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半昏
三接遷離公投「這題有點難」 環境經濟學教授妙喻解題:半熟米煮熟或倒掉? | 蘋果新聞網 | 蘋果日報
目前外推1.2公里案會稍微地傷害礁體(大約<2%)。但是,能在數年內多出6%的電。多天然氣發電代表少煤電,對中南部人的肺大有幫助,符合區域間的正義。護2%藻礁需要護到不惜犧牲部份國人的肺嗎?因此,我認為:外推到1.2公里之外的三接案是一個在經濟發展、能源穩定、國人健康、及生態保護上,相當平衡的政策了。本案其實不太適合公投(因為對國人來說複雜遙遠且陌生),留給專家們決定其實可能較好。現在既然必須公投,投票者應認知「既然潮間帶藻礁損害大致已固定,且外推以保護海域藻礁方案相當平衡且優秀。」

三接供氣有助於經濟發展,可以賺錢,因此將來可以有較多稅金,目前及將來就可以將金錢轉而保育藻礁。我們可以看到,桃園海岸及藻礁的保育都有所進步。
月半昏
對社會最好的經濟活動量幾乎一定不是零(如,你可以不穿衣服嗎?)

2019年期刊研究中發現,贊成保護藻礁的國人相當多——甚至多於贊成三接者。然而,之後三接案有一個「極為重大的改變——外推到1.2公里之外」。這是不少學者及環保團體/人士能夠轉而支持三接的原因。因為,外推到1.2公里的方案其目的是不浚深挖掘,故已經最大程度地保護海域藻礁。且1.2公里已到等深線18公尺,該深度不太透光,藻礁的藻需要光,故外推1.2公里案會稍微地傷害礁體(大約<2%,詳細要問生態專家;註:護礁派強調可能有另外的藻礁生態損害)。若想再推出去更遠,就是過度保護礁了——在時間及成本上花費太大!故,就海域藻礁來說,不計天價般的代價硬要100%外推以保護藻礁(相當於零污染),通常不會是對社會最好的方案。幾乎可以肯定地說,是過度追求零污染。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