靄 -手取川河景第六排
帝國走到盡頭,如今誰是「俄羅斯民族」──《再造失去的王國》 | 故事 StoryStudio
本書作者浦洛基(Serhii Plokhy)為烏克蘭人,自幼在烏克蘭接受教育。曾於 1996 年前往加拿大亞伯達大學的烏克蘭研究中心研究,2007 年轉入哈佛大學歷史學系任教,2013 年起任哈佛大學烏克蘭研究中心的主任至今,主要研究東斯拉夫人身分認同與俄羅斯民族主義。作者受到 2014 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佔領克里米亞的事件所觸動,因而撰寫本書探討俄羅斯民族主義的起源、發展與其當代意義,並且強調在這段歷史中基輔羅斯與烏克蘭的重要性。本書的書名「失去的王國」指的也正是中世紀的基輔羅斯。
靄 -手取川河景第六排
在本書中提到 19 世紀末期沙皇亞歷山大三世(1881-1894)持續打壓烏克蘭語言與文化一事。美國東南亞研究與民族主義理論家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引用休・賽頓−華生(Hugh Seton-Watson)的研究,提醒我們應該注意同時期在俄羅斯民族主義的發展上,也是「俄羅斯化」成為帝國政策的時代。而且這個政策針對的是對沙皇最忠誠的民族:即波羅地海德意志人。
靄 -手取川河景第六排
原先波羅地海地區的省份都使用德語教學,後來在 1887 年左右,所有的公私立學校被要求使用俄羅斯語教學。而 1893 年該地區著名的多爾帕特大學(University of Dorpat)因為在課堂上使用德語而被迫關閉。而 1905 年的俄羅斯革命除了是工農階級與知識分子對抗沙皇專制,其實也應該視為非俄羅斯人對俄羅斯化政策的反抗。[1]這可以視為是對本書述及當時俄羅斯民族主義發展的一個補充。
靄 -手取川河景第六排
--------------------------
靄 -手取川河景第六排
https://images.plurk.com/64ghh1YFGkemM4OLoQWaq5.png 瑞典帝國在18世紀的大北方戰爭中遭多方歐洲勢力的聯合襲擊。俄國爲了重新恢復其在波羅的海的影響力,亦加入反瑞典一方。戰爭中,俄國奪得瑞典在波羅的海東岸的所有省份。後根據尼斯塔德條約,瑞典的波羅的海自治領割予俄羅斯。[7]同時條約規定,愛沙尼亞及立窩尼亞的波羅的海德意志人被賦予自治權,可繼續保留其財政系統,現存的海關邊境,路德宗信仰以及德文。德意志人的自治權從彼得大帝到阿歷山大二世,一直被各任俄國沙皇所承認。[8]
靄 -手取川河景第六排
起初, 德意志人的自治地方爲里加省及日瓦爾省(今塔林),在18世紀瓜分波蘭之後,從波蘭獲得的庫爾蘭省(今屬拉脫維亞部分),同樣被賦予德意志自治權。庫爾蘭省併入俄國後,先前兩個德意志自治省更名爲立窩尼亞省及愛斯特蘭省。俄國在19世紀90年起逐步取締德語在波羅的海城市的行政地位。

19世紀後期,愛沙尼亞及拉脫維亞民族主義高漲,在1905年俄國革命之後,逐漸形成建國思想。

(wiki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