櫻花瞎
@thorhsu
Sat, Dec 25, 2021 12:29 PM
Sat, Dec 25, 2021 12:32 PM
9
這個啊,要改制升格直轄市當然要看地方民意啊。那竹竹現在黃白藍都在吵說改制就是選舉奧步。很簡單,那就不要改制啊,想改制的縣市先去改制。
改制後錢就變多了,地方自治和財政權都擴大了,傻蛋才不要。根本什麼都好,除了改制後區長就不能選了,原本的鄉鎮市長是可以選的。這個很不好,人民的民意被剝奪了,應該恢復回來
人家都是想改制成直轄市想得不得了,你們竹竹反對就算了,我看過幾年誰會後悔 。
掰噗~
@baipu
Sat, Dec 25, 2021 12:29 PM
那ㄝ阿捏!?
機器狼🔜茶會首次出毛!
@KMN_BOT
Sat, Dec 25, 2021 12:32 PM
是這樣的嗎汪
?
機器狼🔜茶會首次出毛!
@KMN_BOT
Sat, Dec 25, 2021 12:32 PM
咦咦咦汪
John Smith
@john_smith_us
Sat, Dec 25, 2021 12:32 PM
要不要一次併一併 ? 桃竹苗/北北基宜/中彰投/雲嘉南/高高屏/ ... 花東實在太大怎麼辦 ?
一條魚
@niter
Sat, Dec 25, 2021 12:33 PM
你們打架,我們花蓮國就不摻和了
正港統一喵
@grop
Sat, Dec 25, 2021 12:48 PM
改制以後少最多的是鄉鎮市民代表
林北油熊
@u1302094
Sat, Dec 25, 2021 1:35 PM
其他縣我不知道,新竹縣的鄉鎮市公所很有效率啊
自辦小規模土地重劃的時候很有效率,例如芎林鄉
林北油熊
@u1302094
Sat, Dec 25, 2021 1:45 PM
正港統一喵
: 先別管鄉鎮市民代表了,新竹市議會現在34席,新竹縣議會現在36席,合併之後最多只能55席(原住民席次另計)而且絕對不可能衝滿這個Quota, 現任的各議座肯定跳腳
IAMEnemy
@IAMEnemy
Sat, Dec 25, 2021 2:01 PM
竹竹民調都是55趴以上支持合併啦。真的少最多的是鄉鎮市長那個區塊 都改官派
IAMEnemy
@IAMEnemy
Sat, Dec 25, 2021 2:08 PM
說真的黃白藍三黨反對合併就是怕堡壘被瓦解,新竹縣市是第三勢力的大本營
公親王白馬
@aceddar
Sat, Dec 25, 2021 2:09 PM
linda6277
: 最近很多討論改直轄市後,沒了基層選舉的問題。
這會造成從政的成本變得很高,民代缺乏歷練,民代素質會降低。
地方自治有其必要性,空降的區長容易變成市長酬庸,變成市長樁腳。升格直轄市,基層民代的利弊得失,很難計算。
公親王白馬
@aceddar
Sun, Dec 26, 2021 5:14 AM
linda6277
: 我以前住台北市,覺得沒什麼問題。自從搬到新北市後,基層的鄉民代表,區長……對於幅員廣大的鄉鎮來說,我認為是有必要的。
公親王白馬
@aceddar
Sun, Dec 26, 2021 5:33 AM
linda6277
: 我不認為是這樣,里長的區域比較小,能用的資源也少。
鄉鎮代表相對權力資源大一點,選舉門檻也比較低。對於想參政的人來說,這種選舉是有必要性的。
一下拉到大選區的市議員,大部分人根本沒有這樣人脈和財力。
跑紅白帖,根本沒那麼不堪,和在地鄉親的連結本來就是重要的。
現在直轄市市議員,之所以會搞成和里長鄉民代表一樣,那是因為基層民代沒有了,只能由市議員來做。不同層級民代,分層負責沒什麼問題。
公親王白馬
@aceddar
Sun, Dec 26, 2021 5:36 AM
台北市和其他直轄市最大的差異,台北市的面積太小了。
從台北市政府出發,沒有一個小時到不了的台北市地區。
目前其他直轄市都比台北市要大的太多。
這個不是阿扁改善行政效率的結果,而是先天上台北市面積比較小。
公親王白馬
@aceddar
Sun, Dec 26, 2021 5:53 AM
linda6277
: 你講的是兩個議題,一是民代素質,二是行政效率。
民代素質反應選民素質,而不是基層民代比較差。但基層民代缺乏曝光度,比較容易規避媒體監督。反過來說基層民代權力小,出事的代價也比市議員要低,這是相對的。
我住台北市30年,阿扁對於台北市的影響,我很清楚。台北市的行政效率尤其先天優勢,光行政區域面積小就贏很多了。
行政區域大小一定有關係,你知道光一個路口出問題要會勘,新北市要派人來就很難派。越遠的地方,就越難派人過去。
你講的基層民代亂象,我同意,但這不表示基層民代就不重要。而是民代素質無法好好發揮系統功能。
公親王白馬
@aceddar
Sun, Dec 26, 2021 5:55 AM
今天有個優秀年輕人,要在家鄉選民代,從基層的民代開始選舉才有機會改善。
從市議員開始選舉,成本真的太高,無論是人脈和金錢都是。長遠來說,會有政治世襲和壟斷的問題。
公親王白馬
@aceddar
Sun, Dec 26, 2021 6:10 AM
linda6277
: 一個鄉,大概四五個里,只要是關心地方的人,都可以兼顧。
但拉到市議員層級,動輒2~3區(鄉鎮),市議員自己要連任都有問題了……是有多少人可以當選?
反過來說,市議員花這麼多錢,要找機會賺回來的可能性也更高。
我不是要和你爭論基層民代的好壞問題,而是參政門檻拉高,事實上是不利於全民參政的。缺乏基層民代選舉,會有其後遺症。當年喊國會減半,立委變少,也是有代價。
台北市有台北市的先天優勢,不太能用台北市的經驗去看其他面積更大的直轄市。
公親王白馬
@aceddar
Sun, Dec 26, 2021 6:18 AM
linda6277
: 你誤會了,我只是想表示台北市的經驗,不能適用在其他縣市上面。
我認同基層民代在幅員遼闊區域的價值還有必要性,但背後的弊病也是要考量。
公親王白馬
@aceddar
Sun, Dec 26, 2021 6:30 AM
linda6277
: 我覺得台北市這麼小,先天就贏太多了。有錢人家的獨生子,全部家族資源都灌下去。
其他直轄市要追,短期內真的不可能。
但其他縣市腹地大,可以發展的空間多,是未來的利多。
台北市很難再有大規模開發了。
公親王白馬
@aceddar
Sun, Dec 26, 2021 6:51 AM
linda6277
: 事實上,市議員爛到靠北的也一堆。
我的想法還是要有基層民代和代表會,有比較低的參政門檻。
大家想法不一樣,很正常。開管委會,里民大會……多關心地方事務,這樣家鄉會更好。不然都是被有利可圖的人拿去斂財。
林北油熊
@u1302094
Sun, Dec 26, 2021 7:24 AM
linda6277
: 地制法都有律定席次上限,各直轄市議會如果想要的話自己修自治條例就好
修了就被說自肥
公親王白馬
@aceddar
Sun, Dec 26, 2021 1:43 PM
linda6277
: 我之前因為孩子校門口的交通問題,和交通局打交道好一陣子。以新北市來說,幅員廣大,每個交通局人員的管轄範圍真的很大。直轄市這麼多業務,每個公務人員其實負擔都很重。
反映給議員,事實上就是每個議員都有自己的地盤,如果居住地剛好是票少的區域,沒有議員用心經營.....真的會求助無門。上面有提到,基層民代對於當地會比較瞭解,真的比較能反映當地現況。
但我也理解,基層民代確實有很多問題和弊病。但這些地方組織,參選門檻比較低,確實很適合有心從政的人參與。
公親王白馬
@aceddar
Sun, Dec 26, 2021 1:57 PM
linda6277
: 我以前常常打1999和參與議員會勘,這些我都很清楚。現實就是,台北市和其他直轄市不一樣,其他直轄市的面積都大過台北市太多。
我覺得你的論點就是,沒有基層民代一樣可以兼顧行政效率,一樣能由其他管道反映地方民意,避免基層民代舞弊。
但我自己的經驗告訴我,基層民代,有其優點。單一民意反映和基層民代反映,兩者對政府的影響力不同。不管是市政府,還是議員,轄區越大,越難兼顧。我從台北市搬家到新北市後,已經很深刻體會城鄉差距是什麼。
公親王白馬
@aceddar
Sun, Dec 26, 2021 2:00 PM
這幾年來,台北市的人口外移,對其他地方政府帶來的很大的挑戰。來自台北都會區的人,比較敢挑戰政府,和政府周旋,動用當地議員和民代的頻率很高。
之前其他噗友說,出了大台北都鄉村,我的體會也真的是這樣。所以都會人口外移,會對當地的政治生態帶來改變,對於施政也是。
公親王白馬
@aceddar
Sun, Dec 26, 2021 2:02 PM
所以問我是否理解台北市的狀況,我真的TMD超理解。因為台北市那一套,換到新北市就行不通了。
台北市,錢多,面積小,真的是超得天獨厚的。要見到議員,找到民代也很方面。
公親王白馬
@aceddar
Mon, Dec 27, 2021 1:26 AM
linda6277
: 轄區大小,本來就是問題。
如果你認為這不是問題的話,那真的不可能討論下去。
上面我就說了,同樣從市政府出發,台北市轄區,大部分一小時都能到。光要約會勘,稽查,取締……其他面積大的縣市,交通和時間成本就多太多了。
公親王白馬
@aceddar
Mon, Dec 27, 2021 1:28 AM
linda6277
: 行政效率和轄區面積是成反比。但我上面的噗也有說,台北市勝在面積小,但發展會受到侷限。但其他直轄市有腹地大,將來發展的可能。
公親王白馬
@aceddar
Mon, Dec 27, 2021 1:35 AM
linda6277
: 我從頭到位都是在說,縣市面積太大,但個區域有在地基層議員,比較能反應在地問題。
直轄市取消基層議員,一般市議員選區較大,各有地盤。自己所在區域不見得能有民代好好經營。
而升格直轄市,幅員廣大的話,對於偏遠區域的服務效率會變得比較差一些。
公親王白馬
@aceddar
Mon, Dec 27, 2021 1:38 AM
linda6277
: 學員交通問題,屬於交通局。當業務負責人負責區域太廣,要辦理會勘會,時間難約。越偏僻,越難約。我覺得我和你沒有討論到同一個點上。
公親王白馬
@aceddar
Mon, Dec 27, 2021 1:40 AM
我都不好意思直接說,我以前就景美那邊的人。合併成文山區,我辦事還要去木柵的文山區公所,根本搞到我。這種合併後面積變大,我要去辦事就增加我的時間和交通成本了。
公親王白馬
@aceddar
Mon, Dec 27, 2021 1:42 AM
少掉那些基層民代,民眾要找民代陳情,只能往上找市議員。市議員要服務的區域和事情更多,不見得能好好處理。
公親王白馬
@aceddar
Mon, Dec 27, 2021 1:45 AM
linda6277
: 會勘完,有得能改,有的不能改。有得牽扯到修改預算,要等預算,有的是沒錢改。
總之這樣一來一往,事情就拖很久了。
我已經講得很清楚,就我在台北市和新北市的經驗,台北市行政效率好太多。
公親王白馬
@aceddar
Mon, Dec 27, 2021 2:00 AM
linda6277
: 我覺得你忽略太多時間和空間的成本,和你討論不在一個頻道上。
我放棄這樣的討論。
Pyrogen
@Senyoi
Mon, Dec 27, 2021 5:28 AM
聽過竹縣湖口一帶鐵桿軍藍的說法,他們對竹市的新觀光發展稱羨,覺得林智堅做得很認真
Pyrogen
@Senyoi
Mon, Dec 27, 2021 5:29 AM
Mon, Dec 27, 2021 5:33 AM
黃白藍覺得竹縣居民沒人期待改制,可能還言之過早
反而藍想加蔥,推竹竹苗合併,民調更慘
正港統一喵
@grop
Mon, Dec 27, 2021 11:38 AM
感謝高烘乾,新竹縣繼續科科囉
獨家》力促竹竹併 林智堅犧牲小我 擬棄選首任大新竹市長! - 政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IAMEnemy
@IAMEnemy
Mon, Dec 27, 2021 11:47 AM
這樣一定一堆人打麻將 勝負難料
Pyrogen
@Senyoi
Mon, Dec 27, 2021 1:36 PM
之前聽到別人描述新竹縣的印象:地方諸侯多,加上各宗教勢力,讓KOEI開發一款新竹的野望都可以
載入新的回覆
改制後錢就變多了,地方自治和財政權都擴大了,傻蛋才不要。根本什麼都好,除了改制後區長就不能選了,原本的鄉鎮市長是可以選的。這個很不好,人民的民意被剝奪了,應該恢復回來
人家都是想改制成直轄市想得不得了,你們竹竹反對就算了,我看過幾年誰會後悔 。
自辦小規模土地重劃的時候很有效率,例如芎林鄉這會造成從政的成本變得很高,民代缺乏歷練,民代素質會降低。
地方自治有其必要性,空降的區長容易變成市長酬庸,變成市長樁腳。升格直轄市,基層民代的利弊得失,很難計算。
鄉鎮代表相對權力資源大一點,選舉門檻也比較低。對於想參政的人來說,這種選舉是有必要性的。
一下拉到大選區的市議員,大部分人根本沒有這樣人脈和財力。
跑紅白帖,根本沒那麼不堪,和在地鄉親的連結本來就是重要的。
現在直轄市市議員,之所以會搞成和里長鄉民代表一樣,那是因為基層民代沒有了,只能由市議員來做。不同層級民代,分層負責沒什麼問題。
從台北市政府出發,沒有一個小時到不了的台北市地區。
目前其他直轄市都比台北市要大的太多。
這個不是阿扁改善行政效率的結果,而是先天上台北市面積比較小。
民代素質反應選民素質,而不是基層民代比較差。但基層民代缺乏曝光度,比較容易規避媒體監督。反過來說基層民代權力小,出事的代價也比市議員要低,這是相對的。
我住台北市30年,阿扁對於台北市的影響,我很清楚。台北市的行政效率尤其先天優勢,光行政區域面積小就贏很多了。
行政區域大小一定有關係,你知道光一個路口出問題要會勘,新北市要派人來就很難派。越遠的地方,就越難派人過去。
你講的基層民代亂象,我同意,但這不表示基層民代就不重要。而是民代素質無法好好發揮系統功能。
從市議員開始選舉,成本真的太高,無論是人脈和金錢都是。長遠來說,會有政治世襲和壟斷的問題。
但拉到市議員層級,動輒2~3區(鄉鎮),市議員自己要連任都有問題了……是有多少人可以當選?
反過來說,市議員花這麼多錢,要找機會賺回來的可能性也更高。
我不是要和你爭論基層民代的好壞問題,而是參政門檻拉高,事實上是不利於全民參政的。缺乏基層民代選舉,會有其後遺症。當年喊國會減半,立委變少,也是有代價。
台北市有台北市的先天優勢,不太能用台北市的經驗去看其他面積更大的直轄市。
我認同基層民代在幅員遼闊區域的價值還有必要性,但背後的弊病也是要考量。
其他直轄市要追,短期內真的不可能。
但其他縣市腹地大,可以發展的空間多,是未來的利多。
台北市很難再有大規模開發了。
我的想法還是要有基層民代和代表會,有比較低的參政門檻。
大家想法不一樣,很正常。開管委會,里民大會……多關心地方事務,這樣家鄉會更好。不然都是被有利可圖的人拿去斂財。
修了就被說自肥反映給議員,事實上就是每個議員都有自己的地盤,如果居住地剛好是票少的區域,沒有議員用心經營.....真的會求助無門。上面有提到,基層民代對於當地會比較瞭解,真的比較能反映當地現況。
但我也理解,基層民代確實有很多問題和弊病。但這些地方組織,參選門檻比較低,確實很適合有心從政的人參與。
我覺得你的論點就是,沒有基層民代一樣可以兼顧行政效率,一樣能由其他管道反映地方民意,避免基層民代舞弊。
但我自己的經驗告訴我,基層民代,有其優點。單一民意反映和基層民代反映,兩者對政府的影響力不同。不管是市政府,還是議員,轄區越大,越難兼顧。我從台北市搬家到新北市後,已經很深刻體會城鄉差距是什麼。
之前其他噗友說,出了大台北都鄉村,我的體會也真的是這樣。所以都會人口外移,會對當地的政治生態帶來改變,對於施政也是。
台北市,錢多,面積小,真的是超得天獨厚的。要見到議員,找到民代也很方面。
如果你認為這不是問題的話,那真的不可能討論下去。
上面我就說了,同樣從市政府出發,台北市轄區,大部分一小時都能到。光要約會勘,稽查,取締……其他面積大的縣市,交通和時間成本就多太多了。
直轄市取消基層議員,一般市議員選區較大,各有地盤。自己所在區域不見得能有民代好好經營。
而升格直轄市,幅員廣大的話,對於偏遠區域的服務效率會變得比較差一些。
總之這樣一來一往,事情就拖很久了。
我已經講得很清楚,就我在台北市和新北市的經驗,台北市行政效率好太多。
我放棄這樣的討論。
反而藍想加蔥,推竹竹苗合併,民調更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