ಠ_ಠ
@anonymous
偷偷說
Fri, Apr 22, 2022 1:56 AM
6
過去的歷史沒有辦法改變,並且已經從中發現問題。
避免重蹈覆徹,所以才在意文化統戰,這不是很正常嗎⋯⋯
ಠ_ಠ - 如果擔心支語入侵、文化統戰 是不是早在台語慢慢被中文蓋掉時就該說話了
pear1408
Fri, Apr 22, 2022 2:01 AM
我認爲台語社群現在有點薄弱啦
其實蠻不認同台語圈內
一些大佬講話的口吻與立場
很多政治意識形態整天都在糾結
不只是寫一篇文討論
可能整季整年都時不時提到
真的看了很疲倦
kiwi9663
Fri, Apr 22, 2022 2:01 AM
Fri, Apr 22, 2022 2:19 AM
沒錯,所以現在開始學各族族語甚至把英語學好一點還來得及。在湍急的河流中你如果努力往上游划(復興現在還活著但衰弱中的各族母語),可能最終會得到不動的結果,但如果只想在原地站直(細辨台灣華語跟中國普通話的差異),很容易最後還是被沖走。
pear1408: 不一定要學台語,學語言也不一定要跟大老,立場也會有很多流派。語言跟文化的力量就是那是在每個人生活中都可以實踐的,每個人努力一點點就是紮實的一小步。最後不管立場的細緻差異,還是會有整體的方向出來。
kiwi9663
Fri, Apr 22, 2022 2:16 AM
我們的上一輩在各族族語還很多的環境成長,講華語的時候自然地帶入自己母語的習慣,產生了台灣華語。這跟他們的政治立場無關,那一輩因為學校教育還是教大中國的關係,反而未必有很深刻的台灣主體思考。但是實際上他們的多語能力(不是會而已而是真的在生活中有極大機會使用),對今日的台灣華語造成的影響就是很直接,比今天呼籲使用台灣華語用詞有效得多,他們自己無意識中就是生產者。
年輕輩剛好反過來,比較多人願意以台灣主體意識思考,但是卻因為中華民國制度仍在,教育產出的人文化上就跟前代越來越疏離,想生產獨特文化但已經逐漸流失能力。這當然是政權文化清洗之故而非個人的錯,但不代表要就此放棄。這代人有意識的話,是有可能把那些撿回來,然後替下一代創造環境的。過去的歷史沒有辦法改變,但是其對現在的方向造成的影響可以。
apple6954
Fri, Apr 22, 2022 3:33 AM
台灣華語的特色是因為是台語人為大宗去學外語華語造成的改變,連外省後代腔調都是台灣腔。台語下滑後,支語用詞就大肆進來。用英文跟母語才能找回自己,只會英文仍會變成第二個小中國的新加坡。大家都該會使用自己母語,現在我們國家政策朝三語國家邁進就是對的👍 做伙學母語,復興母語!
apple6954
Fri, Apr 22, 2022 3:35 AM
現在國小課本都有在教在地特色,讓孩子們更熟似台灣。
apple6954
Fri, Apr 22, 2022 3:36 AM
pear1408: 學術圈研究是學術圈,民間推動是民間推動,中文學習你不會管學術圈分析什麼,同樣台語客語等母語學習,大老只是負責整理資料,而民間需要在乎的只有大家要能流利使用。
ಠ_ಠ
Fri, Apr 22, 2022 4:46 AM
Fri, Apr 22, 2022 4:49 AM
kiwi9663: 講得真好。去年文協百年時看了一些相關展覽,很感慨國民政府來台後,幾乎把「當代」文化整個刨根。
破壞很簡單,重建很難。
近年有很多意識到現況並努力推動的人在,雖然手段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但至少有人願意去做。
也或多或少影響了一些人,讓更多人注意到。
「母語」是曾經歷過殖民國家的困境,推動台語教育當然樂見其成;也不是不能理解同時遭受到更少數語言族群的一些反感是從何而來,畢竟資源是有限的。話語權也是一種資源。
ಠ_ಠ
Fri, Apr 22, 2022 4:50 AM
轉這篇其實是因為個人對支語相較敏感,看到這種不以為然的論點會有點……忍不住想要反駁。
shark9912
Fri, Apr 22, 2022 11:09 AM
kiwi9663: 同意。
今馬開始降低中語个比例佮重要性,
以英文為重,閩客語為輔。
情願作講英語个台灣人,毋願作予人殖民个莊稼人
otter1777
Fri, Apr 22, 2022 6:17 PM
kiwi9663: 這樣看起來似乎台灣現在剛好在一個比較特殊的時期
語言跟認同是分離的
但是這種分離並不是常態
一不小心下一代又合起來的機會很大
不過這也代表未來的方向在我們這代的選擇
noodle3200
Sat, Apr 23, 2022 6:25 PM
網路上的台語社群目前好像很花心力才能搞懂在吵什麼,我算幸運,家人長輩鄰居日常會用台語溝通,倒垃圾稍微和鄰居聊聊八卦,跟家人聊聊天,聊聊他們的童年娛樂校園回憶,請他們矯正我的發音,這是我目前的台語社群(供參
載入新的回覆
避免重蹈覆徹,所以才在意文化統戰,這不是很正常嗎⋯⋯
其實蠻不認同台語圈內
一些大佬講話的口吻與立場
很多政治意識形態整天都在糾結
不只是寫一篇文討論
可能整季整年都時不時提到
真的看了很疲倦
pear1408: 不一定要學台語,學語言也不一定要跟大老,立場也會有很多流派。語言跟文化的力量就是那是在每個人生活中都可以實踐的,每個人努力一點點就是紮實的一小步。最後不管立場的細緻差異,還是會有整體的方向出來。
年輕輩剛好反過來,比較多人願意以台灣主體意識思考,但是卻因為中華民國制度仍在,教育產出的人文化上就跟前代越來越疏離,想生產獨特文化但已經逐漸流失能力。這當然是政權文化清洗之故而非個人的錯,但不代表要就此放棄。這代人有意識的話,是有可能把那些撿回來,然後替下一代創造環境的。過去的歷史沒有辦法改變,但是其對現在的方向造成的影響可以。
破壞很簡單,重建很難。
近年有很多意識到現況並努力推動的人在,雖然手段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但至少有人願意去做。
也或多或少影響了一些人,讓更多人注意到。
「母語」是曾經歷過殖民國家的困境,推動台語教育當然樂見其成;也不是不能理解同時遭受到更少數語言族群的一些反感是從何而來,畢竟資源是有限的。話語權也是一種資源。
今馬開始降低中語个比例佮重要性,
以英文為重,閩客語為輔。
情願作講英語个台灣人,毋願作予人殖民个莊稼人
語言跟認同是分離的
但是這種分離並不是常態
一不小心下一代又合起來的機會很大
不過這也代表未來的方向在我們這代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