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hahaha
hobbes
今年各地官方和民間的文協百年活動超有趣的,很值得觀察啊!
leahahaha
一個都還沒參加,焦慮中啊哈哈哈。心情介於抗拒不願接收政令宣導與還是想看看一些厲害的作品及展覽之間⋯⋯

不過明天還是去北美館或是北師美術館好了,起碼看看怎麼做行銷讓這股文協百年的熱潮延續到民眾上(咦,懷抱這個目的是對的嗎?是有多不情願啦)。
hobbes
私心推這個,新文化館今年文協百年的主題網站,講座錄影和PODCAST都還找的到存檔XD

文協百年・時空重現 | 文協百年
hobbes
(文協百年的政治性詮釋和當代與歷史的拉扯就是很有趣的切入觀察點啊XD)
leahahaha
謝謝,來多逛逛這個網站,粗淺感受是手機版的動態視覺很吸引目光。

XDDDD 「Who controls the present controls the past」嗎?好!明天行程確定囉。
leahahaha
(北師美術館展出黃土水雕像等的展,原來還沒開始。但宣傳已然提前造勢,尤其是修復過程的影片這點。)
leahahaha
‎在 Apple Podcasts 上的《有聊者大會》:EP07-南國、土地與太陽,我們不朽的青春是何等...
國北師與台灣美術的淵源。

節目裡林曼麗這麼說:「我個人認為,長久以來因為台灣的國家認同也好,或是社會一些因素,所以其實很多人其實對台灣文化的理解度沒有那麼的完整、那麼的深入。也因為這樣的一個背景,政府在這個我們自己的文化保存、研究典藏展覽推廣的這個部分,其實要透過這樣的過程,這些文化的基因才會成為每個台灣人的基因。那就是我們的文化特質。其實這對一個國家來講這是很重要。為什麼你是你,我是我,其實不是因為你很有錢或很有軍事力,而是你有你自己的獨特性。」

(嗯⋯⋯想了一下,還是直接表達我的想法吧,亦即,對大眾這麼呼籲是可以的,但我聽了會懷疑。為什麼需要區分你我?會什麼要如此透過展覽活動來建立台灣人的文化基因?)
leahahaha
leahahaha
好喜歡蔡雲巖, 《竹林初夏》

不過《男孩節》 這張,特別可疑⋯⋯
leahahaha
又是彭瑞麟!
@leahahaha - 看完《當王子殿下走進彭瑞麟的照相館:越南皇室革命家與台灣攝影外交家的故事》。 ...

這次好多彭的展品,彷彿直接從前陣子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舉行的攝影展移轉而來的樣子。

Facebook
leahahaha
有陳植棋大幅作品。

瞿公真人廟
瞿公真人廟 · 103台北市大同區天水路49之1號
leahahaha
(這是什麼大放送展覽啦。)
leahahaha
【名單之後】日本女子美術學校的臺籍學生─黃荷華 - 聚珍臺灣
長壽程度讓我吃驚,但怎麼找不太到更多資料⋯⋯
leahahaha
歲月壽鎰

引:「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總督府情報局為防諜舉辦第一屆『寫真家登錄制度』」。
hobbes
是不是整個走進教科書圖版的感覺XD
leahahaha
就是有一種慷慨大放送的感覺,或是軍備競賽時把所有器具都先攤開來放在桌上的樣子,不知道是不是要跟國北師「不朽的青春」互別苗頭,還是什麼原因,把一堆應該是很重要的作品都推出來了。
leahahaha
能看到真跡當然很不錯,跨越時空與創作者同在。

但是不免想起幾年前在國美館看過的「共時的星叢:『風車詩社』與跨界域藝術時代」。策展人黃亞歷拋出來的問題是:美術館裡一定只能看原作嗎?不能是複製品嗎?

而今北美館抓出滿滿的真跡,在我看來多多少少有主張:我才是收藏台灣早期藝術的最原初單位,找我們準沒錯的用意⋯⋯
leahahaha
展覽跟文協一百的關係在哪,我有空再研究,目前還感受不到關聯性。應該會二刷。
leahahaha
於是成為單純看展品的經驗,尤其是展品的細節。想在每樣作品前都待個好一陣子。

https://images.plurk.com/7GaqR79nfaiw4x9EBPkhWh.jpg https://images.plurk.com/7l5u7rulUuAi6yB3FweQHX.jpg https://images.plurk.com/5e06CAkWpZuudc0MXkUgLY.jpg https://images.plurk.com/1oV3KOXxMDXJZtCfpXF5Kf.jpg https://images.plurk.com/6Nd795Zcgs3l3fdsaGeIj0.jpg https://images.plurk.com/4DoSE6tptdXJ4zxUTPrQ8A.jpg https://images.plurk.com/6QXPWyhSODOghQEsswZMNx.jpg https://images.plurk.com/BvsitlH2zGkyer0VmevAB.jpg
leahahaha
發現我還沒有正面回答有沒有像教科書這個問題。

老實說對我來說不太像,因為對台灣藝術家瞭解太少,比較像是召喚腦中模糊人名記憶,把作品連上創作者姓名的連連看歷程居多。

高中歷史課本專注在廣泛的台灣史都有點蜻蜓點水,應該還來不及講台灣美術史。小時候知道的可能只有陳澄波,而陳進的名字與膠彩畫顏料,則似乎在國小去圖書館固定每個同學發到同一本書的場合記了下來(該時知道的好像還有顏水龍的樣子)。
hobbes
啊......我用詞不夠準,我講的不是真的教科書而是市面上的臺灣美術史讀本(也就只有那幾本),大概也就是那些最有名的作品圖版和作者連連看的過程。然後去圖書館會每次都會發到同一本書感覺很酷XD
leahahaha
喔喔喔原來如此 XDD
不過我跟臺灣美術史沒有很熟,比較熟悉的應該只有陳澄波的混拚柳,其他創作者則是依稀知道名字,不太清楚每位創作者的代表作的程度。

再分享一個記憶,剛剛突然想起來:幾年前某個時期7-11店員現做的飲料杯隔熱紙套上印刷了許多臺灣前輩的繪畫作品,我收到捨不得丟,放在書櫃上好一陣子,記得其中一幅就是廖繼春的《有香蕉樹的院子》。這回首次看展過許久,才發現原來已在杯套上看過局部。

郭雪湖的《南街殷賑》則是稍微有印象,不過沒有特別感受到什麼。這次一幅畫芝山岩,一幅畫圓山遠眺,樹葉之精細,顏色深淺之美妙,會更讓我著迷。
leahahaha
小學時期有課程,會由某個我想不起來的人(應該就是班導)時常帶去圖書館,認識圖書館一樓跟二樓環境,認識索書號功能,知道自己有護貝好貼著矬矬大頭照的借書證可以借書,並且每個小朋友要替被分發到的書在制式印好書名作者大意感想這些欄位的紙上面,填入自己對這本書所理解的大意與感想。一班好像會分半看不同書,一半看X名稱書,另一半看Y名稱書。

啊好像可能老師沒有真的「每次」總是發給同學同一本書,但採購數量可以多到讓每個小朋友都看同一本書的選項應該也不多就是了,的確好像有些書反覆看過。
我自己11月9日的留言不夠精準,那個「固定」是指該次一半的同學都看同一本的意思,而不是每回都只看X名稱的書。敘述不夠清楚,不好意思呃啊
leahahaha
leahahaha
leahahaha
追問「我們是誰?」我們就成為臺灣自身歷史的主體──專訪歷史學者陳翠蓮《自治之夢》

引:「《自治之夢:日治時期到二二八的臺灣民主運動》原是2013年出版的《百年追求:臺灣民主運動的故事》套書第一冊(原名《自治的夢想》),如今獨立成冊,不僅是舊作重出,也有新的意義與期許。」

在不知是舊作重出的情況,另外再買了春山出版的這本⋯⋯
leahahaha
引:「議會請願運動高度依賴林獻堂與蔡培火的人脈關係,於今看來,肯定是政治運動的致命弱點。」
leahahaha
leahahaha
hobbes : 「(文協百年的政治性詮釋和當代與歷史的拉扯就是很有趣的切入觀察點啊XD)」

現在看這句話又真的覺得如此欸!
真是太有趣了。2021年的我還沒發現這句話的真意。
hobbes
文協那段歷史,是藍綠白都可以依自己的需求援引和自比為傳人這件事真的有趣極了啊。今年是治警事件100年,但我好像只看到新文化館在講這件事,覺得好可惜XD
hobbes
噢然後,今年新文化館有一個陪伴當代劇團去碰觸歷史,去創作治警事件相關戲劇作品的企劃,那些討論和觀察非常有趣!
leahahaha
新文化館的展覽到明年,正好抽時間去看看。應該會很有趣。

有法律人吳豪人老師跟歷史背景的曾文亮老師在研究,有機會我來繼續了解。知道這些真的是日常工作外的精神食糧與救贖,非常快樂。
leahahaha
謝謝推薦!有看到相關戲劇的網頁連結,的確可以好奇看看欸!前天太自我設限,就沒有點進去看了。

現在才又發現原來企劃力這麼重要。人要學習的東西好多喔,真是有趣!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