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eraliao
@omeraliao
Fri, Oct 29, 2021 3:38 AM
1
組織胺中毒也會造成過敏反應!留意新鮮度較差的水產品
若民眾已知魚類、甲殼類等海鮮並非自己的過敏原,卻在食用後突然出現過敏症狀,就要懷疑可能是組織胺中毒了。
台北榮總內科部臨床毒物科主治醫師楊振昌曾受訪解釋,組織胺是一種天然化合物,當魚類保存不當,細菌就會將魚體內的組胺酸分解成組織胺。常出現在新鮮度差或腐敗水產魚肉中。食藥署的「108年食品中毒發生與防治年報」資料顯示,在所有天然毒素中,以「組織胺」所引發的中毒比例為最高,因此不可不慎。
清益功浩指出,吃了較不新鮮的魚,約三小時後若出現蕁麻疹、臉部腫起、流汗、頭痛、噁心等類似過敏的症狀,即是組織胺所造成的假性過敏反應。這些過敏反應並非由身體製造的組織胺所引起,而是從外部攝入所造成的類似過敏症狀。
載入新的回覆
若民眾已知魚類、甲殼類等海鮮並非自己的過敏原,卻在食用後突然出現過敏症狀,就要懷疑可能是組織胺中毒了。
台北榮總內科部臨床毒物科主治醫師楊振昌曾受訪解釋,組織胺是一種天然化合物,當魚類保存不當,細菌就會將魚體內的組胺酸分解成組織胺。常出現在新鮮度差或腐敗水產魚肉中。食藥署的「108年食品中毒發生與防治年報」資料顯示,在所有天然毒素中,以「組織胺」所引發的中毒比例為最高,因此不可不慎。
清益功浩指出,吃了較不新鮮的魚,約三小時後若出現蕁麻疹、臉部腫起、流汗、頭痛、噁心等類似過敏的症狀,即是組織胺所造成的假性過敏反應。這些過敏反應並非由身體製造的組織胺所引起,而是從外部攝入所造成的類似過敏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