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o🦊
@FrxvMino
Sun, Jan 16, 2022 10:37 AM
6
投資最重要的事
「每個人都能得到平均水準的投資績效,只要去投資每支股票都買一點的指數基金就好。這會給你所謂的市場報酬(market returns),剛好與市場的表現相符。但成功的投資人想要賺得更多,他們想要打敗大盤。我認為,這正是成功投資的定義:比市場和其他投資人表現得更好。」——投資最重要的事 p.33
Mino🦊
@FrxvMino
Sun, Jan 16, 2022 10:40 AM
為什麼要打敗大盤呢?
因為成為了一個主動去投資的人,會需要做許多的作業與準備,才能夠知道自己在做什麼,而不是把錢丟入水中等待仙子浮出並扔回比原本多或少的錢。
所以身為投資人,都花時間做功課了,賺得比大投資大盤少,那還不如去投資大盤穩定。
Mino🦊
@FrxvMino
Sun, Jan 16, 2022 10:44 AM
要打敗大盤也並不容易,同時與數百萬人在零和的遊戲中取得勝利,那就只能夠打敗別人。
最早,我會覺得如果有個商品很棒,那就投資他們公司吧,這就是價值投資。後來我發現,這些商品未必會漲,也未必有話題性,但有話題性的,至少股價較為活躍。
於是我開始相信所謂的話題性、輿論與所謂的檔期,像是相信端午節中元節前,食品相關的公司會漲價,或是蘋果在新機發售的前後總會有些漲幅。
Mino🦊
@FrxvMino
Sun, Jan 16, 2022 10:46 AM
直到後來,我才開始試著去思考,話題是真是假?是否會因為產業或國際局勢影響?各個族群與投資者可能會如何看待?
未來會是怎麼樣的呢?我對自己的預測有幾分把握?
至此,我才到了書裡提及的「第二層思考」。
Mino🦊
@FrxvMino
Sun, Jan 16, 2022 10:52 AM
大盤,其實可以說是「大多數人」,如果我要比大多數人好,那我投資的思考方式勢必要與眾不同。而會去做第二層思考的人較少,這就成了與眾不同很重要的一塊基石,這也能讓我更清楚自己的投資,而不是人云亦云的盲從。
當第一層思考說「這是一家好公司,就買這支股票吧!」時,第二層思考可能會說「這是一家好公司,但每個人都認為這家公司很好,所以這不是好公司。這支股票的股價被高估,市價過高,所以賣出!」
(取自p.35的範例)
仔細想想,成功的投資也許是僥倖,但從不是膚淺的思考。因為每個人都能想到的時候,那就不會有人能透過這思路成功獲利。
Mino🦊
@FrxvMino
Sun, Jan 16, 2022 10:56 AM
Sun, Jan 16, 2022 10:56 AM
書中有提到幾個問題,我覺得每次投資前都該這麼問問自己。
未來可能產生的結果會落在哪些範圍?
我認為會出現哪個結果?
我的看法正確的機率有多高?
大家有哪些市場共識?
我的預期與市場共識有多大的差異?
這項資產的市價與市場共識認為的價格有多吻合?與我認為的價格呢?
價格所反出的公式心態是過於樂觀還是悲觀?
如果市場共識證明是正確的,那對資產價格有什麼影響?如果我的預期才是正確的,又有什麼影響?
Mino🦊
@FrxvMino
Sun, Jan 16, 2022 11:01 AM
也如書中部分提到的,會叫你別去思考這些的,想讓你簡化投資的人只有幾種。
一種是想認為你有人能力投資但不會投資,需要他們替你投資的人,如基金管理人或推銷投資商品的人。
一種是告訴你如何可以簡單賺錢,向你收著學費,而不是自己用這方法去賺錢的人。
還有就是人云亦云的小道消息,想嘗試賺大錢卻高估或不具備能力的人。
Mino🦊
@FrxvMino
Sun, Jan 16, 2022 11:03 AM
想到要真的打敗大盤,那就必須要有與眾不同且正確的判斷,這很困難,但卻是個很實際的目標。而第二層思考,就是關鍵的第一步,也是脫離大盤(大眾思考)的第一步。
Mino🦊
@FrxvMino
Sun, Jan 16, 2022 11:04 AM
Torr
@toorfurry
Sun, Jan 16, 2022 3:20 PM
打敗大盤,不只是打敗全人類的隨機半數人而已,大盤包含的還有一大堆的精銳投顧,法人那些的,還有一大票想著打贏大盤的其他投資人
獠也🤞順順利利
@tux543
Sun, Jan 16, 2022 4:19 PM
要打敗大盤,需有敏銳的觀察力外還要具備與眾不同且獨特的思考觀點,很不容易
Mino🦊
@FrxvMino
Mon, Jan 17, 2022 1:17 PM
Torr
: 所以也會有打不贏就交管理費,上車加入大盤的想法(((
Mino🦊
@FrxvMino
Mon, Jan 17, 2022 1:20 PM
獠也🤞順順利利
: 與眾不同不難,要做出只有少部分人會注意到的正確判斷,真的要有超群的洞察力
載入新的回覆
「每個人都能得到平均水準的投資績效,只要去投資每支股票都買一點的指數基金就好。這會給你所謂的市場報酬(market returns),剛好與市場的表現相符。但成功的投資人想要賺得更多,他們想要打敗大盤。我認為,這正是成功投資的定義:比市場和其他投資人表現得更好。」——投資最重要的事 p.33
因為成為了一個主動去投資的人,會需要做許多的作業與準備,才能夠知道自己在做什麼,而不是把錢丟入水中等待仙子浮出並扔回比原本多或少的錢。
所以身為投資人,都花時間做功課了,賺得比大投資大盤少,那還不如去投資大盤穩定。
最早,我會覺得如果有個商品很棒,那就投資他們公司吧,這就是價值投資。後來我發現,這些商品未必會漲,也未必有話題性,但有話題性的,至少股價較為活躍。
於是我開始相信所謂的話題性、輿論與所謂的檔期,像是相信端午節中元節前,食品相關的公司會漲價,或是蘋果在新機發售的前後總會有些漲幅。
未來會是怎麼樣的呢?我對自己的預測有幾分把握?
至此,我才到了書裡提及的「第二層思考」。
當第一層思考說「這是一家好公司,就買這支股票吧!」時,第二層思考可能會說「這是一家好公司,但每個人都認為這家公司很好,所以這不是好公司。這支股票的股價被高估,市價過高,所以賣出!」
(取自p.35的範例)
仔細想想,成功的投資也許是僥倖,但從不是膚淺的思考。因為每個人都能想到的時候,那就不會有人能透過這思路成功獲利。
一種是想認為你有人能力投資但不會投資,需要他們替你投資的人,如基金管理人或推銷投資商品的人。
一種是告訴你如何可以簡單賺錢,向你收著學費,而不是自己用這方法去賺錢的人。
還有就是人云亦云的小道消息,想嘗試賺大錢卻高估或不具備能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