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美:道在屎溺
[閒聊] VioletEvergarden ヴァイオレット・エヴァーガーデン
@MITUUSA - [閒聊] #ヴァイオレット・エヴァーガーデン EP13 當初,紫羅蘭讓我眼睛一亮,...

- 以前,我怎麼想
紫羅蘭也許是一部佳作,但在作品數量爆炸的世界,以及神作評價氾濫的時代,你很難知道,哪些作品值得看。更精確的說,除了乏善可陳的「催淚」、「感動」有如失語症的屁話以外,就是人氣作為一部作品是否受到歡迎的指標。

但仍然沒有指出,這些作品可能呼應你心靈的哪些層面。

也許,這些神作評價並不是騙人,只是干我屁事。你很難從這些狗屁評價了解,一部作品值得看之處;相反地,不值得看的卻很準,譬如電影露西。

作品推薦,需要的是與你風格和品味類似的人的推薦。也因此,當我前幾天看到小島秀夫的Twitter,開始聊起紫羅蘭,在「神作氾濫」的時代,我才認真看待這部作品。
兔美:道在屎溺
- 我所受益的資源
小島秀夫,2008我的身體70%由電影組成
小島製作組,1997、1998、1999,純愛手札一抓馬三部曲
希區考特,奪魂鎖、火車怪客、西北西
兔美:道在屎溺
京阿尼,2018,Violet Evergarden
余秋雨,2008,新文化苦旅
兔美:道在屎溺
- 現在,我怎麼做

語言是一種特殊的載體。它作為符號本身,具有一定的約束性,譬如當我在講「紫羅蘭」,大概存在某幾種意思,而且根據前後文,或者後續的確認,談話者能了解「可能是哪些意思」;然而,其也存在一定恣意成分,包括無法被廣泛理解的「私人語言」一成分。

換句話說,這是「神作」一詞產生的困擾。首先,由於它氾濫,只要讓個人感動就可以稱作神作,即便這個個人的心靈層次舉無輕重亦是。氾濫的程度跟「愛」差不多,成為一種陳腔濫調。再來,作品確實存在一些難以言說的感動,但硬要把這些感動不假思索擠成文字,就成為一堆噪音,「神作」也是其中一種噪音。
兔美:道在屎溺
神作,顯然很多時候,屬於「私人語言」的範疇,它不是不能被描述,但更多時候是被當作失語症者的吶喊,而成為缺乏意義的噪音,充斥賽博世界與空間。

然而,這樣陳述能引起許多人的不服氣。他們會認為自身品味被挑戰,於是等同個人人格被抹滅;更進一步,採取攻擊行為,製造更多噪音。一定程度,這也是文人相輕的理由。如果發訊者們,沒有注意到自己本身也在傳播訊息的過程「符號化」,那麼爭議與不合會繼續。譬如這個人的過去言論,是一種不可或缺轉譯辭典,從而協助他人解碼,現在此刻的言論之意義。
兔美:道在屎溺
不過,一個很好的例子可以對這些人指出。這些人一旦看向自己陌生或反對的「神作」和「擁戴神作的族群」,他們恐怕也認為對方喊著神作有如噪音,有如「失語症」。換句話說,他們在替自身神作支持與辯駁時,亦犯下了同樣指著他人的錯誤,如果沒有公開指出,發生衝突,但至少在心裡發生了錯誤。
兔美:道在屎溺
換句話說,要了解一個人的話語,得觀其言察其行。就這角度來說,看了小島秀夫許多電影評論,尤其早年觀賞電影的經歷,如何與生命還有遊戲製作結合,我認為很大層面可以相信他的品味,以及他對自己感情與生命負責的程度。
兔美:道在屎溺
更進一步說,當作品數量爆炸的這個時代,進了職場,人的時間和精神力也沒有提高,反倒比以前更低。那麼,對於ACG眾而言,精神糧食的獲取,就顯得相當重要。

相比之下,固定來往的宅友,或者永續經營的評論者的意見,是重要的。資通固然發達,但要收集和思考哪些訊息來源,變得更加重要,尤其不少有炒短線利益考量的頻道經營,有時拼一波爆紅或剽竊他人意見,或者見風轉舵,更讓人疑惑哪些意見值得思考。
兔美:道在屎溺
幾天前,小島這麼忙的人,隔了3年開始看紫羅蘭。職是之故,我剛讀完他的電影評論,開始思考他會怎麼解析這部作品。

於是,我開始看紫羅蘭。本來也不保持任何期待,基本上我把京阿尼的高品質作畫,看成另外一位新海誠;題材更貼近宅眾的喜好,而且運鏡流暢漂亮、分鏡透視有張力———對,我也是充滿失語症的空泛形容;然而,對於感受者本身,還有多媒體製作、編輯以外,這些詞彙還存在索引的意義。
兔美:道在屎溺
要說,若小島的評論,吸引我開始,則有三個理由,是我繼續看下去。

- 希望我記得的三件事情
1. 第一集,若是說精緻的畫格與光影,是讓人看得舒服的標準,則結尾少佐那句「自由地活下去,我愛你」———「使自由→愛」是關鍵,吸引我繼續了解作品中蘊含的思考,預期對於愛的詮釋,有其獨到、深刻之處。
兔美:道在屎溺
2. 表面上,Violet-chan在追尋的是「我愛你」的意義,事實上,他是在復健自身的感情能力———在各種生命的情境下,承擔與了解,自身意識反映出的無窮無盡的訊息。也因此,他能從一絲不苟的工具———殺戮或代筆工具,成為人文主義下描述的「富含感受力的「人」。
兔美:道在屎溺
3. 作品中,充斥著傷痕和治癒的意象。表徵上,書信看似承載著訊息,更進一步說,人類的想法與願望,甚至成了生離死別的精神治療工具。每一種生命情境,有不同的傷痕,有些是外傷,有些是精神傷,而一個逐漸善於閱讀生命,以及同理人心人感情的代筆者,如何在這種情景下,讓書信綻放療效。最重要的,治癒自己的麻木與創傷。
兔美:道在屎溺
現在這時間點,我看紫羅蘭也剛好。

人與人緣分斷了,是廣義的死;人生命機能終止,是狹義的死。如何適當面對生離死別的「感受」,還有「釐清」,這方面承受力是重要的。釐清所有能承受和無法輕鬆承受的事物,再集中鍛鍊,讓自己承受。

———是務實又積極的。
載入新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