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rieger
gamme:簡單說,以前人發現鹵化銀這種化合物會對光產生反應,曬光越久變質越多,於是就利用這種特性,將鹵化銀塗在紙上,製作出可以記錄光影變化強度的灰階圖片,俗稱相片
最早的相機只是利用放大鏡,將影像投影在相紙上,讓鹵化銀產生化學變化,所以被攝者必須很長時間保持不動.後來的科學家提升了鹵化銀的敏感度,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曝光,同時將拍照產出過程拆開成
1.將影像曝光於底片上,俗稱負片,膠卷(即攝影或拍照)
2.從負片投射影像到相紙上,或稱正片(俗稱洗照片)
Krieger
底片就是塗了很多鹵化銀的塑膠片,然後一次曝光(拍照)後,底片上面仍然存留未變質的的鹵化銀,如果再次受到強光,這些鹵化銀就會繼續變質,造成整塊底片都過度曝光便成黑色,所以需要經過一連串的化學處理,變成安定的底片,以方便後續投影成相片
1.顯影:把變質的溴化銀依照變質程度吸出金屬鹽(便成黑色),曝光越多的部分金屬鹽就越多,也就越黑,所以底片上的影像黑色跟白色是顛倒的
2.顯影太久整塊底片會全部變成黑色,所以必須加入 stopper阻止顯影劑的化學反應
3.底片上殘留的鹵化銀必須清洗掉,不然曬到光又會產生化學變化,經過這個步驟之後底片就算曬到光也不會再產生變化,故稱為"定影"
4.最後必須把定影劑洗乾淨,用俗稱hypo的清潔劑,再水洗晾乾
Krieger
以上一連串利用化學物質顯影定影,並把化學物質清洗乾淨後晾乾的過程,舊稱做洗底片
至於為什麼要在紅色暗房中作業的原因,是因為一連串的過程如果鹵化銀照射到光就會曝光導致底片損毀,但鹵化銀對特定波長的紅色光較不敏感,故在暗房內打入紅色光方便作業
Krieger
底片洗好後,還要曝光到相紙上,才是我們手上拿的相片,通常就是用個放大鏡台在底片後面打光,讓相紙上面的鹵化銀產生化學變化,然後再透過上面1~4的步驟讓影像固定在相紙上,所以就會出現沖洗師在紅色暗房裡夾著相紙在化學藥劑盆裡輕輕搖動,後面則掛了很多相紙等待晾乾的畫面
Krieger
以上這些作業其實非常麻煩,藥劑必須保持一定溫度,浸泡有固定時間,藥劑如果沒有均勻散布的話就會造成顯影程度不一等問題,加上化學藥劑很臭,所以後來這些步驟都改成機器自動處理
自動沖印工廠運作流程 How an Automatic Film Processing Lab oper...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