珞雨谷LaurelValley
超細微小科普
這次出清,有鄉親問起為什麼早期材料會說是珍貴的素材

記得以前好像有介紹過,但,找來找去找不到。
想想當時也沒有完整講完,今天一邊撿貨一邊來介紹一下素材的演變過程。
下收 台灣 中國 工廠 材料 品質
https://images.plurk.com/4cgtyYL02I0GqrB2CFNn05.jpg https://images.plurk.com/3tbgqnMdMoF8Dib8gN3qhl.jpg
珞雨谷LaurelValley
先跳過性別意識 那個時代沒有
台灣把手工藝當作一個興趣,大概是從之前提過大約民國60~70年間興起的中國結開始

在那之前假如要說做些什麼東西,大多是門檻比較高的洋裁、刺繡或其他印象中比較適合女性的傳統工藝,目的通常也不是消遣,是一種謀生技術。

在1980年代經濟發展之後,大家才有那個閒情逸致去發展興趣,早期的興趣大概也就是插花、畫畫、書法之類的
珞雨谷LaurelValley
在這個時候手工藝都還是興趣,大部分做完就擺家裡、送朋友,能夠拿去個體販賣的很少。

如果做得好通常會變成老師,然後工坊化,能夠做到少量外銷就已經棒棒了。

發展到大概到1995年前後,開始出現串珠、紙藤、紙黏土之類更廣泛的手工藝種類。這時候搭上了日本的手工藝,開始追求自己某種程度的設計而不是100%照著書上的樣式只換顏色。

從這邊開始手工藝的創作和類型開始慢慢擴張、進步變成現在這樣。

所以「個體手工藝創作者」「少量手工飾品」「自己做飾品配件來賣」大概都是近30年的事情,以上是大約的發展過程。
珞雨谷LaurelValley
有這樣的需求,就會有供應。

最早期作中國結的時候還沒有開放到中國(都還沒解嚴呢),當然也就不會有中國廠的製品(那時候也沒有中國廠)

同時,台灣那個時候是代工王國,所以相關的產業非常豐富,甚至可以外銷。如果簡單類比規模,就差不多是前一陣子的中國。
珞雨谷LaurelValley
那個時候大多需要的都是基礎零件,例如T針、9針、跳圈、線尾夾、擋珠、耳勾、項鍊扣等等。

當時的價值觀主要是耐用,美觀只要過及格邊緣就好(美感跟現代符不符合先放一邊),所以製作出來的東西大多比較結實但花樣不多

加上介紹中國結的時候有提到,中國結是一個被政府扶植的工藝。所以相關的需求不會缺錢,也會直接接洽工廠製作。

套用我家社長當時的說法就是:那個OO社財大氣粗得很,怎麼會用爛東西
珞雨谷LaurelValley
到了1990年代開始發展串珠與其他手工藝之後,需要的素材就開始變多了,台灣的材料商開始需要向國外進口素材。

例如大家現在很熟悉的施華洛世奇珠、貼鑽也是那陣子開始進口的。那時候一顆0.3角珠的材料行牌價是1元,而且沒有會員折扣RRRRR

於此同時,因為創作種類多、搭上了日本的創作風潮、社會開放的關係,作品也從單純的興趣成為自己的設計、商品。

要做成商品就要考慮成本,從此開始了創作者們的比價之路。不只比進口素材,也比基礎素材。
珞雨谷LaurelValley
大環境則是,因為台商到中國設廠、因為經濟危機、因為各種各樣的條件,台灣廠的生存越來越困難。

當然壓垮駱駝的不會只有散戶,小創作者之外,歐美等外銷地點也在比價,所以也紛紛轉單到中國了。

所以開始出現了台商中國廠的素材,大致上維持台灣廠的品質,當然會比台灣廠差一點點,但還可以接受;這時候品質稍微降低是因為設備、工人素質不足造成的。

到了2000年以後就豬羊變色 因為中國廠(aka反正技術含量不高所以整碗捧去的廠)崛起了
珞雨谷LaurelValley
又同時,因為中國結已經式微、沒有金主支援,需求量大減,又加上比價的習慣已經養成,所以連基礎材料的市場都一起崩。

這個時候還算好,因為雖然說技術含量不高,但是也不是說完全沒有技術就可以做。這時候中國廠的貨色很爛,所以只有真的很摳或者很低階才會用中國素材。

主流還是台商中國廠、少量願意讓利求生存的台灣廠,或者不可取代的台灣廠(例如陶瓷素材)。
珞雨谷LaurelValley
再過5年,也就是2005~2010年後,台灣廠和台商廠可以說是全倒,因為價格完全尬不過中國廠。

那中國廠的技術?摸了5年也是摸出來一些了。如果說原本台灣廠品質是80分,台商中國廠的品質是70分,一開始的中國廠是45分;2005年後的中國廠就是55分,而且便宜至少1/3。

溫水煮青蛙,而且是糖水,55分大家也就將就用了。甚至後面因為習慣了,還調整分數基準,55分直接及格。

到了2010年代這就是常態了。
珞雨谷LaurelValley
中國廠什麼時候開始可以變好的呢……大概也是2010後兩三年,大家(包括歐美日韓大品牌大廠或一般散戶)開始會釘品質以後。

不過中國廠很妙,有釘才有品質,沒釘就沒有品質,甚至沒釘的就只能撿大廠的淘汰素材來用。

這就是到現在為止的素材生態過程,現在跟中國廠訂東西的現狀就是有釘有品質,沒釘就看運氣
珞雨谷LaurelValley
這樣的情況同樣發生在日本或韓國,只是年份可能有點前後差異。

日本是換了兩次,一開始他們也是用日廠,後來不敷成本了就用台廠的,最後也是換到中國廠。

不過以我在疫情前去日本或韓國的材料市場的觀察,因為他們的市場夠大,也發展出來自己一套釘中國廠品質的方法。

所以一樣是中國製,去日本或韓國拿到的素材,基本上都比野生的中國素材好。

台灣為什麼沒有發展這個,大部分的原因是因為規模不夠,硬不起來;另外少少部分的原因可能要問台灣材料商跟台灣的市場需求

但應該也不是沒有高品質需求,只是可能反應速度慢吧,畢竟我也眼睜睜看著某材料商把常態販售的螺絲耳夾從中製換成韓製的
珞雨谷LaurelValley
至於台灣最後的這些素材好在哪裡
最立即的差異是金屬素材,大多數金屬素材是合金、有軋型剪切焊接、會鍍色

合金的溫度如果沒有抓對,硬度和韌度會差很多。甚至一些需要敲擊固定的零件(例如壓扣),會有耐用度的差異。中國製的就是常態性會比較容易斷裂或者金屬疲乏。
我真的吃了中國壓扣超多次悶虧,平均5個會有1個回來維修。

當然金屬厚度也會有差,這種看單個都很細微,但是累積幾千幾萬個就差很多。像販售的小山/線尾夾就很明顯,中製便宜的手捏都可以捏凹,台製的厚很多且偏硬。

台灣的鍍色通常不只一層,厚度也比較厚,通常比較不容易褪色。
珞雨谷LaurelValley
軋型的刀模或者切割焊接的點也是,台廠雖然美觀不是重點,但紋路清不清晰、毛邊會不會刮手是重點。畢竟中國結線勾紗就完了

所以台廠的軋型電腦片紋路都相對清晰、沒有毛邊,焊接點也不會歪掉不整齊。

非金屬材料也類似,別的不說,中國的矽膠耳墊跟矽膠後束就是很容易黃化劣化 我那天撈出1998年買的台製矽膠耳針,還沒黃,這次耳夾的矽膠墊也是當時的台廠製,都好好的沒事。
雖然我還是因為灰塵洗了一下
珞雨谷LaurelValley
以上是沒有特別去釘品質的情況,如果特別交代品質,中國廠也是可以做得好的,不過有資格釘品質等於叫貨數量要有規模。

其實還有一些更深入的技術問題,例如說耳夾角度、鬆緊這樣的小事情。當年在台灣因為是直接叫貨訂貨,有錢的是大爺可以直接客訴品質不好,台廠就會適當修改;但是直接做大單的中國廠就沒這回事了。

所以說耳夾夾了會痛或者太鬆……基本上是歷史共業
珞雨谷LaurelValley
其實最珍貴的部份是,大部分台廠的東西都絕版了。台灣廠收的收倒的倒,沒倒的至少要有一個中國廠才撐得住;也就是無論製造商多有心,頂多是拿中國廠養台灣廠。

例如之前提到捨不得賣、即使產業轉移也不可取代的陶瓷素材,大多數是貼花陶瓷珠。雖然鶯歌還在,但是做這種的廠恐怕是都不做這個或收起來了。
https://images.plurk.com/3Bi2S7zMGnuXrusiFFslpz.jpg
例如這個不到100個我不可能捨得賣

中國的就……最近幾年因為漢服熱潮有比較好一點點,不然在漢服熱潮之前,貼花有貼正就已經很棒了,別說其他品質
珞雨谷LaurelValley
這兩三年因為疫情或者他們的設廠環境也沒有之前好的關係,其實選擇有變多啦……例如也看過越南緬甸的素材,或者韓廠也是個稍貴但品質比較有保證的選擇。

甚至有很少很少,個位數的台商回台灣了。

但是打壞的品質不是一兩天可以回去的 也許後疫情時代反而值得觀望看看也說不定
珞雨谷LaurelValley
以上,大概是這樣。大家可以來聊天啦
在理性與笑點低中掙扎
難怪某飾品店的產品品質
就是撿中國廠產品被淘汰的部分嘛
倉木 喵喵
哇~ 長知識了, 謝謝分享!
珞雨谷LaurelValley
在理性與笑點低中掙扎 : 知道的人就知道囉,也有些人不介意嘛
平地一聲雷
很好的分享
黑鷂
喔喔感謝分享,可以看到台灣傳產的到後期的艱辛。

是說以電鍍來說,因為訂單縮減和污染處理問題台灣也收得差不多了,我爹認識的電鍍廠也是抱著把師傅們養到退休就可以收起來的企業責任在作的,不知道現在收了沒bbbb
猫丸的審神喵
感謝分享,就算願意回自己地方設廠,設備能買,但有這種技術和經驗的人也.......

的確是共業
珞雨谷LaurelValley
黑鷂 : 我有時候經過中和三重蘆洲好像還有看到電鍍廠,但究竟是鍍什麼的、做不做這些也不知道

猫丸的審神喵 : 唯一確定的是,有好的素材買我就不買中國的了
上面提到的中國製耳夾換成韓國製耳夾,單個價格多1塊多台幣
想想我一副耳環最少也賣人家390,也不是隨便就賣幾千副的規模,多省那兩三塊根本沒有意義
翠玉之日★艾莉安
可是中國廠的材料便宜了,但台灣的商家反而變貴?例如小熊媽媽的串珠,塑膠角珠2006年大約1包100元,現在是分裝一小包含線材30元(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東美去年還收了。噗主可以聊聊這方面問題嗎?謝謝
珞雨谷LaurelValley
翠玉之日★艾莉安 : 首先,東美沒收,他只是不經營店面了
大家還是可以+line叫貨喔
我已經叫幾次了,小包裝還是有的,如果跟他們買的標籤或包裝還留著,可以拍給他們看
忘記是買滿多少免運了,但是可以到之前店面附近面交自取

https://images.plurk.com/7sMwo1ndSyj6V1UlFYBTYD.jpg

實際上東美當初的經營模式就是散客買現貨,大客拿他們掛牆上那種sample叫貨的

當年我們甚至有直接打電話對色號叫貨,去店面都不用

我推測是散客開始難做了,房租又高,乾脆線上化。
翠玉之日★艾莉安
珞雨谷LaurelValley : 感謝您的回覆
珞雨谷LaurelValley
然後價格問題要說到台灣材料店的定價模式

從延平北路一帶甚至到永樂周邊的副料店都類似,店內可能會有以下這些包裝的商品:

1.套裝的素材包:也就是一包如果是串珠手鍊套組他會給你龍蝦扣組、線、足夠或者稍微多一點點的珠珠、說明書、配件甚至簡單小工具

2.單款素材(例如包裝內只有耳夾)10個或20個以內,或者低於5個單位的小包裝

3.單款素材大約30~200個不等的大包裝

4.單款素材200個以上,更大的包裝

線材也有大小卷的分別,或者東美之前會有賣剪好的,可能10公尺的小包裝
珞雨谷LaurelValley
價格方面,單價算起來絕對是1最高4最低
為什麼呢?

因為1是給超級新手買的,還沒踏進手作圈但是想要試試看、只是想要自己做點東西沒有要認真嘗試、想給小朋友玩點東西打發時間、學生一時想做但沒財力……以上這些情境購買

這種包裝源自於我上面說「做得好會變成老師,教點學生開個小工坊」的年代。

來學的學生只是興趣,沒有要買那麼多材料,所以老師從自己的材料山裡面分裝教學用的套組賣給學生。

這次出清的存貨也是這個樣子來的,某些老師很久以前屯的材料山,不教了就讓給我們家

這個模式沿用到開始發展個人品牌的時候都還有,因為有人懶得自己量材料、數個數,乾脆花多一點錢請老師或材料店抓好一份一份。

既然都抓了,有人要買現貨,沒有不賣的道理
那個超貴價格包含了人工與材料零售價
珞雨谷LaurelValley
2的包裝,可以視為試用包
上面介紹有提到,極盛時期甚至可以直接要工廠修正商品,所以每家的貨色和來源都是商業秘密。

所以大家也許逛東美的時候會注意到,店內是禁止攝影的,這個規定也是那時候延續的習慣。
早期沒有手機或數位相機的時候就沒這件事了

不能攝影,客人們無法將素材照片帶回去和自己家作品對照確認,怎麼知道這件素材適不適合?

所以出現了小包裝,各位設計師大大要確認請買小包裝回去確認,不確定自己會不會用很大量的,也先買這個包裝回去確認

跟3的單價我看過最扯的可以差5倍,也就是假如同樣素材,3的包裝是每個1塊,2的試用包算起來可能每個5塊
珞雨谷LaurelValley
3才是正常零售包,4是中型批客用,通常要請店家幫忙拿。
3跟4的價差就比較小了,大約4會是3的9~8折價
珞雨谷LaurelValley
但除此之外,小O媽媽的價格,嗯……可以說是周邊類似商店裡最奇幻的
除非真的是新手想買新手包,或者真的找不到類似素材只能眼一閉賣下去,我沒有很推薦小O媽媽
翠玉之日★艾莉安
珞雨谷LaurelValley : 感謝您的回答,非常有趣。
珞雨谷LaurelValley
補充
我現在說的情況可能會跟北部以外的現況不太一樣
因為當初中國結的主要重心是在北部,因此材料店的模式建立也是從北部開始

中南部、東部雖然有跟進,但是在手作類型的變化、產業轉移等幾波變動下,中南部的材料行有陸續改朝換代

另外一個角度的說法是:本來北部以外就很少材料店,經不起打擊的就倒,倒了也會有新的店補上

所以反而北部以外、現有的材料店可能才是最新的經營模式
珞雨谷LaurelValley
翠玉之日★艾莉安 : 不會,這只是我從小到大的記憶分享而已
最重要的是東美還在wwww
看來還需要幫他們多多宣傳
翠玉之日★艾莉安
珞雨谷LaurelValley : 贊成多幫他們宣傳+1
載入新的回覆