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eet to Tongue and Sound to Eye》 主角 James Wellesley 幼年曾被妖精帶到妖精的世界,回來之後就變得對什麼事都提不起勁,吃東西也沒有味道,而且有點反社會的傾向,沒有辦法 appreciate 別人為了建立關係付出的努力。他發現自己不會死,每個星期他都會自殺一次,但他從沒死過。
James 的父母無法接受他的改變,於是把他寄養在他的阿姨家。因為 James 是一個魔法師(文中設定類似巫師,有魔力、能夠施法的人),阿姨就請了一個家教 Hawthorn 來教導他關於魔法的知識。結果 James 從 Hawthorn 口中得知,他會變成這樣可能是因為妖精把他的死亡從他身上剝奪了,存放在一個隱密的地方;只要死亡沒有回到他身上,他就是不死的——但他也不是個完全的人了。
有人讀出了女性主義,有人認為 Laura 跟 Lizzie 其實是同性戀關係,也有人說小妖精市集象徵的是婚姻市場——女性一旦吃了水果、做了交易,生活就回不去了。 雖然也被定位成童詩,但據說作者 Rossetti 表示過這首詩有些性暗示的成分,比方形容 Laura 吃水果時,用的不是咬,而是吸 (suck) 這個動詞,後來 Lizzie 為了妹妹去買水果,小妖精逼她當場吃下去,用的是 Held her hands and squeez’d their fruits against her mouth to make her eat 這樣的形容。對成人來說 suck 跟 squeez 已經算非常露骨了,不過小孩子可能不會有那方面的聯想……?
作者:Ogiwara Saki
Tag: 魔法師、妖精、冒險、師生、開放式結局、短篇
評分:4.2
& Ogiwara Saki 的妖精三部曲:《Sweet to Tongue and Sound to Eye》、《But ever in the moonlight》、《Much and Many: Or, the Death of Thomas Rust》
👉 閱讀全文
英耽 BL書單共筆
本來不知道這三個故事有關連,全部讀完之後我認為照噗首的順序最好,因為有些設定在第一部介紹過之後還會陸續出現。
這次主要介紹的第一部是一個找尋失物的故事。後面兩部雖屬同一世界觀但是不同主角,時間也相隔了數十年,可以獨立閱讀。全文都在同一個網站。
主角 James Wellesley 幼年曾被妖精帶到妖精的世界,回來之後就變得對什麼事都提不起勁,吃東西也沒有味道,而且有點反社會的傾向,沒有辦法 appreciate 別人為了建立關係付出的努力。他發現自己不會死,每個星期他都會自殺一次,但他從沒死過。
題外話:三篇標題都是出自 Christina Rossetti 的 Goblin Market。Rossetti 是英國維多利亞時期最有名的詩人之一,這首詩是她的經典之作,英美大學學文學的學生可能都分析過這首詩。因為很好奇為什麼 Ogiwara 要引用其中的詩句,我就稍微讀了一下XD
看著 Laura 一天天衰落下去,Lizzie 為了救她只好去找小妖精買水果,忍下各種欺侮,最後終於挽回妹妹的性命。
雖然也被定位成童詩,但據說作者 Rossetti 表示過這首詩有些性暗示的成分,比方形容 Laura 吃水果時,用的不是咬,而是吸 (suck) 這個動詞,後來 Lizzie 為了妹妹去買水果,小妖精逼她當場吃下去,用的是 Held her hands and squeez’d their fruits against her mouth to make her eat 這樣的形容。對成人來說 suck 跟 squeez 已經算非常露骨了,不過小孩子可能不會有那方面的聯想……?
所以這句話在 Ogiwara 的故事裡影射的或許是死亡?死亡也是沒辦法得到第二次、但在概念上又極具誘惑力的東西:因為沒有它的人類是不完整的,它滿足了人類的定義。
總之以我門外漢的解讀大概只能猜測到這裡了,如果大家讀完有什麼發現的話歡迎跟我說。X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