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星
[電影] 颱風俱樂部
觀影過程很讓人享受耶,跟『青春電幻物語』有相通的母題,但是比起『青』片深刻斧鑿,另一角度來看卻不免打磨過度的青春傷痛,這部的中性曖昧,自我構築再自我瓦解的虛無,搞不好更貼近青春的本質
(以下有雷)
旅星
以下有雷
旅星
這部堆砌了許多動機與情節,也的確讓他們一度如暴風雨一般糾騰,卻在最後剎時雨過天晴,一切彷彿不曾發生

例如健對美智子懷抱欲望無法壓抑,走向暴力與扭曲的權力關係,後半卻無疾而終,在眾人一起跳舞時兩人也毫無顧忌,或是理恵出於被愛的渴望與對未來的不安踏出的東京冒險,也不明不白地結束,尤其是恭一醞釀全片的哲學思考與死亡驅力,花費整個長鏡頭的自殺準備,最後竟是戲仿『犬神家一族』來揶揄調侃,這部電影始終耗費篇幅醞釀並徹底引爆,然後又突兀地自我消解殆盡--相隔一個星期日,到了星期一所有事物都週而復始
旅星
根據網路說法,原始劇本是安排理恵發現電車停駛後,又折返青年的房間,向他更仔細描述了她眼中的恭一,劇本以此附會恭一於結局自殺的動機,但相米導演認為這些說明都屬多餘,全部砍掉

恭一跳樓後,原始劇本中是讓他躺在操場,由泰子摟著,完全是悲劇的畫面,但相米導演硬是改成片中戲仿的黑色幽默,將死亡的悲劇徹底消解--老實說我個人想法是,以劇中校舍的高度跟泥沙的厚度,這要死成還真的很難,但不論事實上的死亡與否,影像本身早就已經先瓦解了死亡
旅星
最後一幕用上極其東方的配樂,理恵看著颱風後的校舍,說出全片最後一句台詞「簡直就像金閣寺」

與三島由紀夫『金閣寺』對照的話,小說裡主角經歷青春期種種欲望的挫折不得志,使得金閣寺相較之下成為佔據了理念上絕對地位的崇高的美,迫使他必須燒毀金閣寺,破壞掉始終在貶抑著他的崇高幻覺,才能夠真正以自身原本的目光直視現實

這種破壞衝動潛藏在電影中所有角色身體裡,以颱風暴雨具體現身,然而結局若是歸結到恭一的死亡,那就僅止於片面肯定這些衝動了--『金閣寺』小說中,主角點燃金閣寺,原本意圖同歸於盡,竟又卻步逃跑,最後抽煙遠眺火場,決定「活下去吧」

小說中,金閣寺的幻影始終阻礙著主角與女性行房,若將他點燃金閣寺,使幻想(燦爛金閣寺)與現實(燃燒金閣寺)真正合一,看成他實現性高潮(小死亡)的假託,則最後的抽煙就宛如「賢者時間」吧
旅星
如果這部電影真的以恭一的悲劇式死亡作收,那反而是過度耽溺、過於入戲了,相米慎二將其收窄成死亡的戲仿,承接『金閣寺』又推得更徹底,將小說中破壞衝動得以具象實現的高潮(之後回歸清明),改造成電影裡莫名消散的反高潮(相米慎二應該是個S)

因此相較其他的日本青春電影,相米慎二對青春的詮釋更加抽離虛無、言之無物,不將少年期描述成可能與想像的待發芽種子,也不闡述前因後果的時空事件脈絡,而是「發生了卻沒有發生」,以此來嘗試描繪更接近核心的,或許可稱之為「感質」的東西

這種電影,老實說看完是很難留下什麼,但作為體驗倒是很有意思XD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