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渣今天晚上想喝酒🖖
@jzjz
Wed, Feb 9, 2022 8:04 AM
Wed, Feb 9, 2022 8:11 AM
17
5
《漁的大歷史:大海如何滋養人類的文明》
整體來說非常詳盡的一本書,從上古的漁業行為,到現代化的漁撈作業都有涉獵。個人是蠻推薦的!不管是喜歡漁業或者喜歡歷史都不要錯過這本書。
但在翻譯的部分有些可以更好的地方,噗內也會寫一些應注意的地方供旅人參考。
內收更多
讀嘛讀嘛
渣渣今天晚上想喝酒🖖
@jzjz
Wed, Feb 9, 2022 8:04 AM
1.從歷史的證據即能看出過漁的紀錄
早在人類僅用採集為主的漁業行為時,就可以看出過漁的紀錄。例如在南美的聖克魯斯島,就記錄到了貽貝越來越小的跡象。或者是十八世紀就記錄到鱈魚越捕越小。其實這都是大自然對人類的警訊,只是我們不曾意識到。甚至在17世紀時人們仍然普遍認知:「因為海洋及其用途為所有人共有是普世的法則……因為所有人都會同意,如果有太多人在陸地上狩獵,或在河流裡捕魚,森林裡的野生動物和河魚很容易就會耗盡,但這樣的情況不會發生在海洋上。」
但大家也不用絕望,其實魚群資源是有可能恢復的。在經過過去幾年各國政府的努力,一些重要魚種陸續有增加的趨勢(即使不明顯)。
渣渣今天晚上想喝酒🖖
@jzjz
Wed, Feb 9, 2022 8:04 AM
2.漁業的發展:採集->陷阱漁具->船隻作業
本書從上古時代開始描述漁業行為,所以可以看到漁業慢慢的演變,包括漁業慢慢從家計型變成商業型漁業、漁業從自給轉變成一個非常好賣的商品。
也可以看到一些魚種自古以來就是人類的愛,例如鮪魚、鯖魚、鱈魚等。我們和幾千年的人吃同一種魚呢!(當然我們吃的小多了)
但有些漁法仍然是千年傳統呢...例如古代地中海會使用槳拍擊水面,模仿魚群跳躍的聲音,吸引鮪魚前來覓食進而捕獲。台灣亦有一種類似的魚法叫鰹竿釣,撒餌和水至水面,營造有很多餌料生物在水面躍動,進而誘捕鰹魚或者鮪魚上鉤。
興趣只在漁業的人讀這本前半段時可能會覺得有點無聊。但相信我,越讀會越有醍醐味!想瞭解現代化漁業可以專注在21章,講到的是現代工業化漁業及過漁危機。
渣渣今天晚上想喝酒🖖
@jzjz
Wed, Feb 9, 2022 8:05 AM
3.各種文明對魚的吃法
這有趣。啊我就是為了愛吃魚才讀漁業的阿...不管是羅馬的魚醬、還是希臘人的「切掉彩帶魚(隆頭魚類)的頭,清洗乾淨並切成片。將起司和油倒在魚片上。」聽起來都超好吃的!想吃煙燻鯡魚、想吃鯷魚醬...阿,餓了。
當然為了環保孩是不鼓勵吃隆頭魚啦...但感覺起司和油倒在魚片上可以用用別的魚種阿...餓了。
渣渣今天晚上想喝酒🖖
@jzjz
Wed, Feb 9, 2022 8:05 AM
Wed, Feb 9, 2022 8:11 AM
翻譯備註
渣渣今天晚上想喝酒🖖
@jzjz
Wed, Feb 9, 2022 8:06 AM
Wed, Feb 9, 2022 8:09 AM
第十一章 埃及法老的配給:一張圖說為「埃及古王國的漁民乘紙莎草舟,在淺水以矛刺魚」,我對比原文應是「埃及古王國的漁民乘紙莎草舟,在淺水捕魚」
那時候我超認真看怎麼看都覺得那張圖是利用類似手抄網的工具和釣具在捕魚,怎麼看都沒有茅阿...所以去找原文對比了一下。
渣渣今天晚上想喝酒🖖
@jzjz
Wed, Feb 9, 2022 8:07 AM
Wed, Feb 9, 2022 8:09 AM
第十二章 鮪魚與地中海的財富:「在古代地中海,最先出現的捕魚用具是魚鉤和釣繩,但大規模作業則需要使用陷阱和漁網。投網、刺網和圍網在海灘展開的景象不足為奇,在河流捕魚時使用的錐形漁網亦然。」然而根據後文「有些漁網是定置的,其他則是從船上設置,而後再拖曳上岸。」我認為圍網應翻作地曳網較為正確。
渣渣今天晚上想喝酒🖖
@jzjz
Wed, Feb 9, 2022 8:07 AM
Wed, Feb 9, 2022 8:10 AM
同章下面的「長釣繩和掛在支繩上的多枚魚鉤已被廣泛使用」長繩釣應翻作延繩釣。
渣渣今天晚上想喝酒🖖
@jzjz
Wed, Feb 9, 2022 8:10 AM
Wed, Feb 9, 2022 8:10 AM
第三部 進退維谷的漁民中「使用拖網,是一種在海底拖行的加重漁網」此處應寫「底拖網」較為準確,因為有不會在「海底」拖行而是在海中拖行的中層拖網。
載入新的回覆
整體來說非常詳盡的一本書,從上古的漁業行為,到現代化的漁撈作業都有涉獵。個人是蠻推薦的!不管是喜歡漁業或者喜歡歷史都不要錯過這本書。
但在翻譯的部分有些可以更好的地方,噗內也會寫一些應注意的地方供旅人參考。
內收更多 讀嘛讀嘛
早在人類僅用採集為主的漁業行為時,就可以看出過漁的紀錄。例如在南美的聖克魯斯島,就記錄到了貽貝越來越小的跡象。或者是十八世紀就記錄到鱈魚越捕越小。其實這都是大自然對人類的警訊,只是我們不曾意識到。甚至在17世紀時人們仍然普遍認知:「因為海洋及其用途為所有人共有是普世的法則……因為所有人都會同意,如果有太多人在陸地上狩獵,或在河流裡捕魚,森林裡的野生動物和河魚很容易就會耗盡,但這樣的情況不會發生在海洋上。」
但大家也不用絕望,其實魚群資源是有可能恢復的。在經過過去幾年各國政府的努力,一些重要魚種陸續有增加的趨勢(即使不明顯)。
本書從上古時代開始描述漁業行為,所以可以看到漁業慢慢的演變,包括漁業慢慢從家計型變成商業型漁業、漁業從自給轉變成一個非常好賣的商品。
也可以看到一些魚種自古以來就是人類的愛,例如鮪魚、鯖魚、鱈魚等。我們和幾千年的人吃同一種魚呢!(當然我們吃的小多了)
但有些漁法仍然是千年傳統呢...例如古代地中海會使用槳拍擊水面,模仿魚群跳躍的聲音,吸引鮪魚前來覓食進而捕獲。台灣亦有一種類似的魚法叫鰹竿釣,撒餌和水至水面,營造有很多餌料生物在水面躍動,進而誘捕鰹魚或者鮪魚上鉤。
興趣只在漁業的人讀這本前半段時可能會覺得有點無聊。但相信我,越讀會越有醍醐味!想瞭解現代化漁業可以專注在21章,講到的是現代工業化漁業及過漁危機。
這有趣。啊我就是為了愛吃魚才讀漁業的阿...不管是羅馬的魚醬、還是希臘人的「切掉彩帶魚(隆頭魚類)的頭,清洗乾淨並切成片。將起司和油倒在魚片上。」聽起來都超好吃的!想吃煙燻鯡魚、想吃鯷魚醬...阿,餓了。
當然為了環保孩是不鼓勵吃隆頭魚啦...但感覺起司和油倒在魚片上可以用用別的魚種阿...餓了。
那時候我超認真看怎麼看都覺得那張圖是利用類似手抄網的工具和釣具在捕魚,怎麼看都沒有茅阿...所以去找原文對比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