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rkAsk
[雜談]鬥陣寫作俱樂部。

《鬥陣俱樂部》作者恰克‧帕拉尼克所寫的「寫作方法書」,與提供材料的資料書不同,也不是那種教你尋找靈感概念帶點形而上感的技法書,而是很直接的告訴你,「不要用長句子!」「敘述與行動的交錯搭配」甚至是「迎合媒體與讀者」這種會讓對寫作有美好想像的人丟書的指引。

每個建議都直接且明確,而不會很鄉愿的說「其實某某樣也可以,某部名作就是個例外」,正如俗語說文無第一,創作確實可以有各種可能性,難以一句話說死,但作者強悍地沒避諱這點,給出了實用的有效建議。

當然,創作可以有種種例外,讀者的口味也不可能只有一種,但這個前提是,先能寫出一部「基本的作品」再說。

鬥陣寫作俱樂部:《鬥陣俱樂部》作者恰克‧帕拉尼克拆解逾30部知名小說,從打造小說質地、建立作者權威到加強...

這兩天開始在讀這本書,等讀完再來分享想法。

Write Book
DarkAsk
即便是不同意他的某個論點,看看作者為什麼這麼說,以及一些補述,再去思考自己在寫作上能不能採用(或是避免)一些作法,也許能有些幫助。

說真的,很少看到這種那麼不客氣講話斬釘截鐵的寫作技法書。

通常都會很客氣的說其實要這樣也可以,要那樣也可以,什麼都不得罪,但也好像什麼都沒說這樣。
Keeper
「不要用長句子!」讓我想到史帝芬阿金金的「通往地獄的道路由副詞鋪成」:
A quote from On Writing
DarkAsk
Keeper : 在讚嘆他的看法前(因為才剛開始看),我先讚嘆的是他居然真敢講得那麼死。
DarkAsk
稍微寫一下摘要重點。

質地  
質地:三種溝通樣式─敘述、指示、感嘆。

一個句子通常是由敘述所構成,但如果能混合三種溝通形式,對話會更自然、更有力、更具吸引力。

書中範例:
有個男人走進酒吧,點了一杯瑪格麗特。(敘述)簡單啦。混合三份龍舌蘭,兩份香甜酒,加上一份萊姆汁,倒到冰塊上(指示)──看吧,瑪格麗特完成了(感嘆)。

敘述,偶爾加上指示,並穿插一些音效或感嘆;我們就是這麼說話的。
XXX
敘述大家都懂,感嘆也很好理解,不過指示也就是命令句比較少被獨立提出,命令句以讀者為說話對象,打破第四面牆,會製造出張力。
DarkAsk
質地:混合第一、第二、第三人稱觀點。

對話時,我們會在第一、第二、第三人稱之間切換。第一人稱具有「權威性」,因為讀者認為第一人稱是主角─「故事負責人」;第二人稱向觀眾訴說,使他們參與其中,而有「親暱感」;第三人稱是切換「步調」,將句子從我、你切換回隱藏的作者述事。

書中範例:
昨天,我走進一家酒吧(第一人稱)。你知道,通常走進一家酒吧,會遇期碰見酒保,也許還有電子撲克之類的,就是讓自己散散心(第二人稱)。沒有人想在下班後走進一家酒吧,卻看到企鵝在那裡調酒(第三人稱)。

按照需求切換三種敘事觀點。
DarkAsk
一路看下去,這些很直白的技法確實有些意思。

這本書不是教你怎麼創造故事、撰寫大鋼等等,而是怎麼將你的故事,用文字寫下來─而且是消費者買帳的方式。

當然說後面章節還是有提到「牆上的槍」以及「回收物件」的一些安排手法,明確且實用。

只是說,作者的閱讀量應該很大,而他假設讀者也有很大的閱讀量,每個要點他會說明與簡單舉例,但另外會舉出「如某某作品的某某橋段一樣」,然後一連說了兩三個。這個看的書不夠多,沒辦法知道他舉的例子到底是在說什麼,總不可能一條條去查吧。

每個章節幾乎都會出現「如果你是我的學生」這句話,有時候是歸納整個章節重點,例如「如果你是我的學生,要記得...」,有時候則是一個課後習題。
DarkAsk
例如在「質地:配屬語」的章節,講到對話要有配屬語,用肢體語言的動作去支持那段話。

「如果你是我的學生,我會要你將每天都會使用的,快速且非語言的姿勢列成一張清單。拇指比的讚。拇指與食指的OK手勢,用拳頭輕敲額頭來『回想』某事...等等。我會要你列出至少五十種手勢。這麼一來,你就會察覺寫對話時可以加入的姿勢之多。」
DarkAsk
上面提到的大概是到30頁的內容,全書有270頁。其他就不一一贅述,有興趣的可以去找書來看。

不見得每個點都同意,也不見得都用得上,但暢銷作家的寫作技法具有很大的參考價值,能夠試著用用看,看看會有什麼不同。

看這本書感覺就好像是,每個人都是自然而然的學會母語,但現在看到文法書。一些技法可能在平常寫作時就會使用,不過並沒有刻意的意識去用,現在看到明白寫出來怎麼用,感覺很微妙,會有種,啊,是這樣嗎?的感覺。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