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
2022TIDF
May 6 - 影展開始
EoMar - 剛剛很緊張以為12點開賣,仔細看清楚才發現今天下午一點開買套票,4月13日才正式開售、兌換場次。
強||
當然是,買兩套,沒看完也都爆幹划算(價值觀呢)
強||
leahahaha
待會直接衝時間窮人 :-P
leahahaha
兩套有可能真的用得完喔,或是分給親朋好友幾張也很不錯。
強||
leahahaha : 讚!我只想看電影不然往常也應該會衝窮人wwww
2套感覺很輕鬆(
強||
才發現原來接下來是法國影展
強||
2022/5/6 (五)
京站威秀十廳 8:40pm - 9:57pm 另一個我
2022/5/7 (六)
京站威秀九廳 11:00am - 12:43am 東京浪人
京站威秀九廳 6:00pm - 7:32pm 迷霧中的孩子
華山光點二廳 9:00pm - 10:16pm 摯愛的湯都
2022/5/8 (日)
京站威秀九廳 10:20am - 11:57am 我們一無所知的夜晚
京站威秀九廳 12:40am - 1:52pm 黨要我們在一起 / 移工曳影
京站威秀十廳 3:00pm - 4:31pm 千重焰火
京站威秀九廳 6:00pm - 7:41pm 地洞
強||
2022/5/9 (一)
京站威秀十廳 8:30pm - 9:54pm 津德爾日常紀事
2022/5/11 (三)
京站威秀九廳 8:30pm - 9:59pm 雅穆克圍城日記
2022/5/13 (五) 5月12日
京站威秀十廳 9:00pm - 10:12pm 紫羅蘭之吻 / 賽璐珞之蝕
2022/5/14 (六)
京站威秀十廳 1:00pm - 2:48pm 夢醒哈瓦那
華山光點一廳 8:50pm - 10:06pm 永無黑夜
2022/5/15 (日)
國家影視聽中心大影格 1:00pm - 3:50pm 為什麼彩虹的中間是黃色
強||
還有四部沒挑,不買也沒關係
leahahaha
可以保留一些彈性臨時決定~
強||
我要記得看簡介,這是紀錄片不是劇情片
強||
《另一個我》(El otro/The Other One,2020,Francisco Bermejo,智利)

觀影期間不斷透過導演視角觀察細節,同時讚嘆導演剪輯技巧、文學隱喻、配樂聲效使用、運鏡、畫面色彩,讓Oscar的生活很自然的與世間萬物及個人喜好、生活所需緊密結合,甚至是跳脫出本來的框架,達到某種灑脫。這種灑脫得來不易,是Oscar花了許多時間不斷的自我對談、發生衝突、自我和解後的真實結果,相當美麗。
強||
《東京浪人》(東京クルド/Tokyo Kurds,2021,日向史有)
ただいる。
有時候,我們只是想要有個地方可以好好生活,而不是奮力生存著。
強||
《迷霧中的孩子》(Những đứa trẻ trong sương/Children of the Mist,2021,Diem Ha Le)

一起與導演揭開神秘的赫蒙族(Hmong/中國稱苗族)習俗中,在當代其他文明社會視之陋習的「搶婚」習俗。

以導演首部長作來說,實為佳作,事件重點明確,剪輯及畫面也很自然地完整呈現欲記錄下來的人事物。另外,尤其身為記錄者是否能介入被攝者之生活事件的那條界線,之間的拿捏微妙卻反增整起事件的真實性及殘酷感。
強||
《摯愛的湯都》(Tundong Magiliw: Pasaan isinisilang siyang mahirap?/Tondo, Beloved: To What Are the Poor Born?,2012,Jewel Maranan)

聚焦社會最小一隅、一戶人家,卻能放大看整個行政區、國家所面臨的困境。也讓人不禁反思及困惑,人類社會的發展到底帶來了什麼?
強||
《我們一無所知的夜晚》(A Night of Knowing Nothing,2021,Payal Kapadia)
L留下一封又一封的書信和著一段又一段的影片紀錄,書信中傾訴對男友的掛念、對學運、革命想法及校園派對等不同事件分享。透過L,穿越影像、書信、簡單繪圖,觀眾一探印度年輕一代對於平等自由未來的爭取及想望。能否有一天,跨越種性、跨越群組,真正的和平自由降臨在眾人之間?
很喜歡電影的呈現方式。也很感謝有人找到了這一疊信、影像紀錄,讓導演有這麼好的素材讓世人更清楚的看見印度近幾十年來陸續有人提出的自由平等及廢除種性制度等訴求。

回過頭看台灣,謝謝前人的努力讓我們能自由的呼吸著,縱使有人一心想摧毀這樣的美好自由,就換我們來努力守候。
強||
《黨要我們在一起》(Side by Side,2021,Polen Ly)
「我們怕死,所以我們假裝愛著對方。」
幾十年前的赤柬勢力在柬埔寨帶來腥風血雨大屠殺,除了戮殺無數,赤柬還帶來了更多的貧窮與飢餓,甚至是基於黨的旨意讓陌生單身男女直接結婚。
20分鐘的短片,導演簡單俐落帶出柬埔寨優美風景,一個家庭的生活日常,跟一般家庭毫無兩樣。但這家庭的祖父母結合只因黨的旨意。恬靜的鄉下、悠然的生活,這對夫妻如話家常般地分享當年情況。明明是在說萬分沉重的駭人事件,卻總是帶著笑容、口氣一派輕鬆,彷彿過眼雲煙。這兩位在鏡頭前的坦然自在,心中佩服油然而起。
強||
《移工曳影》(Ploy,2020,Prapat Jiwarangsan)
存在、被抹滅、再存在、再被抹滅,請問我們就這麼見不得光嗎?
一開始相當不習慣導演的手法,甚至認為畫面有點破碎。觀察了一陣子才大概了解導演的用意,但過多的負片甚至是重複的圖片出現時,心中的不耐煩有稍稍升起。只是後來導演開始塗抹負片時,讓我真正意識到導演的貼心及手法真是某種程度很浪漫又很殘酷。浪漫的是這一起又一起的事件類似輪迴,不斷以不同形式發生,透過叢林、叢林妓院、都市叢林、移民自創社交叢林到負片叢林,這一切種種警惕著觀眾,這些人事物不會因為被抹滅而真的消失,他會以另一種形式存在著,而我們觀眾就是讓這些事情不斷地存在下去的一份子。
強||
各個國家都存在著移工問題,要如何讓移工安心舒適的在他鄉工作,他鄉責任重大。電影中導演是以一本日記中的其中一篇特別讓人心揪的故事來做個起始點,讓我們看見移工的困境。台灣去年也有一部紀錄片,。《那一個晚上》(The Protest,許慧如,TW,2021),談起一則2005年高捷泰勞抗暴事件,也相當值得觀賞。
2021高雄影展有放映,有機會觀賞到覺得幸運
那一個晚上 | 高雄電影節
強||
《千重火焰》(A Thousand Fires,2021,Saeed Taji Farouky)
從單純一家煉油看家庭、看社會、看文化、看經濟、看自己。多重面向構成遍布四處、錯綜複雜同時又相互相依的關係,看著油往哪裡去,人就往哪裡走。只是最終走的那條路不會是原本的那一條路。

單純看片子會覺得很舒服,畫面及家庭關係還有緬甸當地信仰等都相當迷人,但要看出個主題或許就只能向上面那段看齊。參加映後座談聽了導演一些分享,也證實內心的一些想法,導演多少順應而為,無論是哪個層面的哪種解讀都很好,畢竟每個人看事情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答案也會不同,而能與他人分享交流那是最好,紀錄片本身是個起始點,能不斷讓人探究下去都是好電影。
強||
《地洞》(The Burrows,2021,胡三壽)
陝西一小村一群人熱烈忙碌著,嘴動手動地建造著導演外祖父母死後居所。讓人不禁思考,活著也沒住得比較好,怎死時好像還住得比較好是怎回事?

還蠻欣賞導演非線型敘事搭配個人對於影片片段有感而發的旁白,讓人不禁好奇導演的過往經歷。要說使這部片最成功的要素或許就是那該死的新冠武漢肺炎。因為疫情整個村子算是被封了,也因如此大家有這樣好的機會團聚一起,導演也有這樣的機會反覆的回想、思考與親人之間的關係、內心世界的探索及人生哲理,進而讓觀眾也得以反思世道無常的現今,人的何去何從又該從何開始?
強||
《津德爾日常紀事》(Zinder,2021,Aicha Macky)
題材很好,導演也明確點出本片目的,挑選了幾個影響津德爾鎮日常甚大的面向和當地幫派要角訪問,讓世界看見家鄉樣貌及日常困境(貧窮、資源缺乏、教育貧困)。攝影畫面、日常訪問剪輯穿插使用得宜,只是人物、當地背景及政治影響等刻劃不如預期深刻,比較可惜。值得讚賞的是開場的風箏及結尾空拍營造的遼闊感,帶點悲涼卻充滿氣勢,給人種津德爾人的何去何從無人能曉的意境。
這部字數竟然是寫最多的到底怎麼回事w
強||
《紫羅蘭之吻》(Her Violet Kiss,2021,Bill Morrison,美國)
導演利用1928年默片《Pawns of Passion》僅存已酸蝕腐壞的硝酸鹽膠片影像,在有限的畫面空間營造無限想像及情感流動,相當美麗精彩,縱使只有五分鐘卻成功撥撩觀眾的心。
其實好像還蠻喜歡這部的欸
強||
《賽璐珞之蝕》(Decasia,2002,Bill Morrison,美國)
膠捲影像重構賦予原先紀錄的影像新意,跳脫既有框架及實體上的意義,誕生超脫物質存在的結果,讓人探究何謂存在?對於生命存在產生某種敬畏,這樣的實驗挑戰,除了導演挑戰自己也挑戰觀眾的承受度及是否能與導演一起跳出類比,進入一種新視界?
+ 配樂真的吵到讓人耳朵痛。
+ 有睡著,真的累。
強||
《夢醒哈瓦那》(Epicentro,2020,Hubert Sauper,奧地利、法國)
從影像述說國家歷史,從影像述說烏托邦,從影像述說影像,本來沉重的議題,因為視角放在小孩上,透過孩童天真雙眼卻十分成熟的觀點,讓整部紀錄片負擔減輕許多,也多了點歡笑。
+ 我們去一個地方觀光看的是他的未來、過去、現在,然後我們就離開了。
強||
《永無黑夜》(Il n'y aura plus de nuit/There Will Be No More Night,2020,Éléonore Weber,法國)
雖然永無黑夜,卻讓人如同置於黑夜。
戰爭的批判及科技進步的反思透過完整影像、旁白訪談解釋,彷彿進到博物館聽導覽員說明展覽物的介紹,好聽、好看。也因為影像主要來源是夜視影片,讓整部電影滲透出冷清帶點詭譎的氣氛,營造某種不安、不適感,相當成功。
強||
《為什麼彩虹的中間是黃色》(Bakit Dilaw ang Gitna ng Bahag-hari?/Why is Yellow the Middle of the Rainbow?,1994,Kidlat Tahimik)

跨越十年以上的家庭影像紀錄,電影不時穿插導演與大兒子的對話,與歷史事件共進,對話相互給予新刺激與機會教育,也讓觀眾走進導演天馬行空的宇宙一同徜徉、反思著殖民主義、美國帝國主義、資本主義對於當代、現代及後世造成的影響。
+ 這場仍有斷片狀態,但睡得很舒服,我要謝謝導演。
+ 地球不會喊求救,人類真的要懂得踩煞車,當個有意識、懂得滿足的人,我們都還有許多要學習的。
+ spaghetti machine好可愛,keep rolling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