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豔陽
而當時中國大陸惡性通貨膨脹甚烈,台銀自1946年下半陸續與大陸各省建立通匯關係,大陸的通貨膨脹免不了經由套匯關係輸入台灣。舉例來說,自1948年8月至1949年4月,上海的躉售物價指數上漲了135,839倍;同一時間,1金圓兌新台幣自1835元降至5元,套匯者利益之大可想而知。
台北豔陽
首先是1947年二二八事件奉派來台鎮壓的軍隊並未撤出台灣;其次,由於國府在中國大陸局勢逆轉,台灣被轉進為主要練兵中心之一,移入了更多的青年軍人;最後,中共於1949年10月建國,國府部分官員及軍隊被迫遷台,從而使日人遣返後曾暫時減少的台灣人口數量,在極短期間大量增加,且這些青壯年人力大部分是所謂軍公教人員,依其級職按月支領薪俸,而當時的台灣農業經濟社會根本不可能在短期內增加貨幣稅收,故唯有訴諸印鈔機才能應付軍公薪津支出的需求。
台北豔陽
1946年底的發行額較1945年底增加131%;1947年底又較一年前增加221%;1948年底再較一年前增加1188%;而1949年底更較一年前再增加3481%。這不是單純的貨幣膨脹問題,而是通貨與工資交替的螺旋形膨脹問題。以1947年為例,4月宣佈公務人員待遇基本數改為2000元,加成數連本薪改為28倍;9月底宣佈,自10月份起各機關職員月薪在200元以下者,每人每月加給1500元,公役加給800元;然10月22日重新宣佈,公務人員待遇按底薪3折再加20元乘221倍,原定10月份起月薪在200元以下者,每月加給1500元及公役加給800元,仍照舊維持。在沒有租稅收入支持的情形下,數以倍計的加薪財源當是印鈔機。
台北豔陽
發行增加、物價上漲、公教加薪及發行再增加形成了惡性循環,如同這種惡性螺旋式通貨膨脹如反覆進行下去,即或是1949年6月15日的幣制改革也是無法解決困境的。
台北豔陽
台灣的復元及其後的發展,最關鍵的因素是,1950年韓戰爆發後,美國決定巡弋台灣海峽,並給予台灣經濟及軍事援助。

一位當代的學者更具體地說,1949年6月台灣的幣制改革,在以舊台幣4萬元兌換新台幣1元以壓縮流動性之外,輔以黃金儲蓄存款辦法,允許台灣銀行新台幣存款人在存款到期日易得黃金。這個幣制改革只能暫時度過困難,因為存款人在台灣銀行的存款被用於支應政府支出赤字,在有限黃金存量不斷流失下,1950年6月黃金儲蓄存款不得不叫停,政府長期赤字又成為通貨發行增加的困擾。
台北豔陽
美國的經濟援助在1950年達當時GNP的10%,藉由美元物資出售收入充實了政府的收入,通貨膨脹才告緩和下來。即使如此,直到1961年,年物價上漲率一直都維持在10%上下。換句話說,倘若沒有美國適時給予長期經濟援助,當時台灣本身沒有能力克服惡性通貨膨脹,往後命運的悲慘是很難想像的。
胡不歸
這寫的很好
胡不歸
直接轉就好,不用手動轉。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