柚子
關於《梅艷芳》電影,雖從媒體退位還沒能看到正片,但有種未竟之事的焦慮一直懸在那,使 me 成為無法自理生活、消滅稿量的 baby。先開串救救自己。
柚子
觀影前的焦慮已先爆炸過一波。
 
香港文化研究者李展鵬也是梅迷,他寫《夢伴此城》,後半部有個篇章「粉絲的眾聲喧嘩」,採訪了各個時代與年齡層的梅迷。有一段讓我印象特別深:
 
「因為偶像,Kitty 才認識〈血染的風采〉,才知道有六四事件。『我再看網上影片,知道當時是怎樣清場,很憤慨很悲憤。對於大是大非,我們不可以假裝不知道,這是梅艷芳對我的影響。看到不平事我一定會表態,這是她性格上我最欣賞的一點。對朋友有情有義其實很多人都做到,但是要在政治上勇敢表態,又堅持下去,這樣的人就很少了。我相信她平反六四的心是不會改變的。所以我才會關注佔中,不然我也不會理。那段時間我也會想,如果梅艷芳在的話她會怎樣?如果連她徒弟何韻詩都發聲的話,她肯定也會發聲。』」
柚子
梅艷芳電影的映前預熱到現在,劇組找新一代演員王丹妮、劉俊謙深談梅艷芳如何在八〇年代前衛地征服舞台;也找關錦鵬去片場見證《胭脂扣》的始末;花絮篇中,他們拍攝美術團隊如何循著舊相,好俾心機建起當年的荔園和銅鑼灣利舞台。一切理應值得期待,卻讓我惡寒。華語圈曾浸潤在香港流行文化中,一路走來,有堅持的人,也有人邊走邊丟掉一點。我其實可以理解,2021 年要回頭談梅艷芳、要談當時的大環境,其實無法割捨掉中國市場。但如果放棄去談《民主歌聲獻中華》跟〈血染的風采〉,又該如何還給香港女兒一張原本的臉?
柚子
近來該電影在宣傳時常有一句 slogan:「處境雖變,情懷未變」。昨日梅艷芳冥誕,他們做了支祝賀影片,裡頭當然沒有何韻詩,唯有梁家輝的臉匆匆一過。好一陣子了,我說不清楚自己的憤怒與委屈,卻總想起書裡那句:「對於大是大非,我們不可以假裝不知道。」可總有太多人必須為了說出一個香港故事,主動地、被迫地繞道走,用著「處境雖變,情懷未變」這樣一個可以深情、可以有太多隱喻,卻被迫膚淺的 slogan 顧左右而言他。
 
我仍然期待見到這部電影,篤信畸形也有畸形的美,縱使香港女兒已被抹上太濃的妝。但在這個無法掛上「全港演藝界支持北京學運」布條的時代,漂亮卻沒有靈魂的故事還有幾多?想到這裡,我偶爾還是覺得噁心。
柚子
電影《梅艷芳》國際版預告
【《梅艷芳》國際版預告】
電影宣傳,給梅姐的生日禮物
【We Miss You, Anita - 給梅姐的生日禮物】
電影宣傳,場景建造花絮
【製作特輯 1-似水流年】《梅艷芳》ANITA 11月12日 終相見 情懷未變
電影宣傳,關錦鵬探班
《胭脂扣》導演關錦鵬探班
梅艷芳號召《民主歌聲獻中華》(1989)
民主歌聲獻中華 為自由 大合唱 139/139
梅艷芳唱〈血染的風采〉(1986)
[纪念] 梅艳芳-血染的风采
2012 香港悼六四萬人合唱〈血染的風采〉
十八萬人合唱 : 血染的風采 - 2012 香港維園六四燭光悼念晚會現場拍攝 [1080P]
柚子
朋在社團裡發起的革命,拉踩一事說得極好。
 
節錄自內文:「我知道很多人可能不在意細節,但是對於一部並非他自傳,卻利用他大肆宣傳又竄改編造的電影,還是有必要讓多一點人知道實情,即使只能在這個小小的粉絲社團發聲,但身為一直被媒體蒙蔽而遺憾錯過張國榮的台灣榮迷,真的很不欣賞製片方從宣傳就開始植入一個陽剛堅強男性化、一個陰柔脆弱女性化的刻板印象,還要處處暗指這一切都是事實的手段。香港出產的天皇巨星,可以被國字背景的電影任意扭曲,官方冊封的香港女兒,也只能拍出這種描繪情史的自傳,我除了在這裡備感唏噓,也無法做些什麼。」
Facebook
柚子
節錄自端傳媒:
 
「《梅艷芳》的入場觀眾也許能預計,電影沒有『民主歌聲獻中華』,更不可能有『黃雀行動』,她的徒弟裡也不能有何韻詩。然而,電影甚至沒有極為關鍵的梅媽和兩位兄長梅啟明、梅德明,讓影片裡的梅艷芳好像只有姐姐相依為命,但,現實裡梅艷芳抵受的壓力很大程度來自她母親和兄長。觀眾對梅艷芳的喜歡,在於她弱小身軀下蘊藏堅強的意志和力量,影片這樣的缺失,是否真能重現人物性格?抑或,被刪走的反而是最真實的呈現:梅艷芳應該是沒有拍出來的那個梅艷芳。」
《梅艷芳》沒拍出來的梅艷芳:當那些缺席你我心知肚明|端傳媒 Initium Media
柚子
重點君是 real 懂香港的人,但日本相關文章較受好評(此人曾默默在 medium 耕耘一些香港題)。
 
節錄自內文:「在端傳媒讀到一篇,朗天先生寫近期會上映的《梅艷芳》評論,想到前陣子跟朋友討論到這部電影,我會說,涉略過一些港片文化、在不知不覺間成為梅艷芳粉絲(說真的,很難不愛上她)的我,不會去看這部電影。因為,如果妥協的話,就不是梅艷芳了。」
Facebook
柚子
龍貓大王接力。
 
節錄自內文:「於是你終究是沒有跪在佛前過,沒有體驗過他們風華正茂的那個年代,你聽過近藤真彥負心,那讓梅坐在一個安穩的被害者角色,你可以為她抱不平,但那終究不是她願意坐的位子,甚至不是她願意讓你看到的『梅艷芳』。」
Facebook
柚子
不知三小(???)
Facebook
柚子
比較好笑是中國部份觀眾也開始發現哪裡不對勁,自我閹割之下兩面不討好的最佳典範。
https://images.plurk.com/39ChJfHZ6SURHmNp89RHdh.jpg https://images.plurk.com/6BHheqSTmiDjG01Tx6WO6M.png
柚子
電影上映前和朋聚會就在憂心片子把張梅拍成姊弟情,果不其然有些香港影評就寫成如此。論經歷和年表,張真的無需梅引入行;論交情,張真的不該代替譚詠麟和劉德華出現在片子裡。除了借張的名聲造勢、用不存在的葬禮儀式強硬煽情,真沒有一點意義。

補當年寫一篇就腰斬的香港八〇,老張憂鬱症不過後期短短幾年,他沒有 always 多愁善感,天生酷帥狂霸跩,謝謝。
香港八〇|三十歲的張國榮談起「譚張之爭」,像個受傷很深的少年 | BIOS monthly
(祈禱讀者都不是標題黨⋯⋯)
柚子
以上當然只是身為張迷的抱怨,也可無關電影。從梅的角度出發,我是滿好奇電影到底把這段路拍成什麼樣子,讓那麼多觀眾寫下「情路不平,不勝唏噓」的觀後感。Anita 應該很難預料到自己對舞台的毫無保留會讓人生被註解成苦情的怨女。
柚子
柚子
梅迷還不如去看歌迷會籌拍的《拾芳》(台灣串流上都有),不算好看的電影,但至少至真至誠。
《朝花夕拾 · 芳華絕代 - 拾芳 》
柚子
也是很不解那些攻擊演員一點都不像本人的觀眾到底有什麼問題?我以為要理解這事不需要懂拍片,只需要基本的邏輯?謙粉為謙接演這吃力不討好的一角感到心酸,只希望他玩得開心。丹妮也很拼命,我對選角無疑慮(反正不期不待)。雖然還是疑惑陳淑芬真的有同意讓楊千嬅演自己ㄇ??
柚子
而我最不舒服的,不是巴結中國觀眾,也不是香港歷史的閹割,甚至關於張那些亂七八糟的杜撰情節都可以省略不計。我只是永遠不甘心,大多數人只滿足於這樣的東西,才有人信以為真,以為我們只配擁有這樣的東西。
柚子
其餘看過正片再補ㄌ,先不當鍵盤俠⋯⋯我甚至有預感我還是會有愛的部份。請沒看過的朋小心避雷,要不要看、喜愛與否遵從本心,別被我誤導(慧不慧泰太晚說

今年生日願望就許了兩個給香港,我好好笑。不知道何時還能再去比迷妹手勢(救)
https://images.plurk.com/3Ie17Kzi2dLJaL40MeMynY.jpg
柚子
發完噗的我,能先專心工作了ㄇ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