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薩🦁🦢
@jinjinazui
Fri, Jan 14, 2022 3:57 AM
40
14
【北方以北專欄】飢餓劇場――被資產化的臺灣原民界 | 典藏 ARTouch.com
人類社會學裡,原民世界並沒有「生產藝術」或「製造藝術」這種創作式的概念,其物件生產原在於「勞動生活」、「祭典儀式」、「日常所需」的動能。早期的以物易物只是一種交換式的生存交易行為,不具資本概念的支配性與展示性。原民文物的展示,乃來自文化資產保存的概念。至於原民的當代藝術是什麼?顯然此命題是來自現代化或西化體系中的展覽概念。在當代藝術機制權威群,試圖將原民藝術家引進雙年展機制,又以國際策展人作闡釋與市場發展的串連時,實已伏下原民藝術的當代精神,必然面對現代資本社會的機制作業挑戰。
阿薩🦁🦢
@jinjinazui
Fri, Jan 14, 2022 3:58 AM
Fri, Jan 14, 2022 3:58 AM
......史密斯運用「後身份」(post-identity)一詞,指出在被殖民的原民議題上,多重蹈了白人優越論、移民殖民主義的覆轍。當今的種族清洗,不僅不斷遮蔽原民群體,還使過去討論過的白人(漢人)優越論、移民殖民主義、異性戀父權制等結構變得更加牢固。臺灣官方與藝壇主流者,多是將「原民」設定在一個由移民與殖民主義所形塑的區塊,在文化展演與視覺藝術實踐上,被期許出某種想像的樣態。當臺灣文化治理者不斷強調原民文化樣態的保存時,此保護主義即建立在一種軟性的優越態度上。
阿薩🦁🦢
@jinjinazui
Fri, Jan 14, 2022 3:58 AM
Fri, Jan 14, 2022 3:58 AM
原民文化被視為一種靈民文化,被安置在山海自然生態、被隔離於現代性之外,他們被獵奇地崇拜觀看,以為他們都應該不吃不喝,具有靈人或牲人的自然超能力。在「原始自然的巨靈」與「現代社會的巨靈」的凝視中,如果前者不合於後者的期待,即有了二元論的審判,一是來自社會公約,二是來自優越者的失望。
載入新的回覆
人類社會學裡,原民世界並沒有「生產藝術」或「製造藝術」這種創作式的概念,其物件生產原在於「勞動生活」、「祭典儀式」、「日常所需」的動能。早期的以物易物只是一種交換式的生存交易行為,不具資本概念的支配性與展示性。原民文物的展示,乃來自文化資產保存的概念。至於原民的當代藝術是什麼?顯然此命題是來自現代化或西化體系中的展覽概念。在當代藝術機制權威群,試圖將原民藝術家引進雙年展機制,又以國際策展人作闡釋與市場發展的串連時,實已伏下原民藝術的當代精神,必然面對現代資本社會的機制作業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