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
[ 41 ] 馴化的狐狸會像狗嗎?
作者:李.杜加欽、柳德米拉.卓特
出版社:貓頭鷹
譯者:范明瑛

評分:5/5

很有意思的大型狐狸馴化實驗

貓頭鷹出版社一直都是品質保證,他們家的書我看書名有興趣的就會直接買,基本上沒踩過雷(但曾經一本講生物演化的太難了我看不懂)。這本書出現時我就覺得是一本很有意義的書,副標題是「蘇聯科學家的劃時代實驗與被快轉的演化進程」,演化這檔事在我的想像裡應該要經歷好幾千、萬年吧,這本書裡卻紀錄了蘇聯科學家用50年左右,大概半世紀的時間就成功完成狐狸馴化實驗。我聽我去過日本狐狸村的朋友說,狐狸很兇,當時他不太敢靠近,只敢遠遠看,但從這本書彩頁裡卻可以看到狐狸像狗一樣被人類抱在懷裡,凶暴的狐狸竟然可以被馴服,真的會很好奇他們怎麼做到的。

讀嘛讀嘛
不讀會死
狐狸🪴
貝里耶夫(蘇聯的遺傳學家)觀察到人類飼養的動物身上的變化似乎比達爾文所提出的理論更快速。

達爾文認為,演化的變化通常會以微小、漸進的步調發生。馴化動物身上看到的戲劇性變異,需要好幾代的累積。但貝里耶夫注意到,為了育種目的而從野外引進的貂,在不到30年間,毛皮顏色就已經發生驚人變化。......他認為,這意味著野生貂的基因組中,已經包含能產生這些毛皮顏色的基因,只不過這些基因處於不活躍的狀態。......籠飼造成的環境變化,以及為毛皮品質而繁殖的新選擇壓力,必定刺激了這些「休眠」基因變得活躍。p46-47
狐狸🪴
貝里耶夫及柳德米拉(遺傳學家)從狐狸群中挑出比較親人的進行配種,在經過幾代後,特別配種過的馴化的狐狸會明顯比其他野生狐狸更親近人類。但貝里耶夫想要知道,馴化狐狸的親人表現究竟是先天特質(小狐狸生下來就親人)還是後天學習(小狐狸是學習媽媽的舉動),所以他們做了「交叉培養」實驗。

他們從馴化母狐體內取出的胚胎,移植到兇猛母狐子宮中,然後讓兇猛代理母狐產下、養育馴化幼狐。......兇猛母狐產下代孕的馴化幼狐及原有的兇猛幼狐,那些代孕幼狐連走路都還不會,就已經會對人類搖尾巴;相對地,兇猛幼狐則與其母一樣凶狠。......這下疑問一掃而空,對人類溫馴或兇猛的基本性格,某種程度是遺傳特徵。p161、163-164
狐狸🪴
跟狗或狼相較,狐狸其實更「獨」,所以貝里耶夫及柳德米拉短時間馴化狐狸的成果真的很驚人。

狐狸的天性是一旦成年後,就會獨自生活。狐狸和狼在這一點的差異就是狼是群居生物,可能這就是狼比其他動物都更早馴化的關鍵因素。p202
狐狸🪴
本書也提到其他動物認知研究的學者,透過貝里耶夫及柳德米拉的狐狸們,證實了馴化動物的認知能力究竟是刻意被選擇還是偶然發生的。

黑爾的適應主義認為,在社交上更聰明的動物會被人類選擇,但他的導師藍翰認為也許這種社交能力只是馴化偶然的副產物。......他們選擇在貝里耶夫及柳德米拉的狐狸養殖場做實驗,這裡的狐狸沒有實施過專以社會智能為條件的選擇。如果黑爾是對的,那不論是馴化狐狸或野生狐狸在社交能力中的表現應該都很差,因為狐狸團隊沒有根據社會智能為條件選擇馴化狐狸;如果導師藍翰是對的,社會智能是馴化副產物,那馴化狐狸應該能表示出與狗相同的社會智能。......實驗結果符合導師藍翰的假設,社會智能是隨著狐狸馴化而出現。
p256、259
狐狸🪴
總結心得

這本書其實有點不太好摘述,因為大部分都是實驗的過程,其實還是建議有興趣的人可以親自讀一遍,書的文字不難,就是看狐狸團隊對狐狸做各種各樣的馴化實驗,真的很有趣。我另外比較印象深刻的是,貝里耶夫及柳德米拉的狐狸實驗是在蘇聯政府奮力打壓遺傳科學的環境中偷偷進行的,他們覺得俄羅斯的遺傳學不能就這麼中斷,也幸好國家土地面積廣闊,可以躲到西伯利亞地區偷偷做實驗。看到這裡真的很佩服科學家的韌性,為真理犧牲在所不惜。最後提到一個讓人感動的部分,就是蘇聯政府垮台後,狐狸團隊斷糧,很多狐狸死亡,柳德米拉投稿向世界報告狐狸實驗的成果並求救募捐,當時大量的款項從世界各地湧向狐狸團隊,從這裡可以感受到科學無國界,即使政府的立場對立。
狐狸🪴
我覺得這本書真的讓我收獲良多,身為一個文組,求學階段及工作職場完全不可能接觸這些遺傳學的東西,偶爾看看簡單的科普書開眼界,真的很開心。
狐狸🪴
https://images.plurk.com/5gnZ45cTz0twaKIJnhRwwC.jpg
狐狸🪴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