ಠ_ಠ
改善性別歧視!「外公外婆」正名了 今起改叫阿公阿嬤、祖父祖母 | ETtoday政治新聞 | ETtod...
是說台語中也是有內公內嬤、外公外嬤的用法
傳統漢人社會是以各大姓氏家族為單位組成的,這所謂的內外其實是以姓氏區分
如果男方入贅,小孩跟母性,外公外婆指的就是男方的爸媽
單就稱呼來說這跟性別歧視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就是了...
cocoa3033
全部叫阿公阿嬤不就好了
我叫了快二十幾年的阿公阿嬤耶
pita4789
我都叫阿公阿罵因為以前就沒在分
cow4152
我用台語就全叫阿公阿嬤欸,講國語才會區分
plum7095
在字典補充一下蠻不錯的
ಠ_ಠ
實際上應該也很少人會叫外公外婆吧...

不過我只是想說這個「外」其實沒有性別歧視的意思
它純粹就是為了用來區分姓氏宗親而已
plum7095
可能聽起來帶有外人的感覺?小孩對於同樣有血緣關係的長輩都有裡外之分感覺不好XD
plum7095
家裡長輩也蠻討厭這稱呼的XD
lynx5522
見面都麻叫阿公阿嬤了,只有在提到時爲了要區分在說誰才會用外公外婆,沒有歧視吧?

不然就用居住地,例如住台北就說:台北阿嬤怎樣怎樣,雲林阿嬤怎樣怎樣。
lynx5522
但萬一兩家都住台北,也只好說外公外婆啊,不然呢?
coffee5819
可是很多人的爺爺奶奶(=祖父祖母)也會叫阿公阿嬤啊
正名什麼鬼,有毛病耶
你不如創新詞
coffee5819
而且更不要說阿公阿嬤是台語,把客家人和其他民族放哪裡了
pitaya6588
不知道這個正名是要幹嘛的,誰管他正不正名啊!都嘛是依照自己家裡長輩教的叫啊!
cocoa3033
lynx5522: 兩家都住台北的話就用樓層稱呼阿,我家就這樣
steak5792
我覺得要改正的是態度而非名稱
sugar2191
台灣現在多少內憂外患,一個大立委的心思該耗在這種地方嗎
cat4177
我們家是當面叫一律都叫阿公阿嬤,不過平常在講要區分的時候媽媽那邊的會說是外公外嬤。
queen4184
內公內嬤、外公外嬤從來沒聽過人用來稱呼,真的都是阿公阿嬤,是要跟別人解釋是那邊的時候才會區分+1
有些人覺得「內」「外」有高下,想要改我覺得無妨,各家也有自己的說法(我們家也會用居住地),就像英文grandparents也沒在分人家也不會一定要另外用別的詞來講,也沒有必要統一
不過同意噗首,「內」「外」的起源這算是傳統家庭觀念,但入贅也是會反過來的,性別的因素比較薄弱
almond900
大部分台語族群都是用地名阿嬤阿公在叫的,新北阿公,台中阿嬤這樣。客語也是阿公阿婆(阿嬤)直接導正將大多數台灣人普遍稱呼定義成正式稱呼不就好了。
celery7100
客家也有分啊
阿公阿波(爸爸那邊)跟甲公甲波(媽媽那邊)

家裡習慣怎麼用就怎麼用
搞不懂有什麼好正名的
而且還貼人性別歧視標籤根本莫名其妙
coffee5819
最莫名其妙的真的是連社會歷史的背景脈絡都沒搞清楚,就把內外之分當成性別歧視
panda952
就是毫無專業素養的提案啊,
根本沒有考量到詞語的文化背景緣由
專搞這種政治凌駕專業的提案
左膠黨不意外
panda952
queen4184: 基本上都是對第三人講才會這樣說
就跟英語的第三人稱差不多的概念
panda952
almond900: 我阿公阿嬤外公外婆是鄰居你說要怎麼用地名分,我倆邊家族都是閩南人喔
cocoa3033
panda952: 哇鄰居
是住同一層隔壁那種嗎?
還是村莊左右戶阿
panda952
村莊左右那種
panda952
不過不是剛好在旁邊那種
鄉下農村房子也沒有那麼密集
不過走路也不用1分鐘啦
fig2969
外公外婆和爺爺奶奶為同輩,地位對等!為何加一“外”字坐低身份?
跟性別無關?一般婚生直系血親跟誰姓?男性尊長還是女性尊長?
不是拿宗親兩個字來擋就可以避掉性別問題喔,讀過儀禮喪服嗎?傳統宗親就是一個由生理男性一脈傳承的脈絡啊。
縱使說不上「歧視」,也有「因性別而產生的區分」。
celery9060
fig2969: 區分會怎樣嗎?
turkey952
說說我自己的經驗 我爸當初因為兩家族商業考量(?)的關係就是走入贅 從小我媽那邊的親戚在我們小孩面前稱呼我爸那邊就是說"你外嬤家" 不過我們當面還是叫阿公阿嬤
所以就如噗主說的 這個叫法本身跟性別沒什麼關係 男女雙方的父母都有可能是外喔

至於要討論為什麼傳統婚姻多是跟男方姓又是另一個議題了ㄅ
sugar2191
fig2969: 你可以從自身做,起建立從母姓的母系家族
coke5019
我從來沒叫過外公外婆欸 +1
apple1462
我家有個肖阿嬤就曾對著只有一歲半黏著外婆的小孩說我才是內嬤ㄟ!
聽到的時候就有種...人家外婆都不在意了,反而是覺得自己是內嬤的在那邊肖
coffee5819
因為性別產生的區分又怎麼樣嗎?
漢人是父系社會,所以以男性傳承為大宗,但是內外之分又不是男性就是內家、女性就是外家,直接說這樣是性別歧視就只是滑坡而已
fig2969
男性血脈就是內家、女性血脈一但嫁出就是外家沒有錯啊XD
celery7100
你家如果有本錢招贅
就算全是女兒也是內家啦
fig2969
是啊,原則以男性血脈為傳承,例外才以女性,這樣不就是以性別而生的差別對待嗎?XD
celery7100
會有例外就表示這稱呼不是以性別決定的了
你有看懂原波在講什麼嗎
coffee5819
並不是原則是以男性血脈為傳承,而是「通常」,女性傳承並不是例外,而是少見而已
說這樣是以性別而生的歧視就滑坡而已啦
ಠ_ಠ
其實我完全可以理解有人不喜歡外公外婆的稱呼,畢竟「外」隱含的意思就是我們不是一家人
所以現代很多家庭也不會使用外公外婆
個人立場也覺得改掉沒什麼不好

不過單就「外」這個稱呼,男性在入贅的情況下一樣會被稱作外
這並沒有因為性別就有差別待遇
上綱到性別歧視就有點奇怪了...
ಠ_ಠ
當然男性入贅其實有婿養子的方式可以解套,還是比女性有優勢的...
不過講到這個又有點扯遠了
turkey952
ಠ_ಠ: 噢我爸就是婿養子 那其實只是老一輩認為男人被招不太好聽 名義上會說成是認養子而已 實際上就是入贅辣 基本沒什麼差
fig2969
ಠ_ಠ: 入贅在傳統婚嫁上本是一種例外的狀態,傳統男女結婚,子女從父姓、女子冠夫性。招贅也很常給人非常態、贅夫也給人貶低的印象。演變到現在,招贅制度其實已經式微,嫁娶的觀念卻仍深植人心,才會有所謂迎娶制度,稱呼母親父母為「外」祖父母,某些方面也是認為女子已出嫁、其父母不在宗親範圍之故。我覺得硬提招贅有點拿例外為常態解套的嫌疑,更不能做為這套制度沒有性別差別待遇的藉口。
fig2969
https://images.plurk.com/19GhMHnL48CitQHAsCGrlP.png
celery7100
不論男女
只要姓氏不同都會被稱作外人
我是看不懂哪裡有差別待遇啦
panda952
內外是用宗族(姓)分啦
不是男女
panda952
反正女拳腦搞不懂什麼叫宗族不意外啦
sushi5679
「內」、「外」區分通常是正式對外文書(例如:需要使用訃聞的場合)。

這種情況下,「內」、「外」區分非常重要,不然會弄錯往生者是誰。不能往生的是A,卻因為沒寫清楚讓人誤會是B。

前往告別式的不一定是家屬,也有可能是同事或同學,非家屬哪知道仙逝的是哪位,判斷根據是看訃聞怎麼寫。不能往生的是「外祖父(母)」卻跟對方「說祖父(母)」往生請節哀。萬一,對方「祖父(母)」健在,就當場完蛋。
sushi5679
基於上述,區分「內」、「外」,還是有必要性。
區分不必然是歧視,有區別有時候是基於禮貌(如喪禮)。
fig2969
ಠ_ಠ - [新聞] 外公外婆涉「性別歧視」?教育部線上國 我家本來就沒有在分內外,都是用地區在區分,對...
要不要看這噗討論比較清楚?然後敢不敢講傳統小孩都跟誰姓?爸爸還是媽媽?
fig2969
如果有人要說重男輕女是傳統與性別無關我也無話可說。
coffee5819
「傳統小孩都跟誰姓」的傳統是什麼?上面不就講了是因為內家外家?你說傳統上以男性為內家是大宗,對啊沒錯,這是因為漢人是父系社會啊,但是也有女性為內家的例子,這時候就從母姓,到底有哪裡看不懂啊
coffee5819
你要講父系社會到底是不是性別歧視的話就是另外一個課題,內家外家的分別到底是不是性別歧視又是另一個課題,拜託不要把三種課題併在一起講謝謝
sushi5679
將來小孩跟誰姓,依家長雙方約定。
姓氏是另外一個主題,而且民法也沒有強制要跟哪方。
請回歸主軸,不要跑題。
panda952
coffee5819: 女拳腦看不懂得啦我覺得不用跟他們浪費時間
coffee5819
panda952: 這跟女權無關,不需要亂扯
panda952
coffee5819: 請注意我說的是女”拳”非女“權”
女拳是一群用女性主義包裝表面的投機分子
只要不合她們的意就是歧視you know
跟SJW 是同類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