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LIN🥞
@ialing
Thu, Feb 10, 2022 6:55 AM
Thu, Feb 10, 2022 8:39 AM
2
忍不住再推一次這本書
他們都說妳「應該」:好女孩與好女人的疼痛養成
順便邊看邊講一點心得(消音建議)
(因為租借快到期了正在拼命閱讀中)
GULIN🥞
@ialing
Thu, Feb 10, 2022 7:04 AM
Fri, Feb 11, 2022 8:31 AM
以為只有開頭在介紹女性的「文化纏足」,其實整本都在為女性的一些文化養成的情緒問題做解釋。
「只要我有用,我就會被愛」(也就是沒有用就沒人愛。)因此我們都在配合別人的需求、討好別人、無法正視自己的需求。
學會委婉、察言觀色,服務他人。
要忍耐、要犧牲、要顧全大局。
沒有犧牲跟努力就得不到愛。
你無法重視自己的需求。重視自己的需求叫自私。(真正的自私是要求別人滿足自己,做不到則懲罰對方。)
你無法重視自己的需求,是因為那些名為「應該」的罪惡感。
GULIN🥞
@ialing
Thu, Feb 10, 2022 7:08 AM
我想到我以前也常常說「應該」。
「我應該怎麼做,不然就會怎麼樣怎麼樣。」
是身邊總有人提醒我,你又說了「應該」。
在反覆練習好多好多次之後,我發現我不再想「應該」了。而是想「我想怎麼做。」
這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
GULIN🥞
@ialing
Thu, Feb 10, 2022 7:27 AM
因為自卑感而去做比較,獲得自己比別人好的暫時性安全感,但卻永遠比不完,越比越自卑。
我發現自己不再在乎別人擁有什麼,分清楚我的是我的,你的是你的之後,失去比較的基礎,只關注在自己身上,我也就不再患得患失。
看到「比較」的行為與自卑感掛鉤,我才驚訝最近我確實不再與他人比較,或許也是與安全感的提升有關。
我就是最好的我,我不需要做什麼努力與犧牲,就能夠擁有愛。
GULIN🥞
@ialing
Thu, Feb 10, 2022 7:29 AM
(題外話我是超級缺乏安全感的人,能走到這一步自己都感動。看到國師的MEME我就嚇死了:
)
GULIN🥞
@ialing
Thu, Feb 10, 2022 8:38 AM
後面開始介紹愛情關係中、夫妻關係中、婆媳關係、母子關係、母女關係等等的一些情緒結構。
像是女兒容易成為母親的情緒出口…(我就是)
我媽也是只會犧牲小我的傳統婦女,也積壓了不少怨氣。但我很感激我媽從來不要求我什麼。
裡面提到一些媽媽們容易被困住的想法跟情緒,覺得蠻有參考價值的。
雖然有時候我會承受不住我媽的情緒(我會直接逃跑🤣),不過還是希望能力範圍內可以幫她慢慢轉化。
GULIN🥞
@ialing
Fri, Feb 11, 2022 8:42 AM
書的最後在教大家如何跳脫「文化纏足」的影響,去意識自己為什麼覺得必須這樣做,去意識自己這樣做是為了別人(或別人的評價)還是為了自己。
我發現她提供的方法跟我開始學習愛自己的方式很像,都是以自己為出發點,去思考怎麼做對自己最好。
再多的「委屈」,其實都是自己的選擇。重點是要去認知讓你選擇讓自己「委屈」的「罪惡感」是什麼。如果你覺得拒絕別人不會有罪惡感,自然就不會勉強自己配合、甚至覺得委屈了。
而是什麼讓你無法拒絕別人,就是自己要去認清的事情。
GULIN🥞
@ialing
Fri, Feb 11, 2022 8:51 AM
書中提到獨處(與自己相處)的方法,跟我查到的很多方法很像,像是寫日記、冥想、獨自散步、泡澡時間等等。
我自己覺得最適合自己的方式,是跟自己說話。(然後錄音XD)聽自己的錄音時還能再分析自己的情緒狀態,有時候說一說也會自己說出結論。這個方法也推薦給大家。(如果有人看到這裡XD)
疫情關係開始必須獨自待在房裡的那段時間,也是我練習與自己相處、被迫趕進度的時間了。XD
沒有社交、沒有旅遊,只能獨自面對自己以前逃避的問題。真的是一段很像在修練的時間。
GULIN🥞
@ialing
Fri, Feb 11, 2022 9:19 AM
書看完了!安全下莊。除了一開頭許多社會迫害女性的舉例看得我七竅生煙,整本書都算滿平靜地看完了。
可能大部分的功課我都做過了,所以感覺像是在複習。反而是拿來揣測母親的心理狀態比較多。
不過看完覺得:我尊重她的選擇,其實我也不用做什麼。
只是每次都當她唯一的垃圾桶還是有點痛苦,拒絕她又有點罪惡感,暫時還不知道怎麼解。(反正一個月才回去一次,應該還行吧
不然就是不管她了
(這款女兒😂
載入新的回覆
(因為租借快到期了正在拼命閱讀中)
「只要我有用,我就會被愛」(也就是沒有用就沒人愛。)因此我們都在配合別人的需求、討好別人、無法正視自己的需求。
學會委婉、察言觀色,服務他人。
要忍耐、要犧牲、要顧全大局。
沒有犧牲跟努力就得不到愛。
你無法重視自己的需求。重視自己的需求叫自私。(真正的自私是要求別人滿足自己,做不到則懲罰對方。)
你無法重視自己的需求,是因為那些名為「應該」的罪惡感。
「我應該怎麼做,不然就會怎麼樣怎麼樣。」
是身邊總有人提醒我,你又說了「應該」。
在反覆練習好多好多次之後,我發現我不再想「應該」了。而是想「我想怎麼做。」
這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
我發現自己不再在乎別人擁有什麼,分清楚我的是我的,你的是你的之後,失去比較的基礎,只關注在自己身上,我也就不再患得患失。
看到「比較」的行為與自卑感掛鉤,我才驚訝最近我確實不再與他人比較,或許也是與安全感的提升有關。
我就是最好的我,我不需要做什麼努力與犧牲,就能夠擁有愛。
像是女兒容易成為母親的情緒出口…(我就是)
我媽也是只會犧牲小我的傳統婦女,也積壓了不少怨氣。但我很感激我媽從來不要求我什麼。
裡面提到一些媽媽們容易被困住的想法跟情緒,覺得蠻有參考價值的。
雖然有時候我會承受不住我媽的情緒(我會直接逃跑🤣),不過還是希望能力範圍內可以幫她慢慢轉化。
我發現她提供的方法跟我開始學習愛自己的方式很像,都是以自己為出發點,去思考怎麼做對自己最好。
再多的「委屈」,其實都是自己的選擇。重點是要去認知讓你選擇讓自己「委屈」的「罪惡感」是什麼。如果你覺得拒絕別人不會有罪惡感,自然就不會勉強自己配合、甚至覺得委屈了。
而是什麼讓你無法拒絕別人,就是自己要去認清的事情。
我自己覺得最適合自己的方式,是跟自己說話。(然後錄音XD)聽自己的錄音時還能再分析自己的情緒狀態,有時候說一說也會自己說出結論。這個方法也推薦給大家。(如果有人看到這裡XD)
疫情關係開始必須獨自待在房裡的那段時間,也是我練習與自己相處、被迫趕進度的時間了。XD
沒有社交、沒有旅遊,只能獨自面對自己以前逃避的問題。真的是一段很像在修練的時間。
可能大部分的功課我都做過了,所以感覺像是在複習。反而是拿來揣測母親的心理狀態比較多。
不過看完覺得:我尊重她的選擇,其實我也不用做什麼。
只是每次都當她唯一的垃圾桶還是有點痛苦,拒絕她又有點罪惡感,暫時還不知道怎麼解。(反正一個月才回去一次,應該還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