Звездная Тень ✩
【寫作分享】人物視角的切換
之前跟朋友討論到小說人物視角切換的問題,就來整理一下自己的自己習慣的視角處理方式&切換方法。
不過視角的處理跟故事的呈現需求/作者風格有關係,自己習慣的做法不見得能套用到別人的情況,就是單純分享自己的。
說起來覺得寫作技巧真的是很個人化的東西,大原則是一回事,還有太多要靠自己摸索的細節了,真是技術活(?)
Box No. 5 -寫作分享 - 人物視角的切換
Звездная Тень ✩
▶人物視角(POV)的敘事手法

POV即Point-of-View的縮寫,從特定人物的視角來敘事,也就是說故事只呈現當下視角人物的體驗和能得知的資訊。
以電影的概念來說,就是在角色身上架攝影機,跟著該角色的視角去觀看情節發展,可以隨時切換不同角色身上的攝影機到讀者眼前。
優點是可以完整體驗角色們的所知、觀點、立場等,完全站在該角色的角度,所以會有代入感,同時也把讀者視野限制在當下視角角色身上,製造資訊落差、填補其他角色視角遺漏的資訊,比如推理/懸疑小說經常需要靠單一視角提供讀者片面資訊來達成詭計,或使用多個人物視角填補資訊落差以揭露真相、提供對同個事件的不同觀點。
Звездная Тень ✩
▶決定視角

在下筆前通常要先決定使用哪些人物的視角,這跟故事類型和結構有很大的關係,總之要先看自己的故事類型對視角的需求、劇情結構編排、要呈現的重點,可以中途不斷切換視角,但要有條理有規劃地去切換,讓故事結構分明,讀者能掌握當下是誰的視角、要呈現什麼樣的資訊、有足夠時間進入狀況。
要決定全篇使用同個人物的視角、兩個主角的視角為主、或是多個人物的視角切換,可以看是要說誰的故事?誰的想法是希望呈現給讀者的?想呈現單一特定的想法/資訊或是不同面向的?
Звездная Тень ✩
比如《揚之水》通篇以主角玉爺的視角為主,跟他的妻子雪菡產生衝突時才切換到雪菡的視角,需要填補玉爺暗戀對象段旖陽跟玉爺的價值觀落差才切換到段旖陽的視角,因為要說的是屬於玉爺的故事,其他人都只是出現在他故事裡的配角,他的想法是最重要的,選擇加入其他人的視角是為了呈現故事主題「同性戀」在社會中可能出現的不同看法,表現主角處境的困難。
切換人物視角也可以產生故事人物和讀者接收到的資訊落差,讀者能預期將要發生的事件,進而製造緊張感或趣味性或呈現主角有多做死
而後在雪菡的視角她得知玉爺外遇(?)當時不在場的玉爺不知道事情敗露,他要去見雪菡時全世界都知道他等下會死得很有節奏(# 只有他自己不知道。
Звездная Тень ✩
《幽曇宵》則是在兩位主角相遇前輪流切換視角,對照兩人對人生際遇的不同態度,直到兩人相遇才將視角固定在男主玄玖身上,因為前面都是鋪陳,真正要說的是他的故事。
還有一種特別的寫法是以旁觀者的視角為主來敘述主角的故事,比如《大亨小傳》,個人讀起來覺得距離相對主角自己的視角來得遠,但能夠代替上帝視角/作者的聲音來評價主角和他的經歷,算是一種用旁觀者取代部分旁白的做法。
Звездная Тень ✩
▶切換視角的必要性

如果故事中有一個以上的人物視角,就需要切換視角,如果故事篇幅長/事件多/需要得到視角的角色多就需要頻繁切換,但視角的切換會影響故事的節奏和敘事結構的完整性,個人的經驗是只在必要的時候切換即可。
最好在一個劇情事件裡使用同一個人物的視角,劇情的觀點和脈絡才會完整,如果需要呈現其他角色的想法,偶爾短短帶過一句想法是沒有問題的,或是用對白/表情/肢體動作等來表現,或透過旁白描述也能達成效果。
Звездная Тень ✩
如果在同一事件裡不斷來回切換視角,結構就容易看起來紊亂,讓重點混淆,也因為每個人物的視角破碎,讀者難以進入角色的想法和情緒,不容易閱讀也會影響對角色的認同感,所以切換視角這件事最好是用在刀口上。
自己的原則是一個事件一個視角為主,可切換一次(A>>B),切換兩次(A>>B>>A或A>>B>>C)為限,切換一次讀起來比較順暢也不破壞結構,要切到兩次必須是在這個時刻呈現這個人的視角才能達成劇情效果的狀況下才允許。
Звездная Тень ✩
▶篇幅與切換頻率的關係

不同篇幅的故事容許的視角切換頻率不同,原則上篇幅越長/事件越多可以切換越多次,但也不是篇幅越長越需要多次切換,還是要回歸到故事的主旨和切換的目的,比如意識流小說可以長篇幅也不切換視角,用單一主角的視角走完故事來完整呈現他的心理活動;群像劇就算篇幅不特別長也需要適時在各角色之間切換。
萬字以下短篇我會偏好只用一人視角,如果有兩位主角的想法要呈現,可以切換一次;超過一萬字的中長篇大概兩千到五千字左右可以切一次,配角的視角可能分配的字數再少一些,自己一個事件的字數也差不多落在這個長度,所以一個事件大部分會不切換或切換一次,極少情況會切換兩次。
Звездная Тень ✩
不過以上數字參考價值不大(欸)要看的是自己的事件普遍長度是多少字,以那個數字做基準,但一個事件在一千字內的話個人覺得要盡量避免非必要的視角切換,因為千字內可以推進的劇情有限+閱讀體感時間是很快的,處理不好容易讓讀者感覺一直被打斷閱讀節奏。
要快節奏切換不是不行,但是要掌握好結構。
Звездная Тень ✩
▶分配視角的考量

要怎麼分配視角可以從這幾點考量:事件長度、行文節奏、聚光燈位置。
一個事件一個角色視角是絕對安全牌,但也會遇到一個事件裡需要呈現多個角色視角的狀況,這時候就看自己的行文節奏如何,劇情推進或對話節奏夠慢就有足夠緩衝讓讀者跟著來回切換,快節奏不一定不能連續切但節奏要穩定或提示要明顯,讓讀者能預期切換視角的時機。
劇情需求就是看當下劇情適合單一視角或是多次切換,比如需要輪流呈現多人視角的嫌疑犯們自白就可以考慮短篇幅中連續切換,要讓讀者能深入角色內心適合用較完整的單一視角篇幅來呈現,其實準則只有不要讓敘事結構看起來破碎,其他的都要case by case。
Звездная Тень ✩
聚光燈是指一個事件裡通常會有想要讓讀者聚焦的角色,就像舞台劇的燈光會打在正在進行主要表演的演員身上,可以以想要讓讀者注意的角色為視角,或是反過來以其他角色的視角去聚焦在重要角色身上,都能達到打聚光燈的效果。
不過再說一次這一切都建立在切換視角不會破壞結構的前提下,結構很重要(O)
Звездная Тень ✩
▶切換視角前的提示
切換視角等於切換電腦使用者(?)需要一點時間習慣不同的桌面、捷徑的位置等,換不同的思考角度也是,所以不能毫無預警直接切換,切換之前需要給出提示,讓讀者知道接下來會換個人說故事。
Звездная Тень ✩
❖用章節/段落分隔線提示

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在事件結束後或適合的斷點結束這個章節或段落,另起下一章/新段落,有章節數字/名稱和段落分隔線的提示就會很明確讓人知道要重新開始說下一段故事。
但個人沒有很偏好這個做法,除了中長篇章節是一定要分,不會都依賴段落分隔,因為感覺那個斷點會影響文氣和劇情氣氛的延續感,可能連續好幾個事件才用段落分開一次。
Звездная Тень ✩
《冰與火之歌》系列就是使用POV的著名例子,直接用人物視角來分章,清楚分開多條同時進行的故事線,就算情節複雜也不會讓人混淆,也可以只讀特定角色的章節,就能讀到該角色的故事線,可以選擇要依劇情時間線或特定角色故事線為主來閱讀。

東野圭吾的《分身》使用分章來輪流切換兩個女主角的視角,一樣章節名字即是該章視角角色,讀者絕對不會混淆。

段落分隔線則是多數作品都會用到的方法,只要一個事件結束了都可以用分隔線來另起下一個事件,跟分章節一樣可以不用考慮切換視角的適應問題。
Звездная Тень ✩
❖用敘述提示

這跟用敘述轉場很類似,不使用任何明顯的段落分格或標記,靠文字敘述製造時間流動或跳躍/鏡頭切換/場景轉換等,讓讀者有心理準備,從前一個角色視角脫離,進入到下一個角色的視角。
在一個事件一個角色視角的原則下,視角切換通常也會是一個事件結束的轉場,不過不是一定得遵守,有在一個事件裡表現不同角色視角的需求就可以切換。
使用敘述切換的彈性和變化很大,就看作者怎麼發揮,以下直接上範例比較好懂。
Звездная Тень ✩
。直接提示
https://images.plurk.com/1lB1mrqwJLXnWGR3DEp2UV.png
——《揚之水》
Звездная Тень ✩
。場景轉換
https://images.plurk.com/2BACUgqvyTFhEu1IKdv7Q8.png
——〈聽風對弈〉
Звездная Тень ✩
。鏡頭切換
https://images.plurk.com/5En3NhGDF2KP3aHHyOY3Gc.png
——《菊殘猶有傲霜枝》
Звездная Тень ✩
。同一事件中連續切換
https://images.plurk.com/4S7fR1yE4U8JV5WlLBaczV.png
——《菊殘猶有傲霜枝》
Звездная Тень ✩
─❖─
拍手五下,請我喝飲料(!)
LikeCoin - Reinventing the Like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