然你可能無法一下子改變整個情況,但至少可以了解到「原來是這樣,所以我的心情才會無法平靜」,讓自己豁然開朗。
當你想開了,知道「即使現在處於低潮,但是該做的事,還是要做」,你的處事角度就會更靈活。不知不覺間,你就會找到度過難關的方法。
用後設的角度觀察自己。
八六
@MCMLXXXVI
Thu, May 12, 2022 4:03 PM
保持心靈平靜的秘訣之一就是:「上班以外的時間不想工作的事。」
下班後,因為滿腦子都是工作而倍感壓力的人,比比皆是。既然下班了,就請不要再想著工作的事。
或許有人會說:「我就是做不到,才會感到困擾的呀!」(笑)。那我們就來特訓一下,如何區分「現在必須想的事」和「不必現在想的事」吧!
當你忙到焦頭爛額,一想到「這個還沒做」、「那個又不得不做」,就焦慮不已時,請先暫停一下,問問自己:「這件事必須那樣嗎?」、「這項工作真的非得現在做不可嗎?」
工作以外的事,也可以這樣自問自答。設想未來,做好必要準備雖然很重要,但是為了目前無能為力的事感到煩惱不已,也是無濟於事
不只分手需要練習,放空也是。
八六
@MCMLXXXVI
Thu, May 12, 2022 4:04 PM
最近,我聽到很多人說:「我對自己沒信心。」
可能是受到西方思維的影響,社會上普遍認為有自信是很重要的事,我卻持保留的態度。
自信往往是從不會到會的過程中,逐一建立起來的。比方說,考試很順利、工作很順心,經過漫長的時間,從各方面良好的表現累加起來,慢慢建立自信。
我們不太擅長養出一個有自信的孩子;但倒是很知道怎麼打擊孩子的自信。
八六
@MCMLXXXVI
Thu, May 12, 2022 4:04 PM
很可惜,但我必須說,自信並不是稍微「改變一下想法」,就可以輕鬆擁有的。想要勉強自己產生信心,哪有這麼容易?
強迫自己改變原有的認知,責怪自己為何如此缺乏自信,只是徒增痛苦與煩惱罷了。雖然特別努力了一番,最終還是可能白忙一場,這樣是沒有什麼意義的。
把話講白一點,自信不是想要就可以擁有的,而且根本沒有「因為有自信,所以不會煩惱」這種事。
不會煩惱的是笨蛋吧。
八六
@MCMLXXXVI
Thu, May 12, 2022 4:05 PM
不愉快的回憶,尤其帶著憤怒與悔恨,很容易在心裡糾結很長一段時間,應該有很多人都曾經為了這樣的事,深感困擾。
人只要活著,就會發生很多不愉快。甚至令人感到痛苦或悲傷的事。
每每想到這些事,就算你感到焦慮或失落,也改變不了什麼。過去的事無法改變,你也不能消除記憶。你只能夠靠自己克服,試著走出去。
入睡前大腦最喜歡檢查確認你還沒有忘記你自己的黑歷史了
八六
@MCMLXXXVI
Thu, May 12, 2022 4:06 PM
你可能會想「這個道理我當然懂,但我就是做不到啊!」
從我的經驗來說,不讓自己優柔寡斷、東想西想,最好的方法,就是讓自己忙到閒不下來。
當然,過度增加工作,可能會令人吃不消,那就多從事一些學習、運動,或是各種放鬆心情的活動。如果你喜歡和別人聊天,那就多增加一些時間與人交談。
或許無法立刻見效,但時間宛如好雨,潤物細無聲,一點一滴地療癒人心。
人生苦短,千萬不要浪費寶貴的光陰,沉緬於不開心的往事中。
先尻一槍啦
八六
@MCMLXXXVI
Thu, May 12, 2022 4:07 PM
明明有理想,卻無法達成,逐漸失去信心、感到焦慮,如果是個性認真、有責任感的人,想必會更加痛苦。
但是,就我來看,你為何非得按照理想去實現?是為了給誰交代?
很多事情,只要「過得去」就好了。這個世界原本就不存在十全十美,即使某些表象乍看之下很完美,一旦深入了解之後,就會發現實情和自己原本以為的根本就不一樣!像這樣的事情,多得數不清。
結婚對象如此,工作如此,身旁千絲萬縷的人際關係亦是如此。就像潘朵拉的盒子,不管表面上看起來多麼美好,打開蓋子後會飛出什麼,誰也不知道(笑)。
因為完美主義,所以事事遲遲不開始動工的人,最後的結果反而比不追求完美的人還糟糕,這不是可笑地本末倒置了嗎?
八六
@MCMLXXXVI
Thu, May 12, 2022 4:08 PM
每個人,都有不為人知的秘密,你應該想,不是所有事都會按照理想實現,「那麼,我要如何以現有的條件,讓事情變得更順利?」像這樣靈活的改變思考角度,對你才更有力。
與其追求完美,然後遭遇挫折,不如接受雖不完美,但日子還是可以順利過下去,這才不是更重要的嗎?
世上原本就不存在十全十美,預設一條標準底線,很多事情只要「過得去」就好了。
接受挫折的能力真的很重要。
八六
@MCMLXXXVI
Thu, May 12, 2022 4:12 PM
Thu, May 12, 2022 4:12 PM
養育孩子或照顧家庭,「過得去」就好,有時「馬馬虎虎」也可以。
每個家庭都一樣,世上普遍如此,你並沒有比別人糟糕。要能夠想:「我們家就是這樣,沒有辦法」,凡事要學會看得開。
最要不得的就是責怪自己「為什麼只有我這樣」,因此感到焦慮不已,還把負面情緒帶給孩子。
只要記住一點,所有的負面效應,最後都會回到自己身上,你處理事情的優先順序,就會跟著改變了。
「我們家就是這樣」那句讓我想到很久遠以前的一首歌,開頭是這樣
喊
的:
よそはよそ、うちはうち! 早よ寝ぇ!
八六
@MCMLXXXVI
Thu, May 12, 2022 4:13 PM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不要為了微不足道的事爭吵不休,應該要盡力維持家庭氣氛的平穩。
二親等以內
對於家人太計較也沒什麼用的意思
早日看開早解脫。
八六
@MCMLXXXVI
Thu, May 12, 2022 4:15 PM
我想要說的是,不只是夫妻關係,每當遇到需要忍耐的情況,不妨試著為自己訂定一個目標或期限。
有了目標或期限之後,那些令你感到痛苦、疲憊不堪的事情,有時就會稍微得到緩解。
生活如果沒有目標,很容易流於散漫。一旦決定「今天,我要完成這件事」,時間的運用就會比較有條理,兩者的道理是一樣的。
所以我說,生小孩對於夫妻關係最方便的作用,就是用來計算時間的經過了。
因為每個時期的學費都不一樣啊
八六
@MCMLXXXVI
Thu, May 12, 2022 4:16 PM
Thu, May 12, 2022 4:16 PM
說句嚴厲一點的,「是誰把孩子教成那樣的?」孩子並沒有拜託我們生下他們,是我們決定要生的。
如果不能謹記著點:要對孩子付出真正的愛,否則最後的苦果,都會報應到自己身上。
這個道理也適用於工作上,身為老闆或主管,與其感嘆員工都不好好為自己做事,不妨想想,把公司搞成這樣的,又是誰呢?如果是個人,轉職不順、找不到合意的工作,不妨檢討一下,讓自己陷入如此困境的,又會是誰呢?
學會不歸咎他人,為自己負責,你就能獲得大幅度的成長。
好喜歡「孩子沒有拜託我們生下他們」那句話,從一個將近九十歲的人口中說出的感覺好療癒人心。
生小孩真的是人生最快速的現世報。
看看自己就知道了
八六
@MCMLXXXVI
Thu, May 12, 2022 4:17 PM
人出生時孓然一身,死去時也是孓然一身。死了,什麼都結束了,就算你多麼在意死後的評論、榮耀或外貌,通通沒有意義。
「如果發現我倒地不起,即使還有微弱呼吸,先把我放著不管。如果馬上送醫,急診科醫生會想盡辦法急救。等到我差不多會在抵達醫院前死亡,再幫我叫救護車就好了。」我很堅定地這樣吩咐家人。(笑)
總之,生命有始有終。人一出生,就注定面對死亡。
要獨自一人死去,還是要在醫院往生,只要能夠平靜、有尊嚴地走,這樣就好了。
……那個吩咐好為難人XD
八六
@MCMLXXXVI
Thu, May 12, 2022 4:18 PM
我認為,孤獨死並不可怕,生命有始有終,只要能夠平靜、有尊嚴地走就好了。
要害怕孤獨死的
是房東
還有負責清理現場的業者而已
八六
@MCMLXXXVI
Thu, May 12, 2022 4:19 PM
與人交往如果太過密切,難免會接觸到對方不好的一面。如果對人有過度的冀求,只要對方不符合自己的期望,很容易就會衍生出憤怒和失望的情緒。或許因為這個道理,恒子醫生才會與任何人都保持著適當的距離。
恒子醫生明明就住在大兒子夫婦家的隔壁,卻很少去他們家。
她說:「兒子結婚的時候,就交給媳婦了。孫子當然也是媳婦和兒子的。」
要不是台灣人買不起,我覺得二代宅真的是保持家庭和諧的好東西。
八六
@MCMLXXXVI
Thu, May 12, 2022 4:20 PM
她口中的「孤獨」,完全沒有不好、寂寞、令人羞恥或悲慘的負面意涵。
恒子醫生抱持「人本來就是孑然一身活著」的觀念生活。所以一人獨處時,也完全不會感到任何恐懼或不安,反而覺得這樣的狀態很自然。
反觀,包含我在內,現代社會絕大多數的人,都非常害怕、厭惡孤獨。為了不陷入孤獨,想盡辦法和他人「保持聯絡」、「結伴同行」。結果,往往得忍受一些人際關係,讓自己倍感壓力。
在工作上,處心積慮想要結交朋友;私底下也經常希望與他人保持聯繫,到那裡都離不開社群網站。
過於害怕孤獨,很容易就會因為妥協、迎合他人而感到痛苦。加上經常與人接觸,反而容易發生摩擦或心生不滿。
我的社群網站只剩下噗浪了。
八六
@MCMLXXXVI
Thu, May 12, 2022 4:20 PM
人生的結果如何,最後才會知道。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有重要的課題待解。我們必須做的,就是不能夠忽略眼前最重要的事。
八六
@MCMLXXXVI
Thu, May 12, 2022 4:21 PM
2017年,我88歲的夏天,因為要寫書,所以我好好地回想了迄今的往事。
當了這麼久的精神科醫師,總覺得「人往往一直在尋找能夠分享悲傷和痛苦的人」,感觸良多。
只不過,人終歸得一個人活下去。世界上沒有人能夠百分百幫助自己,也沒有人會終日把你放在心上。
人生想要過得順遂,首先要有這樣的覺悟。無論發生什麼事,都必須要有「這是我自己的人生」這樣的想法。
八六
@MCMLXXXVI
Thu, May 12, 2022 4:21 PM
老實說,人生是「孤寂」的。我們都會想要依賴別人、想要說真心話,但是只說真心話,是無法在這個社會上生存的,懂得適時說場面話是必要的。
想要生活順遂,懂得與周遭的人保持適當距離,輕鬆、愉快地往來,是非常重要的處事原則。
我們很容易會對他人有過多期待,或是對自己太過嚴苛,讓自己身心俱疲。其實,不只與人相處不容易,與自己和平共處,可能也不是那麼容易。
每個人的人生,都有自己的特性,無法與別人作比較。
八六
@MCMLXXXVI
Thu, May 12, 2022 4:21 PM
人很容易流於武斷,總會有「應該這樣生活」、「不應該那樣做」的獨斷想法,往往認為賺很多錢的人很了不起,或者一定要實現夢想,人生才會無憾。
如果你覺得那樣的想法「似乎有點不對」,請相信你的直覺。畢竟,人生的滿足感,不是由他人來決定的。這個世上沒有規定,你的生活一定要過得跟什麼人一樣。
請務必要有「這是我的人生」的覺悟。我們人,終究只能活得「像自己」。當你對於被呼來換取的生活感到疲憊時,請一定要想起「人生,要活得像自己」這句話。
二零一八年五月底 中村恒子
八六
@MCMLXXXVI
Thu, May 12, 2022 4:22 PM
話說,這好像是我第一本看到有結婚、生小孩的高齡人士的書
八六
@MCMLXXXVI
Thu, May 12, 2022 4:25 PM
這個97歲
@MCMLXXXVI - #讀嘛讀嘛 #97歲的好奇心女孩 書名:97歲的好奇心女孩 作者:笹本恆子|陳...
這個98歲
@MCMLXXXVI - #讀嘛讀嘛 #人生到最後都是一個人 #吉澤久子 #86read 書名:人生,到...
@MCMLXXXVI - #讀嘛讀嘛 #吉澤久子 #吉沢久子 #一個人不老的生活方式 書名:一個人,不老...
這兩個都是沒生小孩的
害我一度有不生小孩是長壽條件的錯覺XD
先生是都走了啦……
所以先生先走是長壽秘訣無誤(欸)
八六
@MCMLXXXVI
Thu, May 12, 2022 4:26 PM
載入新的回覆
書名:日日靜好:90歲精神科醫師教你恬淡慢活的幸福人生
心に折り合いをつけて うまいことやる習慣
作者:中村恒子|奧田弘美|賴詩韻
出版:星出版|2019
我覺得這算是一本很不錯的療癒小品,文字不多,很容易閱讀。因為作者是走過二戰的高齡老人,所以對我來說,有些話由她溫溫和和的講出,效果就是不太一樣。要說整本都相當有用……倒也不至於,但是確實會在書中的某個段落、甚至某幾句話,能剛剛好撫慰到人心。
86read
歷經烽火年代,見證經濟繁榮
37條處世哲學
教我們看見最真實的自己,活出最好版本的人生!
本書作者中村垣子為日本行醫超過70年的專業精神科醫師,在二戰的混亂時代成為精神科醫師,一邊養育兩個孩子,一邊擔任受雇醫師的工作。直到2017年7月(88歲)為止,一週六天全天工作,自8月開始,才減為一週四天全天工作。
中村醫師歷經二戰的烽火年代,見證日本自二戰以降從繁榮到樸實的發展。儘管時代不同、經濟環境不同,關於人的煩惱與問題,很多都是一樣的。她從豐富的人生閱歷和超過70年的精神醫療專業經驗中,提點我們面對自己、工作、生活、家庭、人際關係的生活哲學,幫助我們調適日常生活的各種壓力,學習活得更自在。
如果你覺得「我……好像再也撐不下去了!」,請打開這本書!日本暢銷10萬冊、終生不退休的老奶奶醫師,充滿溫柔、堅強、慈愛的話語,將使你的心靈恢復元氣。
上面好像是書背介紹
以下是目次,我覺得光從目次的文字,也可以看出整本書大概的氣氛,所以就順便記下來了。
第1章:你為何工作?
「見素抱樸,少私寡慾。」--老子《道德經》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老子《道德經》
純粹因為我沒讀過道德經記一下。當了精神科醫師之後,經常碰到不知為何工作的人。
「工作沒有意義」、「得不到他人肯定」、「人際關係很難處理」等,各式各樣的煩惱都有,大家似乎都為了工作上的問題所苦。
我希望大家可以想想,人必須工作的根本原因是什麼?或許,有人會說,是「為了做自己想做的事」,或是「為了實現夢想」。這些的確可以算是工作的意義。
但是,如果從根本意義來看,人是為了維持生活而工作,這點古今皆然。
人們工作,是為了養家糊口,這才是最大的目的。
能夠自食其力,靠自己的力量立足於社會,才能被視為可以「獨當一面」的成人。因此,為了「賺錢」而工作,一點都不可恥,反而是堂堂正正、非常了不起的事。
我工作就是為了錢
至於「生存的意義」或「追求自我成長」,等到確實能夠養活自己、有餘裕以後,再來慢慢想就好。人生可是相當漫長的。
有些門診患者非常苦惱「待在現在的公司無法進步」、「找不到工作的目標」等問題。我想,他們是不是把事情想得太多、太難的了呢?
該怎麼說呢?就是太過拚命了。
工作生涯是非常漫長的,如果對工作懷抱著過大的期待或執念,就很容易感到失望、苦惱。
還沒有能力改變現況,那至少要有能力去應付生活。
人啊,如果工作時,被面子、地位、名譽等束縛,過於在意他人的看法,很容易就會身心俱疲。長久勉強自己,不要說工作數十年,可能做沒多久,就會累垮了。所以說,實在沒必要「拚命」工作。
如果接下工作之後,發現真的不喜歡,不妨好好努力、鑽研一番,當作累積經驗。如果不先承擔,只會停滯不前。
能夠餬口、生活過得去,就已經很了不起了。如果自己的工作,還能夠令對方感到愉快,就是更多的收穫。
要度過漫長的人生,這樣的心態是很重要的。
我覺得以一個將近九十歲的人跟你說未來還很長真的很有說服力啊ㄍ
或許,有些人會認真想著一定要喜歡工作、必須樂在工作,我卻覺得完全沒有必要。
做了總比不做好的心態,是讓自己自然而然持續下去的秘訣。
能夠這樣想,就不會產生過度的期待,每當遇到棘手、討厭的工作時,就會有「沒辦法,工作總免不了鳥事嘛!」的豁達心態。
真的很適合會鑽牛角尖的人看
但會鑽牛角尖的人可能看不下去
喜歡或討厭自己的工作,根本無關緊要。比起職務內容,人際關係才更重要。
以我的經驗判斷,人討厭工作的原因,大多是人際關係。
無論是什麼樣的職務,不管到了幾歲,只要你還能夠工作,請你繼續做下去。人一旦空閒下來,就會胡思亂想,甚至雞毛蒜皮的事都會放在心上,開始鑽起牛角尖來。
空閒有時變成「毒藥」,「適當」的忙碌,才是最好的狀態。
在這個時代,你一定可以找到「不喜歡、也不討厭」的工作。不要急,也不要慌,慢慢找到「即使不是非常喜歡,但可以長久做下去的工作」就好。
反過來說,一個鳥工作,也有可能因為一個好的人際環境、一個好前輩,而願意多待一陣子
再辭職如果你的內心已經發出「這裡不適合我」、「真的撐不下去了」的警訊,就那就請你放下吧!在身心崩潰之前,趕緊離開。
把自己逼到過勞死,這像話嗎?公司只是別人開來賺錢的地方,何必為了別人的聚寶盆,賠上自己寶貴的性命和家人的幸福呢?如果你已經下定決心要離開,就鼓起勇氣走吧。
但離職要乾淨利落,盡量把手上的工作好好收尾,做好職務交接,不要給同事添麻煩。
有句話叫做「善始善終」,人永遠不知道會在何處、因何種因緣相聚,因此盡量不要給他人造成困擾,把事情做到告一段落再離開。
我想把這篇印下來貼到有病的孩子臉上去。
該斷不斷,拖到自己真的不行了,才在那邊搞曠職三天離職,這真的是社會人最差勁的選項之一。
而且這情況之後還可能要去跟對方拿薪水,超尷尬
人不見得會在很積極、正面的情況下,才會下定很大的決心。有時是積極地「想要更努力一點」,有時則是消極地為了「逃離現狀」,兩者都是很正常的情況。也就是說,「想要逃離」的心情,也是改變人生的一種原動力。
最重要的是,無論是出於積極或消極的心態,你所做的決定,都是出於你自己的意志。因此,你應該要為自己的決定負責。
行為改變技術的基本策略也是這樣寫的。
當時處於二戰末期,美國的B29轟炸機經常飛過尾道市的上空,空襲配給隊伍和進行農作的人。
中村恒子回憶道:「當時,大家都覺得離死亡只有一步之遙,做好到那裡都會死的心理準備。」
對戰爭的正確心態大概就是這句話了。
會死人。
會死很多人。
幸福、不幸福,本來就沒有多大的意義。一個人覺得自己幸福與否,大多來自於和別人「比較」後的結果。
不管做什麼,只要能夠隨心所欲就好。如果一直以「因為別人這樣,我一定要跟他一樣」為指標,一定會相當痛苦。
「非得這樣不可」的想法,就像是沉重的包袱。出於自己的意願而做,一點問題也沒有;如果一味以他人為標準,只會感到無比沉重、壓力很大。
明明不想,卻硬逼著自己去做,只會愈來愈覺得寸步難行。此時,就很容易產生「我過得這麼痛苦,你也不能太好過」的想法,想逼別人和自己一樣痛苦。
比上永遠不足的結果會讓生活陷入無限的惡性循環
年輕的時候,不妨把對現狀的不滿當作動力,督促自己加緊努力。畢竟,人在年輕時,都有衝勁,也有潛力。
只是,當年歲漸增、對自我擁有深刻的了解以後,就應該把欲望逐一捨去,才會活得更自在。
如果你每天都覺得過得很痛苦,就不要再追求更多了,請接受「這樣已是最好」的狀態。
或許,我們的社會將這樣的想法視為「放棄」,但是我認為,這並不是一件壞事。「放棄」,能夠讓你釐清自己的生活方式。
努力會很辛苦,但不努力……會很舒服喔
你要試著去接受現狀,了解眼前最需要珍惜的是什麼,然後一點一滴地去實現。
如果用盡了各種方法,怎樣都無法滿足現狀,你必須思考自己能夠改變什麼,再慢慢地嘗試新的做法即可。
老是糾結自己與他人比起來是否幸福,這樣永遠找不到真正的答案。幸福感原本就是虛無縹緲的東西,無法長久維持。
大多數你覺得「必須如此」的事,不如嘗試以「不必非得這樣」的角度去想,換一個方式輕鬆看待。
原地躺平
人生不可思議的地方就是,即使到了新環境,或多或少仍舊會出現令人討厭或不合拍的人,只是程度上的差別而已。
結論是,無論你到了哪裡,都是一樣的。這個世界上,並不存在令人百分百滿意的環境。
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你應該想「在目前的環境中,該如何讓自己過得更輕鬆自在?」
在職場上,到哪裡都會遇到機歪人的雖然不是絕對,但是要改變別人,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只花些微的力氣,不可能改變一個人的思考和行為模式,必須要有決心和精力花費數年、甚至十數年的時間,徹底關照一個人才可能發生改變。
總之,要改變他人的個性或行為,簡直比登天還難。與其花心思在這件事上,倒不如思考要如何做、該怎麼安排,才能夠讓自己的日常生活輕鬆一點。只要這樣考慮自己的負擔,是比較以效率的方法。
妄想改變他人就是痛苦的開始。
我和不合拍的人,都保持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態度,井水不犯河水。若是遇到談話愉快、合拍的人,就與他們親近往來。
不管在哪種環境、哪家醫院工作,我都是維持這項原則。對於不合拍或是討厭的人,我盡量不去在意他們。對於相處愉快、意氣相投的人,自然就會把時間和注意力放在他們身上;如此一來,無論身在何處,都可以隨遇而安地過日。
關於這點,我還需要繼續修練。
很多人為了人際關係煩惱不已,有件事情絕對不能忘記,那就是都好了人無論到了哪裡,始終都是一人獨行。
「對於來者心懷感謝,對於去者不再追求」,保持這樣的領悟,對彼此都是最輕鬆自在的方式
當然,我不是要大家不信任別人,也不是要大家別交朋友,過著都孤獨的生活。
想與人親近,就去親近;想和朋友保持聯繫,就去聯絡。對於別人說的話,想聽就聽;對於想相信的事,就放寬心去相信。
只要記得一件事,人終究是獨立的個體,每個人都過著不同的人生。
一旦認清我們最終是獨自一人,就不會對他人抱著不必要的執著。
莫名讓我想到「姊嫁物語」那部漫畫。
擁有能夠安心互訴牢騷、互示弱點的關係,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保有能夠安心揭露自己弱點的良好人際關係,就能夠神采奕奕地生活下去。
朋友不用多,夠用就好。
凡事往心裡去,別人的話全盤接受,只會讓自己感到痛苦,根本就是自討苦吃。
有些時候,可能是自己有錯。如果能夠自醒「我確實有錯」,並且改過就好。
若是在冷靜思考以後,覺得「我又沒錯,他為什麼要這麼說?」就沒必要把對方的話一直放在心上。
當然有些「出於好意」的批評,但是聽的人,馬上就能夠察覺到對方的立意是否良善。
如果對方讓你感覺不舒服、甚至受傷,就想著「原來,他是這樣的人」,從此和他保持距離就好。
與人交往過於嚴肅,或是一味想要討人歡心,過分強求結果,反而會讓彼此的關係變得尷尬。
認同最後一句話,我每次在職場上遇到一開始認識的時候,就一直散發出跟大家很熟很熟氣場或是異常親和的人,都莫名讓我完全不想靠近呢。
你沒有必要在意周遭人的臉色,適當地「做做樣子」,也是一種生活智慧。只是,要做到「做做樣子」,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我最近發現,很多人在遇到厭惡的事情時,會想要馬上找到答案。無論是心理治療或在精神科門診,向醫生求助「我該怎麼做?」急著得出結論的病人,越來越多。
只不過,除了考試,在日常生活與人際關係上,難道會有一體適用的標準答案嗎?
如果是和疾病或生死相關的問題,那就另當別論了。否則,人生的各種選擇,最終還是得靠自己按決定。
感情問題我一律建議分手
有趣的是,無論是面對家庭問題,或是職場關係遇到困難,上門求診的人雖然好像是來尋求問題解方,但其實他們只是來聽「自己想要聽到的答案」而已。
記得提醒自己,人生本來就沒有完美的人際關係,可以的話,三不五時對交心的朋友說說心裡話、吐吐苦水就好。
1953年(昭和28年)4月,中村恒子進入奈良縣立醫科大學擔任精神科醫師的助理。
當年,對精神病患存有嚴重偏見,精神病院幾乎都被戰火摧毁殆盡,全日本的精神病床非常少,只剩四千床位而已。
因此,病況嚴重到發出怪聲,出現暴力行為,四處遊走的精神病患,只得被監禁在自家設置的「座敷牢」(私宅監置制度)。
「座敷牢」,指的是在住家內部的儲藏室或倉庫,設置大約一到兩塊塌塌米大小、裝有柵欄的空間,也就是「牢房」。
在那個年代,很多精神病患每天待在沒有日照、衛生不良的環境裡,只有最基本的食物,遭受非常不人道的對待。
長期被關在「座敷牢」的病患都很虛弱,一接觸到久違的戶外空氣,看起來都很高興。病患住院之後,我們會幫他們洗髮、沐浴、換衣服,讓他們乾乾淨淨的,這是首先要幫他們做的事。
正因如此,精神科醫師才會被視為異類。
喔,好像會在日本漫畫裡面看到這個玩意……
或者最近中國拐賣婦女新聞裡面也可以看到類似這樣的環境金子醫生經常對藥局裡的醫生說:「精神科的工作不是治好病患,我們是從旁協助,讓患者自己痊癒。」
「精神科醫師只是負責給予建議,幫忙引導方向而已。不要認為是我們治好的患者,而是要讓患者鼓勵自己『變好了,真棒啊!』,『我真的很努力!』即使患者痊癒了,也絕對不誇耀是我們的功勞。」
反過來說,有病的人也要有認知,醫生是治不好你的,他只能幫你緩解生理狀況。
人為什麼會感到不安?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都是因為太過煩惱未來所致。
我真心認為,過度在意以後的事也沒有用,畢竟誰也無法預知未來。
經歷過二戰和戰後的混亂,我完全想像不到,日本竟會迎來如此繁盛的時代,也沒有想過,我竟然會一直工作到這把年紀。
誰能夠預料到自己日後的發展?
小時候國小老師也常常說你長大不會隨身帶一台計算機所以你要好好學算數啊
如果有時光機能回去,我真想拿手機砸並告訴他
當然,也有很多事物是不會改變的。無論哪一天,一定都會有白天、黑夜,肚子餓了就得吃東西,不論時代如何改變,都不會影響這些日常。
人只要活著,自然就會一直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我的人生哲學一向是「晚上就好好睡覺,事情等到天亮了以後再來想就好」,然後就呼呼大睡。
要煩惱的事情,可真是多的數不清。即便如此,只要能夠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好好地生活下去,絕大多數的事情都能夠迎刃而解。
不要因為煩惱忽略了眼前的事物,無論如何,「當下」才是最重要的。
也有另一個情況,想要逃避白天的人會徹夜不眠,等到日上三竿才去睡覺;睡醒的時候,就能迎接另一個黑夜的到來。這種日子過下去,超可怕的糜爛,時間會咻咻咻的消失,什麼都沒處理,不小心就爛到死線過去。
工作、孩子、家庭,人生在世,眼前要做的事很多,先把當下的事情處理好,再來擔心其他的。
我發現,只要開始著手處理眼前的事,這裡做一點、那裡做一點,許多煩惱就會不可思議地消失。
說句不中聽的,人一旦閒下來,就會開始想東想西想一些有的沒的,純粹杞人憂天。
「諸行無常」,人生總有高低起伏,誰都可能經歷「無論怎麼做,好像都不如意」的時期。
在這段時期,雖然宛如身陷泥淖,令人非常痛苦。請相信我,一切都會過去的。這些都是一時崎嶇,不會持續一輩子。
請不要覺得只有你陷入困境,而是想著「人生就是這樣」。
那麼,當低潮期來臨時,我們該怎麼辦?
我的首要建議就是,請不要停滯不前。
反正做什麼都不順,就放棄工作和交際,一個人躲在家裡。
反正做什麼都不順,就整天看電視、打電動消磨時間。
反正做什麼都不順,就盡情喝酒、暴飲暴食,搞壞自己的身體。
這些就是我說的「停止不前」,如果放任下去,生活反而會越來越脫離正軌。
請不要停滯不前,照舊過生活,如常維持你的人際關係,這比什麼都重要。
但我不是要你「超出負荷」,勉強自己。人逢低潮,往往會提不起勁,那就跟不會讓你感到負擔的朋友聯絡就好,也不需要勉強自己做額外的工作或學習。
不必刻意勉強自己--「因為不順利,所以我要『更加』努力」,只要保持『雖然不順利,但事情還是要做下去』的心態就好。
假如全力以赴是一百分的話,那就使出六十分的力氣就好,以中庸之道做事。
加減做一點
認真想一下,當你覺得「很不順利」的時候,其實大多只是「心中所求的優先事項,沒有如願」而已。
太過執著的話,你可能會不由自主遷怒周遭的親友同事,或是不斷地出現心不在焉的小失誤。
如果你真的無法平靜下來,請想想你最在意的是什麼,為何如此在意?找張紙,寫下原因。
不管是什麼時候,「寫」下想法都是一個不錯的方式;因為思緒會跳很快,書寫是跟不上的;所以用筆寫,才能牽制住思緒不發散。
從客觀的角度自問:「為什麼我這麼在意?」,「我想要怎麼做?」,把答案一個一個找出來,這也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雖然你可能無法一下子改變整個情況,但至少可以了解到「原來是這樣,所以我的心情才會無法平靜」,讓自己豁然開朗。
當你想開了,知道「即使現在處於低潮,但是該做的事,還是要做」,你的處事角度就會更靈活。不知不覺間,你就會找到度過難關的方法。
用後設的角度觀察自己。
保持心靈平靜的秘訣之一就是:「上班以外的時間不想工作的事。」
下班後,因為滿腦子都是工作而倍感壓力的人,比比皆是。既然下班了,就請不要再想著工作的事。
或許有人會說:「我就是做不到,才會感到困擾的呀!」(笑)。那我們就來特訓一下,如何區分「現在必須想的事」和「不必現在想的事」吧!
當你忙到焦頭爛額,一想到「這個還沒做」、「那個又不得不做」,就焦慮不已時,請先暫停一下,問問自己:「這件事必須那樣嗎?」、「這項工作真的非得現在做不可嗎?」
工作以外的事,也可以這樣自問自答。設想未來,做好必要準備雖然很重要,但是為了目前無能為力的事感到煩惱不已,也是無濟於事
不只分手需要練習,放空也是。
最近,我聽到很多人說:「我對自己沒信心。」
可能是受到西方思維的影響,社會上普遍認為有自信是很重要的事,我卻持保留的態度。
自信往往是從不會到會的過程中,逐一建立起來的。比方說,考試很順利、工作很順心,經過漫長的時間,從各方面良好的表現累加起來,慢慢建立自信。
我們不太擅長養出一個有自信的孩子;但倒是很知道怎麼打擊孩子的自信。
很可惜,但我必須說,自信並不是稍微「改變一下想法」,就可以輕鬆擁有的。想要勉強自己產生信心,哪有這麼容易?
強迫自己改變原有的認知,責怪自己為何如此缺乏自信,只是徒增痛苦與煩惱罷了。雖然特別努力了一番,最終還是可能白忙一場,這樣是沒有什麼意義的。
把話講白一點,自信不是想要就可以擁有的,而且根本沒有「因為有自信,所以不會煩惱」這種事。
不會煩惱的是笨蛋吧。
不愉快的回憶,尤其帶著憤怒與悔恨,很容易在心裡糾結很長一段時間,應該有很多人都曾經為了這樣的事,深感困擾。
人只要活著,就會發生很多不愉快。甚至令人感到痛苦或悲傷的事。
每每想到這些事,就算你感到焦慮或失落,也改變不了什麼。過去的事無法改變,你也不能消除記憶。你只能夠靠自己克服,試著走出去。
入睡前大腦最喜歡檢查確認你還沒有忘記你自己的黑歷史了
你可能會想「這個道理我當然懂,但我就是做不到啊!」
從我的經驗來說,不讓自己優柔寡斷、東想西想,最好的方法,就是讓自己忙到閒不下來。
當然,過度增加工作,可能會令人吃不消,那就多從事一些學習、運動,或是各種放鬆心情的活動。如果你喜歡和別人聊天,那就多增加一些時間與人交談。
或許無法立刻見效,但時間宛如好雨,潤物細無聲,一點一滴地療癒人心。
人生苦短,千萬不要浪費寶貴的光陰,沉緬於不開心的往事中。
先尻一槍啦
明明有理想,卻無法達成,逐漸失去信心、感到焦慮,如果是個性認真、有責任感的人,想必會更加痛苦。
但是,就我來看,你為何非得按照理想去實現?是為了給誰交代?
很多事情,只要「過得去」就好了。這個世界原本就不存在十全十美,即使某些表象乍看之下很完美,一旦深入了解之後,就會發現實情和自己原本以為的根本就不一樣!像這樣的事情,多得數不清。
結婚對象如此,工作如此,身旁千絲萬縷的人際關係亦是如此。就像潘朵拉的盒子,不管表面上看起來多麼美好,打開蓋子後會飛出什麼,誰也不知道(笑)。
因為完美主義,所以事事遲遲不開始動工的人,最後的結果反而比不追求完美的人還糟糕,這不是可笑地本末倒置了嗎?
每個人,都有不為人知的秘密,你應該想,不是所有事都會按照理想實現,「那麼,我要如何以現有的條件,讓事情變得更順利?」像這樣靈活的改變思考角度,對你才更有力。
與其追求完美,然後遭遇挫折,不如接受雖不完美,但日子還是可以順利過下去,這才不是更重要的嗎?
接受挫折的能力真的很重要。
養育孩子或照顧家庭,「過得去」就好,有時「馬馬虎虎」也可以。
每個家庭都一樣,世上普遍如此,你並沒有比別人糟糕。要能夠想:「我們家就是這樣,沒有辦法」,凡事要學會看得開。
最要不得的就是責怪自己「為什麼只有我這樣」,因此感到焦慮不已,還把負面情緒帶給孩子。
只要記住一點,所有的負面效應,最後都會回到自己身上,你處理事情的優先順序,就會跟著改變了。
「我們家就是這樣」那句讓我想到很久遠以前的一首歌,開頭是這樣喊的:
二親等以內
對於家人太計較也沒什麼用的意思
早日看開早解脫。
我想要說的是,不只是夫妻關係,每當遇到需要忍耐的情況,不妨試著為自己訂定一個目標或期限。
有了目標或期限之後,那些令你感到痛苦、疲憊不堪的事情,有時就會稍微得到緩解。
生活如果沒有目標,很容易流於散漫。一旦決定「今天,我要完成這件事」,時間的運用就會比較有條理,兩者的道理是一樣的。
所以我說,生小孩對於夫妻關係最方便的作用,就是用來計算時間的經過了。
因為每個時期的學費都不一樣啊說句嚴厲一點的,「是誰把孩子教成那樣的?」孩子並沒有拜託我們生下他們,是我們決定要生的。
如果不能謹記著點:要對孩子付出真正的愛,否則最後的苦果,都會報應到自己身上。
這個道理也適用於工作上,身為老闆或主管,與其感嘆員工都不好好為自己做事,不妨想想,把公司搞成這樣的,又是誰呢?如果是個人,轉職不順、找不到合意的工作,不妨檢討一下,讓自己陷入如此困境的,又會是誰呢?
學會不歸咎他人,為自己負責,你就能獲得大幅度的成長。
好喜歡「孩子沒有拜託我們生下他們」那句話,從一個將近九十歲的人口中說出的感覺好療癒人心。
生小孩真的是人生最快速的現世報。
看看自己就知道了人出生時孓然一身,死去時也是孓然一身。死了,什麼都結束了,就算你多麼在意死後的評論、榮耀或外貌,通通沒有意義。
「如果發現我倒地不起,即使還有微弱呼吸,先把我放著不管。如果馬上送醫,急診科醫生會想盡辦法急救。等到我差不多會在抵達醫院前死亡,再幫我叫救護車就好了。」我很堅定地這樣吩咐家人。(笑)
總之,生命有始有終。人一出生,就注定面對死亡。
要獨自一人死去,還是要在醫院往生,只要能夠平靜、有尊嚴地走,這樣就好了。
……那個吩咐好為難人XD
要害怕孤獨死的
是房東
還有負責清理現場的業者而已
與人交往如果太過密切,難免會接觸到對方不好的一面。如果對人有過度的冀求,只要對方不符合自己的期望,很容易就會衍生出憤怒和失望的情緒。或許因為這個道理,恒子醫生才會與任何人都保持著適當的距離。
恒子醫生明明就住在大兒子夫婦家的隔壁,卻很少去他們家。
她說:「兒子結婚的時候,就交給媳婦了。孫子當然也是媳婦和兒子的。」
要不是台灣人買不起,我覺得二代宅真的是保持家庭和諧的好東西。
她口中的「孤獨」,完全沒有不好、寂寞、令人羞恥或悲慘的負面意涵。
恒子醫生抱持「人本來就是孑然一身活著」的觀念生活。所以一人獨處時,也完全不會感到任何恐懼或不安,反而覺得這樣的狀態很自然。
反觀,包含我在內,現代社會絕大多數的人,都非常害怕、厭惡孤獨。為了不陷入孤獨,想盡辦法和他人「保持聯絡」、「結伴同行」。結果,往往得忍受一些人際關係,讓自己倍感壓力。
在工作上,處心積慮想要結交朋友;私底下也經常希望與他人保持聯繫,到那裡都離不開社群網站。
過於害怕孤獨,很容易就會因為妥協、迎合他人而感到痛苦。加上經常與人接觸,反而容易發生摩擦或心生不滿。
我的社群網站只剩下噗浪了。
人生的結果如何,最後才會知道。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有重要的課題待解。我們必須做的,就是不能夠忽略眼前最重要的事。
2017年,我88歲的夏天,因為要寫書,所以我好好地回想了迄今的往事。
當了這麼久的精神科醫師,總覺得「人往往一直在尋找能夠分享悲傷和痛苦的人」,感觸良多。
只不過,人終歸得一個人活下去。世界上沒有人能夠百分百幫助自己,也沒有人會終日把你放在心上。
人生想要過得順遂,首先要有這樣的覺悟。無論發生什麼事,都必須要有「這是我自己的人生」這樣的想法。
老實說,人生是「孤寂」的。我們都會想要依賴別人、想要說真心話,但是只說真心話,是無法在這個社會上生存的,懂得適時說場面話是必要的。
想要生活順遂,懂得與周遭的人保持適當距離,輕鬆、愉快地往來,是非常重要的處事原則。
我們很容易會對他人有過多期待,或是對自己太過嚴苛,讓自己身心俱疲。其實,不只與人相處不容易,與自己和平共處,可能也不是那麼容易。
每個人的人生,都有自己的特性,無法與別人作比較。
人很容易流於武斷,總會有「應該這樣生活」、「不應該那樣做」的獨斷想法,往往認為賺很多錢的人很了不起,或者一定要實現夢想,人生才會無憾。
如果你覺得那樣的想法「似乎有點不對」,請相信你的直覺。畢竟,人生的滿足感,不是由他人來決定的。這個世上沒有規定,你的生活一定要過得跟什麼人一樣。
請務必要有「這是我的人生」的覺悟。我們人,終究只能活得「像自己」。當你對於被呼來換取的生活感到疲憊時,請一定要想起「人生,要活得像自己」這句話。
二零一八年五月底 中村恒子
這個98歲
這兩個都是沒生小孩的
害我一度有不生小孩是長壽條件的錯覺XD
先生是都走了啦……
所以先生先走是長壽秘訣無誤(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