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柒
20220411疫情記者會

陳時中:本土病例439例,境外移入191例。本土案例仍然維持在高點。
https://images.plurk.com/2TE1H4kItALJrBwqfzLKug.jpg https://images.plurk.com/7wVxvZGKJahh54E1WSkbwA.jpg

增加1名中症患者,現在輕症3961人,99.62%。中症0.33%,重症0.05%。中症患者為30多歲本國籍女性,沒有慢性病史,年初接種1劑疫苗。因匡列接觸者,4/6採檢陽性,Ct值17.9,血氧濃度曾低過94%,呼吸有點喘。胸部X光無明顯肺炎,使用瑞德西韋、氧氣鼻管,未住進加護病房。目前住院隔離,病況穩定。
https://images.plurk.com/5bRv6E7SKjaENrBHeyRKsK.jpg
拾柒
中時:遠距醫療流程,看診到調藥劑,由誰送藥到府?藥師調劑藥物包含新採購的Paxlovid?

陳時中:在居家照顧時,可能有慢性病和其他症狀需要。藥師調劑送藥到府,當然由藥師來送。以往本來就有遠距醫療平台,各種不同管道,不管基層、醫院、部立醫院也可以來開,多元方案由各醫院進行,地方政府也可以規劃。藥物目前還是公費使用,可能不會直接發,但隨著藥物更充足或需要的人更多,可能有更多元的發放管道。藥物本來有適應對象,看未來疫情隨時滾動修正。
https://images.plurk.com/24eHgwwfIFLjdI9UnHxp8H.jpg https://images.plurk.com/3aVGXUuG6xkH8S18Zlhzi8.jpg

註:目前已使用Paxlovid約130幾份。
拾柒
東森:口服藥到貨前已達輕症居家照護,藥物如果由診所派發,先給診所或署立醫院或教學醫院?

陳時中:現在手頭上有7千多份口服藥,加上1萬6千劑的瑞德西韋。現在才用掉136人份,一下把藥物用完可能性非常低。

羅一鈞:不是每個人染疫都需要吃口服抗病毒藥物,經專家會議討論、參考國外文獻適應症。主要是65歲以上長者及65歲以下罹患糖尿病、心臟病、慢性肺病、慢性腎病,包括懷孕、洗腎患者,才需使用預防。一般年輕人、青壯年染疫,無慢性病不需額外服用預防,演變重症風險低。分流收治原則有考慮這個因素,65歲以上長者到醫院,評估後派發抗病毒藥物使用,包括針劑的瑞德西韋。集檢所民眾都有負責醫院,可開立處方。如果居家照護有納入65歲以上,也會有府方跟配藥、送藥機制開展,讓民眾取得藥物。
拾柒
東森:如果在口服藥不足情況下,指揮中心會建議用清冠1號、清冠2號替代或先行使用?

陳時中:有關使用藥物都是處方藥,要專業評估。現在也考慮中、西醫合作的治療,也許可以開中醫會診平台,讓想使用的人可以在正確的診斷,醫師的處方下使用。
拾柒
TVBS:發放快篩劑若是以熱區要區分的標準?

陳時中:被列在高風險區域可以提出,我們看熱點區域。目前規劃每次申請大概20萬份為原則。
拾柒
中視:新冠病毒有沒有流感化趨勢?這波疫情預測何時到高點?何時收斂?

陳時中:這波疫情在世界,這週比上週降23%,不過世界衛生組織也有提醒,因為很多熱點國家,現在都放棄篩檢,陽性恐怕被低估。很難研判什麼時候是高點,不過看來至少世界疫情正在趨緩中,個別區域有些情形。
拾柒
民視:醫師黃立民說本土破千只是時間早晚,但破萬不容易,因篩檢量能有困難,破萬偵測不到?

陳時中:檢驗最大量能全開到19萬多,弱陽性率超過5%就超過1萬,很多國家高染疫陽性率超過5%不是很稀奇的事。我們現在陽性率維持0.5%,整體疫情期間維持0.18%,現在升到0.21%。
拾柒
中視:總統家人疫調結果?有地方政府說有關中央官員不敢做,中央有做疫調?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的駕駛確診,有匡列行政院員工嗎?

陳時中:所有疫調依照規定,該做就做、該疫調就疫調。不會因為身分特別而產生不同檢疫標準,但也會因為身分不同,個人資安資訊還是要受到保護。行政院這次也啟動自主應變,第一時間親密接觸者立刻快篩或PCR,後續疫調由衛生單位完成。
拾柒
彩蛋①:時間線大LAG。

鏡電視:議員游淑慧對輕症居家照護提出三大疑慮,民眾可接受確診者在社區、醫療廢棄物回收、確診者監控系統怎麼落實?

部長:這3個本來就一直都在做的啊!收廢棄物都一直長年在做的。監控也是電子圍籬、民政關懷系統。
https://images.plurk.com/78a7hGTDkm3GGy7KSNtoFZ.jpg

:民眾沒辦法接受確診者在同一社區?

部長:這是最困難的部份,什麼時候開始,溝通是很重要的,地方政府會非常辛苦。
拾柒
彩蛋②:台灣疫情分析。
https://images.plurk.com/6bkWsshcXNPA0zYQEClTpR.jpg
李P:我看台灣疫情還算是平穩,有人說幾天內會破千。完全沒有控制力道的話,R值是幾何級數倍增,的確很快到1千。我們不是放任流竄,還是有基本防疫,上升速度較平緩。若每天都是2、300,R值差不多是1,不上不下,我們沒有要求一定清零。R值若大於1,會擴散到易受傷族群,老人家或潛在疾病的人。我們現在是活動力強的青壯年為主的感染,還沒聽到安養機構感染。

我們沒有破千,因為大家還是配合,雖然現在已經放鬆,百貨公司人擠人,餐廳訂不到位。不過大家遵守戴口罩,該做的還是會做。各地民情不一樣、接種疫苗不一樣、人群感染程度不一樣,影響各地疫情高度不一樣。

精彩片段》李秉穎:本土疫情確診上升速度平緩...【年代向錢看】2022.04.08
呸姬
謝謝整理
艾 ( *´艸`)ププッ
謝謝整理
球 太滑
謝謝整理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