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kyy
@wang7474
Sun, Mar 13, 2022 1:24 PM
Sun, Mar 13, 2022 2:04 PM
10
《藍色時期》
雖然這麼打,我主要想說的不是故事本身,而是裡面的角色之一——小枝。
之前看的時候,小枝的故事是對我而言印象最深的,甚至我還懷疑為什麼會在進度中加入這樣的劇情。總覺得對小枝應該有很多想法
卻沒時間整理
。
結果有天心情很差就想報復性消費(?),看到書局有首刷限定就買了。仔細看了下剛好是小枝的部分,就是注定要我
吧(????
dkyy
@wang7474
Sun, Mar 13, 2022 1:25 PM
說真的我一開始以為小枝就是扮演一個天使的角色,看到她後面的轉換真的讓我震驚又心疼
dkyy
@wang7474
Sun, Mar 13, 2022 1:29 PM
我覺得小枝就是一個「好」孩子。
父母安排的才藝那些全盤接受(雖說那個年紀好像也沒什麼反抗的力量⋯⋯)
相比起其他才藝,珠算有所謂「正確」、游泳有所謂升級考試。只有畫畫沒有對錯,只有畫畫可以盡情發揮,只有畫畫能讓她稍微喘一口氣。讓她能單純地用興趣、喜歡去對待的才藝。
dkyy
@wang7474
Sun, Mar 13, 2022 1:32 PM
所以當一開始爸爸說「那孩子的畫很棒吧,要不要試著那樣做」的時候。
對藝術這種自我表現要求頗高的東西,無疑是從表面上(繪畫)到內在(自己的個性)都被否定了。
偏偏她的爸爸又是
沒有惡意
,這樣讓她身為「好」孩子的個性傾向壓抑自己。
如果是真的帶著惡意,至少還能用怨恨獲得救贖。偏偏對方甚至是抱著為你好的心情說的,這樣更不是滋味。
dkyy
@wang7474
Sun, Mar 13, 2022 1:35 PM
我想小枝對自我的要求也不低。才會對「好」和「不好」的反應那麼大,再加上家人影響給她的概念:
她要盡力做到最好,沒有做好就是自己不夠努力、不可以逃避不可以放棄,因為人生有些挫折是很重要的。
壓力是會壓死人的,當連自己最喜歡的畫畫都「不好」的時候,就爆炸。
dkyy
@wang7474
Sun, Mar 13, 2022 1:38 PM
Sun, Mar 13, 2022 2:09 PM
我想我對小枝印象深刻,一方面是這個劇情確實有些震撼,一方面可能是我和她的經歷在某些方面有些類似吧。
因為我國小也是補習(英文和數學),一週只有週三不用補習。所以當她拒絕邀約時我就彷彿看見了過去的自己。
倒不是說我也想出去玩,我自己的感受是,為什麼大家可以這樣,我卻不行?我卻要學這些鬼東西?這些東西(在小學)有什麼用?
當然現在回頭看會覺得是提早準備,但小孩子真的沒辦法想這麼多,當下能不能出去玩、能不能休息才是最重要的。
而且當時我覺得這些東西學校都有教過,為什麼我還要花額外的時間去搞他(
而且我現在完全不覺得我應該要補英文,那段日子對我現在一點幫助都沒有,早知道就鼓起勇氣退掉還可以省錢
dkyy
@wang7474
Sun, Mar 13, 2022 1:41 PM
Mon, Mar 14, 2022 12:50 AM
我覺得我不喜歡在假日出門可能跟當時的經歷有關。
我一到五除了週三都要上整天課,上完還要補習,補習完過幾小時就要睡了。那我什麼時候能玩能休息?
我假日為什麼還要出去做費體力的事?我只是想休息,我也想玩電腦,我平日都沒辦法做那我當然是假日做啊。
dkyy
@wang7474
Sun, Mar 13, 2022 1:44 PM
離題了。
總之,小枝聽到週三那家店公休後的反應更是令人心酸。
她找了個藉口讓他們自己去,不知道是想讓朋友們不內疚還是嘗試說服自己。
媽媽那句「受挫折也是很重要」就小枝的理解大概就是「我現在很累是因為受挫折,可是媽媽說挫折很重要不可以逃避、我要加油我要變好不能累否則就是我不夠努力——」
成年人這樣都會瘋吧何況小學生呢。
dkyy
@wang7474
Sun, Mar 13, 2022 1:49 PM
所以最後極限爆炸「明明那麼喜歡為什麼畫不好呢」
傻孩子,畫畫的好壞豈是這樣分別⋯⋯
前面八虎也提到,國小時美術是最喜歡科目的前三名,但之後卻變成最討厭的科目。
我自己是覺得,當這種藝術被加上成績後,努力和成果不一定會成正比。
可能盡心盡力的畫意外比別的誰的隨筆分數差。
再加上顧其他主科就耗了不少心神,花那麼久時間卻甚至拿到了拉低總平均的分數,偏偏這種東西又沒有標準對錯。
那是要怎麼樣才能對這有好感呢⋯⋯
dkyy
@wang7474
Sun, Mar 13, 2022 1:49 PM
我很喜歡橋田那句
「你會習慣否定自己的作品,拜託別那麼粗暴地對待我喜歡的畫。」
不敢想像這句話能夠帶來多大的救贖。
dkyy
@wang7474
Sun, Mar 13, 2022 1:51 PM
但之後還是被爸爸以毫無惡意的方式破壞了畫,我看到時心都碎了。
明明是用心的、好不容易的創作就這樣被破壞了。
就好像心裡的什麼東西也破碎了一樣。
dkyy
@wang7474
Sun, Mar 13, 2022 1:52 PM
我不知道究竟為什麼會加入這樣的橋段,但毫無疑問,目前最讓我震撼的就是這裡。
dkyy
@wang7474
Sun, Mar 13, 2022 1:55 PM
Sun, Mar 13, 2022 2:04 PM
我很慶幸我的個性其實有些亂七八糟(??)
如果我在當時連興趣都會被畫上好或不好的分類,如果我對我的要求很高,我一定會崩潰。
可能也是因為這樣,才讓我覺得興趣是興趣,工作是工作。
因為我
不想讓興趣加上好或不好的標準。
對我來說興趣就是我爽才做的,不會有人逼我做、不會有人要求我要做到什麼程度。
我的價值觀可能也有點扭曲
dkyy
@wang7474
Sun, Mar 13, 2022 2:08 PM
反正我還是快樂地成長了,唸書、興趣、耍廢都還保持在一個能讓自己可以接受的程度。
希望小枝也能找到她能夠接受的平衡。
dkyy
@wang7474
Sun, Mar 13, 2022 2:31 PM
還是聲明一下,上面這些都是因為我的經歷和個性衍生出來的價值觀。不是反對,只是我自己的看法。
能找到願意努力並可以以此養活自己的工作我非常佩服。我也會鼓勵他人試著找出這樣的工作,只是我不是這種人而已。
想坐在ザリ🏍後座的小薩
@samlet1695
Mon, Mar 14, 2022 9:45 AM
整個小枝事件最讓我感到弔詭的一件事情就是,小枝爸希望小枝達到的水準,是成年男性(鹿原先生)的水準,(而且鹿原先生還可能只是當興趣),小枝爸可能以為那個時間只有小孩子上課,並不知道那幅畫是成年人畫的,繪畫這件事只要開始起了比較心,創作者幾乎都無一例外地會拿自己跟他人比較,然後陷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這種痛苦的體悟裡,漸漸地忘記自己最開始畫畫時那種開心的心情。
《藍色時期》一直圍繞在「天分」和「努力」兩件事在探討,藝術創作者真的很容易在「我沒有天分」這件事上掙扎,小枝與橋田是一體兩面,小枝在這麼小的年紀,就經歷橋田一直深藏在心裡的痛處,把時間拉長來看未必是一件壞事,就結論來說,小枝的確經歷了受挫而成長,單行本加筆雖然可能有點顯示作者的私心,但對處在上帝視角的讀者來說,也許是很大的救贖呢。
dkyy
@wang7474
Mon, Mar 14, 2022 12:09 PM
想坐在ザリ🏍後座的小薩
: 對耶!而且後面小枝說的也是有點怪,怎麼會把自己跟大人比呢⋯⋯而且一邊說自己畫的很爛、卻又一直下筆的行為矛盾得令人害怕。
我自己感覺小枝在最後就是成熟了,也意味著失去了那種孩子的特質。確實是成長,但感覺在這個成長中失去的比獲得的更多,或是說失去了一種無可替代、無法挽回的東西
好繞口
新狗だよ🌶️🌶️
@clwb_an2
Thu, Mar 17, 2022 2:50 PM
啊,寫得好好,想到我之前在美術教室打工的時候也是好多更在乎他們付出的金錢能得到哪些東西的家長ㄋ......
dkyy
@wang7474
Thu, Mar 17, 2022 3:33 PM
新狗だよ🌶️🌶️
: 啊⋯⋯也不是不能理解啦,畢竟投入金錢總會希望有成效。但能從美術教室獲得的並不一定是明顯或能夠量化的東西啊
新狗だよ🌶️🌶️
@clwb_an2
Thu, Mar 17, 2022 3:53 PM
dkyy
: 但仔細想想自己當時在那邊當助教的時候好像也沒什麼機會讓小朋友都感受到畫圖的樂趣,雖然這跟主要的老師好像也很有關係,再說小孩受到影響最多的好像還是父母,所以現在想起來其實也是有點遺憾但有時候也沒什麼辦法ㄋ⋯⋯
載入新的回覆
雖然這麼打,我主要想說的不是故事本身,而是裡面的角色之一——小枝。
之前看的時候,小枝的故事是對我而言印象最深的,甚至我還懷疑為什麼會在進度中加入這樣的劇情。總覺得對小枝應該有很多想法
卻沒時間整理。結果有天心情很差就想報復性消費(?),看到書局有首刷限定就買了。仔細看了下剛好是小枝的部分,就是注定要我 吧(????
父母安排的才藝那些全盤接受(雖說那個年紀好像也沒什麼反抗的力量⋯⋯)
相比起其他才藝,珠算有所謂「正確」、游泳有所謂升級考試。只有畫畫沒有對錯,只有畫畫可以盡情發揮,只有畫畫能讓她稍微喘一口氣。讓她能單純地用興趣、喜歡去對待的才藝。
對藝術這種自我表現要求頗高的東西,無疑是從表面上(繪畫)到內在(自己的個性)都被否定了。
偏偏她的爸爸又是沒有惡意,這樣讓她身為「好」孩子的個性傾向壓抑自己。
如果是真的帶著惡意,至少還能用怨恨獲得救贖。偏偏對方甚至是抱著為你好的心情說的,這樣更不是滋味。
壓力是會壓死人的,當連自己最喜歡的畫畫都「不好」的時候,就爆炸。
因為我國小也是補習(英文和數學),一週只有週三不用補習。所以當她拒絕邀約時我就彷彿看見了過去的自己。
倒不是說我也想出去玩,我自己的感受是,為什麼大家可以這樣,我卻不行?我卻要學這些鬼東西?這些東西(在小學)有什麼用?
當然現在回頭看會覺得是提早準備,但小孩子真的沒辦法想這麼多,當下能不能出去玩、能不能休息才是最重要的。
而且當時我覺得這些東西學校都有教過,為什麼我還要花額外的時間去搞他(
而且我現在完全不覺得我應該要補英文,那段日子對我現在一點幫助都沒有,早知道就鼓起勇氣退掉還可以省錢我一到五除了週三都要上整天課,上完還要補習,補習完過幾小時就要睡了。那我什麼時候能玩能休息?
我假日為什麼還要出去做費體力的事?我只是想休息,我也想玩電腦,我平日都沒辦法做那我當然是假日做啊。
總之,小枝聽到週三那家店公休後的反應更是令人心酸。
她找了個藉口讓他們自己去,不知道是想讓朋友們不內疚還是嘗試說服自己。
媽媽那句「受挫折也是很重要」就小枝的理解大概就是「我現在很累是因為受挫折,可是媽媽說挫折很重要不可以逃避、我要加油我要變好不能累否則就是我不夠努力——」
成年人這樣都會瘋吧何況小學生呢。
傻孩子,畫畫的好壞豈是這樣分別⋯⋯
前面八虎也提到,國小時美術是最喜歡科目的前三名,但之後卻變成最討厭的科目。
我自己是覺得,當這種藝術被加上成績後,努力和成果不一定會成正比。
可能盡心盡力的畫意外比別的誰的隨筆分數差。
再加上顧其他主科就耗了不少心神,花那麼久時間卻甚至拿到了拉低總平均的分數,偏偏這種東西又沒有標準對錯。
那是要怎麼樣才能對這有好感呢⋯⋯
「你會習慣否定自己的作品,拜託別那麼粗暴地對待我喜歡的畫。」
不敢想像這句話能夠帶來多大的救贖。
明明是用心的、好不容易的創作就這樣被破壞了。
就好像心裡的什麼東西也破碎了一樣。
如果我在當時連興趣都會被畫上好或不好的分類,如果我對我的要求很高,我一定會崩潰。
可能也是因為這樣,才讓我覺得興趣是興趣,工作是工作。
因為我不想讓興趣加上好或不好的標準。
對我來說興趣就是我爽才做的,不會有人逼我做、不會有人要求我要做到什麼程度。
我的價值觀可能也有點扭曲
希望小枝也能找到她能夠接受的平衡。
能找到願意努力並可以以此養活自己的工作我非常佩服。我也會鼓勵他人試著找出這樣的工作,只是我不是這種人而已。
《藍色時期》一直圍繞在「天分」和「努力」兩件事在探討,藝術創作者真的很容易在「我沒有天分」這件事上掙扎,小枝與橋田是一體兩面,小枝在這麼小的年紀,就經歷橋田一直深藏在心裡的痛處,把時間拉長來看未必是一件壞事,就結論來說,小枝的確經歷了受挫而成長,單行本加筆雖然可能有點顯示作者的私心,但對處在上帝視角的讀者來說,也許是很大的救贖呢。
我自己感覺小枝在最後就是成熟了,也意味著失去了那種孩子的特質。確實是成長,但感覺在這個成長中失去的比獲得的更多,或是說失去了一種無可替代、無法挽回的東西
好繞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