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kin✦C16
@welkinnn
Thu, Feb 24, 2022 3:47 AM
Thu, Feb 24, 2022 9:08 AM
395
39
1
[讀書筆記/心得] 《像藝術家一樣思考》(2013版)
年末年初時終於看了這本全球暢銷書,邊看邊記錄了一些筆記,我覺得算是說明初學者最容易困住的畫圖問題,應證了滿多我在教課時常在說明的東西。
這噗就是把我讀書當下隨手到處寫的筆記複製過來方便我紀錄,閱讀斷斷續續時間拉比較長所以摻雜很多額外看到的東西跟個人感想,啊就有筆記有點亂只有稍微分類一下閱讀上可能不是很順暢這樣
Welkin✦C16
@welkinnn
Thu, Feb 24, 2022 3:48 AM
像藝術家一樣思考(全新增訂版)
像藝術家一樣思考(全球暢銷400萬冊經典增訂版)
先簡介這本書&作者,可以快速理解本書性質
原書名:The New Drawing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Brain
(個人意譯渣翻書名:用右腦新思路畫圖)
作者貝蒂·愛德華茲 (Betty Edwards)(
wiki機翻
)
「是美國美術教師和作家,以其1979年出版的《像藝術家一樣思考》一書而聞名。她曾在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長灘分校任教和從事研究工作,直到1990年代末退休。在那裡,她創辦了中心腦半球研究教育應用。」
Welkin✦C16
@welkinnn
Thu, Feb 24, 2022 3:49 AM
簡單來說書名是翻譯的勝利(for繪圖界),但其實這本書偏腦科學書,從繪畫的方式來理解大腦的思維方式,如果照原文意譯翻譯成腦科學的書名我想很多人就不會想翻這本書了。(
這本書用很多章節換不同方式來說明大腦慣性的思維方式,並且用極其科學且簡單暴力的方式讓受試者學習用右腦的方式畫圖。
Welkin✦C16
@welkinnn
Thu, Feb 24, 2022 3:49 AM
潛藏能力不同! 一張圖判斷出「你靈活的是左腦還右腦」
網路上應該很多人有介紹左腦右腦的功能,這種圖很多,也有很多心理測驗。
好 看到這裡應該很多人站出來舉手說:我是右腦人
先等等 這題不是是非題 不是黑白二分
大家不要急著喊自己是右腦人 會高機率掉入二選一思維的不動大腦
Welkin✦C16
@welkinnn
Thu, Feb 24, 2022 3:49 AM
心理測驗通常是這樣 只能測出你的傾向 而不能測出群體中的落點PR值
舉例來說某甲可能國文考3分數學考5分
所以他說自己數學比國文好就.............沒有好喔都很差
某乙數學考90 國文考80 但數學國文都是全班最高分
這代表他每科都很好ㄛ不是說他就理組資質
全才跟全廢這種可能還是要考慮一下的
簡單來說 邏輯不好不代表創意就好,可能兩者都不好
Welkin✦C16
@welkinnn
Thu, Feb 24, 2022 3:54 AM
Thu, Feb 24, 2022 5:32 PM
繼續回到書本,作者是說:其實大部分的人都是慣用左腦,所以右撇子多(左腦控制身體右半邊)
(慣用左手不一定右腦發達,說不定是左腦有缺陷這種可能其實並不能被排除)
所以書中用很多方式說明何謂被左腦思維綁架,並且講解如何開發右腦
- - - - -
Welkin✦C16
@welkinnn
Thu, Feb 24, 2022 3:55 AM
Welkin✦C16
@welkinnn
Thu, Feb 24, 2022 3:56 AM
Tue, Mar 22, 2022 3:14 AM
第一張的個人簡化分類
左腦(右手):意義型思維,如文字、分析、邏輯等,關於事物背後的「抽象道理」
右腦(左手):實感型思維,如視覺、心情、概括等,關於事物表面的「真實體感」
所以簡單來說
臨摹能力很差的人的確是沒有發揮「觀察力」(右腦,實感,眼睛正確看到的東西)
也就是視覺亂看一通,看見鼻子不會記形狀,只記成「鼻子」兩字
然後作畫時思考關鍵
字
鼻子,之後由推理跟猜測去完成作畫
這就是我常在說「憑想像畫圖」(左腦,文字化、符號化,抽象思考)
Welkin✦C16
@welkinnn
Thu, Feb 24, 2022 3:57 AM
Tue, Mar 22, 2022 3:14 AM
比如我教的臨摹(型準)作畫技巧,都是非常數學常用的工具
所以作畫過程中是需要大量邏輯思維的
因此個人結論就是:多數人不動右腦觀察,也不動左腦分析
的確是不動大腦在做事
沒有所謂偏左腦偏右腦,只單是純不動大腦
這也如同我觀察到的真實現象:大腦是懶惰的,總是在找法子偷懶,不動腦是人類天性使然
Welkin✦C16
@welkinnn
Thu, Feb 24, 2022 3:57 AM
Tue, Mar 22, 2022 3:15 AM
木馬文化《像藝術家一樣思考》
這個影片是書籍的宣傳影片(可開自動翻譯)
其中利用定位板來對座標 之後把位置對應到紙上 就能準確畫出位置
我覺得我教的臨摹已經夠數學夠不藝術了
結果這個影片的畫法更數學更簡單暴力
其實邏輯跟我沒兩樣啊 不就是加個框定座標嗎
Welkin✦C16
@welkinnn
Thu, Feb 24, 2022 3:57 AM
Thu, Feb 24, 2022 5:37 PM
第二張 是利用魯賓杯的反轉練習
魯賓之壺:魯賓之杯也稱為“魯賓壺”,圖底關係中以魯賓杯最為有名。魯賓之杯 -百科知識中文網
「魯賓之杯是設計史上著名的設計圖形。圖中首先給人看到的是畫面中白色的杯子。然而,若我們的視線集中在黑色的負形上,又會浮現出兩個人的臉形,設計師利用圖地互換的原理,使圖形的設計更加豐富完美。
由於觀點的不同,將分別出現不同意義的畫面,即雙重意象(Double Image)。」
先畫人臉,人臉五官「意義」極強,也就是左腦思維
後畫杯子,從意義跳脫至「形狀」,只剩視覺線索能作畫,就會強迫跳到右腦思維
Welkin✦C16
@welkinnn
Thu, Feb 24, 2022 3:58 AM
第三張 是圖片反轉
利用反轉更進一步破除左腦的意義思維
左邊照片顛倒後我還能看出來是愛因斯坦
右邊圖片已經很難辨識是什麼東西了
總之二三都是一樣的重點
順帶一提,剛剛我嘗試把中文反轉,中文因為是方塊字其實還是辨識度較高的
Welkin✦C16
@welkinnn
Thu, Feb 24, 2022 3:58 AM
Thu, Feb 24, 2022 4:53 AM
第四張 右腦運行時的特徵
這部分我的疑問比較強點
作者說右腦沒有時間感,所以沈浸作畫時時間飛逝
然後說右腦發動時會比較安靜,我猜可能是說讀不到聲音的意義所以不受干擾
但是聲音也是偏體感型的,就算聽不到意義也會聽得到聲音,我覺得他的解釋有矛盾呢
我的經驗上,比起左右腦我更覺得是「注意力問題」
比如說我算數學也是可以忽視外界聲音時間,算數學夠左腦了吧
所以「忘我」這件事我覺得不干左右腦的事,單純是集中注意力而「忽視外界」的事
Welkin✦C16
@welkinnn
Thu, Feb 24, 2022 3:58 AM
Thu, Feb 24, 2022 7:31 AM
之前跟北一>台大的純種工程師朋友聊他們同事
他說理工的工作環境中,同事都很安靜不會非常搜秀
我朋友跟我都是腦子很安靜的理組這樣
很明顯腦子安靜這點我覺得左腦發達的人也是有的
完全不是右腦的功勞
甚至我覺得腦子夠安靜才適合讀理工,因為要冷靜分析
所以完全跟作者的推論是不符合的
Welkin✦C16
@welkinnn
Thu, Feb 24, 2022 3:58 AM
最後一張 是講腦部發展時期
總之上次有講到日文大腦噗
所以放這張是單純提一下 人腦不同階段發展的功能是不一樣的
但我不熟兒童腦發展 所以沒有更多心得(好
Welkin✦C16
@welkinnn
Thu, Feb 24, 2022 3:59 AM
Thu, Feb 24, 2022 4:00 AM
以下開始分章節寫心得(很混亂(好
第五章作者在說兒童心理學
說多數人的畫圖能力停留在十歲上下
然後後面又說到大概是十歲上下開始畫寫實
⋯⋯所以就是寫實有挫折就放棄了ㄅ(幹
Welkin✦C16
@welkinnn
Thu, Feb 24, 2022 3:59 AM
Thu, Feb 24, 2022 4:15 AM
書裡提到畢卡索有句名言「繪畫是一個講述真實的謊言」
所以我之前上課的時候才說「畫圖只要說服觀眾就可以了 用謊言說服也可以」(而不是追求科學上的正確)
我國小還國中的時候老弟批評動畫人物耳朵過大是錯誤畫法(大耳病之類的)
那時我就回他說「動漫人物的眼睛也很大你為什麼又接受了?」
總之我對於畫錯其實滿有寬容度的
當然前提是好看or有藝術價值
單純畫得很醜的畫錯我還是會評論的
不過主要是評論很醜的成因,畫錯(比例 骨架 透視)只是很醜的理由之一而已
Welkin✦C16
@welkinnn
Thu, Feb 24, 2022 4:00 AM
Tue, Mar 22, 2022 3:16 AM
再來書裡講到畫方塊的時候
容易被物理的常識認知「邊長都相等」而造成透視上比例的畫錯
這個心理學問題我也在上課的時候多次講過
很多人也常常把正臉的比例畫到側臉上造成透視上的錯誤
這也是因為習慣了「五官對稱」這個邏輯的概念
所以說當老師的真的必須常常通靈學生的心理狀態
沒有讀心能力的話其實程度比較好的人真的很難去理解為什麼連臨摹這種「照抄」這麼簡單的東西還是有人要畫錯
其實就是被困在「錯誤的預設觀念」中而沒「因應現況進行調整」
Welkin✦C16
@welkinnn
Thu, Feb 24, 2022 4:00 AM
第五章結論
一樣在說多數人用文化經驗在畫圖
也就是用左腦的語言(符號)在畫圖
而沒有用右腦的感知(眼睛觀察)在畫圖
這章結論一樣是:靠亂猜在畫圖不找資料來看,看了也亂看一通,連長度比例都沒觀察是要怎樣畫對?其實藝術家之眼非常務實細心沒在靠幻想(好
Welkin✦C16
@welkinnn
Thu, Feb 24, 2022 4:00 AM
Thu, Feb 24, 2022 5:37 PM
第六章正負型 書裡翻成陰陽型
說用負型思考可以打破右腦的文化認知所以能減少畫錯
其實完全都是我在教型準時會教的技巧
不過其實我教這些沒想這麼多
單純就是哪個圖形簡單我就畫哪個
今天正型好畫我也會教學生優先畫正型
重點是圖形解構成簡單形狀而已 不分正負
但可能很多人大腦沒這等彈性 所以永遠只會看正型吧
我沒經歷過那種困擾所以我也感受不出來他們幹嘛要這麼堅持只看正型(
因為我就是個懶人,哪個看起來簡單我就畫哪個⋯⋯
Welkin✦C16
@welkinnn
Thu, Feb 24, 2022 4:01 AM
@minimur - [作業圖/心得] 臨摹 原創 是說上次說過報了場景課,不過前一季有先報過同個老師的...
在這個心得噗中的第一週作業 有講到圖形對位跟線條對位
因為老師要求要用線搞起稿所以我才會很直覺去看線稿
特別是畫圖時參考圖是放同高 所以很容易用左右比對高度的方式去對位
所以自主練習圖中高低的錯誤比較明顯
後來改回圖形拆解的方式對位 就比較接近我平常素描用色塊起稿的形式
這個起稿方式好處是會回歸看圖形的基礎
壞處是不像線稿起稿一樣後續要改底色很容易
色塊起稿後續改底色稍稍麻煩一點這樣 但我覺得也不是太大問題
Welkin✦C16
@welkinnn
Thu, Feb 24, 2022 4:02 AM
Thu, Feb 24, 2022 6:34 AM
這張是我的教學講義
我覺得初學者比起線條不熟練要多畫線
更多是看圖形能力過低 就算線條精美也是畫歪
所以優先訓練觀測圖形是比下筆更先行的能力
畫錯一定看得出來 但是不知道怎麼檢查 就是初學者的問題
或者是有人認為沒慧根 大概就是在說這種能力
但我認為與其說沒慧根 不如說只是不動大腦推理(
國小開始就在學幾何跟座標 學過都不會拿來用
很多人擅自以為大師畫圖都是憑直覺
但大師腦裡的運作可複雜了 邏輯推演是一定有的
Welkin✦C16
@welkinnn
Thu, Feb 24, 2022 4:02 AM
學校沒教的事很多
但學校教了很多人沒學好 學了也不會拿來用的事也很多
我畫圖就是會思考比例 垂直平行 座標對位
我就覺得連國中數學都有教的事 怎麼很多人學了畫圖反而會說學校都沒教
我畫傳統石膏就覺得一堆技巧畫宅圖都用得到啊
其實很多比較是「沒學好」或「用不出來」的問題
有時候畫圖就是知道的技巧太多反而不知道用啥工具最好
像畫石膏 我不是只會用圖形對位 或是被線稿綁架
其實是我畫圖 點線面的看圖方式我都會用
現在的問題是我想畫出專家水準 我就必須學習專家的觀測法
而不是憑直覺選一個習慣的來用,而是要找出最好用的工具跟使用時機
Welkin✦C16
@welkinnn
Thu, Feb 24, 2022 4:03 AM
Thu, Feb 24, 2022 6:18 AM
ねこ 猫 動物 かわいい 壁紙 待ち受け 高画質
是好幾年前在畫這張的時候有給那個北一台大的朋友看過
當時他是說有點不像
我想一個沒在畫圖的工程師都看得出來有歪
很多人亂畫一通還交上來真的就是.......標準過低吧
畫歪就想辦法畫對.....我覺得就是畫圖的基本道理
在「思考怎麼畫對」的過程中 就是進步的基本條件
對於一個領域的「深入思考」 就是深入這個領域的基本態度
至於怎麼畫對真的不限定方法
老師教的不過是常用解法而已 只會照人家說的做 不過是自我填鴨而已
Welkin✦C16
@welkinnn
Thu, Feb 24, 2022 4:05 AM
Thu, Feb 24, 2022 4:26 AM
所以我對每個想學畫的學生的基本提醒
就是:你得開始思考
沒有要人進行龐大而複雜的哲思還是數學推理
很多國小國中的邏輯常識工具就已經可以做到很多事
懶得動腦的人乾脆說懶得畫圖比較省事
畫宅圖時娛樂跟學習並沒有去區別出來
抱著娛樂的標準追求學習的成就 當然無法進接到專家等級的深度
我不是說不可以抱著娛樂的態度畫圖
我的意思是抱著娛樂的鬆散態度學習然後怪罪學校教學不夠親切不夠有效是不合理的 學校只是輔助自我練習才是進步的基本需求
這點類推到各個領域的學習都一樣 不限於畫圖
- - - - -
Welkin✦C16
@welkinnn
Thu, Feb 24, 2022 4:06 AM
Thu, Feb 24, 2022 6:36 AM
以下算是比較統整式的混合心得
初學者圖畫不好的原因是因為人類思考慣用左腦
所以是符號化抽象化的思維
左腦的思維會造成幾個作畫上的缺點
第一個是無法正確觀測圖形
第二個是無法正確感知事物的本質(喪失真實感
前者比如說畫一個三角形可以把一個瘦的三角形畫成胖的
因為腦中只記得三角形的概念(有三個角)
而沒有真正對三角形的形狀去「測量」(幾度&長短)
或者是臨摹石膏亮面跟暗面的明度無法區分
只記得A 比B還要亮,並沒有區分A跟B有多亮
Welkin✦C16
@welkinnn
Thu, Feb 24, 2022 4:06 AM
Thu, Feb 24, 2022 11:22 AM
後者則是更進一步的
無法判斷畫作給自己的真實感覺
只能讀取畫作給自己的符號概念
比如說顴骨跟臉頰肉很多人只會把它符號化記憶成「一個轉彎」
以致於轉彎的弧度或是位置都不會去思考
嘴巴畫高了,無法感受出來人中變短以及下巴變長的真實狀況
同一個酸字,檸檬的酸跟橘子酸這種文字上的說明
跟本人真實體驗的感受深度,是差距極大的
符號化的本質在於思考複雜度的簡化
以至於在不熟悉一件事情的時候用符號化的思維去思考會無法徹底理解
反之,只有當充分理解一件事物的時候,用簡單符號來表達他是一個加速執行的做法
Welkin✦C16
@welkinnn
Thu, Feb 24, 2022 4:06 AM
所以我最教學生數理的時候
都會要求學生不要背公式,要會自己推導過程
等學生完全把握整個流程跟系統已經完全學會之後
我就會開始要求學生背公式
這時我就會跟學生說我們要「拼速度」所以給我把公式背下來
然而畫圖要理解作畫對象的唯一一個方式
就是去認真觀察那個物體(空間感美感結構etc
也由於是要本人自己去觀察去「感受」
所以面對很多人畫圖不查資料這個基本的作畫前置作業都不做,甚至給了3D資料也不看,老師再怎麼講解也是枉然
Welkin✦C16
@welkinnn
Thu, Feb 24, 2022 4:06 AM
Thu, Feb 24, 2022 11:23 AM
符號化思維的一個特色是對準確度要求較低
比如說星座,用邏輯思考的話只要有一些錯誤就代表整個是錯的,這個就是邏輯&科學需要有的基本「準確度」
對科學來說,「不太對」就不是對的
但很多人符號化思維的結果就是,「大致對」就是對的
因為講解終究只能用語言說明
必然會符號化必然會簡化真實資訊(語文就是一種符號
我解釋檸檬很酸跟直接吃檸檬的理解效果能一樣嗎?
老師上課的說明,並不能取代或省略學生的真實體驗
真實體驗還是只能靠學生自主去接觸並理解
所以可以說
要正確了解一個人的語言,就必須換位思考,去理解對方敘述的那件事中對方在其中的體驗
Welkin✦C16
@welkinnn
Thu, Feb 24, 2022 4:07 AM
我覺得學習技巧後來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理解大佬在想啥
更準確的是他畫圖時注意力放在哪&看圖的感覺
這種抽象的直覺才是大佬畫圖真正運用的高端技巧
而我覺得教學難的地方不是把我想的東西語言化
而是把我的注意力語言化
因為很多時候我根本沒仔細想過我的注意力放在哪
因為集中注意力時(比如說視覺)腦子的語言能力可能會被關掉
比如說我畫圖時其實是不能講話的
所以聊天直播畫圖啥的根本不可能
我可以一邊整理上課剪報一邊聊天 但不可能邊聊天邊畫圖(作畫需要更高集中力的證明)
Welkin✦C16
@welkinnn
Thu, Feb 24, 2022 4:07 AM
我覺得大佬畫圖畫得好不是在於把技術想得很複雜
相反的他們有一套把複雜理論消化後化成一種簡單「直覺」的方法
比如說在物理課中 物體的運動是很複雜的
但是科學計算會排除細微因素 設置成「完美狀態下」進行思考
再觀察物體時 又會把物體簡化成一個「重心的點」
但這不是一個省略的思考 這是一個「抓重點」的思考
重點先出來 之後細節還是非常謹慎地補上
Welkin✦C16
@welkinnn
Thu, Feb 24, 2022 4:08 AM
Tue, Mar 22, 2022 3:21 AM
以畫圖來說 確實主導我畫圖美感(實感)的是右腦思維
也因此我說過 臨摹畫得準是最低標準 一個門檻的東西
所以要求準確畫到很準 真的是一個很低的標準
很準這個要求 充其量不過是成為畫匠的技術而已
比如說我在畫圖 什麼眼睛跟鼻子是幾比幾的數字 是不會去背的
也從來沒有嘗試去背過精細數字 因為我知道透視強弱會讓數字變得不準
我畫五官 就是記個大概位置 確實是用很文化的直覺在畫 然後邏輯只是輔助
Welkin✦C16
@welkinnn
Thu, Feb 24, 2022 4:08 AM
我畫五官 是用氣質在分的
比如說男生女生 男生就是鼻樑長點 至於多長?
畫看看啊!順眼的長度就可以(幹
美少年就是眼眶大點 眼瞳也要大點
至於多大?一樣是畫看看 太大就縮小 太小就放大 順眼為止
眼睛太大年紀看起來會小 眼睛太小年紀會看起來老
就是看起來一個氣質而已 我真的沒在算幾比幾
但是當然等我直覺處理發現怎麼樣都是醜的時候
我就會發動邏輯去處理問題
以前我五官跟頭的比例畫很醜,所以觀察過很多大大美圖後,我就大概背了眼睛在頭的1/2位置
Welkin✦C16
@welkinnn
Thu, Feb 24, 2022 4:08 AM
Thu, Feb 24, 2022 4:18 PM
比如說拿大佬的圖來研究看看比例差多少
大一點小一點 都可以客觀比較
但終歸而言 畫完還是會用美感檢查一下醜不醜(重點)
醜就繼續邏輯修正 邏輯還是要有
我在畫骨架的時候 多少也會背一下概括比例
我在畫透視的時候 物件前後的比例位置也完全是數學邏輯算的
妥妥的有使用邏輯
我的意思是 左右腦是都有使用的
但直覺夠好的人 的確可以不用邏輯靠美感(審美,右腦為實感)碾壓一切
反之美感不夠的人我教他都會特別頭痛 因為這種人終究學習有天花板 很容易變成畫匠
Welkin✦C16
@welkinnn
Thu, Feb 24, 2022 4:09 AM
HSP間腦開發——打開智慧之門開啟「間腦」| 輕鬆健身去-2022年2月
「間腦是位於左腦和右腦中間的部分,是連接左腦和右腦的通道。間腦也被稱為:人類第三隻眼、盲視力、腦感應。」
「蒙眼腦力訓練法也被稱為間腦開發,是二十一世紀興起的一種自我腦力潛能啟動法,其對開發5至13歲之間的小孩特別有效。只要孩子接受兩天的蒙眼腦力訓練法,間腦的自我潛能也就開發而啟動了。」
的確聽過盲人好像心像能力特別好,代表非兒童也可以訓練
「間腦開發是多個國家研究中的方法尤其是日本,世界著名的教育家七田真博士也在多本他的教育書本中談到間腦開發的重要性.
學會自由操縱間腦來聯繫左右腦功能,就可以數百倍的提高學習效率,最大限度的發揮大腦能力。
通過間腦開發,您不但能獲得非凡記憶力,還能開發出右腦的巨大潛能,從而改善注意力,培養思考能力和創造力。」
Welkin✦C16
@welkinnn
Thu, Feb 24, 2022 4:10 AM
剛好看到這個日本人研究的腦科學學習法
在其他的領域也是提倡左右腦並用學習效果更好
左右腦並用是一種可訓練的潛能開發,我想不只畫圖,任何學習都是如此
Welkin✦C16
@welkinnn
Thu, Feb 24, 2022 4:10 AM
Thu, Feb 24, 2022 4:21 PM
最後來一個結論好了
我覺得畫圖就是左腦邏輯跟右腦感覺間反覆跳躍的一個過程
沒有說絕對靠邏輯或絕對靠感覺
作畫時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反覆切換思維來修改自己的作品
本書用極為簡單的方式來告訴讀者任何人都有辦法靠國小國中等級的科學方法來增進觀測&繪製圖像的準確性(右腦思維)
然後我這本書後半部章節稍微看過標題跟配圖覺得沒太大興趣就沒深入看了(幹
而且很多內容我也是消化後講得極其省略且主觀,有興趣的人還是推薦自己翻翻書ㄅ!
沒辣 拉個線
- - - - -
Welkin✦C16
@welkinnn
Thu, Feb 24, 2022 10:42 AM
Thu, Feb 24, 2022 5:39 PM
又收到噗幣辣感謝神秘的小夥伴喜歡!!!!
噗幣讓我可以無所畏懼繼續寫錯字改錯字覺得happy!!!!
(不要錯字
是說正負型那邊筆記跳太快沒標清楚我改了下
第六章正負型就是第四章中 魯賓之杯 在解釋延伸的東西
如果把人臉當正型 杯子就是負型
一張圖從不同角度觀測 就能讀出不同圖形
所以畫圖時就能夠用很多形狀來檢查自己畫的作品的準確性(眼睛觀測),而不會被抽象思維所綁架(抽象符號 如文字)
焰小狼
@flamewolf
說
Fri, Feb 25, 2022 1:51 AM
我有買下面那本色彩與光線(離題)
Welkin✦C16
@welkinnn
Fri, Feb 25, 2022 2:36 AM
焰小狼
: 下面那本也很多大佬在推就滿科普書的,但理組阿宅覺得講得比國中光學還淺看完我反而沒什麼心得
(沒有藝術慧根
Welkin✦C16
@welkinnn
Fri, Feb 25, 2022 3:07 AM
Wed, Jun 15, 2022 1:06 AM
國中光學真的也是跟畫圖光影色彩滿有關的
反射 漫射 本影半影 色散 折射 光衰減 RGBvsCMYK⋯⋯etc
這些我在畫圖的時候大致都能分類&聯想回國中教的科學原理,所以也如同我上面說過學過的東西有沒有學會跟用不用得出來的差別ㄅ
忘了看這本書作者的背景了可能要查一下,不過他連凱式溫標的專有名詞都講得出來還在說明測物體光譜的實驗標準,就在想他是真的有物理學專業拿過學分還是也只是科普書看看後的知識轉貼,不然「把物體加熱到最高溫測放出來的光譜」這句話真的就是科學家實驗室之類的實驗說明ㄚ
(親切到覺得不像在說畫圖
焰小狼
@flamewolf
說
Fri, Feb 25, 2022 4:00 AM
我看這本基本上沒在看字耶XDD
我都是看他光影怎麼表達比較美~因為原理都懂但手畫不出來阿(逃
Welkin✦C16
@welkinnn
Fri, Feb 25, 2022 4:56 AM
只看圖的話平常在看大佬的圖就在想怎麼畫了,就是看了一知半解才希望有專家說明一下大佬思路,結果這本好多熟悉ㄉ物理
(還是不會畫
載入新的回覆
年末年初時終於看了這本全球暢銷書,邊看邊記錄了一些筆記,我覺得算是說明初學者最容易困住的畫圖問題,應證了滿多我在教課時常在說明的東西。
這噗就是把我讀書當下隨手到處寫的筆記複製過來方便我紀錄,閱讀斷斷續續時間拉比較長所以摻雜很多額外看到的東西跟個人感想,啊就有筆記有點亂只有稍微分類一下閱讀上可能不是很順暢這樣
先簡介這本書&作者,可以快速理解本書性質
原書名:The New Drawing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Brain
(個人意譯渣翻書名:用右腦新思路畫圖)
作者貝蒂·愛德華茲 (Betty Edwards)( wiki機翻 )
「是美國美術教師和作家,以其1979年出版的《像藝術家一樣思考》一書而聞名。她曾在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長灘分校任教和從事研究工作,直到1990年代末退休。在那裡,她創辦了中心腦半球研究教育應用。」
這本書用很多章節換不同方式來說明大腦慣性的思維方式,並且用極其科學且簡單暴力的方式讓受試者學習用右腦的方式畫圖。
網路上應該很多人有介紹左腦右腦的功能,這種圖很多,也有很多心理測驗。
好 看到這裡應該很多人站出來舉手說:我是右腦人
先等等 這題不是是非題 不是黑白二分
大家不要急著喊自己是右腦人 會高機率掉入二選一思維的不動大腦
舉例來說某甲可能國文考3分數學考5分
所以他說自己數學比國文好就.............沒有好喔都很差
某乙數學考90 國文考80 但數學國文都是全班最高分
這代表他每科都很好ㄛ不是說他就理組資質
全才跟全廢這種可能還是要考慮一下的
簡單來說 邏輯不好不代表創意就好,可能兩者都不好
(慣用左手不一定右腦發達,說不定是左腦有缺陷這種可能其實並不能被排除)
所以書中用很多方式說明何謂被左腦思維綁架,並且講解如何開發右腦
- - - - -
左腦(右手):意義型思維,如文字、分析、邏輯等,關於事物背後的「抽象道理」
右腦(左手):實感型思維,如視覺、心情、概括等,關於事物表面的「真實體感」
所以簡單來說
臨摹能力很差的人的確是沒有發揮「觀察力」(右腦,實感,眼睛正確看到的東西)
也就是視覺亂看一通,看見鼻子不會記形狀,只記成「鼻子」兩字
然後作畫時思考關鍵字鼻子,之後由推理跟猜測去完成作畫
這就是我常在說「憑想像畫圖」(左腦,文字化、符號化,抽象思考)
所以作畫過程中是需要大量邏輯思維的
因此個人結論就是:多數人不動右腦觀察,也不動左腦分析
的確是不動大腦在做事
沒有所謂偏左腦偏右腦,只單是純不動大腦
這也如同我觀察到的真實現象:大腦是懶惰的,總是在找法子偷懶,不動腦是人類天性使然
其中利用定位板來對座標 之後把位置對應到紙上 就能準確畫出位置
我覺得我教的臨摹已經夠數學夠不藝術了
結果這個影片的畫法更數學更簡單暴力
其實邏輯跟我沒兩樣啊 不就是加個框定座標嗎
魯賓之壺:魯賓之杯也稱為“魯賓壺”,圖底關係中以魯賓杯最為有名。魯賓之杯 -百科知識中文網
「魯賓之杯是設計史上著名的設計圖形。圖中首先給人看到的是畫面中白色的杯子。然而,若我們的視線集中在黑色的負形上,又會浮現出兩個人的臉形,設計師利用圖地互換的原理,使圖形的設計更加豐富完美。
由於觀點的不同,將分別出現不同意義的畫面,即雙重意象(Double Image)。」
先畫人臉,人臉五官「意義」極強,也就是左腦思維
後畫杯子,從意義跳脫至「形狀」,只剩視覺線索能作畫,就會強迫跳到右腦思維
利用反轉更進一步破除左腦的意義思維
左邊照片顛倒後我還能看出來是愛因斯坦
右邊圖片已經很難辨識是什麼東西了
總之二三都是一樣的重點
順帶一提,剛剛我嘗試把中文反轉,中文因為是方塊字其實還是辨識度較高的
這部分我的疑問比較強點
作者說右腦沒有時間感,所以沈浸作畫時時間飛逝
然後說右腦發動時會比較安靜,我猜可能是說讀不到聲音的意義所以不受干擾
但是聲音也是偏體感型的,就算聽不到意義也會聽得到聲音,我覺得他的解釋有矛盾呢
我的經驗上,比起左右腦我更覺得是「注意力問題」
比如說我算數學也是可以忽視外界聲音時間,算數學夠左腦了吧
所以「忘我」這件事我覺得不干左右腦的事,單純是集中注意力而「忽視外界」的事
他說理工的工作環境中,同事都很安靜不會非常搜秀
我朋友跟我都是腦子很安靜的理組這樣
很明顯腦子安靜這點我覺得左腦發達的人也是有的
完全不是右腦的功勞
甚至我覺得腦子夠安靜才適合讀理工,因為要冷靜分析
所以完全跟作者的推論是不符合的
總之上次有講到日文大腦噗
所以放這張是單純提一下 人腦不同階段發展的功能是不一樣的
但我不熟兒童腦發展 所以沒有更多心得(好
第五章作者在說兒童心理學
說多數人的畫圖能力停留在十歲上下
然後後面又說到大概是十歲上下開始畫寫實
⋯⋯所以就是寫實有挫折就放棄了ㄅ(幹
所以我之前上課的時候才說「畫圖只要說服觀眾就可以了 用謊言說服也可以」(而不是追求科學上的正確)
我國小還國中的時候老弟批評動畫人物耳朵過大是錯誤畫法(大耳病之類的)
那時我就回他說「動漫人物的眼睛也很大你為什麼又接受了?」
總之我對於畫錯其實滿有寬容度的
當然前提是好看or有藝術價值
單純畫得很醜的畫錯我還是會評論的
不過主要是評論很醜的成因,畫錯(比例 骨架 透視)只是很醜的理由之一而已
容易被物理的常識認知「邊長都相等」而造成透視上比例的畫錯
這個心理學問題我也在上課的時候多次講過
很多人也常常把正臉的比例畫到側臉上造成透視上的錯誤
這也是因為習慣了「五官對稱」這個邏輯的概念
所以說當老師的真的必須常常通靈學生的心理狀態
沒有讀心能力的話其實程度比較好的人真的很難去理解為什麼連臨摹這種「照抄」這麼簡單的東西還是有人要畫錯
其實就是被困在「錯誤的預設觀念」中而沒「因應現況進行調整」
一樣在說多數人用文化經驗在畫圖
也就是用左腦的語言(符號)在畫圖
而沒有用右腦的感知(眼睛觀察)在畫圖
這章結論一樣是:靠亂猜在畫圖不找資料來看,看了也亂看一通,連長度比例都沒觀察是要怎樣畫對?其實藝術家之眼非常務實細心沒在靠幻想(好
說用負型思考可以打破右腦的文化認知所以能減少畫錯
其實完全都是我在教型準時會教的技巧
不過其實我教這些沒想這麼多
單純就是哪個圖形簡單我就畫哪個
今天正型好畫我也會教學生優先畫正型
重點是圖形解構成簡單形狀而已 不分正負
但可能很多人大腦沒這等彈性 所以永遠只會看正型吧
我沒經歷過那種困擾所以我也感受不出來他們幹嘛要這麼堅持只看正型(
因為我就是個懶人,哪個看起來簡單我就畫哪個⋯⋯
在這個心得噗中的第一週作業 有講到圖形對位跟線條對位
因為老師要求要用線搞起稿所以我才會很直覺去看線稿
特別是畫圖時參考圖是放同高 所以很容易用左右比對高度的方式去對位
所以自主練習圖中高低的錯誤比較明顯
後來改回圖形拆解的方式對位 就比較接近我平常素描用色塊起稿的形式
這個起稿方式好處是會回歸看圖形的基礎
壞處是不像線稿起稿一樣後續要改底色很容易
色塊起稿後續改底色稍稍麻煩一點這樣 但我覺得也不是太大問題
這張是我的教學講義
我覺得初學者比起線條不熟練要多畫線
更多是看圖形能力過低 就算線條精美也是畫歪
所以優先訓練觀測圖形是比下筆更先行的能力
畫錯一定看得出來 但是不知道怎麼檢查 就是初學者的問題
或者是有人認為沒慧根 大概就是在說這種能力
但我認為與其說沒慧根 不如說只是不動大腦推理(
國小開始就在學幾何跟座標 學過都不會拿來用
很多人擅自以為大師畫圖都是憑直覺
但大師腦裡的運作可複雜了 邏輯推演是一定有的
但學校教了很多人沒學好 學了也不會拿來用的事也很多
我畫圖就是會思考比例 垂直平行 座標對位
我就覺得連國中數學都有教的事 怎麼很多人學了畫圖反而會說學校都沒教
我畫傳統石膏就覺得一堆技巧畫宅圖都用得到啊
其實很多比較是「沒學好」或「用不出來」的問題
有時候畫圖就是知道的技巧太多反而不知道用啥工具最好
像畫石膏 我不是只會用圖形對位 或是被線稿綁架
其實是我畫圖 點線面的看圖方式我都會用
現在的問題是我想畫出專家水準 我就必須學習專家的觀測法
而不是憑直覺選一個習慣的來用,而是要找出最好用的工具跟使用時機
是好幾年前在畫這張的時候有給那個北一台大的朋友看過
當時他是說有點不像
我想一個沒在畫圖的工程師都看得出來有歪
很多人亂畫一通還交上來真的就是.......標準過低吧
畫歪就想辦法畫對.....我覺得就是畫圖的基本道理
在「思考怎麼畫對」的過程中 就是進步的基本條件
對於一個領域的「深入思考」 就是深入這個領域的基本態度
至於怎麼畫對真的不限定方法
老師教的不過是常用解法而已 只會照人家說的做 不過是自我填鴨而已
就是:你得開始思考
沒有要人進行龐大而複雜的哲思還是數學推理
很多國小國中的邏輯常識工具就已經可以做到很多事
懶得動腦的人乾脆說懶得畫圖比較省事
畫宅圖時娛樂跟學習並沒有去區別出來
抱著娛樂的標準追求學習的成就 當然無法進接到專家等級的深度
我不是說不可以抱著娛樂的態度畫圖
我的意思是抱著娛樂的鬆散態度學習然後怪罪學校教學不夠親切不夠有效是不合理的 學校只是輔助自我練習才是進步的基本需求
這點類推到各個領域的學習都一樣 不限於畫圖
- - - - -
初學者圖畫不好的原因是因為人類思考慣用左腦
所以是符號化抽象化的思維
左腦的思維會造成幾個作畫上的缺點
第一個是無法正確觀測圖形
第二個是無法正確感知事物的本質(喪失真實感
前者比如說畫一個三角形可以把一個瘦的三角形畫成胖的
因為腦中只記得三角形的概念(有三個角)
而沒有真正對三角形的形狀去「測量」(幾度&長短)
或者是臨摹石膏亮面跟暗面的明度無法區分
只記得A 比B還要亮,並沒有區分A跟B有多亮
無法判斷畫作給自己的真實感覺
只能讀取畫作給自己的符號概念
比如說顴骨跟臉頰肉很多人只會把它符號化記憶成「一個轉彎」
以致於轉彎的弧度或是位置都不會去思考
嘴巴畫高了,無法感受出來人中變短以及下巴變長的真實狀況
同一個酸字,檸檬的酸跟橘子酸這種文字上的說明
跟本人真實體驗的感受深度,是差距極大的
符號化的本質在於思考複雜度的簡化
以至於在不熟悉一件事情的時候用符號化的思維去思考會無法徹底理解
反之,只有當充分理解一件事物的時候,用簡單符號來表達他是一個加速執行的做法
都會要求學生不要背公式,要會自己推導過程
等學生完全把握整個流程跟系統已經完全學會之後
我就會開始要求學生背公式
這時我就會跟學生說我們要「拼速度」所以給我把公式背下來
然而畫圖要理解作畫對象的唯一一個方式
就是去認真觀察那個物體(空間感美感結構etc
也由於是要本人自己去觀察去「感受」
所以面對很多人畫圖不查資料這個基本的作畫前置作業都不做,甚至給了3D資料也不看,老師再怎麼講解也是枉然
比如說星座,用邏輯思考的話只要有一些錯誤就代表整個是錯的,這個就是邏輯&科學需要有的基本「準確度」
對科學來說,「不太對」就不是對的
但很多人符號化思維的結果就是,「大致對」就是對的
因為講解終究只能用語言說明
必然會符號化必然會簡化真實資訊(語文就是一種符號
我解釋檸檬很酸跟直接吃檸檬的理解效果能一樣嗎?
老師上課的說明,並不能取代或省略學生的真實體驗
真實體驗還是只能靠學生自主去接觸並理解
所以可以說
要正確了解一個人的語言,就必須換位思考,去理解對方敘述的那件事中對方在其中的體驗
更準確的是他畫圖時注意力放在哪&看圖的感覺
這種抽象的直覺才是大佬畫圖真正運用的高端技巧
而我覺得教學難的地方不是把我想的東西語言化
而是把我的注意力語言化
因為很多時候我根本沒仔細想過我的注意力放在哪
因為集中注意力時(比如說視覺)腦子的語言能力可能會被關掉
比如說我畫圖時其實是不能講話的
所以聊天直播畫圖啥的根本不可能
我可以一邊整理上課剪報一邊聊天 但不可能邊聊天邊畫圖(作畫需要更高集中力的證明)
相反的他們有一套把複雜理論消化後化成一種簡單「直覺」的方法
比如說在物理課中 物體的運動是很複雜的
但是科學計算會排除細微因素 設置成「完美狀態下」進行思考
再觀察物體時 又會把物體簡化成一個「重心的點」
但這不是一個省略的思考 這是一個「抓重點」的思考
重點先出來 之後細節還是非常謹慎地補上
也因此我說過 臨摹畫得準是最低標準 一個門檻的東西
所以要求準確畫到很準 真的是一個很低的標準
很準這個要求 充其量不過是成為畫匠的技術而已
比如說我在畫圖 什麼眼睛跟鼻子是幾比幾的數字 是不會去背的
也從來沒有嘗試去背過精細數字 因為我知道透視強弱會讓數字變得不準
我畫五官 就是記個大概位置 確實是用很文化的直覺在畫 然後邏輯只是輔助
比如說男生女生 男生就是鼻樑長點 至於多長?
畫看看啊!順眼的長度就可以(幹
美少年就是眼眶大點 眼瞳也要大點
至於多大?一樣是畫看看 太大就縮小 太小就放大 順眼為止
眼睛太大年紀看起來會小 眼睛太小年紀會看起來老
就是看起來一個氣質而已 我真的沒在算幾比幾
但是當然等我直覺處理發現怎麼樣都是醜的時候
我就會發動邏輯去處理問題
以前我五官跟頭的比例畫很醜,所以觀察過很多大大美圖後,我就大概背了眼睛在頭的1/2位置
大一點小一點 都可以客觀比較
但終歸而言 畫完還是會用美感檢查一下醜不醜(重點)
醜就繼續邏輯修正 邏輯還是要有
我在畫骨架的時候 多少也會背一下概括比例
我在畫透視的時候 物件前後的比例位置也完全是數學邏輯算的
妥妥的有使用邏輯
我的意思是 左右腦是都有使用的
但直覺夠好的人 的確可以不用邏輯靠美感(審美,右腦為實感)碾壓一切
反之美感不夠的人我教他都會特別頭痛 因為這種人終究學習有天花板 很容易變成畫匠
「蒙眼腦力訓練法也被稱為間腦開發,是二十一世紀興起的一種自我腦力潛能啟動法,其對開發5至13歲之間的小孩特別有效。只要孩子接受兩天的蒙眼腦力訓練法,間腦的自我潛能也就開發而啟動了。」
的確聽過盲人好像心像能力特別好,代表非兒童也可以訓練
「間腦開發是多個國家研究中的方法尤其是日本,世界著名的教育家七田真博士也在多本他的教育書本中談到間腦開發的重要性.
學會自由操縱間腦來聯繫左右腦功能,就可以數百倍的提高學習效率,最大限度的發揮大腦能力。
通過間腦開發,您不但能獲得非凡記憶力,還能開發出右腦的巨大潛能,從而改善注意力,培養思考能力和創造力。」
在其他的領域也是提倡左右腦並用學習效果更好
左右腦並用是一種可訓練的潛能開發,我想不只畫圖,任何學習都是如此
我覺得畫圖就是左腦邏輯跟右腦感覺間反覆跳躍的一個過程
沒有說絕對靠邏輯或絕對靠感覺
作畫時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反覆切換思維來修改自己的作品
本書用極為簡單的方式來告訴讀者任何人都有辦法靠國小國中等級的科學方法來增進觀測&繪製圖像的準確性(右腦思維)
然後我這本書後半部章節稍微看過標題跟配圖覺得沒太大興趣就沒深入看了(幹
而且很多內容我也是消化後講得極其省略且主觀,有興趣的人還是推薦自己翻翻書ㄅ!
沒辣 拉個線
- - - - -
噗幣讓我可以無所畏懼繼續寫錯字改錯字覺得happy!!!!
是說正負型那邊筆記跳太快沒標清楚我改了下
第六章正負型就是第四章中 魯賓之杯 在解釋延伸的東西
如果把人臉當正型 杯子就是負型
一張圖從不同角度觀測 就能讀出不同圖形
所以畫圖時就能夠用很多形狀來檢查自己畫的作品的準確性(眼睛觀測),而不會被抽象思維所綁架(抽象符號 如文字)
反射 漫射 本影半影 色散 折射 光衰減 RGBvsCMYK⋯⋯etc
這些我在畫圖的時候大致都能分類&聯想回國中教的科學原理,所以也如同我上面說過學過的東西有沒有學會跟用不用得出來的差別ㄅ
忘了看這本書作者的背景了可能要查一下,不過他連凱式溫標的專有名詞都講得出來還在說明測物體光譜的實驗標準,就在想他是真的有物理學專業拿過學分還是也只是科普書看看後的知識轉貼,不然「把物體加熱到最高溫測放出來的光譜」這句話真的就是科學家實驗室之類的實驗說明ㄚ
我都是看他光影怎麼表達比較美~因為原理都懂但手畫不出來阿(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