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星
[電影] 繼園臺七號
極端地說,楊凡就是衰,他在2019年威尼斯影展因此片獲劇本獎致詞時針對反送中運動的一番言詞被罵翻,固然是他咎由自取,但要不是放在這個脈絡下,或許對這部電影的內容,一般觀眾也只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這樣放給他過關
旅星
用抽離的,以美學之名而肆意架空脈絡的懷舊的眼光,講一種新舊世代,改革與保守的夾縫之間,某種和解之可能,當然輕鬆佔便宜也不容易出錯,因為只需要肯定「已經發生的事情」就夠了
只壞在2019年發生了太多事,而那些只敢肯定已經發生過的事,甚至還將之充稱為「歷史」的人,不就叫做反動嗎
旅星
旅星
楊凡於台灣成長,在香港茁壯,他的意識形態跟戒嚴時期國民黨之間的差異,或許只在他所謂的「創作自由」,甚至也可疊合到上文提及的camp美學--這兩者的差異在2000年以前可能是「最遙遠的距離」,但放到這些主題不再大逆不道的現在,倒是幾乎認不出差別了
旅星
這部片的前期在台灣由謝文明團隊以手繪(鉛筆+宣紙)確立美術風格與繪製背景(掃描後電腦上色)、協助楊凡製作動態腳本,柯貞年團隊實拍做為人物動作參考素材,中期則在中國由張鋼率領的初心映畫公司製作--在credits上,張鋼是動畫總監,謝文明與張鋼同列為動畫導演
張鋼曾經在青青樹動漫公司參與了三部『魁拔』動畫系列電影,後來獨立出來創設初心映畫,但與前公司關係良好,這次『繼園臺七號』中青青樹也有參與製作
《继园台七号》竞逐金狮奖,我们采访了动画导演张钢 – 三文娱

中期特別在於張鋼採用他所謂「3+2」,亦即「先做一个完全一样的3D素材,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材质渲染,再用二维动画工艺在此基础上刻画和完善。」,可以說沒有這個技術,這部電影是無法成立的
旅星
這應該是第一部從頭到尾幾乎全是慢動作鏡頭的動畫長片?可以看一下預告片,然後想像整整兩小時都是預告片那種畫面

楊凡企圖以此「慢動作美學」來比擬普魯斯特『追憶逝水年華』耗費大幅筆墨描寫微小轉瞬細節的「慢筆美學」,這野心成立與否先不論(我是覺得沒什麼道理),但確是只有「3+2」技術下的一拍一(Full Animation)才能成立

畢竟慢動作鏡頭是2D手繪的最大剋星,用全動畫+精緻穩定的中間幀製作兩小時長片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然而用真人實拍或3D動畫來做出全片慢動作又過於造作呆板(連最愛慢動作的Zack Snyder也得適當運用快慢交替來調控節奏),必須放在有一定抽象距離的2D畫面下,才能達成楊凡的野心嘗試--所以合乎製作預算的3D+畫面效果可行的2D,兩者相加的「3+2」便再契合不過
旅星
所以看到幾篇影評批評這部的動畫「呆板生硬」甚至認為只是真人實拍的劣質再現,我不同意,這部電影的確是只有動畫,尤其特定的動畫形式才能生效,能夠抓住這個破口,要算楊凡厲害

後期的混音是在香港邵氏做的,音效細膩講究純熟,當然連眨眼睛都刻意配上音效是有點過多了,配樂在布拉格錄製,主題曲是齊豫,中間可能最具爭議的一段rap配樂,放在電影裡意外地也算合理;配音員全是知名電影人,歸功於楊凡的人脈

這應該是擔當得起爛片之名的爛片吧,製作精細講究有技術含量、內在邏輯自恰,但毫不損爛片質感,是不是這些也在camp的範疇內呢
旅星
記下朋友的提點:「電影的結局是繼續用離散敘事拆解香港--為什麼這部以退後姿態描述革命的電影,當年在歐洲卻迎合上了對運動的支持(頒給他獎)?如同民主就必須面對需要維持民生的搖擺大眾,我們如何面對楊凡這套論述,有沒有徹底否定批判之外的,其他的論述足以反抗?」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