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免了嗎📣(ˊᗜˋ*)و⚑璱
‎Faye觀人類圖:Apple Podcast内のS2 Ep.2《Faye觀·人類圖》生產者的薦骨聊天室

生產者 or想了解 薦骨回應 的人
可以聽一下這個podcast!

雖然有找我聊圖的人,大概基本概念都有了
罷免了嗎📣(ˊᗜˋ*)و⚑璱
幾個重點整理

薦骨回應的方式因人而異

純生產者:可能是很清晰的聲音
例如→好、嗯嗯

顯示生產者:可能比較多肢體動作
例如→高興到跳起來、直接朝目標衝過去

也可能是完全沒動大腦就做一件事(有20-34)
講出一段很直覺的感受(有34-57、20-57、10-20)
罷免了嗎📣(ˊᗜˋ*)و⚑璱
但我個人體感,也是會因文化而有差異。
由於官方教材是西方人寫的,所以會說,生產者的肯定聲音是「嗯嗯」或「嗯哼」。

但台灣人很少會說「嗯哼」=en-hun
這個聲音對台灣人而言,可能滿欠揍的

我覺得台灣人肯定但沒意義的聲音很多
例如洋溢開心情緒的「幹」或「笑死」也是
罷免了嗎📣(ˊᗜˋ*)و⚑璱
薦骨的回應,不是只有肯定的

也會有否定的,像我自己是顯生,所以肢體動作會非常多。當我對一個人不爽,或一個話題讓我很不舒服,在說明到底是哪邊讓我美頌之前,最直覺的反應就是:

直接翻白眼
大罵靠北
很激動地大吼「最好是」、「搞屁啊」
罷免了嗎📣(ˊᗜˋ*)و⚑璱
純生性格比較穩定,可能不至於跟我一樣。但也可能出現:歎氣、聲音發不出來、緊張到僵硬……等等。

類似這樣,身體直接出現抵抗、排斥感,以及力氣使不上來的反應,其實就是薦骨否定的回應。

作用是提醒生產者:
你不需要對這個人或這件事投注能量。
(因為很可能帶來糟糕的體驗或情緒)
罷免了嗎📣(ˊᗜˋ*)و⚑璱
誰跟你說生產者是來工作的

個人體感,有定義的薦骨並不是單純做為發電機使用。紅色的薦骨就像紅舞鞋,如果遇到這個生產者喜歡、感興趣的事情,他確實會一直讓我們在心流模式裡起舞。

也就是,因為有穩定動力,
可以製造大量品質優良的產物。

然而生產者是來「創作」的,不是來「工作」的。
罷免了嗎📣(ˊᗜˋ*)و⚑璱
無論再怎麼喜歡,也需要休息。
更何況,創作是需要「材料」的。

不好好過生活,讓自己在一個相對有餘裕的狀態下,品味生活、感受人事層面的幽微變化,那根本得不到創作的「原料」或「參考雛形」。

而這些東西的取得完全沒有捷徑,就算像我一樣,身上4條個體通道,照理說是很容易突變=有靈感降臨的。

然而當我忙於工作,即便也還是會有靈感迸發,但因為每天工作結束,就是自然斷電=睡著,實際上也不會有產出。
罷免了嗎📣(ˊᗜˋ*)و⚑璱
生產者只是平均體力優於薦骨沒有定義的人,不代表我們都很喜歡工作。應該這麼說,如果興趣和專長變成工作,我們工作會比較有熱忱。

但這不是廢話嗎?

我說真的,顯示者、投射者、反映者,如果找到自己有熱忱的工作,而不是基於恐懼與焦慮才工作,你們工作起來也會相對開心
罷免了嗎📣(ˊᗜˋ*)و⚑璱
像我是情緒權威顯生。

以前還在公司的時候,根本每天都在賴床和遲到,也會有Monday blue,因為那只是為了賺錢活口才做的工作,不是我的天職。

那時對工作的感覺就是:我才不在乎公司倒不倒,我就只是去賺錢的。最好下班都不要打電話或跟我聯繫,錢會給我就好。超過薪水額度應盡義務的事情,我一件都不會做的,哈哈哈哈哈哈哈!
罷免了嗎📣(ˊᗜˋ*)و⚑璱
但現在都是:讓夢想叫我起床。

就算前一天因為情緒很差or進度落後,我先去睡飽吃好,優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和身體。

該工作的時候,我會自然清醒,不只不覺得痛苦,反而滿期待的。吃完早餐以後,我只需要2-3小時,就可以搞定一萬字左右的報告+60頁左右簡報。甚至6小時以內做兩份都可以。
罷免了嗎📣(ˊᗜˋ*)و⚑璱
所謂的「創作」,不是娛樂層面而已。
包含任何需要由這位生產者,使用創意和專業,才能做出來的成果。

因此,當生產者的工作=創作=只有他才能做到
他的動力就會很強,專注力就會變得很高。

旁人不明白其中道理,只會得到「哇塞太神辣」、「生產者的工作表現很好」這個結論。實際上只是他找到自己能應付,也還不錯喜歡的工作罷了。
罷免了嗎📣(ˊᗜˋ*)و⚑璱
‎JKの身心靈遊園車:Apple Podcast内のEP 59【夢想與熱情 05】|夢想真的可以當飯吃嗎...

相關概念其實之前Jerome和Kevin前輩也有提過,有些生產者也不是都把夢想當飯吃,而是當點心吃。

也就是,選擇一個,
相對能夠應付、不討厭的事情當正職工作。

賺到錢以後,私人時間再拿這筆經費,去經營自己真正喜歡的興趣或副業。也就是成為斜槓。
罷免了嗎📣(ˊᗜˋ*)و⚑璱
只是說生產者的體力相對好一點,
所以做斜槓就可以應付。

但有些動力中心較多的投射者,也是可以這樣幹。只要他確保:至少其中一邊是自己真正喜歡&感興趣的事情就好了。

這根本和你是哪個類型,沒有直接關聯。
我也有投射者客人,只有根部中心有定義,靠自己敏銳的直覺和佛系經營,那種自然恬淡、專業講解的風範,還是讓他每個月保單都穩定簽下。
罷免了嗎📣(ˊᗜˋ*)و⚑璱
觀察感受,不要拘泥於形式

生產者的目標=用薦骨做出正確判斷後的感受
就是「滿足」

多觀察自己做出回應後,以及做完那件事情之後,你是不是有一種躍躍欲試、滿足、開心的感覺?

如果還有任何猶豫、不安、聲音淤塞,或哪邊怪怪的感受,麻煩全部都先不要衝動 (特別是情緒權威)
罷免了嗎📣(ˊᗜˋ*)و⚑璱
真的不一定「只能」透過聲音和問答
尤其有10號、20號閘門的顯生,你做很多事情,根本當下就直接衝了,哪裡有時間找人跟你一問一答(無誤)

每個人薦骨有回應的程度不一,顯生可能很有感覺,例如亢奮的時候會直接蹦蹦跳跳、擁抱身邊的人、或是開心地大吼大叫。

但生產者的薦骨或動力中心,因為沒有接到喉嚨,反應可能就比較不明顯,甚至溫吞、遲鈍。
罷免了嗎📣(ˊᗜˋ*)و⚑璱
所以,多觀察和感受。如果是頭腦沒定義的人,可以做表格或建立檔案,記錄後續情況。

我認為得到的結論,
才是相對穩妥、客製化的。

網路上雖然資訊很多,但每個人真實情況不會完全一致。這就好像同樣做醫美手術,有些人做完就很好看,有些人做出來就跟想像的不一樣。

概念差不多:
體質不同,當然呈現結果就不同。
罷免了嗎📣(ˊᗜˋ*)و⚑璱
罷免了嗎📣(ˊᗜˋ*)و⚑璱
@setsunanoyume - 很多人覺得我講話反應很快,但其實我喉嚨和邏輯中心沒有連線。我有連線的是...
情緒權威生產者,可能需要更多時間去揣摩和感受。像我自己從第一次知道「生產者需要等薦骨有回應再行動」的概念,到現在居然也有九年了

但就因為花這麼多時間,做了很長期的探索。現在我一感覺「怪怪的」、「不太肯定」,我就先採取緩兵之計。

不願意等待的人,就不會是對的人。
我相信內在的直覺不會背叛自己。

這個概念,我認為對情緒權威來說是很重要的~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